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云鹏个人理财工具0.5版说明书-工具说明(OpenOffice 3.0)

2019年11月20日 ⁄ 综合 ⁄ 共 15216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云鹏个人理财工具0.5版说明书

 

工具说明(OpenOffice 3.0)

一、开发工具

    这里选择了OpenOffice.org Calc 3.0 作为开发工具。对于OpenOffice.org这款办公套件有些人可能还有些陌生,但若提到国内知名的RedOffice可能知道的人就很多了,而RedOffice就是在OpenOffice.org基础上开发的。OpenOffice.org是Sun(太阳微系统公司)将自己的商业办公套件StarOffice开源后的结果,主站http://www.openoffice.org/,我们可以从http://zh.openoffice.org/index.html下载中文版本。

 

二、资负与收支表简介
    在了解各分账户之前,我想先简单介绍下“资负与收支”表,该表不但记录了各项资金的发生额、余额,也是我理财思想之核心所在。
    “资负与收支”表大体由四部分组成:

资产与负债期初期末余额表

收入与支出(发生额)表

资产与负债(发生额)表

资产与负债计划实际余额表

    这些花花绿绿的表格看起来似乎让人感觉有些茫然,下面我便来将之一一拆解:
    第一,关于科目。在序言中我曾提到过,理财工具采用了会计科目的想法,您在这四张表中看到的记账项目便是我所说的科目了。不过您若学过财务,请不要对我所定制的科目嗤之以鼻,我说过的,我开发这款工具是为了个人理财,而不是要用于企业财务,因此全部科目均以适用为目的,都带有生活化色彩,看起来不正规甚至似是而非是一定的。此外,您可能还注意到了,我没有专门编写一张表来存放科目,并进行科目序号、科目级别、借贷方向之类的字典说明,没错,因为我尝试将这些都归结到了以上四张表中。如果您注意观察收入与支出、资产与负债这两张发生额表,会发现我将所有需要的科目都放到了里边,并进行了借贷方向区分,而且这些科目本身也有完备的说明,因此没必要再加上这样一张字典表来增加开发难度。
    第二,记账周期。除了科目,我认为记账周期也是本工具中必须点明的一个概念,因为有了记账周期,才有期初、期末之说,才能够让我们在期初制定开销、投资计划,并在期中与发生的实际金额做比对,进而在周期内控制自己的财务状况。我采用的记账周期为月,不过这个以月为周期的做法在工具中并未做出规定,完全是人为的,因此当您使用此工具时,可以采用周、季甚至年作为周期。只是周期过长的话,会对财务计划调整带来不利。
    第三,期初与期末金额。“资负与收支”的第一张表便是“资产与负债期初期末余额表”,通过这张表,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本期内您的各项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不过细心的您可能已经发现“资产与负债计划实际余额表”中的实际金额与期末金额完全相同,的确,期末金额直接取自实际金额,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金额的比对,要不您上上下下的去找期初期末金额或者计划实际金额进行比对,多烦呀?
    第四,计划与实际金额。制定投资理财计划也是我对本工具的期望之一,虽然眼下实现出来的功能还很简单,但确实已经可以为我们服务了。或许有些人对理财计划并不以为然,甚至一些人习惯性的在每月拿到工资后就毫无节制地开销,结果自然是成为月光一族,甚至负翁。我认为这实在不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制定理财计划来约束自己,并在记账周期内经常使用计划发生金额与实际发生金额进行比对,以便及时调整,使开支得到有效控制。当然,仅仅通过一款不带有强制功能的工具来约束不良生活习惯的想法是妄然的,要想彻底解决问题,真正的根源还在自己。
    第五,发生额与余额。以上四张表中,资产与负债期初期末余额表、资产与负债计划实际余额表是余额表,而收入与支出表、资产与负债表则是发生额表,记录了当期发生金额的汇总数,那么这四张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来看收入与支出表,该表统计的是记账周期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金额。这里支出项应该比较好理解,看一眼表格就知道这些支出不会为我们产生有形资产,所以称为支出;而收入项,对于工资、利息收益、投资收益、价差收益倒也还不难理解,可是信用透支恐怕就要让人产生疑问了,因为在不少人眼里,从信用卡中透支的钱就是负债嘛。但事实上信用透支固然会产生负债,但除了负债也会为我们带来资金,只不过这部分资金在我们消费的时候直接被支出掉,转入到支出项了,所以最后留给我们的只有负债了。那么基于这个情况,信用透支除了作为收入项,并与相应支出抵消,也会结转到资产与负债表的负债项。既然资产与负债表的负债项是这样来的,那么资产项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事实上,收入在刨除支出后,便是收入与支出表中的净收入了,对于这部分钱,我通常会用于购买基金、股票、债券或者存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现在再看下资产与负债表,知道资产是怎么来的了吧?从这个意义上讲,资产发生额与净收益应该是相等的。当本期资产发生额减去负债发生额后,便是本期发生的净资产了;而本期发生额与期初余额相加,得到的则是期末余额。通过资产与负债期初期末余额表中各项的比对,我们便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本期内,自己的哪些资产增加了,哪些资产减少了,又或者是负债增加了多少、减少了多少。
    第六,自动统计与自动告警。在粗略看过本工具后,您是否有这样的疑问: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来的,要不要经常手动更新?那些红色、蓝色的数字又代表什么?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请放心,除了每个记账周期开始时需要初始化期初余额和制定计划金额,之后只要填写分账户,记录下每笔交易的金额,这些金额就会被自动统计到表格中各项了。至于那些红色、蓝色的数字,是我用条件格式实现的自动告警功能。对于资产/收入项,当实际金额小于计划金额时,实际金额显示为红色,当实际金额大于计划金额时,实际金额则显示为蓝色,当相等时实际金额显示为默认的黑色。对于负债/支出项,其判断逻辑相反。
    关于“资负与收支”表的介绍,先到这里,具体的实现逻辑我将在后边介绍,这里您只要对此表有个概念的了解即可。

