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理解dup和dup2(转)

2013年06月19日 ⁄ 综合 ⁄ 共 4528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理解dup和dup2
 
 

理解dup和dup2(转)

    相信大部分在Unix/Linux下编程的程序员手头上都有《Unix环境高级编程》(APUE)这本超级经典巨著。作者在该书中讲解dup/dup2之前曾经讲过“文件共享”,这对理解dup/dup2还是很有帮助的。这里做简单摘录以备在后面的分析中使用:

(1) 每个进程在进程表中都有一个记录项,每个记录项中有一张打开文件描述符表,可将视为一个矢量,每个描述符占用一项。与每个文件描述符相关联的是:
   (a) 文件描述符标志。
   (b) 指向一个文件表项的指针。
(2) 内核为所有打开文件维持一张文件表。每个文件表项包含:
   (a) 文件状态标志(读、写、增写、同步、非阻塞等)。
   (b) 当前文件位移量。
   (c) 指向该文件v节点表项的指针。

图示:
   文件描述符表
   ------------
fd0  0   | p0  -------------> 文件表0 ---------> vnode0
   ------------
fd1  1   | p1  -------------> 文件表1 ---------> vnode1
   ------------
fd2  2   | p2  
   ------------
fd3  3   | p3  
   ------------
... ...
... ...
   ------------
一、单个进程内的dup和dup2
    假设进程A拥有一个已打开的文件描述符fd3,它的状态如下:
   
