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凸优化问题中的Bregman迭代算法

2012年12月22日 ⁄ 综合 ⁄ 共 2903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本文来自:http://blog.csdn.net/celerychen2009/article/details/9058315

对于搞图像处理的人而言,不懂变分法,基本上,就没法读懂图像处理的一些经典文献。当然,这已经是10年之前的事情了。

         现在,如果不懂得Bregman迭代算法,L1范数重建。也就没法读懂最近几年以来发表的图像处理的前沿论文了。国内的参考文献,基本上都是直接引用Bregman迭代算法本身,而对于其原理基本上找不到较为详细的论述。本文简要叙述当前流行的Bregman迭代算法的一些原理。

    

1. 简介

         近年来,由于压缩感知的引入,L1正则化优化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压缩感知,允许通过少量的数据就可以重建图像信号。L1正则化问题是凸优化中的经典课题,用传统的方法难以求解。我们先从经典的图像复原问题引入:

        在图像复原中,一种通用的模型可以描述如下:    

   

         我们目标是从观测到的图像f,寻找未知的真实图像u,u是n维向量空间中的元素,f是m维向量空间中的元素。f 在压缩感知的术语叫做测量信号。 是高斯白噪声其方差为sigma^2。A是线性算子,例如反卷积问题中的卷积算子,压缩感知中则是子采样测量算子。

        

          上述方程中,我们仅仅知道f,其它变量都不知道的。而且这种问题通常情况都是病态的,通过引入正则项可以使之成为良态的。正则化方法假定对未知的参数u引入一个先验的假设,例如稀疏性,平滑性。正则化问题的常见方法Tikhonov方法,它通过求解下面的优化问题:

                                                                                                    

        其中mu是一个大于零的标量,事先设定的常数,用于权衡观测图像f和正则项之间的平衡。双绝对值符号是L2范数。

    

        下面,为了引入Bregman迭代算法,需要对两个重要的概念进行描述。

2.  Bregman距离

            

            注意这个定义,它是对泛函J在u点的subgradient的定义,p点是其对偶空间的中的某一点。subgradient可以翻译为次梯度,子梯度,弱梯度等。等式左边最右边一项是内积运算。如果泛函J是简单的一元函数,则就是两个实数相乘。次梯度有什么好处呢?对于一般的导数定义,例如y=|x|在0点是不可导的,但是对于次梯度,它是存在的。

             

                上面的这个定义就是Bregman距离的定义。对于凸函数两个点u,v之间的Bregman距离,等于其函数值之差,再减去其次梯度点p与自变量之差的内积。要注意的是这个距离不满足对称性,这和一般的泛函分析中距离定义是不一样的。

   

3.  Bregman迭代算法 

        Bregman迭代算法可以高效的求解下面的泛函的最小 

                                   

       

       上式中的第一项J,定义为从X到R的泛函,其定义域X是凸集也是闭集。第二项H,定义为从X到R的非负可微泛函,f是已知量,并且通常是一个观测图像的数据,所以f是矩阵或者向量。上述泛函会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具体表达式。例如,对于简介中的图像复原啊问题,J(u)就是平滑先验约束,是正则化项;而H则是数据项。

 

     Bregman迭代算法首先是初始化相关的参数为零,再迭代公式u,其左边一项是泛函J的Bregman距离。再来看p点的迭代公式,其最右边一项是泛函H的梯度。

     其迭代一次产生的输出是公式3.2,经过多次的迭代,就能够收敛到真实的最优解。这个证明过程可以参考后面的文献。

     对于具体的问题,泛函3.1定义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压缩感知使用的基追踪算法,J是L1范数。而对于图像去噪问题,可能就是u的梯度L1范数,同时A也变成了恒等算子了。

4. 线性Bregman迭代算法

    
          Bregman 迭代算法的每一步迭代都要求解泛函4.1的最小值,这一步的计算代价是很高的。线性Bregman迭代的思路是对泛函4.1的第二项进行线性展开,根据矩阵函数的泰勒公式,泛函4.1的第二项可以展开为上面4.2的形式。

         注意,上述公式4.2省略了泰勒公式中二次项。把二次项加上,带入前面基本的Bregman迭代算法公式的第一步,我们得到公式4.3。如果我们计算4.3和4.4中间那个表达式,比较其相同项,很容易得到公式4.4.

         如果我们考虑基追踪算法,则H等于 ||Au - f||^2 /2, 将H的导数带入公式4.4,我们得到公式4.5, 公式4.6是基本Bregman迭代算法的第二步,注意上述4.6公式中u的上标是错的,应该改为 k+1 ,这样才可能得到公式4.7,公式4.8,4.9, 4.10, 4.11都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我们把4.11和前面定义的Bregman距离带入到4.5里面去,具体如下:

      在上面的推导中,u_k是常量,C是与u_k有关的一个常量,将上式对u求导,由于有绝对值项,所以要分开讨论,得到上面这个分段表达式。进一步整理得到:

             这里,我们定义了一个shrink操作,这个收缩算子很重要,在后面所有的Bregman算法中都有这个操作。根据这个操作,我们导出下面的表达式,并最终把线性Bregman迭代算法总结如下:

5.  Split Bregman 算法

         Split Bregman 算法是另一种高效的算法。我们已经知道,Bregman迭代算法用于求解下面的凸优化问题: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表达式变换为下面的等价形式:

     这一步,看似是多此一举,但是Bregman经过推导,得出了一种高效的迭代算法,分裂Bregman迭代。

     上面的5.2是一个等式约束优化问题,把它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如下:

        上面这个公式中,优化变量多了一个d。做如下的变量替换:

 如果我们对5.5,应用最前面提到Bregman 迭代算法,很容易写出下面的迭代序列:

    式5.9是根据5-6按照Bregman距离展开的结果。式5.7,5.7后面一项是对5-5分别对u,d求其偏导数得到。如果我们对5.7迭代展开,于是得到:

 同理,对于5.8,有

                   

 

注意到式5.11和5.12有一个公共的SIGMA求和项,把它重新定义如下:

    把5.14,5.15带入5.9,具体如下:

          在对5.16的化简中,要注意的是u,d为变量,其它看做常量。

          到此,我们可以给出Split Bregman迭代算法的通用优化步骤:

          对u的迭代,把u看做自变量,其它所有变量看做常数,对d的迭代则是d为自变量,其它变量都是常数。 之所以说是通用迭代优化过程,是因为对于具体的问题,其迭代的具体表达式不同。例如,对于基于各向异性TV的去噪模型,各向同性TV去噪模型,其迭代的具体表达式是不同的。

最后列出本文的参考文献如下:

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celerychen2009/5552551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