 

三、杂志
    虽然按次序“杂志”分账户并没有排列在诸账户的第一位,但由于“杂志”分账户内容最为简单,如下:

只涉及杂志名称、购买日期和购买价格三个字段,都是直接手输的,不包含任何公式,所以就把它先行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了。
    不过千万别以为“杂志”分账户简单就不需要关注,如之前所说,“杂志”分账户的意义不在于详细记录我本月购买了哪些杂志,而是让某个专向的付出有专门的记录,便于日后检查管理。例如有的人喜欢集邮,每年或者每月都有一定的购买量,又如有的人喜欢收集圣斗士或者变形金刚玩具,他们都可以通过修改“杂志”分账户,在期初定制购买计划,并在购买之后加以记录,这样日后需要查验的时候,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购买过哪些东西并付出多少钱了。

    此外,“杂志”分账户虽然是期初就制定好购买计划的,但不要一成不变的看待事物哦,例如本月我就购买了《现代舰船2009增刊》,这是后来才增加的。其实本工具所提供的就是一种思路,至于到底该怎么用,最终还要由您自己决定。

 

四、日常支出
    “日常支出”分账户显然是整个理财工具中最重要的,即便是家庭主妇对此也绝对会有所需要。

    从界面来看,“日常支出”分账户也不算复杂,只有项目、日期、现金钱数、信用卡钱数、现金余额、计划余额和备注7个字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现金钱数和信用卡钱数。这两个字段都是发生额,所不同的是,现金钱数记录的是我们兜里现金的变化量,而且从银行取款使现金增加后也会在这里有所体现,例如G13格的“银行存款-工行活期”,这就说明我当时从工行活期账户里取了200元存款变为现金;而信用卡钱数则体现的是我从信用卡中透支的情况,如G17格的“信用透支-招行信用卡”,就说明我当时从招行信用卡中透支31.50元用于购物了。当然,考虑到我现在都是将借记卡与信用卡关联设定自动还款的,所以信用卡还款并不会在“日常支出”分账户里有所体现,相关内容我会在稍后介绍“收支记录”分账户时讲到。
    这里还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使用信用卡方面的一些看法。虽然多数“砖家”不大赞成使用信用卡,认为会造成不良的消费习惯,但在有计划消费的前提下,我建议至少办理一张信用卡。好处:一,免息期,现在的信用卡大多提供最长50天的免息期,这样我们就不妨打这个时间差,将部分资金存到银行里吃利息,然后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虽然看起来免息期有些短,但是别忘了,等这50天免息期满了的时候,你的下个月工资也该发了。至于说那些转挪到银行里的存款能为我们带来多少收益?假设您当年转挪出来1000元,存为一年期的定期存款,那么按照当前利率,一年之后,您将收回1022.5元。尽管这22.5元的利息并不多,但是如果您足够节省的话,相信一周的早饭钱有了。二,积分,只要我们使用信用卡消费,银行方面就会为我们积累相应积分,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可以用积分来兑换物品,这可是不花钱的哦:)三,各银行的特色服务,例如用深圳平安银行的金卡订购机票,就可以享受到免费的保险服务。
    第二,现金余额。现金余额体现的是现金在支出或收入后,我们手头现金的总量。虽然这个字段在“资负与收支”表的期末余额中也有所体现,但为了明确资金的变化情况,我在记录每个发生额的同时,也同步自动计算了现金余额,其公式,以E3单元格为例:=E2+C3,即上次的余额加上本次的发生额。这里要注意的是,发生额是带正负号的,所以直接累加就可以了。另外,关于上月余额,这是在每个记账周期开始时所需要做的初始化工作,这里我直接取了“资负与收支”表的期初余额:=资负与收支.B3,之后的余额计算均会以此为基准。
    第三,计划余额。还记得之前我在介绍“资负与收支”表时曾说过,本理财工具支持定制理财投资计划的吗?这里的计划余额,体现的就是支出部分的计划金额。当期初制定计划时,我会在上月余额中将支出部分的计划金额统计过来:=SUM(资负与收支.E23:E33),之后每次有现金或信用卡发生额时,以此为基准,与现金余额同步进行计算,然后作为我们调整消费情况的参考。其公式,如F3单元格:=F2+IF(C3<0;C3)+IF(D3<0;D3)。这里要注意的是,计划余额只需要体现减少量,对于现金增加之类的情况不需要统计,因此在计算时使用了IF()函数进行判断,当发生额为正时则不参与统计。
    第四,杂志的取值。您可能会奇怪,我竟然在“日常支出”分账户中对“杂志”分账户进行汇总取值:=-SUM(杂志.C1:C65536)。这样做倒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所购买的杂志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现金进行支付的,为了方便统计现金额度,自然需要在“日常支出”中做个项目。不过这里希望您能发散的看待这个问题,譬如说您有每月购买邮票或书籍的习惯,这些都是可以用信用卡支付的,那么您不妨把这笔钱统计在信用卡钱数中,甚至您不认为这笔钱可以视为日常支出,也可以修改“资负与收支”的统计公式,将这笔钱直接统计到信用透支中。
    第五,流水账。估计您对“日常支出”分账户采用流水账形势也会存疑吧?原因有三点:第一,一般家庭主妇绝不会知道什么是借贷记账法的,而“日常支出”分账户又是她们最需要的,所以采用流水账形式便于她们这类人群接受;第二,“日常支出”分账户中记录的多是日常支出情况,不大可能会为我们产生资产,没必要体现对方的状况;第三,我个人喜欢^_^

 

五、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分账户由两部分组成,即“投资理财”和“投资理财II”,是整个理财工具中除“资负与收支”表最为复杂的。

    “投资理财”部分是“投资理财”分账户的明细部分,每发生一笔交易都要在这里登记,界面如下:

    “投资理财II”包含两部分,资产统计和投资计划,界面如下:

虽然整个账户看起来有些复杂,不过下面我会将之一一拆解:
    第一,几个基本的操作:
    1.日期格式化:选中单元格(这里是直接选中了“投资理财”工作表中的B列),点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单元格格式”,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设置如下:

    2.金额格式化:选中单元格(这里是选中了“投资理财”工作表的F到N列),点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单元格格式”,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设置如下:

    3.为单元格提供下拉框:选中单元格(这里是选中了“投资理财”工作表的C列),在“数据”菜单中选择“有效性”,打开“有效性”对象框,设置如下:

 

