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雲計算 > 正文

HTTP標頭概念

2020年02月24日 雲計算 ⁄ 共 16846字 ⁄ 字型大小 評論關閉

  HTTP 標頭

  HTTP 1.1 的標頭主要分為四種,通用標頭、實體標頭、請求標頭、響應標頭,現在我們來對這幾種標頭進行介紹。

  通用標頭

  HTTP 通用標頭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與其他三個類別不同,它們不是限定於特定種類的消息或者消息組件(請求,響應或消息實體)的。HTTP 通用標頭主要用於傳達有關消息本身的信息,而不是它所攜帶的內容。它們提供一般信息並控制如何處理和處理消息。

  儘管通用標頭不會限定於是請求還是響應報文,但是某些通用標頭大部分或全部用於一種特定類型的請求中。也就是說,如果某個通用標頭出現在請求報文中,那麼大部分通用標頭都會顯示在該請求報文中。響應報文也是一樣的。

  Cache-Control

  緩存(Cache)是計算機領域裡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優化系統性能的利器。不僅計算機中的 CPU 為了提高指令執行效率從而選擇使用寄存器作為輔助,計算機網路同樣存在緩存,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計算機網路中的緩存。

  Cache-Control 是通用標頭的指令,它能夠管理如何對 HTTP 的請求或者響應使用緩存。

  因為計算機網路中是可以有第三者出現的,也就是緩存伺服器,這個指令通過影響請求/響應中的緩存伺服器從而達到控制緩存的目的;不僅有緩存伺服器,還有瀏覽器內部緩存也會影響鏈路的緩存。

  這個標頭中可以出現許多單獨的指令,其詳細信息可以在 RFC 2616 中找到,即使這是常規標頭,某些指令也只能出現在請求或響應中。下表提供了一個 Cache-Control 選項的總結並告訴你如何去使用。

  請注意,在 Cache-Control 標頭中只能出現一個指令,但是在消息中可以出現多個這樣的標頭。

  會有四種分類:

  可緩存性: 它們分別是 no-cache、no-store、private 和 public。

  緩存有效性時間: 它們分別是 max-age、s-maxage、max-stale、min-fresh。

  重新驗證並重新載入: 它們分別是 must-revalidate 和 proxy-revalidate。

  其他: 它們分別是 only-if-cached 和 no-transform。

  分別對分類的內容進行一下詳細介紹。

  no-cache

  no-cache 很容易和 no-store 混淆,一般都會把 no-cache 認為是不緩存,其實不是這樣。

  使用 no-cache 指令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從緩存中返回過期的資源,例如下:

  Cache-Control: no-cache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No-Cache 就相當於是吃著碗里的,占著鍋里的,如果鍋里還有新的肉片,就先吃鍋里的,如果鍋里沒有新的,再吃自己的,這裡鍋里的就相當於是源伺服器產生的,碗里的就相當於是緩存的。

  no-store

  no-store 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不緩存,每次伺服器接受到客戶端的請求後,都會返回最新的資源給客戶端。

  Cache-Control: no-store

  max-age

  max-age 可以用在請求或者響應中,當客戶端發送帶有 max-age 的指令時,緩存伺服器會判斷自己緩存時間的數值和 max-age 的大小,如果比 max-age 小,那麼緩存有效,可以繼續給客戶端返回緩存的數據,如果比 max-age 大,那麼緩存伺服器將不能返回給客戶端緩存的數據。

  Cache-Control: max-age=60

  如果 max-age = 0,那麼緩存伺服器將會直接把請求轉發到伺服器

  Cache-Control: max-age=0

  注意:這個 max-age 的值是相對於請求時間的

  must-revalidate

  表示一旦資源過期,緩存就必須在原始伺服器上沒有成功驗證的情況下才使用其過期的數據。

  Cache-Control: must-revalidate

  no-store 、no_cache 、 must-revalidate 和 max-age 可以一起看,下面是一個這四個標頭的流程圖

  public

  public 屬性只出現在客戶端響應中,表示響應可以被任何緩存所緩存。在計算機網路中,分為兩種緩存,共享緩存和私有緩存,如下所示

  Cache-Control: public

  private

  當指定 private 指令後,響應只以特定的用戶作為對象,這與 public 的用法相反,緩存伺服器只對特定的客戶端進行緩存,其他客戶端發送過來的請求,緩存伺服器則不會返回緩存。

