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2013年08月05日 ⁄ 综合 ⁄ 共 13925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从优秀到卓越: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老板最相信的人是他自己,他怎么可能随便相信别人呢?更何况中国社会还没有建立起个人信用,所以老板的信任是一点一点给的,他要看你的表现,你表现了多少,他就给你多少。如果你想出头,就要有被折腾的准备,老板会不断地折腾你。因为他相信忠诚是考验出来的,不是听你嘴上说的。在公司折腾你的过程中,你能不能扛住,能不能坚持下来?如果可以,那你就是忠诚公司的,因为你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部分

我们这个社会中有两种需求:对组织而言,需要每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和舞台。这是一个职业化的社会。几十年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形象地把美国200多年的历史浓缩为一句话:农民、工人、职员。中国当代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也恰恰是这样一个历程:"农民"--"工人"--"员工(职员)"。所谓"农民""职员",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农耕时代,而后者则属于职业化时代。职员是职业化社会中每个人的角色。

1节:引言 成为骨干(1)

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引言 成为骨干

  我们这个社会中有两种需求:对组织而言,需要每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和舞台。

  这是一个职业化的社会。

  几十年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形象地把美国200多年的历史浓缩为一句话:农民、工人、职员。中国当代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也恰恰是这样一个历程:"农民"--"工人"--"员工(职员)"。所谓"农民""职员",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农耕时代,而后者则属于职业化时代。职员是职业化社会中每个人的角色。

  如果说,前些年,我的《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一书回答了"全球一体化形势下,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组织,以应对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这样一个现实而紧迫的管理问题的话,那么,我们现在需要解决和回答的是:在市场急遽变化、压力日益增大、职场人才流动加速,社会进入"动时代" 的大背景下,组织应如何选拔培养造就一大批服务组织并能够创造效益的人才?组织成员如何能够捕捉住机遇,依靠组织获得职业的成长与事业的成功?

  对个人而言,组织已不单单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因为职业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与我们的生活质量、社会成就以及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组织已经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和支撑成长的平台。

  每个组织都在思考,如何选拔培养造就本组织需要的、能够创造效益的人才。在职业化社会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不仅有对人的管理,也有对物的管理,更包括对自己的管理。锻造一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队伍,是高效组织成功的基础。这如同军队打仗。一支军队要打胜仗,应当首先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战略方针要正确;第二,将帅要得力。只有将帅得力,才有得力士兵,才能把正确的战略方针贯彻执行下去。所以,毛泽东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解放军是中国最具代表、最有效率,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职业化组织。这个组织成功地使其成员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再到职员",即"农民--士兵--军官"这样一个转变。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这个组织,他们始终把选拔、培养和使用骨干作为事业成功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教育士兵接受管理,而且教育帮助他们自我管理,使他们最终实现了从农民到士兵,从士兵到军官的转变。

  这是我们依然以解放军这个组织作为学习蓝本的重要原因。

  成为组织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成长和成功的先决条件。如何成为组织需要的人才呢?对个人来说,无论是打造一个组织还是加入到一个组织,他必须是这个组织中的骨干。

  成为骨干,是我们进入组织并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什么是骨干?

  骨干是事物中的主要部分、主要支柱或最实质性的成分。如同大厦,组织的大厦靠骨干来支撑,缺少骨干,组织不能发展,大厦就会倒塌--骨干是组织大厦的承重墙,是组织赖以存续的基础。当然,这个"支撑"既可以是全部组织的"支撑",也可以是组织某个局部的"支撑"

  骨干是个相对概念。

  在解放军中,成为骨干是人人可以实现的目标,也是人人都能够达到的境界。我刚当兵的时候,由于喜欢写日记,便成为连队墙报组的骨干;后来又成为思想工作小骨干。我的一个安徽新兵战友,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但在家里养过猪、种过菜,则成为连队的生产骨干。所以,在组织中,骨干没有大小之分,没有重要不重要之分,只有能力方面的差异。