这里需要先选择“条件”选项卡,然后在“允许”中选择“列表”,在条目中输入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债券等项,点击确定后,单元格就会提供相应选项供我们选择了。类似的,D列也采取同样的操作,只不过设置的项目是借、贷罢了。此外,对于跟我一样直接选择了C列、D列的朋友,您可能不希望在表头部分也显示下拉框,这样的话您只要分别选中C1、D1两个单元格,并再次打开“有效性”对话框,在“条件”选项卡的“允许”字段中选择“所有的数值”一项就可以了。
    第二,资金方向与资金源。上边在设置D列的序列时,提供了借、贷两个备选值,前边说过,在会计账中,借方表示资产增加,贷方表示资产减少,那么资金方向的借贷方到底表示的是什么的增加和减少呢?看下本段的题目,没错,资金源。正是因为资金方向针对的是资金源,所以在购买基金或股票时,账目中会记录资金放向为贷方,表示科目(账户)中的资金减少了,而卖出时则记录借方,表示科目(账户)中的资金增加了。当然,基金或股票的科目(账户)也会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资金方向也会记贷方,即期初结转的时候。大家可以看下“投资理财”的界面,期初的时候会从相应科目将上期余额结转到本期,因此也记贷方,表示上期余额减少,本期余额增加。
    第三,成本金额。在说明“成本金额”字段之前,先来看下其公式,以H2单元格为例:
{=IF(D2="借";INDIRECT("K"&MAX(IF($A$1:$A1=A2;ROW($A$1:$A1))))/INDIRECT("L"&MAX(IF($A$1:$A1=A2;ROW($A$1:$A1))))*I2;F2+G2)}
本公式乍看下有些复杂,没有采用其他版本中所用到的LOOKUP()函数,尤其是开头结尾处的一对花括号({}),更是让人看起来颇觉与之前公式不同。放心,这里的公式绝对没错,这个用花括号括起来的公式就是传说中的数组公式。关于数组公式的细节,我会在下边给出,这里不妨根据外层的IF()函数先将公式拆为两部分,即当资金方向为借时执行的INDIRECT("K"&MAX(IF($A$1:$A1=A2;ROW($A$1:$A1))))/INDIRECT("L"&MAX(IF($A$1:$A1=A2;ROW($A$1:$A1))))*I2,以及资金方向为贷时执行的F2+G2。这里先解释下F2+G2,即该条记录的资金和手续费相加。当资金方向为贷时,表示付出资金购买股票或基金,这时完全是以资金换资产,因此并不会有太复杂的逻辑,只要将资金和手续费相加就可以了。这里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厘清资产,最好将手续费和购买资金分开,并合计为成本金额,而不是直接记到成本中,虽然那样很方便,但在决策卖出时,会缺少手续费方面的参考。
    至于卖出时的公式,并不计算资金和手续费,而是取之前的累计资金和累计份额相除,取得每份/股基金或股票的平均价格,然后与当前卖出的份额相乘,取得当前卖出股票的成本。这回就需要对使用数组公式的原因进行说明了,不过在说明之前,还需要明确一些事情。您是否看到了$A$1,这是对单元格的绝对引用形式,由于这里取的是从第一行到本行之前一行的区域内的数据,而“成本金额”字段的所有单元格都将套用此公式,因此这里将第一行绝对化,结尾行则不采用这种形式,以方便复制。在明确这点后,再来看下INDIRECT()、MAX()、IF()、ROW()几个函数搭配后的作用。其实这些函数的搭配也很简单,首先是IF()判断$A$1:$A1区域中,哪些单元格的值与A2相等,相等则用ROW()返回该单元格的行号,用MAX()取得其中最大一个,然后通过&运算符将行号与”K”关联生成单元格名称,再利用INDIRECT()就可以取得该单元格了。至于那些IF()判断为不等的,IF()函数会返回默认值FALSE,FALSE在MAX()比较时会被处理成0,0比任何行号都小,所以一定不会被选出的。可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IF()和ROW()函数本身不支持$A$1:$A1这种单元格区域,只支持A1这种独立单元格,那么要让IF()和ROW()函数能够对$A$1:$A1计算,就只有引入数组公式一途了。在了解过引入数组公式的原因后,这里还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数组公式比较消耗性能,所以能不用就不要用;第二,在创建数组公式的时候,不要直接输入花括号({}),那样只会使单元格完全展示你所输入的内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公式输入完毕后,按下Ctrl+Shift+Enter;第三,如果同行或同列的其他单元格需要使用类似的公式,请不要直接拖拽,这样只会将当前单元格的公式不变的复制过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复制,然后选中所有要使用该公式的单元格执行粘贴,这样对普通公式进行拖拽的效果就实现了。