  Cache-Control: private

  s-maxage

  s-maxage 指令的功能和 max-age 指令的功能相同,不同點之處在於 s-maxage 不能用於私有緩存,只能用於多用戶使用的公共伺服器,對於同一用戶的重複請求和響應來說,這個指令沒有任何作用。

  Cache-Control: s-maxage=60

  min-fresh

  min-fresh只能出現在請求中,min-fresh 要求緩存伺服器返回 min-fresh 時間內的緩存數據。例如 Cache-Control:min-fresh=60,這就要求緩存伺服器發送60秒內的數據。

  Cache-Control: min-fresh=60

  max-stable

  max-stable 只能出現在請求中,表示客戶端會接受緩存數據,即使過期也照常接收。

  Cache-Control: max-stable=60

  only-if-cached

  這個標頭只能出現在請求中,使用 only-if-cached 指令表示客戶端僅在緩存伺服器本地緩存目標資源的情況下才會要求其返回。

  Cache-Control: only-if-cached

  proxy-revalidate

  proxy-revalidate 指令要求所有的緩存伺服器在接收到客戶端帶有該指令的請求返迴響應之前,必須再次驗證緩存的有效性。

  Cache-Control: proxy-revalidate

  no-transform

  使用 no-transform 指令規定無論是在請求還是響應中,緩存都不能改變實體主體的媒體類型。

  Cache-Control: no-transform

  Connection

  HTTP 協議使用 TCP 來管理連接方式,主要有兩種連接方式,持久性連接 和 非持久性連接。

  持久性連接

  持久性連接指的是一次會話完成後,TCP 連接並未關閉,第二次再次發送請求後,就不再需要建立 TCP 連接,而是可以直接進行請求和響應。它的一般表示形式如下

  Connection: keep-alive

  從 HTTP 1.1 開始,默認使用持久性連接。

  keep-alive 也是一個通用標頭,一般 Connection 都會和 keep-alive 一起使用,keep-alive 有兩個參數,一個是 timeout;另一個是 max,它們的主要表現形式如下

  Connection: Keep-Alive

  Keep-Alive: timeout=5, max=1000

  timeout: 指的是空閑連接必須打開的最短時間,也就是說這次請求的連接時間不能少於5秒,

  max: 指的是在連接關閉之前伺服器所能夠收到的最大請求數。

  非持久性連接

  非持久性連接表示一次會話請求/響應後關閉連接的方式。HTTP 1.1 之前使用的連接都是非持久連接,也就是

  Connection: close

  Date

  Date 是一個通用標頭,它可以出現在請求標頭和響應標頭中,它的基本表示如下

  Date: Wed, 21 Oct 2015 07:28:00 GMT

  表示的是格林威治標準時間,這個時間要比北京時間慢八個小時。

  Pragma

  Pragma是 http 1.1 之前版本的歷史遺留欄位,僅作為與 http 的向後兼容而定義。它的一般形式如下。

  Pragma: no-cache

  只用於客戶端發送的請求中。客戶端會要求所有的中間伺服器不返回緩存的資源。

  如果所有的中間伺服器都以實現 HTTP /1.1為標準,那麼直接使用 Cache-Control: no-cache 即可,如果不是的話,就要包含兩個欄位,如下。

  Cache-Control: no-cache

  Pragma: no-cache

  Trailer

  首部欄位 Trailer 會事先說明在報文主體後記錄了哪些首部欄位。該首部欄位可應用在 HTTP/1.1 版本分塊傳輸編碼時。一般用法如下。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Trailer: Expires

  以上用例中,指定首部欄位 Trailer 的值為 Expires,在報文主體之後(分塊長度 0 之後)出現了首部欄位 Expires。

  Transfer-Encoding

  Transfer-Encoding 屬於內容協商的範疇,下面會具體介紹一下內容協商,現在先做個預告:Transfer-Encoding 規定了傳輸報文所採用的編碼方式

  注意:HTTP 1.1 的傳輸編碼方式僅對分塊傳輸有效,但是 HTTP 2.0 就不再支持分塊傳輸,而提供了自己更有效的數據傳輸機制。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Transfer-Encoding 也屬於 Hop-by-hop(逐跳) 首部 ,下面來回顧一下,HTTP 報文標頭除了可以根據屬性所在的位置分為 通用標頭、請求標頭、響應標頭 和 實體標頭;還可以按照是否被緩存分為 端到端首部(End-to-End) 和 逐跳首部(Top-to-Top)。

  除了下面八種屬於逐跳首部外,其餘都屬於端到端首部。

  Connection、Keep-Alive、Proxy-Authenticate、Proxy-Authorization、Trailer、TE、Transfer-Encoding、Upgrade

