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人性歪曲的心理调适 一【攀附心理、奉承心理、掩饰心理、逃避心理、自恋心理】

2013年04月26日 ⁄ 综合 ⁄ 共 475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 攀附心理

    原由:

      攀附心理是一种旨在联络地位高于自己的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感情需要的心理状态。

    分析:    

      这种攀附心理的机制基本上有虚、实两种:
      1、其实者为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多为有一定地位或职位的人,为了升迁、晋职或达到某种目的,寻求靠山,以便获得仕途的捷径;

      2、其虚者为虚荣心的满足,多为平常百姓或地位不高的人,他们对有地位、有影响的人或名人,没法高攀到获得实利的地步,只是充满着神秘感和崇拜感,因此以有机会结识他们或与他们合影来炫耀自己,使得虚荣心得到满足。

      攀附心理不会给他人造成损失,但是却容易使自身陷入心理障碍的误区。能使自私心理膨胀,为达到目的而不惜铤而走险。如送礼行贿,无所不用其极;有的利用攀附的关系,干些非法的勾当。还污染了社会风气,损害了自身的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调整:
      1、要明确攀附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攀附”是个贬义词,就像藤萝或牵牛花那样依靠缠绕或攀援其他的躯干才能使自己生存一样,带有一定的依赖性,也缺乏自我独立的品格。攀附的行为本身就降低了自身的价值,说明你不是一个生活的强者,而是依赖他人而苟且偷生的人。高尚独立人格的体现,是不依赖他人,不攀附他人,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奋斗精神来开创自己的天地。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和意义。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作出攀附他人的事情。
      2、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不要冀望通过不良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无论是哪种攀附者都有个共同的心理特征,那就是想凭借显贵(名人)效应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或者通过取巧的办法来达到个人目的。的确有人借助于攀附显贵得到升迁,但这只是钻了社会上不健全的空子,并非正常现象。如果你有雄心壮志,不必抄近路,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即使你得不到提升,自己也心安理得。

      3、认识炫耀过后的空虚。至于那些以得到明星签名或合影为荣的人,更是虚无缥缈得很,你以人家为荣,人家还不认识你,就像一现的昙花一样,暂短的虚荣也是转瞬即逝的。炫耀过后只有空虚。

    1. Ø 火热的嘴、奸恶的心、好像银渣包的瓦器。
    2. Ø 恐怕将你的尊荣给别人,将你的岁月给残忍的人。
    3. Ø 恐怕外人满得你的力量,你劳碌得来的,归入外人的家。
  • 奉承心理

    原由:

      显然,奉承心理是出于一种自私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赚钱,有的则是以小的付出来换取将来的大的回报。爱奉承的人没有那些业务精干的人的那种钻研业务的刻苦精神,在业务上也不具有拔尖的才能,更没有钻研业务所培养的耿直、刚正的品格。可是他们想发展,想出人头地,凭着自身的能力不能与强者竞争,而借助于奉承往上爬。那些平庸的人就以此心理机制为捷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纵览古往今来的奉承者,无不是满足自己的私欲为动机的。

    分析:  

      其实,奉承者的行为都是很露骨的,明眼人一看便知。对于被奉承的当事人却好像察觉不出来,所以很少听说拍马被马踢了的事情。这是由于人,特别是当了领袖的人,都有一种虚荣心,喜欢听赞歌。这种虚荣心理表明,被拍者也是出于一种私欲而对此感兴趣的。看来,奉承者和被奉承者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属于同一种心理情绪,只是表现形式有异,自然就容易一拍即合了。许多被奉承者对于他有用的人也是一个奉承者。他们的奉承并不一定出于自觉自愿的,有的甚至是违心的,只不过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已。为赚你的钱,或得利益才低声下气奉承你。

    调整:  

      1、对奉承者严词抵制,或者不听其奉承。或者不受其礼物,让奉承者讨个没趣,失去面子,他就不敢再奉承你了。这是治理奉承恶习的有力措施。遗憾的是有的被奉承者十分乐意接受奉承,以满足虚荣心和不可告人的目的,为奉承者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构成互惠互利的关系。的确,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没有愿意接受奉承者就不会出现奉承者。