    第四,累计资金和累计份额。累计金额是对至当前为止,所有购买或卖出资产的成本金额的统计,其公式,以K2单元格为例:
=SUMPRODUCT(($A$2:$A2=A2)*($D$2:$D2="贷")*$H$2:$H2)-SUMPRODUCT(($A$2:$A2=A2)*($D$2:$D2="借")*$H$2:$H2)
这个公式倒不复杂,但需要一提的是,由于OpenOffice没有像Excel那样提供SUMIFS()函数,因此这里使用了SUMPRODUCT ()函数,不过该函数同样可以达到SUMIFS()的作用。 累计份额,以L2单元格为例,其公式:
=SUMPRODUCT(($A$2:$A2=A2)*($D$2:$D2="贷")*$I$2:$I2)-SUMPRODUCT(($A$2:$A2=A2)*($D$2:$D2="借")*$I$2:$I2)+SUMIF($A$2:$A2;A2;$J$2:$J2)
这里累计份额除了像累计金额一样统计至当前为止所有购买或卖出的资产份额外,同时还统计了分配份额。这里所谓的分配份额,就是对于基金或股票,同样以基金或股票形式进行的分红。不过在设计时,考虑到投资收益会进入银行存款账户,而分配份额则仍以资产形式存在,因此投资收益即未摊入成本金额,也没有记入价差收益,而分配份额则被视为用资金所换得资产的一部分。
    第五,价差收益与投资收益。价差收益是卖出资产时刨除成本金额和手续费后所获得的资金赢利,对于炒卖基金和股票,这是重要的收入项目之一。其公式,以M2单元格为例:
=IF(D2="借";F2-G2-H2;"")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您自己也炒基金或者股票,可能会发现我计算成本和价差收益的方式跟一些基金或股票资产管理软件不大一样,例如您有2手股票,每股进价10元,您以11元卖了1手,这样在这些软件中您的这1手股票可能并没产生价差收益,但剩下1手的成本则降低为每股9元。由于这样计算稍嫌复杂,所以我放弃了这种算法,但您可以放心,使用当前公式所计算出的余额是绝对没问题的。
    第六,累计资金和累计份额(资产统计部分)。“投资理财II”中的资产统计部分也有累计资金和累计份额字段,不过与“投资理财”中的不同,这里是针对每只基金或股票,取得其在记账周期内最后一次交易后的累积金额,然后“资负与收支”表会根据资产类别字段再度对累计金额进行汇总,而“投资理财”中的累积资金和累计份额统计的则是每次交易后的金额和份额。累计资金公式,以C2单元格为例:
{=IF(ISERROR(INDIRECT("投资理财.K"&MAX(IF(投资理财.$A$2:$A$65536=A2;ROW(投资理财.$A$2:$A$65536)))));0;INDIRECT("投资理财.K"&MAX(IF(投资理财.$A$2:$A$65536=A2;ROW(投资理财.$A$2:$A$65536)))))}
    累计份额公式,以D2单元格为例:
{=IF(ISERROR(INDIRECT("投资理财.L"&MAX(IF(投资理财.$A$2:$A$65536=A2;ROW(投资理财.$A$2:$A$65536)))));0;INDIRECT("投资理财.L"&MAX(IF(投资理财.$A$2:$A$65536=A2;ROW(投资理财.$A$2:$A$65536)))))}
这里INDIRECT()函数和数组公式就不必再说明了,要注意的是ISERROR()函数,由于OpenOffice并未提供IFERROR()函数,因此这里需要先使用ISERROR()判断INDIRECT()函数计算是否出错,若出错,IF()函数会返回一个0,否则返回INDIRECT()计算结果
    第七,当前市值与浮动金额(资产统计部分)。由于基金或股票的价格始终是浮动变化的,因此我会在当前市值字段中直接记录我所拥有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时与累计金额进行比较,在浮动金额中显示两者差价,以作为决定后续操作的参考。浮动金额的计算公式,以F2单元格为例:=E2-C2。
    第八,投资计划部分。“投资理财II”还提供了投资计划部分,不过这部分很简单,仅有理财产品、资产类别、资金方向和资金四个字段,不包含任何公式,甚至连资金源也未能说明。不过提供这部分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期初定制投资计划,作为后续操作的参考,您可以在这里填写数据,然后说明该记账周期内,想买进多少资产卖出多少资产。