  企业如同军队,是个竞争性组织。企业的骨干是那些认同企业文化和战略目标、能够很好地掌握企业资源、对企业业绩有所贡献、愿意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人。这些人,可以是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也可以是一线的普通员工。他们能做好该做的事,能完成困难的事,能在大同世界里干出与众不同的事。

2节:引言 成为骨干(2)

  管理从来不仅仅是面向被管理者,而是面向整个组织的。它不仅教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同时,也在教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被管理者。组织的使命并不是把每个人培养成为老板、企业家,而是在为组织培养贡献者。如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是我们所有人的希望与梦想。但仅有梦想是不能成为骨干的,就像并不是所有怀着将军梦的士兵都能够成为将军一样。

  职业成长的人生道路犹如爬楼梯,是个不断向上的递进过程。如果没有到达楼顶,无论站在哪层台阶上,都不能说已经成功。骨干要想不断攀登职业的阶梯,还需要经受来自组织、环境以及自我的不断磨炼。对这种磨炼的描述,在解放军中有一句非常形象、流传几十年、在所有兵种中都通用、从班长到军长几乎所有人都明白的至理名言:

  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不经历折腾,就不会成为班长,也根本不可能成为将军。

  "折腾"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敢折腾才有机会。机会是留给有胆识、敢折腾的人的。抓住机遇需要有胆识,但没有""是不可能有""的。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永远保持一种创业的冲动,保持一种激情,从不畏惧,从不胆怯,"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刺刀见红,敢于"亮剑"。这些是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第二,经折腾才能成长。合理的要求是锻炼,无理的要求是磨练。要想成长,就要经受得住来自组织、社会以及环境反复不断的磨练--折腾。如同一块好钢,需要千锤百炼。在职业生涯中,要能够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扛得住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重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像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人才只有经受组织反复不断的磨炼,才能成为组织可用之才。所有梦想成为骨干的人都要具备坚韧的抗击打能力。

  第三,善折腾才会成功。管理的任务之一,是培养人才、包括培养管理者自己。今天,单个人无法完成任何事情,组织也不可能让一个人把所有事情完成。要想成功就必须培养一批能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下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折腾下属的能力。

  近年来,由于《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一书,我有缘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些人中,既有企业家、中高层管理者,也有更多的普通员工。在与他们的交往和交流中,大家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是:我们已经努力了,但结果仍然让人无法满意,那么,如何才能在组织中获得职业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呢?不错,组织是靠众多个人的努力获得效益和成功的,但组织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人的成功。换句话说,即使在卓有成效的组织内,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搭上组织成长的快车。因此,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成为骨干,并承受折腾!"

  2500年前,孔子曾说:吾十五而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算起来,我的职业生涯已经三十余年。在这期间,我有幸先在世界上最有效率、最成功的职业化组织--解放军中开始职业生涯;更为有幸的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是从解放军起家的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一师开始的。期间,从士兵到军官,从边疆哨卡到军队高级指挥机关,23年的军旅生涯,不同岗位、9次立功,令我在成长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职业生涯的第二步,是我现在服务的企业--中远集团。中远集团是世界500强中的著名企业,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人自己拥有的、为数不多的,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这个组织中,我从一个普通员工到中高级管理者,十余年间,体验和感悟到了在一个国际化的组织中,如何在痛苦与喜悦、挫折与成功的交织中顽强成长。

  三十余年时间,我供事于两个伟大的组织。回顾自己职业生涯的道路,总想揭示成功者背后的东西,希冀寻找和总结出一个普遍性的规律:一名普通员工需要具备何种素质,需要经受怎样的"折腾",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才能成为骨干,最终获得成功。

  如果说"人间正道是沧桑",那么,能否走上"正道""沧桑"说了算

3节:恪尽职守--摆正位置是职场第一要务(1)

  恪尽职守--摆正位置是职场第一要务

  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写下了《孙子兵法》,总结出博大精深、至今仍影响深远的军事思想。仔细研读会发现,书中反复强调着一个概念:位置。战场上,军事指挥员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在瞬间能清楚回答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敌人在哪里?友邻部队在哪里?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决定战斗胜败的前提。也就是说,位置感决定了参战者的命运。指挥员必须明确自己的位置,并从这个位置出发,为应对战场局势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用今天的话说,我以为就是"从实际出发"吧。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岗位。

