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后知后觉

2012年10月08日 ⁄ 综合 ⁄ 共 1278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人与人

偶然翻开友人遗于书架上的《新东方精神》,看到了一则用某人从中专到哈佛的事迹鼓励人的文章,并以榜样的力量为中心总结了他同学也去考哈佛并取得成功的行为。因为只是餐间小憩,不耐多看。掩卷而思,忽而觉得有些意思。榜样的力量大概就是姐口中的牛人太多吧,于是乎我们共同喊出了人是无法比的声音,不知她知道不知道,当她是对着剑桥三一学院的博士发出这样感叹的时候,我却是对着这个做事对几极端苛求,事业上的女强人发出的感叹。是的,我几乎已经深信了,人与人是没法比的。

金字塔

忽而又想起刚才看到的另一文中提到的社会金字塔的理论,文章的意思大概是说你不努力,你就会很绝望的发现自己被压在底下,似乎还说了你会不快乐。也许最后快不快乐的问题是我的幻视幻听,如果不是的话,我对于这个理论是无法相信的,我还是觉得那些比较极端的人都是有些心理上的畸变的,也就是所谓的不平凡的人的常态是我们平凡人的变态吧。我会对这个金字塔理论不屑一顾,也许是因为比较确信自己不会是塔底的人群,也不大可能是塔尖的族群吧。

后知后觉

觉得挺可笑的,每到考试的时候,总是会有身边的朋友跳出来和我讲讲书本知识的无用,而我又更觉得可笑的从小学时的茫然,到初中的认同,到高中的木然,到大学的淡然,以至于现在的不屑。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的灌输吧,让我总是坚信一个观念,死读书是没有用的。不知道是因为父母教育的倾向性问题,还是自幼以来理解出了偏差,我似乎狠狠地记住了这个死要不得,而却对这种下死功夫地精神从心底的鄙视。但是,如同前面讲的那个问题一样,我现在的态度也在经历一个极大的转变。

我觉得总讲学书上那些东西无用的人往往也就是会和我走到一起去的并不下苦工学习的人,我们根本就没有那种静心去欲的能力,根本就没有把自习室坐穿的意志力。所以,我把这种下死功夫的行为看得很轻,却把灵活地思路,积极地探询最有效的方向看得尤其的重。

这就叫后知后觉吧,如果从6岁读书算起,到现在也有十余年的光阴了,我一直都坚持着差不多的观念,包括上次写的那个“快乐至上”(ps:基于这个原则我还确定了我高考目标呢,就是“不要太累的好”。。。)。那我到底后知后觉了什么呢?也许不用我讲都听出来了我的摇头又忏悔,以及内心的天人交战。我知道的其实是一点,那就是人最大的力量来自于不懈地坚持。

前面提到了我把思路看得很重吧,是的,我还小得意地看到了自己还不至于一无是处。我在对于以后的路的探询上,算得上比较积极了。但核心的问题永远都是核心的问题,无论思路再怎么好,都不能取代不懈的努力这个实现环节。我的矛盾恰恰出在这里了。大三是一个令人忧郁和茫然的时节,考研,工作,出国,而对我这个在某些圈内人眼里都是人脉广的小师弟面前,横亘着更多的选择。可以说,我能够看到许多远大前程,但却一条条消失在自己的软弱无力上,因为我深知了一点,无论走什么样的路其实都是一样的,你面对的敌人始终都是拿一个人——你自己。

我想我直到弱冠之时才想出一点端倪的道理,自己说来都有些顺口。。。为什么?因为这些话依稀在小学时就曾经出现在作文本上。还有很多的道理也是如此,说过千百遍,悟来就是一时。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