 

六、收支记录
    “收支记录”分账户是对之前“日常支出”、“杂志”、“投资理财”等分账户的补充,通常记录的是一些非日常支出或资产投资性质的交易,例如信用还款、工资转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定期转活期、活期转定期,甚至一些支出数额较大的费用等都会记录在这里,其界面如下:

“收支记录”分账户虽然采取了借贷记账方式,但其本身并不复杂,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上期余额结转净资产,其实这里是直接取得了“资负与收支”表的期初净资产,即:=资负与收支.E19。虽然净资产和上期余额项目都不会参与后续计算,而“收支记录”本身也未提供计算模式,但作为一种参考,我还是放在这里了。第二,如何知道哪些科目记借方,哪些科目记贷方?这个您大可以参考“资负与收支”表的科目方向,资产或收入性科目增加的时候记借方,减少的时候记贷方;负债或支出性科目增加的时候记贷方,减少的时候记借方。当然,我这个人是比较懒的,例如表格中:
    借:银行存款-浦发活期    2510.69
        贷:银行存款-浦发定期    2500
              利息收益-浦发定期        10.69
一项,其实在这之前应该再记一步:
    借:利息收益-浦发定期    10.69

        贷:银行存款-浦发银行    10.69
这表明浦发银行首先将自己的钱支付给我做利息收益了,然后我再将这笔钱转为活期存款,接下来再发生其他交易。这样理解起来,或许对利息收益这样的科目就好理解一些了。不过谁让你碰到了我这种懒人呢?我认为现在的记账方式也可以明白无误的说明情况了,所以我还是会坚持直接将利息收益记到贷方,而在统计时结转到借方。