  职场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失败。失败并不可怕,跌倒了站起来就是了。最大的悲剧在于不清楚自己今天在什么位置,明天应该在什么位置。这种状况被称为"岗位迷失"。不清楚自己今天的位置,眼前的成长机会没有了;不清楚明天应该在什么位置,未来也没有了。

  在部队中,我受到的教育是,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名新兵到部队,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岗位要求: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谁是自己的班长?谁是自己的战友?

  解放军有着用故事教育士兵的传统。

  记得刚入伍不久,我们这些新兵首先面临的是站岗问题。对于哨兵职责,我印象最深,在此后的军旅生涯中,我反复给自己下属讲的是这样一个被不断演绎的故事:

  军营门口,一个没有出示证件的将军被哨兵拦住。

  哨兵立正敬礼,说:"首长,请出示证件。"

  "哦,实在对不起,我忘带了。"将军希望被允许进入,但哨兵拒绝了。

  这时,有军官路过,大声斥责哨兵:"你不认识吗?这是司令员。"

  哨兵指着哨位旁的标牌说:"对不起,我只认证件不认人。"

  标牌上写着:"请您主动出示证件。"

  事情越闹越大,门口的人越聚越多。很快,哨兵的连长气喘吁吁跑了过来。他大声斥责哨兵的同时,谦卑地向将军道歉。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将军说:"哨兵做得对,哨兵就应该忠于职守。"将军表扬了哨兵,这个哨兵后来被破格提拔为军官。

  这个故事到底出自哪里已经无从考证。记得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中,有篇《列宁和哨兵》的课文,讲的也是类似的故事。我后来发现,在解放军各部队几乎都有类似的故事。随着阅历与年龄增长,我认为,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解放军从"小米加步枪"的游击时代向现代化军队转变的标志,也是从"游击队""正规军"转变的标志。

  在"正规军"中,每个人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在职场中,我们很多苦恼都源于不清楚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

  摆正位置,需要在内心保持一份基本的道德操守。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曾告诫自己的员工: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恪尽职守,首要的前提是明确自己的位置,这就如同哨兵要知道哨位在哪里一样。

  世界上没有哪支军队会提拔、重用一个不遵守哨兵职责的士兵;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哪个企业家、管理者会重用一个没有基本职业操守的员工。

  一、职场位置感--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

  我在军队服役23年,我的一些老首长在军队工作了一辈子。解放军中,所有成员--无论司令员还是司务长,其权力只来自于岗位。离开岗位,这个岗位所赋予的权力就自然被全部解除。

  既然是个"",就该时刻站在""的位置上。

  没有人会认为这支军队属于自己,无论缔造者还是普通一兵。既然是个兵,就必须遵守军队中的一个"天条":是战士就必须随时听从指挥员的命令。

  当年,毛泽东在创建解放军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个军队是谁的?为建立一支区别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的新型武装,毛泽东同志在缔造解放军的过程中,不仅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还规定了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下,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党的军队、是国家的军队,而不是某个个人的军队。这个组织中的所有人,无论是元帅、将军,还是普通士兵,都是服务于这个组织的一员。

4节:恪尽职守--摆正位置是职场第一要务(2)

  解放军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也是最现代化、职业化的组织。没有人会认为,这支军队是"我的"

  那么,在企业中呢?