  下面回到討論中來,Transfer-Encoding 用於兩個節點之間傳輸消息,而不是資源本身。在多個節點傳輸消息的過程中,每一段消息的傳輸都可以使用不同的 Transfer-Encoding。

  Transfer-Encoding 支持文件壓縮,如果你想要以文件壓縮後的形式發送的話。Transfer-Encoding 所有可選類型如下。

  chunked: 數據按照一系列塊發送,在這種情況下,將省略 Content-Length 標頭,並在每個塊的開頭,需要以十六進位填充當前塊的長度,後跟 '\r\n',然後是塊本身,然後是另一個'\r\n'。當將大量數據發送到客戶端並且在請求已被完全處理之前,可能無法知道響應的總大小時,分塊編碼很有用。 例如,在生成由資料庫查詢產生的大型 HTML 表時或在傳輸大型圖像時。 分塊的響應看起來像這樣。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text/plain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7\r\n

  Mozilla\r\n

  9\r\n

  Developer\r\n

  7\r\n

  Network\r\n

  0\r\n

  \r\n

  終止塊通常是0。緊隨Transfer-Encoding 後面的是 Trailer 標頭, Trailer 可能為空。

  compress: 使用 Lempel-Ziv-Welch(LZW) 演算法的格式。值名稱取自 UNIX 壓縮程序,該程序實現了該演算法。現在幾乎沒有瀏覽器使用這種內容編碼了,因為這個專利在 2003 年就停掉了。

  deflate:使用 zlib(在 RFC 1950 定義) 結構和 deflate 壓縮演算法。

  gzip: 使用Lempel-Ziv編碼(LZ77)和32位CRC的格式。這最初是 UNIX gzip 程序的格式。HTTP / 1.1標準還建議出於兼容性目的,支持此內容編碼的伺服器應將 x-gzip 識別為別名。

  identity: 使用身份功能(即無壓縮或修改)。

  也可以列出多個值,以逗號分隔,類似一個集合列表。

  Transfer-Encoding: gzip, chunked

  Upgrade

  首部欄位 Upgrade 用於檢測 HTTP 協議及其他協議是否可使用更高的版本進行通信,其參數值可以用來指定一個完全不同的通信協議。

  上圖用例中,首部欄位 Upgrade 指定的值為 TLS/1.0。請注意此處兩個欄位首部欄位的對應關係,Connection 的值被指定為 Upgrade。

  Upgrade 首部欄位產生作用的對象僅限於客戶端和臨近伺服器之間。因此,使用首部欄位 Upgrade 時,還需要額外指定 Connection: Upgrade。

  對於附有首部欄位 Upgrade 的請求,伺服器可用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狀態碼作為響應返回。

  Via

  使用 Via 是為了跟蹤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請求/響應路徑,避免請求循環以及能夠識別請求/響應鏈中發送者協議的功能。Via 欄位由代理伺服器添加,不論是正向代理還是反向代理,並且可以出現在請求標頭和響應標頭中。它用於跟蹤消息轉發。

  Via 後面的的 1.1, 1.0 表示接收伺服器上的 HTTP 版本,Via 首部是為了跟蹤路徑,經常和 TRACE 方法一起使用。

  Warning

  注意:Warning 欄位即將被棄用。

  Warning 通用 HTTP 標頭通常會告知用戶一些與緩存相關的問題的警告。

  HTTP/1.1 中定義了 7 種警告。它們分別如下:

  請求標頭

  請求標頭用於客戶端發送 HTTP 請求到伺服器中所使用的欄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HTTP 請求標頭都包含哪些欄位,分別是什麼意思。下面會介紹:

  Accept

  Accept-Charset

  Accept-Encoding

  Accept-Language

  Authorization

  Expect

  From

  Host

  If-Match

  If-Modified-Since

  If-None-Match

  If-Range

  If-Unmodified-Since

  Max-Forwards

  Proxy-Authorization

  RangeReferer

  TE

  User-Agent

  下面分別來介紹一下。

  Accept

  HTTP 請求標頭會告知客戶端能夠接收的 MIME 類型是什麼。

  那麼什麼是 MIME 類型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你應該先了解一下什麼是 MIME。

  MIME: MIME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是描述消息內容類型的網際網路標準。MIME 消息能包含文本、圖像、音頻、視頻以及其他應用程序專用的數據。

  也就是說,MIME 類型其實就是一系列消息內容類型的集合。那麼 MIME 類型都有哪些呢?