 

七、资负与收支表再述
    前边对“资负与收支”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不过实现细节并没有说明,本节将对此详细说明。

    第一,资产与负债期初期末余额:

    1.期初金额。期初金额即各项资产或负债科目从上期结转到本期的余额,这里都是手工直接填写的。

    2.期末金额。期末金额即各项资产或负债科目的期初余额与当期发生额累加后的余额,这里都是从“资产与负债计划实际余额”表直接取得的,例如“现金”项的公式为:=B70,就取自“资产与负债计划实际余额”表现金项的实际金额。

    3.合计。合计是对相应科目的统计,例如资产侧期初金额的合计公式为:=SUM(B3:B17),负债侧期末金额的合计公式为:=SUM(F3:F17),两者相见即为净资产,如:= B18 - E18,就是期初时的净资产。由于后续三张表的合计公式及净资产/净收入公式与此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4.条件格式。前边说过,本工具提供了自动告警功能,这个功能就是用条件格式实现的。不过与Excel不同,Calc的条件格式所使用的样式需要预先在“样式和格式”中定义,因此请先在“格式”菜单中选择“样式与格式”,打开“样式与格式”窗口:

在窗口中点击鼠标右键,在菜单中选择新建打开“单元格样式”对话框,在对话框“管理”选项卡的“名称”字段中输入blue,在“字体效果”选项卡的“字体颜色”中选择蓝色,然后点击确定,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名为blue的自定义样式了。接下来,再按照这个方法,创建一个名称为red,颜色为红色的样式,然后关闭“样式与格式”窗口。接下来就该创建条件格式了,以资产侧的现金项为例,选中C3单元格,在“格式”菜单中选择“条件格式”,打开“有条件的格式”对话框:

在“有条件的格式”对话框中设置如下:

在“条件1”的下拉框中选中“公式是”,然后在公式栏中输入:B3<C3,最后在“单元格样式”中选择刚刚定义好的样式blue,这样就可以使C3在大于B3的情况下显示字体为蓝色了。接下来选中“条件2”前的复选框,再设置一条B3>C3,样式为red的条件格式。至此设置就完成了,最终结果如下:

对于负债项,采取相反的格式规则就可以了。不过您可能还有疑问,就是表格中那么多单元格都要设置,总不能一个一个这么来吧?对于这种情况,您可以使用格式刷功能:先选中C3,点击格式刷,再点击C4,C3的格式就被复制到C4了。

 

    第二,收入与支出:
    1.计划金额。计划金额供我们针对各收入或支出项目,在期初时指定一个总额,作为后续所发生金额的参考。例如早饭一项我预计本月总计会消费35元,我便填入一个35元,然后在后续操作中我就可以查看我为早饭一项所消费的资金是否超过35元,超过时表示我的支出大了,少于时则说明我的消费控制情况不错。这里计划金额比较简单,都是手工直接填写的。
    2.实际金额。实际金额都是通过公式对前边那些分账户中所记录的发生额的统计,大约可以分为6种情况:
    (1)工资,直接取收支记录的贷方发生额作为借方发生额,其公式为:=SUMIF(收支记录.$D$1:$D$65536;A23;收支记录.$E$1:$E$65536)。这样做的原因我在前边介绍收支记录时已经拿利息收益-浦发定期为例介绍过,类似的,利息收益-招行定期、利息收益-招行活期、投资收益-凭证式国债、利息收益-浦发定期、利息收益-浦发活期、利息收益-沈阳浦发、利息收益-工行活期、利息收益-建行活期、利息收益-中投账户等科目也都采取了同样的公式。
    (2)投资收益-货币基金,其公式为:=SUMIF(投资理财.$C$1:$C$65536;RIGHT(A27;4);投资理财.$N$1:$N$65536),统计“投资理财”分账户中产品类别为货币基金的产品的总投资收益项金额。另外,价差收益-货币基金也采用了类似的公式:=SUMIF(投资理财.$C$1:$C$65536;RIGHT(A28;4);投资理财.$M$1:$M$65536),只不过该项统计的是价差收益。采取类似公式的还有:投资收益-债券基金、价差收益-债券基金、投资收益-股票、价差收益-股票、投资收益-债券、价差收益-债券、投资收益-理财产品。
    (3)信用透支-招行信用卡,其公式:=-SUMIF(日常支出.$G$1:$G$65536;A42;日常支出.$D$1:$D$65536),该项统计日常支出分账户中备注为信用透支-招行信用卡的信用卡钱数,由于日常支出中的金额是带有负号的,因此在取得的时候还会对统计金额进行取反。类似项目:信用透支-浦发信用卡、信用透支-平安信用卡。
    (4)杂志,杂志的公式与日常支出中杂志的公式一样:=SUM(杂志.$C$1:$C$65536),只是不带负号。
    (5)早饭,其公式:=-SUMIF(日常支出.$A$1:$A$65536;D23;日常支出.$C$1:$C$65536)-SUMIF(日常支出.$A$1:$A$65536;D23;日常支出.$D$1:$D$65536),这里同时统计了日常支出分账户中项目为早饭的现金钱数和信用卡钱数。类似的,午饭、晚饭、购物、杂志、水费、电费、煤气费、饭卡充值、话费、交通费、其他这些同样记录在日常支出中的项目,也采用了此公式。
    (6)信用还款-招行信用卡,由于该项目在发生时,除了要明确负债的减少,还要明确资金的减少,因此需要记录在“收支记录”分账户中,其公式:=SUMIF(收支记录.$B$1:$B$65536;D34;收支记录.$C$1:$C$65536)。类似项目,信用还款-浦发信用卡、信用还款-平安信用卡、房租、杂费等。

