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ubifs文件系统的制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总结—之三“UBIFS镜像的制作&&烧写”

2013年08月17日 ⁄ 综合 ⁄ 共 3798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一、移植环境

§主机:vmware-redhat5     

§开发板:mini2440--256MB nandflash

§kernel:2.6.29    
编译器:
arm-linux-gcc-4.3.2.tgz    

§uboot: u-boot-2008.10

 

二、制作ubifs镜像

步骤1:将文件系统制作成 ubifs镜像文件,需要使用mkfs.ubifs工具,该工具可以在网址:http://git.infradead.org/mtd-utils.git ,下载mtd-utils工具包源码编译后获得。

在安装mtd-utils之前首先在系统中安装如下两个软件:

(因为原先我看一些博文给的地址都不可访问,只好按名称东下一个西下一个,编译后都出错没法解决,特此提醒,后来暮然回首,在我的以前做过的文件系统中找到了以下三个经编译后可成功生成ubifs命令工具,(现放我资源里,提供给大家)请放心下载)

 

a.安装libacl,(我资源里)下载地址: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yx_l128125/4243336 

输入命令:rpm  -ivh  libacl-2.2.23-5.4.e14.i386.rpm

b.安装lzo-2.05, (我资源里)下载地址: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yx_l128125/4243343 

执行如下命令:

#    tar   zxvf   lzo-2.05.tar.gz

#    cd  lzo-2.05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c.安装 mtd-utils.tar.gz  (我资源里)下载地址: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yx_l128125/4243333

#  tar  zxvf mtd-utils.tar.gz

# cd  mtd-utils

# ./configur

# make

# make install

 

步骤2.使用上述安装命令后,mkfs.ubifs被安装到了/usr/local/usr/sbin目录下,可使用命令:export PATH=$PATH:/usr/local/usr/sbin将该路径包含进环境变量,

然后使用命令:mkfs.ubifs  -m 2048  -c 2048 -e  126976  -r  /nfsroot/rootfs  -o   rootfs.bin ,将根文件系统所在目录rootfs制作为ubifs镜像文件rootfs.bin,将该文件拷贝到/tftpboot/目录下等待下载烧写。(注意,你在哪执行这个命令,生成的.bin镜像就在执行此命令的当前目录下生成)

【注意点:1.上面制作的ubifs镜像文件使用的命令参数是根据开发板所使用的NAND
Flash
来确定的,我的NAND Flash容量是256MB,可以适应命令:mkfs.ubifs 
-h
来查看各个命令选项的意思,我这里只简单的介绍一下:

-r :要制作成镜像的根文件系统的路径

-m:最小的I/O操作的大小(也就是NAND
FLASH
的一个page的大小)

-e : 逻辑擦除块的大小

-p :物理擦除块的大小

-c :最大逻辑擦除块的数量

-o :最终制作成的根文件镜像的文件名

注意点:2.我原来用mkfs.ubifs  -m 2048  -c 2048 -e  126976 
-r  /nfsroot/rootfs  -o   rootfs.bin
制作成的镜像,启动内核时有错,我曾经的出错现象:http://www.arm9home.net/read.php?tid-19717.html  但是发现启动内核时打印此出错信息:

UBI error: validate_ec_hdr: bad VID header offset 512, expected 2048
UBI error: validate_ec_hdr: bad EC header
UBI error: ubi_io_read_ec_hdr: validation failed for PEB 556
UBI error: ubi_init: cannot attach mtd3
UBI error: ubi_init: UBI error: cannot initialize UBI, error -22
后来找到了相近的解决方案:http://blog.chinaunix.net/space.php?uid=20632682&do=blog&id=82414  按照这篇帖子最终内核成功的启动了

我现在还不太懂为什么“-e  126976”而不是大多数制作ubifs文件系统写的 “-e  129024 ”如果大家知道请通知我,不胜感激!】

 

步骤3.通过Jlink或者H-JTAGu-boot.bin先烧进norflash,之后连接好串口线和网线,从norflash启动开发板。

步骤4.设定好网络相关的环境变量,重点是先设置好ipaddrserverip(因为下面用到tftp协议下载)之后用sav命令保存环境变量;

之后用命令:tftp  31000000  u-boot.bin    
下载
uboot.bin到内存地址31000000处。

步骤5:使用命令:nand erase 0 60000,将nand flash的前0x60000字节空间擦除掉。在使用命令:nand write 31000000  
0   60000,将内存31000000处的u-boot.bin烧写到nand flash中。

步骤6:使用命令:tftp  31000000 uImage     使用命令: nand erase 80000   300000,nand flashkernel分区擦除掉,在使用命令:nand
write  31000000 80000  300000 ,将内存31000000处的uImage烧写到nand flash中。

步骤7:使用命令:mtdparts default   使用默认分区对Nand Flash进行分区。使用命令:nand  erase root ,擦除root分区。使用命令:ubi
part  root  2048  ,激活root分区进行ubi格式化。最后使用命令:ubi   create  rootfs  ,创建rootfs分区。

注意点:原来我用命令:  ubi     part  root 来激活root分区进行ubi格式化,但是启动内核时出现报错信息(看红字部分),所以按这篇博文http://blog.chinaunix.net/space.php?uid=20632682&do=blog&id=82414改成:ubi
part  root  2048   
之后就没有报错了

UBI error: validate_ec_hdr: bad VID header offset 512, expected 2048
UBI error: validate_ec_hdr: bad EC header
UBI error: ubi_io_read_ec_hdr: validation failed for PEB 556
UBI error: ubi_init: cannot attach mtd3
UBI error: ubi_init: UBI error: cannot initialize UBI, error -22

步骤8:使用命令:tftp 31000000  rootfs.bin 下载rootfs到默认内存地址31000000处,使用命令:ubi   write
31000000  rootfs   $filesize,将内存31000000处大小为$filesizerootfs.bin通过ubi方式烧写到nand
flash的对应分区中。

步骤9
设置启动变量:
bootargs ,(bootargsuboot传给内核的参数,使用命令:set   bootargs  "ubi.mtd=3  root=ubi0:rootfs   rootfstype=ubifs  console=ttySAC0  init=/linuxrc   rw "

 设置启动命令:bootcmd,(bootcmd
uboot启动的命令,输入命令:set  bootcmd  " nand  read 31000000   80000  $filesize;  bootm  31000000" 最后使用sav命令保存环境变量)

步骤10:关掉电源,让开发板重新从nand  flash启动,可以看到内核成功加载了我们只做的ubifs文件系统,如图:

[注意点1set  bootcmd 
" nand  read 31000000   80000  $filesize;  bootm  31000000 "
中的"31000000"是启动内核的地址,内核启动时自动找到31000000这个地方来启动kernel ;而前面用过的tftp  
31000000   xxx 
中的"31000000"是内存中的地址(存放在内存地址中的数据掉电后就没了)

注意点2:如果 bootm后面不跟地址,默认是到30008000处寻在内核启动的;如果bootcmd环境变量写成:set 
bootcmd  " nand  read 31000000   80000  $filesize;  bootm   
最终这种现象:如图(因为它到30008000没有找到内核,内核原来由80000的内存地址读到了31000000地址处)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