  文本文件: text/html、text/plain、text/css、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

  圖片文件: image/jpeg、image/gif、image/png

  視頻文件: video/mpeg、video/quicktime

  應用程序二進位文件: application/octet-stream、application/zip

  比如,如果瀏覽器不支持 PNG 圖片的顯示,那 Accept 就不指定image/png,而指定可處理的 image/gif 和 image/jpeg 等圖片類型。

  一般 MIME 類型也會和 q 這個屬性一起使用,q 是什麼?q 表示的是權重,來看一個例子。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這是什麼意思呢?若想要給顯示的媒體類型增加優先順序,則使用 q= 來額外表示權重值,沒有顯示權重的時候默認值是1.0 ,我給你列個表格你就明白了。

  q MIME

  1.0 text/html

  1.0 application/xhtml+xml

  0.9 application/xml

  0.8 * / *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放置順序,權重高的在前,低的在後,application/xml;q=0.9 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Accept-Charset

  Accept-Charset 表示客戶端能夠接受的字元編碼。Accept-Charset 也是屬於內容協商的一部分,它和

  Accept 一樣,也可以用 q 來表示字符集,用逗號進行分割,例如

  Accept-Charset: iso-8859-1

  Accept-Charset: utf-8, iso-8859-1;q=0.5

  Accept-Charset: utf-8, iso-8859-1;q=0.5, *;q=0.1

  事實上,很多以 Accept-* 開頭的標頭,都是屬於內容協商的範疇,關於內容協商我們下面會說。

  Accept-Encoding

  表示 HTTP 標頭會標明客戶端希望服務端返回的內容編碼,這通常是一種壓縮演算法。Accept-Encoding 也是屬於內容協商 的一部分,使用並通過客戶端選擇 Content-Encoding 內容進行返回。

  即使客戶端和伺服器都能夠支持相同的壓縮演算法,伺服器也可能選擇不壓縮並返回,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這兩種情況造成的:

  要發送的數據已經被壓縮了一次,第二次壓縮並不會導致發送的數據更小。

  伺服器過載,無法承受壓縮帶來的性能開銷,通常,如果伺服器使用 CPU 超過 80% ,Microsoft 則建議不要使用壓縮。

  下面是 Accept-Encoding 的使用方式:

  Accept-Encoding: gzip

  Accept-Encoding: compress

  Accept-Encoding: deflate

  Accept-Encoding: br

  Accept-Encoding: identity

  Accept-Encoding: *

  Accept-Encoding: deflate, gzip;q=1.0, *;q=0.5

  上面的幾種表述方式就已經把 Accept-Encoding 的屬性列全了。

  gzip: 由文件壓縮程序 gzip 生成的編碼格式,使用 Lempel-Ziv編碼(LZ77)和32位CRC的壓縮格式,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Z77_and_LZ78#LZ77)。

  compress: 使用Lempel-Ziv-Welch(LZW)演算法的壓縮格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ZW)。

  deflate: 使用 zlib 結構和 deflate 壓縮演算法的壓縮格式,參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Zlib) 和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FLATE)。

  br: 使用 Brotli 演算法的壓縮格式,參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otli)。

  不執行壓縮或不會變化的默認編碼格式。

  * : 匹配標頭中未列出的任何內容編碼,如果沒有列出 Accept-Encoding ,這就是默認值,並不意味著支。

  持任何演算法,只是表示沒有偏好。

  ;q= 採用權重 q 值來表示相對優先順序,這點與首部欄位 Accept 相同。

  Accept-Language

  Accept-Language 請求表示客戶端需要服務端返回的語言類型,Accept-Language 也屬於內容協商的範疇。服務端通過 Content-Language 進行響應,和 Accept 首部欄位一樣,按權重值 q來表示相對優先順序。例如:

  Accept-Language: de

  Accept-Language: de-CH

  Accept-Language: en-US,en;q=0.5

  Authorization

  HTTP Authorization 請求頭用於向伺服器認證用戶代理的憑據,通常用在伺服器以401未經授權狀態和WWW-Authenticate標頭響應之後,啥意思呢?