  这涉及组织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组织中究竟应该向谁负责?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组织中的权力是谁赋予的?赋予了谁?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人类古典管理理论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中厘清了组织管理中的这个命题。韦伯认为:权力赋予职位,而非个人。组织把这个具体位置人格化,并赋予它角色以及与这个角色相对应的权力。其次要明白,你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指出,"工作必须由员工完成--从纯粹的非技术性员工到艺术家,从推车的工人到执行副总裁都是员工"

  既然我们都是员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要服从上级的指挥。

  在一个组织中,各个岗位的人员是各司其职的。对中层骨干来说,他是领导的下属;当他面对自己的下属时,他又是领导。所以,他所扮演的实际岗位角色,由他所处的位置而决定。

  这是我们今天的大位置。

  在我们的企业中往往有个很模糊的认识:企业到底属于谁?我们习惯说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并乐于在这种思维下工作。实际上,这是对现代企业组织的一种误读。企业是依法成立的一种经济组织。按照法律,这个组织属于企业的投资者和股东。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是在《劳动法》框架内的一种雇佣关系。摆正位置,首先需要明白,在企业中,无论普通员工还是中高层管理者,大家都是企业的雇员,是通过劳动合同这种契约与企业形成了雇佣关系。

  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史上,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管理从总结经验到确立理论体系的分水岭,是个里程碑。权力既然属于组织而非个人,是组织赋予职位而非赋予个人,那么,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我们就应该把岗位要求当作行为准则。做到这点,就是恪尽职守了。

  我当年所在部队有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官至副团长。在这位英雄副团长的档案袋中,处分与奖励的次数基本相等。一次,他给我们这些新入伍的战士讲战斗故事,这是他战争经历中最精彩的一幕:在1949年初的兰州战役中,他曾带领一个排的兵力,把敌人一个营缴了械,抓获两百多俘虏。故事讲到精彩处,他不觉手舞足蹈起来,比画着如何高喊口号,如何命令惊呆了的敌人放下武器,等等。

  末了,大家好奇地问:首长,这一仗您又立了什么功?

  刚刚还兴高采烈的老英雄听到这样的提问,一下蔫了。他低了声音说:"××,受了处分。"我们在从新兵变成老兵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英雄壮举背后的故事。这位身经百战的战斗英雄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战斗行动,不仅受了处分,而且还被撤了排长职务。

  为什么打了胜仗还要受处分?原来,按照上级要求,这位老英雄当时应该率领一个排作为"诱饵",边打边退,佯装溃败,诱使敌人主力进入早已准备好的"口袋"中。但由于他的胜利,使敌人大部队有所警觉而逃跑了。

  这位副团长没有摆正位置,他没有严格执行上级命令,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做了件看似"很英雄的事",但却违背了组织的战略意图。再通俗些说,作为一个兵,他并没有执行上级指挥员的命令。

  我有位朋友,是个很能干的职业经理人,先后任过两家国际著名饮料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由于这样的经历,2000年,他被一家欧洲家电公司高薪聘任为中国区总经理。上任3年,他就把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041%提升至870%,产品销量几乎每年都以100%的速度增长。但是,第4年,总部的一纸解聘协议发到了他的办公桌上。解聘的原因不是业绩不好,而是他没有贯彻执行总部的要求。

  这个"打了胜仗还要受处罚"的企业例子,曾使许多职场人士愤愤不平:为什么业绩做得好还会被解聘?

  原来,这家公司花巨资打造自己的全球高端品牌形象,而这位中国区总经理在中国市场走的却是低端路线,尽管短期内可能营利不错,但是从长期战略角度来看,一方面损伤了企业高端形象;另一方面,这家公司在中低端家电市场与海尔、科龙等中国本土家电公司相比,根本不具备竞争优势。从主观上看,这位总经理之所以被撤职,在于他没有摆正在企业中的位置,因而导致他没能听从上级指挥,不能正确地执行公司董事会的战略。

5节:恪尽职守--摆正位置是职场第一要务(3)

  有句话叫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看似一句牢骚话,其实,放到现代管理语境下,恰恰是一种正确的职业操守。

  明确位置是大工业化时期的必然选择。当你进入欧美跨国公司就职时,公司负责人力资源(HR)的人会提供给你两样东西:

  第一样,是岗位说明书(岗位描述)。清晰列出岗位所承担的职责,明确并量化工作指标,以确保这个岗位的人员能够正确做事。

  在任何组织中,对其成员来说都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主要是决策者的职责;正确地做事,则是执行者的职责。岗位描述,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岗位人员因职责模糊而存在的"扯皮"现象,降低运作成本。

