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Spring FrameWork 总结– 依赖

2014年02月13日 ⁄ 综合 ⁄ 共 4319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文章目录

依赖:

1.注入依赖

        依赖注入(DI)背后的基本原理是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即一起工作的其它对象)只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构造器的参数、工厂方法的参数,或给由构造函数或者工厂方法创建的对象设置属性。因此,容器的工作就是创建bean时注入那些依赖关系。相对于由bean自己来控制其实例化、直接在构造器中指定依赖关系或者类似服务定位器(Service Locator)模式这3种自主控制依赖关系 注入的方法来说,控制从根本上发生了倒转,这也正是控制反转(Inversion of Control, IoC) 名字的由来。

应用DI原则后,代码将更加清晰。而且当bean自己不再担心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甚至不知道依赖的定义指定地方和依赖的实际类)之后,实现更高层次的松耦合将易如反掌。

DI的两种方式:

构造器注入:

        构造器参数解析根据参数类型进行匹配,如果bean的构造器参数类型定义非常明确,那么在bean被实例化的时候,bean定义中构造器参数的定义顺序就是这些参数的顺序,依次进行匹配,比如下面的代码

package x.y;

public class Foo {

    public Foo(Bar bar, Baz baz) {
        // ...
    }
}

<beans>
    <bean name="foo" class="x.y.Foo">
        <constructor-arg>
            <bean class="x.y.Bar"/>
        </constructor-arg>
        <constructor-arg>
            <bean class="x.y.Baz"/>
        </constructor-arg>
    </bean>
</beans>

上述例子中由于构造参数非常明确(这里我们假定 Bar和 Baz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因此下面的配置即使没有明确指定构造参数顺序(和类型),也会工作的很好。

另外一个例子;

package examples;public class ExampleBean { // No. of years to the calculate the Ultimate Answer private int years; // 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private String ultimateAnswer; public ExampleBean(int years,
String ultimateAnswer) { this.years = years; this.ultimateAnswer = ultimateAnswer; }}

当使用简单类型时,比如<value>true<value>,Spring将无法知道该值的类型。不借助其他帮助,他将无法仅仅根据参数类型进行匹配

针对上面的场景可以通过使用'type'属性来显式指定那些简单类型的构造参数的类型,

<bean id="exampleBean" class="examples.ExampleBean">
  <constructor-arg type="int" value="7500000"/>
  <constructor-arg type="java.lang.String" value="42"/>
</bean>

还可以通过index属性来显式指定构造参数的索引,

<bean id="exampleBean" class="examples.ExampleBean">
  <constructor-arg index="0" value="7500000"/>
  <constructor-arg index="1" value="42"/>
</bean>

通过使用索引属性不但可以解决多个简单属性的混淆问题,还可以解决有可能有相同类型的2个构造参数的混淆问题了,注意index是从0开始

setter注入:

通过调用无参构造器或无参static工厂方法实例化bean之后,调用该bean的setter方法,即可实现基于setter的DI。

BeanFactory对于它所管理的bean提供两种注入依赖方式(实际上它也支持同时使用构造器注入和Setter方式注入依赖)。需要注入的依赖将保存在BeanDefinition中,它能根据指定的PropertyEditor实现将属性从一种格式转换成另外一种格式。然而,大部份的Spring用户并不需要直接以编程的方式处理这些类,而是采用XML的方式来进行定义,在内部这些定义将被转换成相应类的实例,并最终得到一个Spring
IoC容器实例。

处理bean依赖关系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1. 根据定义bean的配置(文件)创建并初始化BeanFactory实例(大部份的Spring用户使用支持XML格式配置文件的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实现)。

  2. 每个bean的依赖将以属性、构造器参数、或静态工厂方法参数的形式出现。当这些bean被实际创建时,这些依赖也将会提供给该bean。

  3. 每个属性或构造器参数既可以是一个实际的值,也可以是对该容器中另一个bean的引用。

  4. 每个指定的属性或构造器参数值必须能够被转换成特定的格式或构造参数所需的类型。默认情况下,Spring会以String类型提供值转换成各种内置类型,比如intlongStringboolean等。

  5. Spring会在容器被创建时验证容器中每个bean的配置,包括验证那些bean所引用的属性是否指向一个有效的bean(即被引用的bean也在容器中被定义)。然而,在bean被实际创建之前,bean的属性并不会被设置。对于那些singleton类型和被设置为提前实例化的bean(比如ApplicationContext中的singleton
    bean)而言,bean实例将与容器同时被创建。
    而另外一些bean则会在需要的时候被创建,伴随着bean被实际创建,作为该bean的依赖bean以及依赖bean的依赖bean(依此类推)也将被创建和分配。

  6. 通常情况下,你可以信赖Spring,它会在容器加载时发现配置错误(比如对无效bean的引用以及循环依赖)。Spring会在bean创建时才去设置属性和依赖关系(只在需要时创建所依赖的其他对象)。这意味着即使Spring容器被正确加载,当获取一个bean实例时,如果在创建bean或者设置依赖时出现问题,仍然会抛出一个异常。因缺少或设置了一个无效属性而导致抛出一个异常的情况的确是存在的。因为一些配置问题而导致潜在的可见性被延迟,所以在默认情况下,ApplicationContext实现中的bean采用提前实例化的singleton模式。在实际需要之前创建这些bean将带来时间与内存的开销。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ApplicationContext被加载的时候可以尽早的发现一些配置的问题。不过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延迟实例化来替代默认的singleton模式。

idref元素:

  idref元素用来将容器内其它bean的id传给<constructor-arg/><property/>元素,同时提供错误验证功能。

<bean id="theTargetBean" class="..."/>

<bean id="theClientBean" class="...">
    <property name="targetName">
        <idref bean="theTargetBean" />
    </property>
</bean>

上述bean定义片段完全地等同于(在运行时)以下的片段:

<bean id="theTargetBean" class="..." />

<bean id="client" class="...">
    <property name="targetName" value="theTargetBean" />
</bean>

第一种形式比第二种更可取的主要原因是,使用idref标记允许容器在部署时 验证所被引用的bean是否存在。而第二种方式中,传给client bean的targetName属性值并没有被验证。任何的输入错误仅在client
bean实际实例化时才会被发现(可能伴随着致命的错误)。如果client bean 是prototype类型的bean,则此输入错误(及由此导致的异常)可能在容器部署很久以后才会被发现。

此外,如果被引用的bean在同一XML文件内,且bean名字就是bean id,那么可以使用local属性,此属性允许XML解析器在解析XML文件时对引用的bean进行验证。

<property name="targetName">
   <!-- a bean with an id of 'theTargetBean' must exist; otherwise an XML exception will be thrown -->
   <idref local="theTargetBean"/>
</property>

构造器注入还是Setter注入?

由于大量的构造器参数可能使程序变得笨拙,特别是当某些属性是可选的时候。因此通常情况下,Spring开发团队提倡使用setter注入。而且setter DI在以后的某个时候还可将实例重新配置(或重新注入)(JMX MBea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尽管如此,构造器注入还是得到很多纯化论者(也有很好的理由)的青睐。一次性将所有依赖注入的做法意味着,在未完全初始化的状态下,此对象不会返回给客户代码(或被调用),此外对象也不需要再次被重新配置(或重新注入)。

对于注入类型的选择并没硬性的规定。只要能适合你的应用,无论使用何种类型的DI都可以。对于那些没有源代码的第三方类,或者没有提供setter方法的遗留代码,我们则别无选择--构造器注入将是你唯一的选择。

【上篇】
【下篇】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