  請求標頭 Authorization 是用來告知伺服器,用戶的認證信息,伺服器在只有收到認證後才會返回給客戶端 200 OK 的響應,如果沒有認證信息,則會返回 401 並告知客戶端需要認證信息。詳細關於 Authorization 的信息,後面也會詳細解釋。

  Expect

  Expect HTTP 請求標頭指示伺服器需要滿足的期望才能正確處理請求。如果伺服器沒有辦法完成客服端所期望完成的事情並且服務端存在錯誤的話,會返回 417 Expectation Failed 。HTTP 1.1 只規定了100-continue 。

  如果伺服器能正常完成客戶端所期望的事情,會返回 100。

  如果不能滿足期望或返回任何其他4xx 的狀態碼,會返回 417。

  例如

  PUT /somewhere/fun HTTP/1.1

  Host: origin.example.com

  Content-Type: video/h264

  Content-Length: 1234567890987

  Expect: 100-continue

  From

  From 請求頭用來告知伺服器使用用戶代理的電子郵件地址。通常情況下,其使用目的就是為了顯示搜索引擎等用戶代理的負責人的電子郵件聯繫方式。我們在使用代理的情況下,應儘可能包含 From 首部欄位。例如:

  From: webmaster@example.org

  你不應該將 From 用在訪問控制或者身份驗證中

  Host

  Host 請求頭指明了伺服器的域名(對於虛擬主機來說),以及(可選的)伺服器監聽的TCP埠號。如果沒有給定埠號,會自動使用被請求服務的默認埠(比如請求一個 HTTP 的 URL 會自動使用80作為埠)。

  Host: developer.mozilla.org

  Host 首部欄位在 HTTP/1.1 規範內是唯一一個必須被包含在請求內的首部欄位。

  If-Match

  If-Match 後面可以跟一大堆屬性,形式像 If-Match 這種的請求頭稱為條件請求,伺服器接收到條件請求後,需要判定條件請求是否滿足,只有條件請求為真,才會執行條件請求。

  類似的還有 If-Match、If-Modified-Since、If-None-Match、If-Range、If-Unmodified-Since

  對於 GET 和 POST 方法,伺服器僅在與列出的 ETag(響應標頭) 之一匹配時才返回請求的資源。這裡又多了一個新詞 ETag,我們稍後再說 ETag 的用法。對於像是 PUT 和其他非安全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它僅僅將上傳資源。

  下面是兩種常見的案例。

  對於 GET 和 POST 方法,會結合使用 Range 標頭,它可以確保新發送請求的範圍與上一個請求的資源相同,如果不匹配的話,會返回 416 響應。

  對於其他方法,特別是 PUT 方法,If-Match 可以防止丟失更新,伺服器會比對 If-Match 的欄位值和資源的 ETag 值,僅當兩者一致時,才會執行請求。反之,則返回狀態碼 412 Precondition Failed 的響應。例如

  If-Match: "bfc13a64729c4290ef5b2c2730249c88ca92d82d"

  If-Match: *

  If-Modified-Since

  If-Modified-Since 是 HTTP 條件請求的一部分,只有在給定日期之後,服務端修改了請求所需要的資源,才會返回 200 OK 的響應。如果在給定日期之後,服務端沒有修改內容,響應會返回 304 並且不帶任何響應體。If-Modified-Since 只能使用 GET 和 HEAD 請求。

  If-Modified-Since 與 If-None-Match 結合使用時,它將被忽略,除非伺服器不支持 If-None-Match。一般表示如下:

  If-Modified-Since: Wed, 21 Oct 2015 07:28:00 GMT

  注意:這是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HTTP 日期始終以格林尼治標準時間表示,而不是本地時間。

  If-None-Match

  條件請求,它與 If-Match 的作用相反,僅當 If-None-Match 的欄位值與 ETag 值不一致時,可處理該請求。對於GET 和 HEAD ,僅當伺服器沒有與給定資源匹配的 ETag 時,伺服器將返回 200 作為響應。對於其他方法,僅當最終現有資源的 ETag 與列出的任何值都不匹配時,才會處理請求。

  當 GET 和 POST 發送的 If-None-Match與 ETag 匹配時,伺服器會返回 304。

  If-None-Match: "bfc13a64729c4290ef5b2c2730249c88ca92d82d"

  If-None-Match: W/"67ab43", "54ed21", "7892dd"

  If-None-Match: *

  有同學可能會好奇 W/ 是什麼意思,這其實是 ETag 的弱匹配,關於 ETag 我們會在響應標頭中詳細講述。

  If-Range

  If-Range 也是條件請求,如果滿足條件(If-Range 的值和 ETag 值或者更新的日期時間一致),則會發出範圍請求,否則將會返回全部資源。它的一般表示如下:

  If-Range: Wed, 21 Oct 2015 07:28:00 GMT

  If-Unmodified-Since

  If-Unmodified-Since HTTP 請求標頭也是一個條件請求,伺服器只有在給定日期之後沒有對其進行修改時,伺服器才返回請求資源。如果在指定日期時間後發生了更新,則以狀態碼 412 Precondition Failed 作為響應返回。

