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C/C++单元测试理论精要(九)

2014年04月05日 ⁄ 综合 ⁄ 共 1605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3.2 高效率测试:四两拔千斤

 

    上一节介绍了一些似是而非的高效率方法,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高效率测试呢?真正的高效率,不能忽略人的智慧这一关键因素。

由于工具不可能自动了解代码的设计功能,只有人才了解,因此,只有人的智慧及时介入,工具才能做正确的事情,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率。

 

    测试的主要工作在于用例,这方面,工具可以完成大量自动化的工作,主要包括:生成测试代码,生成测试用例,找出遗漏用例。

 

生成测试代码
    生成过程应该支持人工及时介入,指定需要初始化和判断输出的数据,这样,就可以避免遗漏,也可以避免生成垃圾。
   

   
    

    上图是生成测试代码的界面,人工可以指定需要初始化和判断输出的数据。

生成测试用例
    要高效率的建立和管理用例,应该将数据和代码分离,用数据表格的方式来建立和管理用例。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工具应该支持无需编码的表格化。

 

   

 

    上图是数据表格界面。数据可以自动移到表格中,包括外部输入、内部输入和预期输出,不需要额外编写代码。

要想自动生成的用例数据是有效的,那么,人工也应该及时介入。

 

   

 

    上图是生成用例数据的界面,人工可以指定数据的有效范围、分段点,然后自动生成数据。分段点是有效范围内的进一步分类,例如,一个表示年龄的整数,有效范围是0到200,但程序要对小于10岁的做判断和处理,这些是儿童,并对大于60岁的做判断和处理,这些是已退休的老人。

 

   

 

    数据有时需要组合起来测试,一种比较流行的组合方法是正交法,经过实践,我们发现正交法不适于单元测试,原因有两个:一是生成的用例数太多,二是正交法与代码功能联系不大,会有很多的遗漏。所以,数据组合需人工指定。工具可以自动将数据的可能组合列出来,对于选上的组合,生成用例时会保证得于覆盖。

 

找出遗漏用例
    找出遗漏用例主要用于实现高覆盖。白盒覆盖是衡量测试效果的基本指标,关于白盒覆盖,在“怎样保证测试效果”部分会进一步介绍。白盒覆盖有一个特点:逾后逾难,几个用例就可能完成大部分覆盖,剩下的覆盖很难做到,白盒覆盖率不够,意味着有些用例被遗漏,这些遗漏的用例很难找出。

 

   

 

    常用的白盒覆盖有上图所示的六种,其他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修正判定条件覆盖,也就是MC/DC比较复杂,我们先介绍一下。

 

   

 

    MC/DC要求每个条件独立影响判定结果,具体来说,对于判定中的每一个条件C,要存在两个用例或者两次计算,条件C本身的取值相反,其他条件的取值相同,判定的计算结果相反。我们来看看上图所示例子:
    对于条件A,用例1和用例2,A取值相反,B和C取值相同,判定的计算结果相反。
    对于条件B,用例1和用例3,B取值相反,A和C取值相同,判定的计算结果相反。
    对于条件C,用例2和用例4,C取值相反,A和B取值相同,判定的计算结果相反。
    这四个用例就完成了这个判定的MC/DC。

 

    工具在找出遗漏用例方面可以做什么?通常,建立新用例不需要更改全部输入,一般只需要更改一个输入,因此,针对某个未覆盖的逻辑单位,工具可以从现有用例中计算出一个近似用例,即修改最少的用例,还可以根据代码逻辑,生成修改提示,这样,根据修改提示对近似用例进行修改,就可以得到新用例了。这也是工具的计算能力与人的智慧相结合的一个典型应用。

 

   

 

    上图是白盒用例设计器界面。当我们指定一个未覆盖逻辑单位,打开用例设计器, 根据提示修改近似用例,就可以建立一个可以覆盖指定目标的新用例。

 

    MC/DC是欧美的民用航空器的强制标准,其实也是受到一些质疑的,因为太难完成了。这样一个判定:
    A && ( (B || C) && (D && E) ) || ( (F || G) && (H || I  || J) || K )
    有十一个条件,完成MC/DC至少需要十二个用例,难不难?如果使用白盒用例设计器,大概三分钟就可以完成。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