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企业2.0的凝固态物理学 (软件世界09年专栏文章)

2013年09月12日 ⁄ 综合 ⁄ 共 1810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二十年前,父亲和我说过一个比喻,如果一个思想在脑子里想,相当于气态,说出来并交谈,相当于液态,写成文字,著书立说,相当于固态。在藏传佛教里有辩经的制度,某人如果认为自己对佛学的理论可以立世,需要在广场上讲出来,然后在三天的时间里,任由任何人前来挑战,如果三天之后没有人可以驳倒他的立论,他的理论就可以成为“经”。这个制度,反映了一种思想的气体成为固体的必要步骤。原创的观点,借由语言的表述,成为流体,然后经过严格的碰撞成为固体,大凡影响世界的各种思潮,都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其中液体的阶段,在知识分子和民主社会里很受推崇,从这个角度上看,围炉夜话,午夜沙龙,头脑风暴,都是较为温和的辩经,目的是让成为固体的思想拥有一定质量。而中国封疆社会的信息沟通传统,缺少这么一个液态的碰撞,朝堂上下,多以固态的奏折为主要形式,在很多影视剧的场面里,几大大臣之间意思有辩论,往往也是非此即彼的,皇帝成为最后的法官,辩论的结果是总有一边被惩罚。以物理学的角度看,用固态的思想来沟通是这种制度的致命伤。当然聪明的皇帝也知道,朝堂解决不了很多问题,讨论通过一对一的对话。处于液态的思想,尚未被完全定义和模式化,因此可能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对于这种状态的尊重延续到了互联网时代,液体的流动性,可塑性恰如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

常有人问我,博客有什么用,Twitter又是什么,Twitter这种类似短信息的东西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用开始气态,液态,固态的比喻来解释容易些,以思想的形式来说,博客是一种类似于液态的固形物,它可以看成是一个文字版的个人说话,它是意见与商榷型的,允许评论与讨论,经常更新,具备时间的流动性,与公司法律部门成箱的法律文件相比,活波得多。相比之下,公司里面,煞费心思的电子邮件,咬文嚼字的商务文档,都已经是被榨干水分与人性的固态标本。

Twitter这东西,是第一种可以扑捉人脑气态物的发明,设计人员的创意,某些转瞬即逝的个人感受,以前因为太微小,价值不明,当事人自己后来甚至都忘记了,这东西有价值吗?当然,归根到底,任何技术与商业的创新都开始于那个气态的小火,它可能就是某人大脑某两个轴突之间的碰撞。没有这种独创的感受,那些无休止的会议可能没有任何结果,只会如同一桶水在几个相似的桶中倒来倒去,而没有任何新意,很多会议如同某些老年妇女之间永不停止的共同抱怨,没有任何建设性。人类有别于电脑的灵性,其实于这些气态的东西,这些气态的火花,在传说的梦境里里发明了苯的分子结构,发明了我们今天的很多必须品,互联网上的掘客,最早也是在两个人的交谈里触发的气态物。Twitter的价值在于,第一次让人在灵感阶段开始交流,而不要等到自己的思维尽善尽美以后才以论文呈现。好处是,对于很多原创性的创意,利用群体智慧进行推进,这样,创新思维开始利用人脑的网格进行思维。对于Twitter和社交网络的这种价值,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其中一个可能是他们从事的工作过于重复,不需要团体创造。

关于人脑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团体思维,Twitter只是一个最新的表现。这两年被谈论很多的企业2.0,最大目的也在于此,就是因为知识工作者的创新更需要气态来启发,液态来协作,企业2.0的价值才值得重视。这里定义的知识工作者着重与创新与综合方面,比如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广告创意,用我以前的比喻就是右脑型知识工作者。企业2.0对于财务,法律等部门的意义小的多,因为他们处理的信息已经是固态的,思维也是左脑的。这里对左脑右脑没有褒贬之意,只是社会分工使然。

日渐红火的社交网络,强项也是在气态和液态的协作,冗长的旧文在社交网上一般流于沉默,如前所说,个人博客的状态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社交网络则是以液态和气态的互动为主的,我们可以从那些记录里感受到对方的气场与状态。关于此类的讨论已经很多。这里回到创意的生产过程,硅谷流行的这几样东西,跨越了地理限制,触发了基于人脑的网格计算,这种人脑网络在创新的价值或许比电脑的还大。

  让机器去工作,让人去思考,我们欢迎这些支撑气态与液态思维的网络工具,它们让基于人脑的持续创新成为可能。

正是鲜为人知的感受构成人独特的想象,

正是非正式的无方向性构成了乐趣,

正是微小的细腻的东西构成了人的个性,

正是那些微小的精神感受才区别了“你”和“我”。

也许,企业2.0这些工具可以把我们头脑里的布朗运动转变成为一种创意,某种时尚,某段音符。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