  If-Unmodified-Since: Wed, 21 Oct 2015 07:28:00 GMT

  Max-Forwards

  MDN 把這個標頭置灰了,所以下面內容取自《圖解 HTTP》

  Max-Forwards 一般用於 TRACE 和 OPTION 方法,發送包含 Max-Forwards 的首部欄位時,每經過一個伺服器,Max-Forwards 的值就會 -1,直到 Max-Forwards 為0時返回。Max-Forwards 是一個十進位的整數值。

  Max-Forwards: 10

  可以靈活使用首部欄位 Max-Forwards,針對以上問題產生的原因展開調查。由於當 Max-Forwards 欄位值為 0 時,伺服器就會立即返迴響應,由此我們至少可以對以那台伺服器為終點的傳輸路徑的通信狀況有所把握。

  Proxy-Authorization

  Proxy-Authorization 是屬於請求與認證的範疇,我們在上面提到一個認證的 HTTP 標頭是 Authorization,不同於 Authorization 發生在客戶端 - 伺服器之間;Proxy-Authorization 發生在代理伺服器和客戶端之間。它表示接收到從代理伺服器發來的認證時,客戶端會發送包含首部欄位 Proxy-Authorization 的請求,以告知伺服器認證所需要的信息。

  Proxy-Authorization: Basic YWxhZGRpbjpvcGVuc2VzYW1l

  Range

  Range HTTP 請求標頭指示伺服器應返迴文檔指定部分的資源,可以一次請求一個 Range 來返回多個部分,伺服器會將這些資源返回各個文檔中。如果伺服器成功返回,那麼將返回 206 響應;如果 Range 範圍無效,伺服器返回416 Range Not Satisfiable錯誤;伺服器還可以忽略 Range 標頭,並且返回 200 作為響應。

  Range: bytes=200-1000, 2000-6576, 19000-

  Referer

  HTTP Referer 屬性是請求標頭的一部分,當瀏覽器向 web 伺服器發送請求的時候,一般會帶上 Referer,告訴伺服器該網頁是從哪個頁面鏈接過來的,伺服器因此可以獲得一些信息用於處理。

  Referer: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testpage.html

  TE

  首部欄位 TE 會告知伺服器客戶端能夠處理響應的傳輸編碼方式及相對優先順序。它和首部欄位 Accept-Encoding 的功能很相像,但是用於傳輸編碼。

  TE: gzip, deflate;q=0.5

  首部欄位 TE 除指定傳輸編碼之外,還可以指定伴隨 trailer 欄位的分塊傳輸編碼的方式。應用後者時,只需把 trailers 賦值給該欄位值。

  TE: trailers, deflate;q=0.5

  User-Agent

  首部欄位 User-Agent 會將創建請求的瀏覽器和用戶代理名稱等信息傳達給伺服器。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in64; x64; rv:47.0) Gecko/20100101 Firefox/47.0

  響應標頭

  剛剛我們的著重點一直放在客戶端請求,現在我們把關注點轉換一下放在伺服器上。響應首部欄位是由伺服器發送給客戶端響應中所包含的欄位,用於補充相應信息等,這部分標頭也是非常多,我們先一起來看一下。

  Accept-Ranges

  Age

  ETag

  Location

  Proxy-Authenticate

  Retry-After

  Server

  Vary

  www-Authenticate

  Accept-Ranges

  Accept-Ranges HTTP 響應標頭,這個標頭有兩個值。

  當伺服器能夠處理客戶端發送過來的請求時,使用bytes 來指定。

  當伺服器不能處理客戶端發來的請求時,使用 none 來指定。

  Accept-Ranges: bytes

  Accept-Ranges: none

  Age

  Age HTTP 響應標頭告訴客戶端源伺服器在多久之前創建了響應,它的單位為秒,Age 標頭通常接近於0,如果是0則可能是從源伺服器獲取的,如果不是表示可能是由代理伺服器創建,那麼 Age 的值表示的是緩存後的響應再次發起認證到認證完成的時間值。代理創建響應時必須加上首部欄位 Age。一般表示如下。

  Age: 24

  ETag

  ETag 對於條件請求來說真是太重要了。因為條件請求就是根據 ETag 的值進行匹配的,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ETag 響應頭是特定版本的標識,它能夠使緩存變得更高效並能夠節省帶寬,因為如果緩存內容未發生變更,Web 伺服器則不需要重新發送完整的響應。除此之外,ETag 能夠防止資源同時更新互相覆蓋。