 

    第三,资产与负债:

    1.计划金额。计划金额供我们针对各资产或负债项目,在期初时指定一个总额,作为净收入结转资产的参考。跟“收入与支出”表的计划金额不同,“资产与负债”表的计划金额不完全是手输:

    (1)现金,其公式为:=C3-B3,即期末余额减去期初金额,为现金发生额。不过如果您仔细观察,会发现现金这样放在计划金额中似乎显得很特别,的确,因为这里的现金取的是实际发生额。这样做的原因是,我不知道自己手中的现金在期初、期末会有怎样的变化,甚至到底会不会变化,所以干脆放了一个实际发生额过来。

    (2)投资-货币基金。还记得前边介绍的“投资理财II”投资计划部分吧?投资-货币基金之所以特殊的原因正在于此。这里投资-货币基金项目累计了那个投资计划中资产类别为货币基金的金额,其公式:=SUMPRODUCT((投资理财II.$I$2:$I$65536=RIGHT(A54;4))*(投资理财II.$J$2:$J$65536="贷")*投资理财II.$K$2:$K$65536)-SUMPRODUCT((投资理财II.$I$2:$I$65536=RIGHT(A54;4))*(投资理财II.$J$2:$J$65536="借")*投资理财II.$K$2:$K$65536)。类似项目,投资-债券基金、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理财产品。

    (3)应付账款-招行信用卡,其公式为:=B42,直接结转了信用透支-招行信用卡项目的发生额。相关原因前边“资负与收支表简介”部分第五点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类似项目,应付账款-浦发信用卡、应付账款-平安信用卡。

    2.实际金额。这里的实际金额也是通过公式对前边那些分账户中所记录的发生额的统计,分为5种情况:

    (1)现金,公式为:=B50。因为计划金额中的现金就是实际金额计算得来的,没必要再算一次吧?

    (2)银行存款-招行定期,其公式:=SUMIF(收支记录.$B$1:$B$65536;A51;收支记录.$C$1:$C$65536)-SUMIF(收支记录.$D$1:$D$65536;A51;收支记录.$E$1:$E$65536)。由于定期存款只会记录在“收支记录”中,因此用借方发生额减去贷方发生额就是本期的发生总额了。类似的,投资-凭证式国债、银行存款-浦发定期。

    (3)银行存款-招行活期,其公式:=SUMIF(收支记录.$B$1:$B$65536;A52;收支记录.$C$1:$C$65536)+SUMIF(投资理财.$E$1:$E$65536;A52;投资理财.$N$1:$N$65536)+SUMIF(投资理财.$E$1:$E$65536;A52;投资理财.$M$1:$M$65536)+SUMPRODUCT((投资理财.$E$2:$E$65536=A52)*(投资理财.$D$2:$D$65536="借")*投资理财.$H$2:$H$65536)-SUMIF(收支记录.$D$1:$D$65536;A52;收支记录.$E$1:$E$65536)-SUMIF(日常支出.$G$1:$G$65536;A52;日常支出.$C$1:$C$65536)-SUMPRODUCT((投资理财.$E$2:$E$65536=A52)*(投资理财.$D$2:$D$65536="贷")*投资理财.$H$2:$H$65536)。这个公式比较长,但并不复杂,如果拆分开来,会发现就是累计了收支记录、投资理财和日常支出诸账户中的借贷方发生额进行差价,得到最后的发生总额。类似项目,银行存款-浦发活期、银行存款-沈阳浦发、银行存款-工行活期、银行存款-建行活期、银行存款-中投账户。

