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操作系统 > 正文

linux系统用户以及用户组管理

2019年02月08日 操作系统 ⁄ 共 5058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认识/etc/passwd/etc/shadow】

这两个文件可以说是linux系统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如果没有这两个文件或者这两个文件出问题,则你是无法正常登录linux系统的

/etc/passwd’:’分割成7个字段,每个字段的具体含义是:

 

1)用户名(如第一行中的root就是用户名),代表用户账号的字符串用户名字符可以是大小写字母数字减号(不能出现在首位)点以及下划线,其他字符不合法虽然用户名中可以出现点,但不建议使用,尤其是首位为点时,另外减号也不建议使用,因为容易造成混淆

 

2)存放的就是该账号的口令,为什么是’x’呢?早期的unix系统口令确实是存放在这里,但基于安全因素,后来就将其存放到/etc/shadow中了,在这里只用一个’x’代替

 

3)这个数字代表用户标识号,也叫做uid。系统识别用户身份就是通过这个数字来的,0就是root,也就是说你可以修改test用户的uid0,那么系统会认为roottest为同一个账户通常uid的取值范围是0~655350是超级用户(root)的标识号,1~499由系统保留,作为管理账号,普通用户的标识号从500开始,如果我们自定义建立一个普通用户,你会看到该账户的标识号是大于或等于500

 

4)表示组标识号,也叫做gid。这个字段对应着/etc/group中的一条记录,其实/etc/group/etc/passwd基本上类似

 

5)注释说明,该字段没有实际意义,通常记录该用户的一些属性,例如姓名电话地址等等不过,当你使用finger的功能时就会显示这些信息的(稍后做介绍)

 

6)用户的家目录,当用户登录时就处在这个目录下。root的家目录是/root,普通用户的家目录则为/home/username,这个字段是可以自定义的,比如你建立一个普通用户test1,要想让test1的家目录在/data目录下,只要修改/etc/passwd文件中test1那行中的该字段为/data即可

 

7shell,用户登录后要启动一个进程,用来将用户下达的指令传给内核,这就是shell。Linuxshell有很多种sh,
csh, ksh, tcsh, bash
等,而Redhat/CentOSshell就是bash。查看/etc/passwd文件,该字段中除了/bin/bash外还有/sbin/nologin比较多,它表示不允许该账号登录如果你想建立一个账号不让他登录,那么就可以把该字段改成/sbin/nologin,默认是/bin/bash。

 

再来看看/etc/shadow这个文件,和/etc/passwd类似,用”:”分割成9个字段

1)用户名,跟/etc/passwd对应

2)用户密码,这个才是该账号的真正的密码,不过这个密码已经加密过了,但是有些黑客还是能够解密的所以为了安全,该文件属性设置为600,只允许root读写

3)上次更改密码的日期,这个数字是这样计算得来的,距离197011日到上次更改密码的日期,例如上次更改密码的日期为201211日,则这个值就是365*2012-1970+1=15331。

4)要过多少天才可以更改密码,默认是0,即不限制

5)密码多少天后到期即在多少天内必须更改密码,例如这里设置成30,则30天内必须更改一次密码,否则将不能登录系统,默认是99999,可以理解为永远不需要改

6)密码到期前的警告期限,若这个值设置成7,则表示当7天后密码过期时,系统就发出警告告诉用户,提醒用户他的密码将在7天后到期

7)账号失效期限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设置这个值为3,则表示:密码已经到期,然而用户并没有在到期前修改密码,那么再过3天,则这个账号就失效了,即锁定了

8)账号的生命周期,跟第三段一样,是按距离197011日多少天算的它表示的含义是,账号在这个日期前可以使用,到期后账号作废

9)作为保留用的,没有什么意义

 

新增/删除用户和用户组

a. 新增一个组 groupadd [-g GID] groupname

不加-g则按照系统默认的gid创建组,跟用户一样,gid也是从500开始的

b. 删除组 gropudel groupname

c. 增加用户 useradd [-u UID] [-g GID] [-d HOME] [-M] [-s]

-u 自定义UID

-g 使其属于已经存在的某个GID

-d 自定义用户的家目录

-M 不建立家目录

-s 自定义shell

d. 删除用户 userdel [-r] username

-r 选项的作用是删除用户时,连同用户的家目录一起删除

 

adduser 和 useradd 的区别

adduser命令的使用:

        在使用adduser命令时,它会添加这个名,并创建和用户名名称相同的组名,并把这个用户名添加到自己的组里去,并在/home目录想创建和用户名同名的目录,并拷贝/etc/skel目录下的内容到/home/用户名/的目录下,并提示输入密码,并提示填写相关这个用户名的信息。

用adduser命令创建的是一个系统用户,可以用这个用户名来登陆系统。

        要是删除由adduser命令创建的的用户,用以下:

root@xxx:/xxx# userdel -r myadmin       # -r参数删除用户myadmin的同时,将其宿主目录和系统内与其相关的内容删除。

useradd命令的使用:

        在使用命令useradd时,它会添加这个用户名,并创建和用户名相同的组名,但它并不在/home目录下创建基于用户名的目录,也不提示创建新的密码。

root@xxx:/xxx# useradd myadmin # 创建普通用户myadmin

        用useradd命令创建的是一个普通用户,不能用这个用户名来登陆系统。

        删除由useradd创建的用户。

【chfn 更改用户的finger
(不常用)