  如果給定 URL 上的資源發生變更,必須生成一個新的 ETag 值,通過比較它們可以確定資源的兩個表示形式是否相同。

  ETag 值有兩種,一種是強 ETag,一種是弱 ETag;

  強 ETag 值,無論實體發生多麼細微的變化都會改變其值,一般的表示如下:

  ETag: "33a64df551425fcc55e4d42a148795d9f25f89d4"

  弱 ETag 值,弱 ETag 值只用於提示資源是否相同。只有資源發生了根本改變,產生差異時才會改變 ETag 值。這時,會在欄位值最開始處附加 W/。

  ETag: W/"0815"

  Location

  Location 響應標頭表示 URL 需要重定向頁面,它僅僅與 3xx(重定向) 或 201(已創建) 狀態響應一起使用。下面是一個頁面重定向的過程。

  使用首部欄位 Location 可以將響應接受方引導至某個與請求 URI 位置不同的資源。

  Location 和 content-Location 是不一樣的:Location 表示目標的重定向(或新創建資源的 URL)。然而 Content-Location 表示發生內容協商時用於訪問資源的直接 URL,而無須進一步協商。Location 是與響應相關聯的標頭,而 Content-Location 與返回的實體相關聯。

  Location: /index.html

  Proxy-Authenticate

  HTTP 響應標頭 Proxy-Authenticate 會定義認證方法,應該使用身份驗證方法來訪問代理伺服器後面的資源即客戶端。

  它與 HTTP 客戶端和服務端之間的訪問認證行為相似,不同之處在於 Proxy-Authenticate 的認證雙方是客戶端與代理之間。它的一般表示形式如下:

  Proxy-Authenticate: Basic

  Proxy-Authenticate: Basic realm="Access to the internal site"

  Retry-After

  HTTP 響應標頭 Retry-After 告知客戶端需要在多久之後重新發送請求,使用此標頭主要有如下三種情況:

  當發送 503(服務不可用)響應時,這表示該服務預計無法使用多長時間。

  當發送 429(太多請求)響應時,這表示發出新請求之前要等待多長時間。

  當發送重定向的響應像是 301(永久移動),這表示在發出重定向請求之前要求用戶客戶端等待的最短時間。

  欄位值可以指定為具體的日期時間,也可以是創建響應後所持續的秒數,例如:

  Retry-After: Wed, 21 Oct 2015 07:28:00 GMT

  Retry-After: 120

  Server

  伺服器標頭包含有關原始伺服器用來處理請求的軟體的信息。

  應該避免使用過於冗長和詳細的 Server 值,因為它們可能會泄露內部實施細節,這可能會使攻擊者容易地發現並利用已知的安全漏洞。例如下面這種寫法。

  Server: Apache/2.4.1 (Unix)

  Vary

  Vary HTTP 響應標頭確定如何匹配請求標頭,以決定是否可以使用緩存的響應,而不是從原始伺服器請求一個新的響應。

  Vary: User-Agent

  www-Authenticate

  HTTP WWW-Authenticate 響應標頭定義了應用於獲得對資源的訪問許可權的身份驗證方法。WWW-Authenticate標頭與401未經授權的響應一起發送。它的一般表示形式如下:

  WWW-Authenticate: Basic

  WWW-Authenticate: Basic realm="Access to the staging site", charset="UTF-8"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一個返回的 HTTP 標頭可能會具有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指定一個來源,它告訴瀏覽器允許該來源進行資源訪問。 否則-對於沒有憑據的請求 *通配符,告訴瀏覽器允許任何源訪問資源。例如,要允許源 https://mozilla.org 的代碼訪問資源,可以指定: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s://mozilla.org

  Vary: Origin

  如果伺服器指定單個來源而不是 *通配符的話 ,則伺服器還應在 Vary 響應標頭中包含 Origin ,以向客戶端指示 伺服器響應將根據原始請求標頭的值而有所不同。

  實體標頭

  實體標頭用於HTTP請求和響應中,例如 Content-Length,Content-Language,Content-Encoding 的標頭是實體標頭。實體標頭不局限於請求標頭或者響應標頭,下面例子中,Content-Length 是一個實體標頭,但是卻出現在了請求報文中。

  POST /myform.html HTTP/1.1

  Host: developer.mozilla.org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9; rv:50.0) Gecko/20100101 Firefox/50.0

