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转】对SNS网站成功秘诀的修正

2014年09月05日 ⁄ 综合 ⁄ 共 181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转自】http://www.yangzhiping.com/archives/140

1、结合去年的研究心得,写了一个对SNS的观察笔记,如下:

2、将这三篇笔记发给SNS社区的典型网站的经营者,若邻网的老潘与天际网的老陶,可惜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反馈。结果今天很惊喜地在小容那里看到了类似的想法,引用如下:

http://swordi.com/2006/12/13/douban-iblog-sns-buzz-marketing/

  • SNS社区除了用户的基本ID和社区专属内容以外,通过RSS将用户的Blog内容导入可以更完整地建构用户在SNS社区里的个人身份。 这对于SNS社区内的用户交流来说更有帮助。
  • 按照这样的思路,未来许多的SNS社区都可能通过整合站外的用户RSS数据将用户在整个网络空间的足迹映射到站内来。
  • 如果更多的SNS社区都采取类似的做法,那么《个人电子品牌:第一印象与用户界面》所提到的”碎片式的不断重塑印象”这种情况将发生很大的改观。

3、在小容的blog里面,还提到了我以前与他的一个讨论——个人电子品牌:第一印象与用户界面,我认为,目前互联网上的交往,由于某些原因,形成了一种“碎片式的不断重塑印象”的交往特征。在写SNS网站成功秘诀的三大论的时候,我当时提到了一个观点:

在这个新思路、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是互联网上人类基数的激增以及互联网上人们对匿名性的厌倦。

4、小容是从事品牌、投资工作的,结合小容关于”个人电子品牌”的观点,其实,我这句话里面的”匿名性”可以修正为”个人电子品牌”或者”容易识别的个人特征信息”。而不是我所指的”匿名性”。因为社区的”匿名性”是很正常的。感谢小容的努力,让我这么快发现了自己的误区。同时,可以提及的是,通过RSS将用户的Blog内容导入可以更完整地建构用户在SNS社区里的个人身份。这已经是目前国外尤其是日本SNS社区的主流做法。在我与阳家将学员交流的SNS社区——安人心理学俱乐部里面也实现了这点。

5、Zola则以他一贯的风格或者说小容眼中的”个人电子品牌”,在谈及政治的时候,顺便对我的SNS的观察笔记做出了回应,可参考:http://www.zuola.com/weblog/?p=692

Zola提到,

欧阳志平先生在研究SNS社区, 他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跟麦田研究的角度不一样,麦田是从商业角度来研究,我呢,却是从政治思想的角度来看SNS社区的发展,立场不一样,观点不一样是 正常的。我的观点仍然是坚持社区应该会自发的开成整体价值观,树立一面凝聚社区旗帜,在目前一党专政的情况下,要形成这样的自由社区的同时产生商业价值是 很艰难的。而在极权统治和独裁统治下的社区变成一个媒体后肯定会有商业价值,但怎么会有生命力?SNS社区是自由主义者的玩具,没人可以控制并引导自由主 义者的思想和行为。

6、上一次Zola给我介绍蚂蚁社区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次注意到了,特意观察了一下,结果感觉有点失望,麦田的蚂蚁社区可能还是停留在BBS社区阶段的成分多于SNS社区的成分。不过在一些技术细节方面的的确处理不错,在中国当前的创业环境之下,也是很难为麦田了。对于Zola从政治角度对社区的批判,其实个人是比较同意的,中国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社区,而只有娱乐社区或稍微打点擦边球的社区。这已经不是技术人员或者说杰出创业家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积弊,在我以前的blog文章中曾经提及过:

  • 从古到今,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不少人从肉体到精神都是孱弱的,甚至是精神变态者。他们没有自己的声音,所做的也只是在为主流所认可的大一统体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找到一些所谓的课题,然后认真的去”搞”。
  • 想象力、创作、激情、自由等词汇似乎从来不适用于此类知识分子。五四时期一度发芽的民主与自由的声音,曾经一段时间,给我的那位湖南老乡极其霸道但是某种意义上也是顺理成章地取代了。
  • “毛主席说….”类似的句式虽然不复存在,但其影响仍有。中国知识分子群落中的不少人潜意识中总有类似的傍大款的依赖思想,总是像个小女孩似的试图躺在主流思 想抑或一个个伟人、权威的怀抱中去撒娇,或者干脆利落地割掉自己的喉管,让他人的声音成为自己的声音,互相”为对方写作”…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