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位置: 首頁 > 資料庫 > 正文

Replica Sets機制在4sq 中有幾種架構方式

2020年07月01日 資料庫 ⁄ 共 971字 ⁄ 字型大小 評論關閉

  MongoDB的replication機制除了最普通的Master/Slave模式之外,更強大的就是其支持自動故障轉移的ReplicaSets模式了。相對於其問題多多的auto-sharding機制,ReplicaSets還是相對比較穩定。下面學步園小編來講解下ReplicaSets機制在4sq中有幾種架構方式?

  ReplicaSets機制在4sq中有幾種架構方式

  1.在原有的Master/Slave機制上添加一台arbiter

  4sq在早期有一些Master/Slave的MongoDB架構,但這種模式不能實現自動的故障轉移,需要在發生故障時手動進行切換。在ReplicaSets出現後,這種結構被遷移成為三台機器的ReplicaSets:一台Primary,一台Secondary,一台Arbiter。

  遷移過程:

  修改Master和slave的配置,添加如下幾項,並重啟MongoDB。

  replSet=auxdb

  fastsync=true

  rest=true

  fastsync使得重啟動可以使用到原來的數據文件,重啟會非常快。然後再在Primary上用rs.add和rs.addArb將Secondary和Arbiter添加上。就算完成了。

  ReplicaSets機制在4sq中有幾種架構方式

  2.一個Primary用於寫,多個Secondary用於讀和一個Secondary用於備份

  在寫多讀少的應用中,4sq主要使用了ReplicaSets來實現讀寫分離。通過在連接時指定slaveOk,將讀操作放到Secondary上,Primary只承擔寫操作。同時指定一台priority為0,hidden為true的Secondary來進行備份(這樣設置後此機器在讀寫中都不可見,並且不會被選舉為Primary)

  3.MongoDB經典配置,上層是Auto-Sharding,每個Sharding結點又是一個ReplicaSets

  雖然4sq在這上面吃過虧,但很明顯他們已經吸取了教訓並且在更合理更小心的使用Auto-Sharding這一誘人的功能。

  以上就是關於「ReplicaSets機制在4sq中有幾種架構方式」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用。更多資訊請關注學步園。學步園,您學習IT技術的優質平台!

抱歉!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