      2、被奉承应净化自己的心灵,摒弃私心杂念,认识到奉承的媚人言辞是为了迎合你的虚荣心,并非真的把你看得那么水平高,那么有本事。这种虚妄的言辞只不过是奉承者想利用你的手段。当自己的自身修养完善了,品格正直了,你就会认清奉承行为的本质,对肉麻的奉承产生反感,也就会觉得奉承没有意思了。
      3、奉承者应认清此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奉承决非完全是“回报大”。表面看来,给上司进些贡,打打小报告,唱唱赞歌,或者不断地效劳,而得到晋升、提拔,殊不知,你未必能胜任此职务,天天活在压力中。却又因此失去了人最宝贵的人格。职位的晋升反倒使你群众威信滑坡。你会离群众越来越远,人们看不起你,在群众中树立不起威信,成为上司的看家犬样的人,这可谓是因小失大的人生不等式。

      4、踏踏实实地作好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你的实惠是通过拍马奉承得到的,要保住现有的实惠,就必须继续给上司拍马奉承、进贡。一旦你不想再奉承、进贡,就被一脚踢开。弄得前功尽弃。可见,奉承犹如走钢丝一样,风险多多。与其花费精力拍马,花费金钱进贡,倒莫如摒弃异想天开,踏踏实实地作好自己的工作。

    认识到拍马所导致的这些危害,有助于规范自己的行为,轻松地从奉承的心理误区走出来。

    1. Ø 你要除掉邪僻的口,弃绝乖谬的嘴。
    2. Ø 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当向前直观。
    3. Ø 鼎为炼银、炉为炼金、人的称赞也试炼人。
  • 掩饰心理

    原由:

      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的心态,即对自己极盼望得到的东西却得不到时所采取的一种自我调侃的心理情绪,也是从不认输,总是找各种理由给自己下台阶,不是把过失归咎于别人,就是显露出自己不屑于与之较量的样子。这是掩饰心理典型表现。

    分析:

      当人的行为或动机不被社会接受或陷于挫折与失败时,常常会采取一种自欺的或者是歪曲现实的方法,来减轻心理的压力与痛苦。这种心理反应是一种自卫性的保护性的措施,能化解和分散因挫折与失败所导致的心理创伤,使受损的心理得到一定的平衡。
    掩饰心理的表现大体有两种:

      1、是转移发泄对象。本来自己遇到了挫折或失败,应该进行自我谴责,自我批评,可是却归咎于环境或他人。如有人考试失利,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老师教得不好,考试环境太嘈杂,静不下心了考试等。

      2、是自我调侃,自得起乐。既然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就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最坏的,把自己的不满转移为“酸葡萄心理”;而把自己得到的东西即使不好,也视为最好的,以此来缓和心中的焦虑和愁苦。

      这种掩饰心理作为人们生活中的自卫措施,对缓和心理紧张,化解矛盾,减轻精神负担,保持心理平衡,以及防止因激愤而出现过激行为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事物都有双重性,有其利也有其弊。掩饰心理过度就容易走向其反面,成为前进的绊脚石。因此,对掩饰心理的弱点应有所防范,防止落入其误区。

    调适: 

      1、要认识到掩饰心理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自卫措施。它的积极作用是保持短时间的自尊和心理平衡,防止因为激愤而出现过激行为。正像止痛片一样,如果总是用药医治头痛,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会耽误了大病。如果遇到挫折或失败就用掩饰心理来安慰自己,就容易养成逃避现实的心理,使自己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形成病态人格,反倒影响自己的进步和身体健康。因此,滥用掩饰心理弊大于利,不可等闲视之。
      2、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敢于直面挫折或失败。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或失败并非是奇怪的事,只要你认真地工作,有事业心,就难免与挫折或失败无缘。问题是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若借助于掩饰心理,只能求得暂时的宁静,而丢失的却是远大的奋斗目标。如果能面对挫折或失败,冷静地分析原因,找出教训,虽然暂时痛苦些,却能为自己找出问题的症结,得到治病的良方,对未来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1. Ø 人若怀里搋火,衣服岂能不烧呢?
    2. Ø 人若在火炭上走,脚岂能不烫呢?
  • 逃避心理

