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BIEE入门(二)物理层的定义

2013年09月23日 ⁄ 综合 ⁄ 共 1546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BIEE入门(二)物理层的定义

使用BIEE的第一步是使用admintool去建立一个多维数据模型,而建立多维数据模型的第一步则是建立物理层,请注意因为BIEE本身并不存储数据,所以所谓BIEE物理层的意义是需要在BIEE里建立各个源系统的描述: ·         如源系统的类型(各种关系数据库或各种多维数据库) ·         源系统的连接方式(指定所对应的源系统的连接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端口等) ·         以及导入源系统的数据的定义(源系统里表的结构,主外键关系等)定义物理层的方式是从file-》import。。。-》from database然后通过向导选择正确的数据库类型并输入连接信息。在最简单的时候,这样就可以完成整个物理层的定义了,接着可以继续进行逻辑层的定义工作,但是其实物理层还是有一些额外的配置值得交代。物理层的额外配置数据源额外的物理层配置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关于数据源的属性,因为BIEE被设计用于连接各种各样的数据源,而每个数据源的特性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哪怕同样是关系数据库,Oracle和DB2的很多特性就不一样,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一个特定的数据源的能力,BIEE的物理层数据源里允许人为配置数据源所支持的各种额外特性,如下图: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通过这样的配置,BI Server将可以充分使用不同数据源的各种能力,生产数据源所支持的特性的SQL来提高处理效率,但是对于配置这些属性还是要小心,因为如果配置了数据源不能支持的属性,则在针对该数据源查询的时候将会返回错误!连接池物理层第二个需要说明的是:在import的时候,源系统的大部分数据结构和主外键信息都会自动地输入到Repository里,而物理层通过一个连接池的定义来和源系统连接,BI Server使用连接池的定义和源系统进行连接,这个“连接池”和一般的应用服务器的连接池定义有相似之处,除了同样可以: ·         定义最大连接数 ·         连接idle时间 ·         交易隔离类型(如脏读,序列化等)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可以定义连接数据源所需要执行的额外脚本,或者在执行查询之前和查询之后都可以定义需要额外执行的SQL语句,如下图(点击查看大图):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这样就可以在每次查询之前或之后去执行一些特定的SQL语句,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物理层的表物理层的第三个需要说明的地方是关于物理层表的定义:物理层表的定义对应着数据源的真正的表,除了可以把源系统的表的各种定义属性导入到物理层,BIEE也提供了在物理层定义源系统所不存在的各种关系的重新定义,如定义源系统所不存在的主外键关系来为星型模型做准备,还有一个特性是直接和BI Server的缓冲区直接相关,就是BI Server可以定义缓冲区,当第一次查询的时候数据可以缓冲中BI Server的缓冲区里,第二次查询将不再把查询发到数据源,而是可以直接使用缓冲区的数据,这样将能够有效地减少对于数据源的查询压力和提高查询性能,特别是对一些更新没这么快的数据源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下图: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从这里你可以看到,其实BIEE的设计有很多地方还是非常好的!另外,也可以定义一个表使用SQL或者存储过程来生成,而不一定非要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物理表。最后需要对物理层进行说明的是关于表和表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为了构建星型模型,在事实表和维表之间存在主外键关系是必要的,所以首先需要检查我们需要分析的源系统里的维表是否有主键(如果没有可以在物理层里定义),然后还要通过物理关系图定义他们之间的外键关系来构建一个星型模型,如下图: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这个定义主要是通过一个类似画板的东西上进行划线来形成,这样就完成了物理层的定义。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