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扩招之前,教育部应该如是说

2014年09月05日 ⁄ 综合 ⁄ 共 1426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扩招之前,教育部应该如是说
   
文/飞天含雪

   
近来中国教育丑事频频,先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生搞陪聊,而后再是清华研究生自杀。之后,各大网站媒体又纷纷借此拿中国教育说事,新浪搜狐网易不惜大量篇幅评论中国教育
-----
甚至联系以前的什么诸如北大毕业生卖肉,卖糖葫芦等,新帐老账一起算。然而,笔者不禁为中国教育喊冤
-----
什么事情不分青红皂白都拿教育来垫背,我说那些人怎么不站在教育部长的位置想一想,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另一方面,教育部也有原因,出什么决策都不把可能遇到的情况说明清楚,搞得今天非常被动。难道教育部真是自作自受嘛?不尽然,事后诸葛亮,让笔者来为教育部“升冤”-----
如果扩招之前,教育部如是说,今天的局面大可避免。
   一. 扩招不能保证质量
   扩招带来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质量下滑。教育部这一疏忽,后果不堪设想。在今天,无数“愤青”拿当前的“教育质量”说事
------
应试教育罗,教育腐败罗等等应有尽有。教育部这下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扩招带来质量下滑,这个是世人皆知的问题。更何况应试教育本来就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教育腐败也不算新鲜。就算教育部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解决上述问题。从这个层面上说,教育部之前应该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的,怪就怪在没有说明实际情况
------
甚至预先描绘出了一副无比美妙的“理想情况”,搞得大家“蠢蠢欲动”“趋之若鹜”,事实上呢,又与现实情况“相去甚远”,结果今天无情的成为了“愤青”笔下的“冤大头”。
   二. 扩招不能保证就业
   第二个是扩招与就业的关系问题。教育部早就算到了扩招可能导致就业难,但他算错了一点,那就是读过大学的和没有读过大学的可能素质差不多,找工作也差不多难,但两者心态肯定不同。有人说,扩招是急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问题,提供几年的缓冲期以缓解社会矛盾。但以笔者看来,此举不但没有缓解矛盾,反而使之愈加尖锐
------
一个没有文凭的人出去混两三年挣个三两钱很满意了,但一个学士,甚至硕士和博士,一个月拿个三四千四五千他可能很不平衡。最近不少网站纷纷披露某些大学毕业生将起薪期望值降至了1000以下,很说明问题。他们愿意吗??再说,哪些北大清华的找不到工作,是真的没人要吗?显然不是,只是不能放下颜面而已……由此看来,教育部在扩招之前给众人传达了这样一个假象
-----
我是救世主,拿了我的文凭让你们都能“好就业”,“奔小康”。然而事与愿违,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黔驴技穷,无计可施。如今,教育部继续扩大研究生保送名额,就是在重蹈以前的覆辙,再给莘莘学子三年希望,也再给自己三年的回旋余地。
   三. 扩招不是无懈可击
   千错万错是不应该不说明“为什么要扩招”,准确说是没有权衡扩招的利与弊。教育部之前冠冕堂皇的认为,扩招可以增强国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缓解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发展。但从没有说过可能产生的弊端
------
学过哲学的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有利有弊,教育部扩招之前报喜不报忧,极力宣传其好处,没有未雨绸缪,没有预防可能产生的弊端。搞得今天跳楼的跳楼,陪聊的陪聊,然而教育部还将错就错,错到底。倘若当初教育部阐明扩招是七分益处,三分害处,并且说明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如此方能让大家信服,更为解决以后的问题作下铺垫。
 
 
   
综上所述,教育部没能有效的说明以上问题,搞得今天局面尴尬,在此替之说明,希望大家理解。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