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简单工厂模式 & 策略模式

2013年10月06日 ⁄ 综合 ⁄ 共 94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这两种模式的作用就是拥抱变化,减少耦合。在变化来临时争取做最小的改动来适应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把那些“善变”的功能从客户端分离出来,形成一个个的功能类,然后根据多态特性,使得功能类变化的同时,客户端代码不发生变化。

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有一个父类需要做一个运算(其中包含了不同种类的几种运算),将父类涉及此运算的方法都设成虚方法,然后父类派生一些子类,使得每一种不同的运算都对应一个子类。另外有一个工厂类,这个类一般只有一个方法(工厂的生成方法),这个方法的返回值是一个超类,在方法的内部,根据传入参数的不同,分别构造各个不同的子类的对象,并返回。客户端并不认识子类,客户端只认识超类和工厂类。每次客户端需要一中运算时,就把相应的参数传给工厂类,让工厂类构造出相应的子类,然后在客户端用父类接收(这里有一个多态的运用)。客户端很顺理成章地用父类的计算方法(其实这是一个虚方法,并且已经被子类特化过了,其实是调用子类的方法)计算出来结果。如果要增加功能时,你只要再从父类中派生相应功能的子类,然后修改下工厂类就OK了,对于客户端是透明的。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更直接了一点,没有用工厂类,而是直接把工厂类的生成方法的代码写到了客户端。客户端自己构造出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类(而且是用父类接收的,多态),省掉了工厂类策略模式定义了算法家族,分别封装起来,让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这里的算法家族和简单工厂模式里的父类是同一个概念。当不同的行为堆砌在一个类中时,就很难避免使用条件语句来选择合适的行为,将这些行为封装在一个个独立的策略子类中,可以在客户端中消除条件语句。

简单工厂模式+策略模式:为了将工厂方法的代码从客户端移出来,我们把这些代码搬到了父类的构造函数中,让父类在构造的时候,根据参数,自己实现工厂类的作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客户端不用再认识工厂类了,客户端只要知道父类一个就OK,进一步隔离了变化,降低了耦合。

在基本的策略模式中,选择所用具体实现的职责由客户端对象成端,并转给客户端。这本身并没有减除客户端需要选择判断的压力,而策略模式与简单工厂模式结合后,选择具体实现的职责也可以由父类承担,这就最大化地减轻了客户端的职责。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