    (4)投资-货币基金,其公式:=SUMIF(投资理财II.$B$1:$B$65536;RIGHT(A54;4);投资理财II.$C$1:$C$65536)-SUMIF(投资理财.$E$1:$E$65536;A54;投资理财.$K$1:$K$65536)。其含义是从“投资理财II”的资产统计部分得到所有货币基金的资产总额,刨除期初结转的部分,即为当前的发生额。这里您可能会疑问,直接减去期初余额不就好了,何必用SUMIF()函数那么麻烦那?这是因为期初余额记录的是市值,而SUMIF()函数从“投资理财”中统计到的是成本金额。类似项目:投资-债券基金、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理财产品。

    (5)应付账款-招行信用卡,也是直接结转了信用透支-招行信用卡的发生额。类似项目,应付账款-浦发信用卡、应付账款-平安信用卡。

    3.信息提示。“资产与负债”表稍特别点的地方大约就在于信息提示了,B66和C66单元格分别提供了公式:=IF(B65<>E46;"计划金额有误";"")和=IF(C65<>F46;"实际金额有误";""),其作用是判断当前净收入与资产方发生总额是否相等,不等则意味着某项金额出现错误了,并给出提示。

 

    第四,资产与负债计划实际余额:

    “资产与负债计划实际余额”表中,无论是计划金额还是实际金额,基本都是上期余额累加本期发生额得到的,例如银行存款-招行定期的计划金额和实际金额计算公式:=B4 + B51和=B4 + C51,就都是这样。

    当然,该表中也不是所有字段都是这样,例如现金,其计划金额计算公式为:{=INDIRECT("日常支出.E"&MAX(IF(日常支出.$E$2:$E$65536<>"";ROW(日常支出.$E$2:$E$65536))))},取日常支出中最后的现金余额,实际金额则直接取:=B70,原因与“资产与负债”中现金相同。

    此外,应付账款-招行信用卡、应付账款-浦发信用卡和应付账款-平安信用卡也采取了另外的公式,以应付账款-招行信用卡为例,其计划金额为:=E3 + E50 - E34,实际金额为:=E3 + F50 - F34,含义是期初余额加上当期发生额再刨除已归还的金额。

    再有,由于基金或股票的价值是变化的,为了体现这一情况,投资-货币基金、投资-债券基金、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理财产品等的实际发生额统计的都是市值,因此它们也有自己的公式,以投资-货币基金为例:=SUMIF(投资理财II.$B$2:$B$65536;RIGHT(A74;4);投资理财II.$E$2:$E$65536)。

 

八、工具的初始化
    在了解过工具之后,您或许已经迫不及待的想通过此工具来管理自己的资产了,下面就来对工具进行初始化。

    初始化第一步,“资负与收支”表期初余额的结转。“资负与收支”表的期初余额是后续计算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先在这里填写好数据。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麻烦,要对每个项目一一进行填写,但从第二次开始,您就可以将上一期的期末余额选中,直接复制到下一期的文档中作为期初余额了。
    第二步,结转“投资理财”分账户。其实“投资理财”中的期初数据全部来自上一期“投资理财II”的统计部分,最初曾考虑过将两者格式调整一致,以便于复制,但在操作中发现直接复制对表格中的公式还有影响,结果就放弃了这个思路。虽然不能直接复制,但必要填写的字段都在,所以您依然可以从“投资理财II”的统计部分找到您所需要的数据。

    第三步,清理垃圾数据。如果您像我一样是直接复制上期文档的,那么有必要对数据进行清理。“资负与收支”表的数据就不必清理了,毕竟都是自动计算的数据;“日常支出”要清理从第4行开始的项目、日期、现金钱数、信用卡钱数和备注等字段的数据,全部选中,直接Del,不过您可以不清理现金余额和计划余额字段;“杂志”要清理A列以外的所有数据,也是选中后直接Del;“投资理财”要清理期初余额以外的所有数据;“投资理财II”则要区分情况了,如果您的资产或者投资计划有变,那么就修改资产汇总和投资计划部分的数据,否则保持好了;最后是“收支记录”部分,将第3行开始的所有数据全部选中,直接按Del键。

    第四步,填写计划数据。这块可能填起来也有点麻烦,甚至您根本就可以选择不填,不过为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及时调整您的消费计划,我建议您还是花上十分钟,计算下自己可能的开销,然后填写到里边。

    至此,理财工具就可以为我们服务了。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