前面内容中提到了findger,即在/etc/passwd文件中的第5个字段中所显示的信息

创建/修改一个用户的密码
“passwd [username]”】

等创建完账户后,默认是没有设置密码的,虽然没有密码,但该账户同样登录不了系统只有设置好密码后方可登录系统

         passwd 后面不跟用户名则是更改当前用户的密码,当前用户为root,所以此时修改的是root的密码,后面跟test则修改的是test的密码

用户身份切换

test账号登录linux系统,然后使用su
-
就可以切换成root身份,前提是知道root的密码

su 的语法为: su [-] username

后面可以跟”-”也可以不跟,普通用户su不加username时就是切换到root用户,当然root用户同样可以su到普通用户

你可以使用echo $LOGNAME来查看当前登录的用户名。

[sudo]

使用sudo执行一个root才能执行的命令是可以办到的,但是需要输入密码,这个密码并不是root的密码而是用户自己的密码默认只有root用户能使用sudo命令,普通用户想要使用sudo,是需要root预先设定的,即,使用visudo命令去编辑相关的配置文件/etc/sudoers。如果没有visudo这个命令,请使用
yum install -y sudo”
安装

 

在root权限下输入visudo

lhq ALL=/bin/more /etc/shadow 表示只能增加查看/etc/shadow的功能,使用时在lhq用户权限下输入undo cat /etc/shadow

用户组在/etc/sudoers中写法:

假如用户组出现在/etc/sudoers 中,前面要加%号,比如%beinan ,中间不能有空格;%beinan ALL=/usr/sbin/*,/sbin/*

假如我们在 /etc/sudoers 中加上如上一行,表示beinan用户组下的任何成员,在任何可能的出现的主机名下,都能转换到root用户下运行 /usr/sbin和/sbin目录下的任何命令;

实例七:别名的运用实践;

假如我们就一台主机localhost,能通过hostname 来查看,我们在这里就不定义主机别名了,用ALL来匹配任何可能出现的主机名;并且有beinan、linuxsir、lanhaitun 用户;主要是通过小例子能更好理解;sudo虽然简单好用,但能把说的明白的确是件难事;最好的办法是多看例子和man soduers ;

User_Alias SYSADER=beinan,linuxsir,%beinan

User_Alias DISKADER=lanhaitun

Runas_Alias OP=root

Cmnd_Alias SYDCMD=/bin/chown,/bin/chmod,/usr/sbin/adduser,/usr/bin/passwd [A-Za-z]*,!/usr/bin/passwd root

Cmnd_Alias DSKCMD=/sbin/parted,/sbin/fdisk 注:定义命令别名DSKCMD,下有成员parted和fdisk ;
  
   SYSADER ALL= SYDCMD,DSKCMDDISKADER     ALL=(OP) DSKCMD

注解:

第一行:定义用户别名SYSADER 下有成员 beinan、linuxsir和beinan用户组下的成员,用户组前面必须加%号;

第二行:定义用户别名 DISKADER ,成员有lanhaitun

第三行:定义Runas用户,也就是目标用户的别名为OP,下有成员root

第四行:定义SYSCMD命令别名,成员之间用,号分隔,最后的!/usr/bin/passwd root 表示不能通过passwd 来更改root密码;

第五行:定义命令别名DSKCMD,下有成员parted和fdisk ;

第六行:表示授权SYSADER下的任何成员,在任何可能存在的主机名的主机下运行或禁止 SYDCMD和DSKCMD下定义的命令。更为明确遥说,beinan、linuxsir和beinan用户组下的成员能以root身份运行 chown 、chmod 、adduser、passwd,但不能更改root的密码;也能够以root身份运行 parted和fdisk ,本条规则的等价规则是;

beinan,linuxsir,%beinan ALL=/bin/chown,/bin/chmod,/usr/sbin/adduser,/usr/bin/passwd [A-Za-z]*,!/usr/bin/passwd root,/sbin/parted,/sbin/fdisk

第七行:表示授权DISKADER 下的任何成员,能以OP的身份,来运行 DSKCMD ,无需密码;更为明确的说 lanhaitun 能以root身份运行 parted和fdisk 命令;其等价规则是:

lanhaitun ALL=(root) /sbin/parted,/sbin/fdisk

可能有的弟兄会说我想不输入用户的密码就能转换到root并运行SYDCMD和DSKCMD 下的命令,那应该把把NOPASSWD:加在哪里为好?理解下面的例子吧,能明白的;

SYSADER ALL= NOPASSWD: SYDCMD, NOPASSWD: DSKCMD

sudo [参数选项] 命令

-l 列出用户在主机上可用的和被禁止的命令;一般配置好/etc/sudoers后,要用这个命令来查看和测试是不是配置正确的;

-v 验证用户的时间戳;假如用户运行sudo 后,输入用户的密码后,在短时间内能够不用输入口令来直接进行sudo 操作;用-v 能够跟踪最新的时间戳;

-u 指定以以某个用户执行特定操作;

-k 删除时间戳,下一个sudo 命令需要用求提供密码;

首先我们通过visudo 来改/etc/sudoers 文档,加入下面一行;

beinan,linuxsir,%beinan ALL=/bin/chown,/bin/chmod,/usr/sbin/adduser,/usr/bin/passwd [A-Za-z]*,!/usr/bin/passwd root,/sbin/parted,/sbin/fdisk

然后列出beinan用户在主机上通过sudo 能够转换用户所能用的命令或被禁止用的命令;

[beinan@localhost ~] $ sudo -l 注:列出用户在主机上能通过转换用户的可用的或被禁止的命令;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