    进程A的文件描述符表(before dup2)
   ------------
fd0  0   | p0  
   ------------
fd1  1   | p1  -------------> 文件表1 ---------> vnode1
   ------------
fd2  2   | p2  
   ------------
fd3  3   | p3  -------------> 文件表2 ---------> vnode2
   ------------
... ...
... ...
   ------------
经下面调用:
    n_fd = dup2(fd3, STDOUT_FILENO);后进程状态如下:
    进程A的文件描述符表(after dup2)
   ------------
fd0  0   | p0  
   ------------
n_fd 1   | p1  ------------
   ------------               /
fd2  2   | p2                 /
   ------------                 _/|
fd3  3   | p3  -------------> 文件表2 ---------> vnode2
   ------------
... ...
... ...
   ------------
解释如下:
   n_fd = dup2(fd3, STDOUT_FILENO)表示n_fd与fd3共享一个文件表项(它们的文件表指针指向同一个文件表项),n_fd在文件描述符表中的位置为 STDOUT_FILENO的位置,而原先的STDOUT_FILENO所指向的文件表项被关闭,我觉得上图应该很清晰的反映出这点。按照上面的解释我们就可以解释CU中提出的一些问题:
(1) "dup2的第一个参数是不是必须为已打开的合法filedes?" -- 答案:必须。
(2) "dup2的第二个参数可以是任意合法范围的filedes值么?" -- 答案:可以,在Unix其取值区间为[0,255]。
    另外感觉理解dup2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把fd看成一个结构体类型,就如上面图形中画的那样,我们不妨把之定义为:
struct fd_t {
int index;
filelistitem *ptr;
};
然后dup2匹配index,修改ptr,完成dup2操作。
    在学习dup2时总是碰到“重定向”一词,上图完成的就是一个“从标准输出到文件的重定向”,经过dup2后进程A的任何目标为STDOUT_FILENO的I/O操作如printf等,其数据都将流入fd3所对应的文件中。下面是一个例子程序:
#define TESTSTR "Hello dup2/n"
int main() {
        int     fd3;
        fd3 = open("testdup2.dat", 0666);
        if (fd < 0) {
                printf("open error/n");
                exit(-1);
        }
        if (dup2(fd3, STDOUT_FILENO) < 0) {        
                printf("err in dup2/n");
        }
        printf(TESTSTR);
        return 0;
}
其结果就是你在testdup2.dat中看到"Hello dup2"。
二、重定向后恢复
    CU上有这样一个帖子,就是如何在重定向后再恢复原来的状态?首先大家都能想到要保存重定向前的文件描述符。那么如何来保存呢,象下面这样行么?
int s_fd = STDOUT_FILENO;
int n_fd = dup2(fd3, STDOUT_FILENO);
还是这样可以呢?
int s_fd = dup(STDOUT_FILENO);
int n_fd = dup2(fd3, STDOUT_FILENO);
   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到底在哪呢?答案是第二种方案才是正确的,分析如下:按照第一种方法,我们仅仅在"表面上"保存了相当于fd_t中的index,而在调用dup2之后,ptr所指向的文件表项由于计数值已为零而被关闭了,我们如果再调用dup2(s_fd, fd3)就会出错(出错原因上面有解释)。而第二种方法我们首先做一下复制,复制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进程A的文件描述符表(after dup)
   ------------
fd0  0   | p0  
   ------------
fd1  1   | p1  -------------> 文件表1 ---------> vnode1
   ------------                 /|
fd2  2   | p2               /
   ------------             /
fd3  3   | p3  -------------> 文件表2 ---------> vnode2
   ------------          /
s_fd 4   | p4  ------/  
   ------------
... ...
... ...
   ------------
调用dup2后状态为:
进程A的文件描述符表(after dup2)
   ------------
fd0  0   | p0  
   ------------
n_fd 1   | p1  ------------
   ------------               /
fd2  2   | p2                /
   ------------                _/|
fd3  3   | p3  -------------> 文件表2 ---------> vnode2
   ------------
s_fd 4   | p4  ------------->文件表1 ---------> vnode1
   ------------
... ...
... ...
   ------------
   dup(fd)的语意是返回的新的文件描述符与fd共享一个文件表项。就如after dup图中的s_fd和fd1共享文件表1一样。
   确定第二个方案后重定向后的恢复就很容易了,只需调用dup2(s_fd, n_fd)即可。下面是一个完整的例子程序:
#define TESTSTR "Hello dup2/n"
#define SIZEOFTESTSTR 11
int main() {
        int     fd3;
        int     s_fd;
        int     n_fd;
        fd3 = open("testdup2.dat", 0666);
        if (fd3 < 0) {
                printf("open error/n");
                exit(-1);
        }
        /* 复制标准输出描述符 */
        s_fd = dup(STDOUT_FILENO);
        if (s_fd < 0) {
                printf("err in dup/n");
        }
        /* 重定向标准输出到文件 */
        n_fd = dup2(fd3, STDOUT_FILENO);
        if (n_fd < 0) {
                printf("err in dup2/n");
        }
        write(STDOUT_FILENO, TESTSTR, SIZEOFTESTSTR);   /* 写入testdup2.dat中 */
        /* 重定向恢复标准输出 */
        if (dup2(s_fd, n_fd) < 0) {
                printf("err in dup2/n");
        }
        write(STDOUT_FILENO, TESTSTR, SIZEOFTESTSTR); /* 输出到屏幕上 */
        return 0;
}
注意这里我在输出数据的时候我是用了不带缓冲的write库函数,如果使用带缓冲区的printf,则最终结果为屏幕上输出两行"Hello dup2",而文件testdup2.dat中为空,原因就是缓冲区作怪,由于最终的目标是屏幕,所以程序最后将缓冲区的内容都输出到屏幕。

三、父子进程间的dup/dup2
由fork调用得到的子进程和父进程的相同文件描述符共享同一文件表项,如下图所示:

父进程A的文件描述符表
   ------------
fd0  0   | p0  
   ------------
fd1  1   | p1  -------------> 文件表1 ---------> vnode1
   ------------                            /|/
fd2  2   | p2                            |
   ------------                             |
                                              |
子进程B的文件描述符表                |
   ------------                             |
fd0  0   | p0                            |
   ------------                             |
fd1  1   | p1  ---------------------|
   ------------
fd2  2   | p2  
   ------------
   所以恰当的利用dup2和dup可以在父子进程之间建立一条“沟通的桥梁”。这里不详述。
四、小结
    灵活的利用dup/dup2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强大的功能,花了一些时间总结出上面那么多,不知道自己理解的是否透彻,只能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探索了。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