  Content-Length: 128

  下面就來說一下實體標頭都包含哪些。

  下面來分開說一下

  Allow

  HTTP 實體標頭 Allow 列出了資源支持的方法集合。如果伺服器響應405 Method Not Allowed狀態碼以指示可以使用哪些請求方法,則必須發送此標頭。

  Allow: GET, POST, HEAD

  這段代碼表示伺服器允許支持 GET 、POST 和 HEAD 方法。當伺服器接收到不支持的 HTTP 方法時,會以狀態碼 405 Method Not Allowed 作為響應返回。

  Content-Encoding

  我們上面講過 Accept-Encoding 是客戶端希望服務端返回的內容編碼,但是實際上服務端返回給客戶端的內容編碼實際上是通過 Content-Encoding 返回的。內容編碼是指在不丟失實體信息的前提下所進行的壓縮。主要也是四種,和 Accept-Encoding 相同,它們是 gzip、compress、deflate、identity。下面是一組請求/響應內容壓縮編碼。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Language

  首部欄位 Content-Language 會告知客戶端,伺服器使用的自然語言是什麼,它與 Accept-Language 相對,下面是一組請求/響應使用的語言類型。

  Content-Language: de-DE, en-CA

  Content-Length

  Content-Length 的實體標頭指伺服器發送給客戶端的實際主體大小,以位元組為單位。

  Content-Length: 3000

  如上,伺服器返回給客戶端的主體大小是 3000 位元組。

  Content-Location

  Content-Location 可不是對應 Accept-Location,因為沒有這個標頭哈哈哈哈。實際上 Content-Location 對應的是 Location。

  Location 和 Content-Location 是不一樣的,Location 表示重定向的 URL,而 Content-Location 表示用於訪問資源的直接 URL,以後無需進行進一步的內容協商。Location 是與響應關聯的標頭,而 Content-Location 是與返回的數據相關聯的標頭,如果你不好理解,看一下下面的。

  Request header Response header

  Accept: application/json, text/json Content-Location: /documents/foo.json

  Accept: application/xml, text/xml Content-Location: /documents/foo.xml

  Accept: text/plain, text/* Content-Location: /documents/foo.txt

  Content-MD5

  客戶端會對接收的報文主體執行相同的 MD5 演算法,然後與首部欄位 Content-MD5 的欄位進行比較。

  Content-MD5: e10adc3949ba59abbe56e057f20f883e

  首部欄位 Content-MD5 是一串由 MD5 演算法生成的值,其目的在於檢查報文主體在傳輸過程中是否保持完整,有無被修改的情況,以及確認傳輸到達。

  Content-Range

  HTTP 的 Content-Range 響應標頭是針對範圍請求而設定的,返迴響應時使用首部欄位 Content-Range,能夠告知客戶端響應實體的哪部分是符合客戶端請求的,欄位以位元組為單位。它的一般表示如下:

  Content-Range: bytes 200-1000/67589

  上段代碼表示從所有 67589 個位元組中返回 200-1000 個位元組的內容。

  Content-Type

  HTTP 響應標頭 Content-Type 說明了實體內對象的媒體類型,和首部欄位 Accept 一樣使用,表示伺服器能夠響應的媒體類型。

  Expires

  HTTP Expires 實體標頭包含 日期/時間,在該日期/時間之後,響應被認為過期;在響應時間之內被認為有效。特殊的值比如0表示過去的日期,表示資源已過期。

  Expires: Wed, 21 Oct 2015 07:28:00 GMT

  源伺服器會將資源失效的日期或時間發送給客戶端,緩存伺服器在接受到 Expires 的響應後,會判斷是否把緩存返回給客戶端。

  源伺服器不希望緩存伺服器對資源緩存時,最好在 Expires 欄位內寫入與首部欄位 Date 相同的時間值。但是,當首部欄位 Cache-Control 有指定 max-age 指令時,比起首部欄位 Expires,會優先處理 max-age 指令。

  Last-Modified

  實體欄位 Last-Modified 指明資源的最後修改時間,它用作驗證器來確定接收或存儲的資源是否相同。它的作用不如 ETag 那麼準確,它可以作為一種後備機制,包含 If-Modified-Since 或 If-Unmodified-Since 標頭的條件請求將使用此欄位。它的一般表示如下:

  Last-Modified: Wed, 21 Oct 2015 07:28:00 GMT

  總結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HTTP 四種標頭的基本概念,但是並沒有涵蓋全部,畢竟 HTTP 標頭內容確實太多了,以上介紹的基本都是平常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概念。

抱歉!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