  第二样,是职位说明书(明确隶属关系)。说明你向谁汇报,谁向你汇报,你的上级是谁、下级是谁,你的协同(平行)关系是谁。

  给了你这两个说明书,就等于向你讲清了你在工作中所处的位置。这就像足球比赛一样,场上11个人在每次攻防转换中,必须按照教练的部属在各自的位置上尽职尽责,这是取得胜利的基础。

  所以说,工作和体育比赛的道理是共通的:位置感很重要。而摆不正位置,是我们工作失误和烦恼的缘由之一。

  很显然,骨干不仅要能够提高公司业绩,而且还要深谙自己的位置。

  蒙牛董事长牛根生是位商业传奇人物。1998年从伊利第一副总裁的位置上被解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创办蒙牛集团,6年时间把这家公司做到全国第一。有意思的是,7年后,解职牛根生的伊利董事长郑俊怀进了监狱,而被解职的伊利前副总裁牛根生则被评为"2005年新中国十大经济人物"。这时,面对媒体的牛根生已经没有了怨恨,他说:"什么事情就怕打颠倒。我被撤职,现在看主要责任在我。我是企业二把手,但做了'水大漫桥'的事。现在我已经是一把手了,如果我的副职也做了'水大漫桥'的事,我很可能也容忍不了。"

  水大漫桥,是缺乏位置感的表现。缺乏位置感,就会丢饭碗。

  二、明确职责--"打好这份工"

  记得我当兵的时候,曾问过自己的连长:什么是合格士兵?

  连长说:一个合格的士兵就应该像个士兵的样子。什么样子呢?不仅组织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要干好什么。是哨兵,就要像颗钉子一样钉在哨位上;是炊事员,就要把三尺锅台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舞台,保证大家能够吃好、喝好。不越权,不越位,不争功,不诿过。牢记使命,履行职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自己深深融于组织之中。

  因为年代久远了,当初的很多事情已记不大清楚了,但连长上述话语,我记了几十年。

  在今天这个社会,虽然我们各自的岗位不同,但在岗位上,我们就应该有个所属岗位的"样子"

  2007年,香港选举第二任特首。我很感意外的是,曾荫权的竞选口号简单到令所有人吃惊,就短短几个字:打好这份工。这句朴实的话赢得了香港市民的认同,曾荫权以高票当选香港第二任特首。当选后,曾荫权到北京述职,他握着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手也没有豪言壮语,依然是"我要打好这份工"。香港人认为,曾荫权的话没错,特首也不过是一份工作而已。在今天这样一个职业化的时代中,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相同的只有一点:尽职尽责。

  "打好这份工",是职业化社会中必备的雇佣意识。我们经常讲"成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所谓成功,应该是市场行为的成功。市场行为,就是交换。既然我们在企业、在各种组织中是按照法律形成的劳动合同关系,那么,我们就应该树立契约意识。契约意识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就是拿到这份报酬,打好这份工。其结果是,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责任,失去的是自由,收获的是财富。

  今天是个需要重新想象、重新确定社会角色、重新确定组织角色的时代。我们几乎所有的苦恼和问题,都来自于定位不清--忽视了这是个职业化的时代。在一个职业化的组织中,我们都是组织的人、岗位的人,任何时候都应该认清个人在组织中的位置,小组织在大组织中的位置,局部在全局中的位置。这是大局意识的基础。一个骨干如果没有大局意识,只顾眼前利益,是很难成为组织更高层次骨干的;这样的人在职业生涯中也容易摔跟头。

6节:恪尽职守--摆正位置是职场第一要务(4)

  岗位意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能够真正认清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更是难上加难。一个不能摆正位置的军官,仕途不会太长。我年轻时喜欢下象棋。中国象棋中对棋子下法的规定很有意思:马走日,相走田,车走直,小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近些年开始对中国企业组织建设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时,我感悟到中国象棋的"组织建设"之合理。