    原由:

      具有病态逃避心理的人一般是遇事想不开的人,考虑问题往往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按着偏执的思路走下去。其性格内向,情绪低沉,总是以消极的态度看待事物,对事物的结局也总是做悲观的估计。

    分析:

      如自己本来犯了错误,只要正确地对待,别人都不会怎么样,可是由于这些人的心理缺欠,使得遇到问题想不开,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自己受委屈,执迷不悟,自己干扰自己,于是就选择了离开而不顾他人如何。这病态心理作怪不只会使自身受到许多困难和险阻,也给他人造成极大的负担。

    调适:

      1、提高心理素质,及时排除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它是指人在观察、分析问题时,往往固守个人狭隘的知识经验,不能把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心理因素,遇事在狭隘的小圈子里徘徊,因而做出错误的决断。如果能跳出自己划定的小圈子,事情就会出现积极的转机。

      2、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加强思维方式的学习,学会拓展思路,摆脱偏见。遇事要沉得住气,反复考虑,多与人商量,这就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不再因想不开铤而走险。
      3、在产生逃避想法之时要三思而行。想一想你要干什么,想对谁施加压力?本身有过错,被批评是对自己的进步有好处的,这是恨铁不成钢,不是歧视你。推卸责任,是心里有愧才逃避的。这是完全划不来的行为。这种对抗性的无目标的逃避行为,只能暴露自身的性格弱点,等于是自我惩罚。
      4、即使是认为是有理由的离开,也要设想离开后的结果。如果先把具体的问题都考虑到,就说明自己已经从牛角尖里钻了出来。
      5、应认识到逃避行为会造成对自己身体的伤害。离开出走,为什么有个好端端的要走到这一步?在这种情境下,会感到沮丧,后悔,也会恨那些与你离开有关的人,但这又何济于事?这种肉体的摧残和精神的沮丧就严重地损害了身体健康,损失的还是自己。只要心理素质就会得到提高,就能摆脱偏见,不走邪路。

    1. Ø 他虽用诡诈遮掩自己的怨恨、他的邪恶必在会中显露。
    2. Ø 人离本处飘流、好像雀鸟离窝游飞。
    3. Ø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 自恋心理

    原由:

      自恋心理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表现。它的特点是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觉得自己完美无缺,才华出众;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比别人强,喜欢颐指气使地指挥别人;对他人的赞美,喜不自胜,他人一旦表现不恭,就强词夺理,暴跳如雷,甚至寻衅报复。

    分析: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品质,是幼稚心态与骄傲自满相伴而生的怪胎。就其自我为中心来说,属于幼儿时期的心理特征。在人的幼儿时期,常见的思维方式是只考虑自己,很少顾及他人。这种心理特征在幼儿时期是正常的现象,但反映在成年人身上,就成为一种心理障碍。成年人之所以产生这种自恋心理,除了思想的幼稚、偏执外,还与骄傲自满的心理情绪有关。由于骄傲自满,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强,比别人高于一等,所以发号施令,指挥别人,就觉得理所当然;更对别人的批评接受不了

    调适: 

      1、摒弃以我为中心的观念,客观地认识自己。以我为中心是一种幼稚的认识观,看不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为此,要认识到,人在群体中生活,大家都应平等相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彼此之间是一种相互和谐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你看不起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2、靠自己的实力和业绩来表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靠自己夸大其辞受到别人关注的;而是靠自己的实力和业绩来显现的。只要你取得了杰出成绩,就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与信任。

      3、认识到“强中自有强着手”,即使你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是别人取得的更大的成绩。
      4、学会关心爱护他人。自恋心理患者总是“把自己看成是一朵花,把别人看成是豆腐渣”。出于这种观念作怪,往往容不得别人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对别人的才智、成绩还十分嫉妒。为此,要在摆脱自我为中心的同时,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关心、爱护他人。把自己溶入团队的海洋之中,就能培养对他人的爱心。自恋症患者能够朝这个目标努力,便会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感到自己是团队生活中的一员了。

    1. Ø 乖僻人的路上、有荆棘和网罗。保守自己生命的、必要远离。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