  我们经常说:"小卒过河顶大车。"在组织实际运转中,小卒子能不能"顶大车",要看主帅愿不愿意或者说允不允许你过河。

  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下属由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弄得上司尤其是那些心胸狭窄的上司很不高兴,对此耿耿于怀。于是,上司处处给你"使绊子",或不动声色地给你"穿小鞋"。这恐怕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吧。

  之所以造成上述这种现象,很多是由于骨干在工作中位置感觉出错了。造成这种错误的,通常有以下这样三种情况:

  第一是越位,情难自控。主要表现为决策越位、表态越位、工作越位和场合越位。

  在军队中,尤其强调按级负责: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全军对中央负责。

  按级负责主要指:按级请示、按级汇报。一般情况下,不能越级请示,不能越级汇报。紧急情况下,需要越级请示汇报的,事后要对直属领导做出说明。

  组织中可以要求成员参与一些决策,这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方法,但这种参与是有限度的。有些骨干喜欢参与决策,甚至代替领导决策,这恰恰是组织和上级所不允许的。表态,就是表明人们对某件事的基本态度,是组织运转中经常要遇到的事情,但在组织中,表态所代表的是岗位,而不是""。超越岗位,随意表态,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也是无效的。对带有实质性问题的表态,应该是领导或由领导授权才行,而有的骨干作为下属,却没能坚持这个原则。上级领导没有表态也没有授权,他却抢先表态,越俎代庖,陷领导于被动,领导不高兴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工作中的越位很有点"自摆乌龙"的味道,这需要靠自己领悟。

  著名历史学者李亚平先生在他的《帝国政界往事·大宋实录》中说:南宋岳飞掌握重兵后,曾主动谏言皇帝赵构设立太子。这属于武官干政,干涉了皇帝的家事,触痛了赵构的心病,令他大为不快。岳飞这个举动越位得太离谱了,为他后来的惨死埋下了祸根。

  还有些人喜欢抢着干工作,实际上有些工作本来由上司出面更合适,你却抢先去做,从而造成工作越位,费力不讨好。

  军队中的军衔代表了等级,这种等级规定了在各种场合中各人的位置。在队列中,低级军官站在高级指挥员的位置,就属于场合越位。在商务交往中参加宴请,主人应该坐哪个位置,主宾应该坐哪个位置,主陪应该坐哪个位置,都是有规矩的。主宾坐到主人位置就是场合越位--成语"喧宾夺主"大意如此。夺了主人的位置,主人肯定会不高兴,就会很生气,问题就很严重了。

  第二是错位,居功自傲。关于这一点,一些服务组织时间比较长的骨干尤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他们认为自己在组织中有背景、有资历、有功劳,甚至是创业元老而居功自傲,不服从指挥调遣,尤其是不服从那些资历不如自己的领导的指挥调遣;或者是明服暗不服,在下面搞小动作,搞"颠覆"活动。这实际上已经把自己凌驾于所属岗位之上。这种"功臣"的职业生涯就处在非常危险的时期。不仅对组织,而且对个人的危害更大。这样的例子我们屡见不鲜。

  第三是失位,不能补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不越位、不错位,而且应该具有主动补位的意识。当工作中出现漏洞,能不能主动补位是一种品质。正确的补位,是当我们发现组织工作中出现问题,主动补位予以解决,但要把功劳记到别人,尤其是当事人或上级的名下。

  清楚职责,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是职业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但实际工作中,不按角色做事又是职场中的普遍现象。

7节:恪尽职守--摆正位置是职场第一要务(5)

  从组织角度说,组织和领导会有意安排不同的"按角色做事的"场景考验和折腾你--看看你是如同解放军哨兵一样"只认证件不认人",还是像关羽一样为赚取自己仗义的名声而"私放曹"

  从骨干个人职业成长角度看,恪尽职守,也是职业素养和修炼。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我们一些组织中的骨干往往把权力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在思维中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常常做出从局部看有成绩但从全局衡量又是个大失误的事情。骨干需要明白,权力是谁赋予的,搞清这个问题是树立大局意识的前提。

  联想集团要求员工做任何工作都要遵循三条准则:

  第一条:如果有规定,坚决按规定办。

  第二条:如果规定有不合理处,先按规定办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条:如果没有规定,在请示的同时按照联想文化的价值标准制定或建议制定相应的规定。

  将"如果有规定,坚决按规定办"这个准则排在第一位,体现了联想从严治企的"带兵"原则。其目的就是,员工在公司做事情,必须要严格执行规定,不能因为觉得规定不合理就可以蔑视它,进行变通处理。因为,遵守哪怕是不合理的规定也比员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重要得多。合理的要执行,"不合理"的也要执行;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

  明确位置是摆正位置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在工作中才有可能不越位、不越权、不推诿、不扯皮,认真做事,用心做事。

  "想你该做的,说你了解的,做你分内的,改你做错的",是成为骨干的基本前提。

  三、道德底线--诚而有信是立足之本

  军队中有这样一种文化:一个弄虚作假、不诚实的人,在战场上是不敢打仗更不可能打胜仗的人。

  信任是商业之本,商业交易的完成,正是建立在组织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对个人来说,诚信是立足之本,是首要的职业精神。骨干在组织中遵守规矩,首先要做到诚信。诚信,简单来说,就是不欺上,不瞒下,不违背公共道德。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建立诚信,遵守规矩,要从点滴入手。

  第一,诚信要从履历诚信开始。我当兵的时候,由于工作和职务需要,经常要写履历,这些东西要放进自己的档案。撰写履历是件十分认真严肃的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谁要在档案中作假,是要被严肃处理的。曾有位战友因为提升职务把档案年龄改小了,经组织查实后受到处分,并撤销了任职命令。建立简历,是我们职业生涯的开始。很多人为谋到一份好的职业,把简历注水。殊不知,这也许会让你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付出惨重的代价。20077月,世界著名酒店管理公司、美国洲际酒店集团(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巴德利因履历作假被解雇。公司发布的声明中说:"公司对巴德利'以前递交给公司'的学历进行了审查。巴德利先生称自己具有3所大学的学位,但他只是上了几堂课,没有从学校毕业。我们认为,巴德利先生不诚信,有违公司的道德。"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2001年,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被曝只是在斯坦福大学上了几次课,根本没有在斯坦福大学完成计算机工程学位。这件事引起整个证券市场哗然。投资者认为,一个不诚信的人,不会给投资者真正带来回报。李泽楷的数码科技股票随之大跌。

  第二,诚信要从每一件小事情做起。中国有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职场中,我们常说,实事求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我曾经有位下属,跳槽到一家欧洲著名跨国公司工作。一次,我到这家公司拜访,很自然地问到这个人的近况。中国区总裁是丹麦人。他耸耸肩膀说:他辞职了。我挺诧异。后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原来,这家公司有这样的规定:员工出差,自己先算出所需花费,然后报行政财务核销。这也是不占用公款、不因公司事务让员工自己垫钱的一种办法。但出差所发生的单据,需要到审计中心进行审计:多退少补。审计发现,这位员工的一张出租车票既不是出差那天的,也不是工作日的,因而提出了"诚信质疑"。对发生不诚信行为的员工只有两种选择:辞退或者辞职。

8节:恪尽职守--摆正位置是职场第一要务(6)

  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常怀敬畏之心。非分之想往往惹来非常之祸。在成为组织骨干的起跑线上刚一出发就摔倒,因"诚信质疑"而影响自己职业生涯,实在不应该,属于自毁前程。

  第三,诚信要从遵守规矩开始。我在韩国三星考察时了解到,三星好员工的标准,第一条是"不拿公司财务私用"。非常巧合的是,在中国海尔公司,员工守则中也有"不拿公司财务私用"这一条。有人问我,老板最讨厌什么样的员工?我回答:公私不分、上班下班不分的人。我们换位想一想,如果你是领导或者老板,面对类似上面这样的员工,你会怎么做?一个骨干,一定是个公私分明的人。2000年,我到日本一家公司拜访时,恰恰赶上中间休息。办公室中的女孩子们都跑到外面,用设在走廊中的公用电话打电话。我问陪同的日本人:为什么这样?他告诉我:公司规定,不能用办公电话打私人电话。公私分明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我们习以为常的办公室恋情。在欧美等成熟的商业环境下,是不能在办公室谈恋爱的。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怎么办?其中的一方必须离开公司。中国著名企业华为也有类似的规定:夫妻双方不能同时在华为工作。

  第四,诚信要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在人类组织的成长中,各个不同职业行当,要求具有不同行业的道德操守。遵守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既是组织对个人的要求,也是个人在组织中成功的基础。坚持和信守行业操守,是胜任岗位需求的基本前提。做士兵,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做律师,要从客户角度出发,维护客户利益、保护客户隐私……这是职业的诚信。

  医生是较早职业化的一种行当。5000多年前,古希腊就对这个职业有一个规范,这就是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要求每个从业人员要恪尽职守,遵守以下誓言:

  我向上帝发誓,以此为业:

  1?请允许我行医,我终生奉行人道主义;

  2?向恩师表达尊敬与感谢之意;

  3?在行医过程中严守良心与尊严;

  4?以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为第一位;

  5?严格为患者保守秘密;

  6?保持医学界的名誉与宝贵传统;

  7?把同事视为兄弟,不因患者的人种、宗教、国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8?从受孕开始,即把人类的生命作为至高无上之物来尊重;

  9?无论承受怎样的压力,在运用自己的知识时也不会违背人道主义。

  2003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在世贸大楼被撞起火随时面临倒塌的危急时刻,大楼步行梯通道中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在楼中人员有序下撤的同时,纽约消防队员则迎着死亡向大楼上爬。因为,他们的职责是消防,这也是骨干在关键时刻所应该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

  刘翔是我国著名运动员,曾以1288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保持13年之久的男子110栏世界纪录。刘翔也因此而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偶像。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晚会组织者根据很多观众的要求邀请刘翔参加春节晚会,并希望刘翔届时能够唱首歌,因为这毕竟是个娱乐时代嘛。然而,这个令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机会却被刘翔推掉了。刘翔说:"我想告诉大家,我是一名运动员,不是一名歌手。"他表示,作为嘉宾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露面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一定要唱歌,那么他将放弃这次机会,至于演小品就更不可能了,因为他只是一名运动员。

  刘翔的职业操守,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9节:信仰组织--骨干首先是组织的人(1)

  信仰组织--骨干首先是组织的人

  组织的作用,就在于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业。组织之所以能为你提供做出不平凡事业的舞台,前提是你要先融入这个组织,信仰这个组织。

  信仰,是由""""组成的。所谓"",说的是相信、信任和信服,所谓"",说的是要抬起头来,表示仰视、仰慕和尊敬。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人从内心对某种思想、某个组织的认同、内化,把组织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并为之奋斗。

  世界上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信仰,伟大的组织一定有伟大的信仰。决定未来成功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

  解放军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最终战胜所有敌人?我以为,解放军的胜利,在于他的成员不仅知道如何扛枪、如何打仗,而且还知道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一个为信仰而战的组织是不可战胜的组织。

  解放军是一个把教育和训练放到同等重要位置的组织。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初到部队,第一次训练不是在操场上,而是在饭堂里;不是如何走队列,而是接受解放军的宗旨教育。部队首长告诉我们:"我们这些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家庭出身,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聚合在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下,已经走进了解放军这个'革命大家庭'"

  企业是一个组织。组织是一个很多人的集合,这些人集合在一起,不是为了单纯展示每个人的多姿多彩和个性,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其中既有个人的发展也有组织的赢利。因为是为了共同的目的,所以大家的努力就必须是叠加的。在这个叠加的过程中,个人的绩效有时可能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会被抵消。那么,作为组织的一员为何会愿意"损失"个人绩效的增长而加入到这一叠加的过程中呢?又是什么促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产生了团队的威力呢?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信仰。只有信仰是最持久、最稳定、最强烈的意识,从而使得每个人做出了上述选择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