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将一个个的普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级职称的软件设计师–关于提高班教学成果的小结(仅仅是提纲,未作整理,供讨论)

2013年06月14日 ⁄ 综合 ⁄ 共 458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将一个个的普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级职称的软件设计师

                                                                                         ----提高班硕果累累

1、            成果介绍:      

①  第五期提高班有三名同学,在本科毕业前,就获得国家人事部门下发的《软件设计师》的中级职称任职资格;

② 
廊坊师院第一次在河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并得到团委的物质奖励;

③ 
廊坊市里比赛获一等奖,多项其他奖项等;

④ 
多个学生作品已经商业化,比如《机房管理系统》在数信学院和生科院等,《汽车配件管理》售价2000元等应用,多媒体的展示作品;

⑤ 
《青海》一书的插图等展示。

⑥ 
二期的学生王向阳,在北京一家大型信息公司工作,年薪十万,三期和四期的几个同学也已经月薪过五千。

⑦ 
提高班还是一块考研的热土,每年考试研究生的学生的录取率超过80%

⑧ 
(历届作品集萃)
 

2、            发展史: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十个年头,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已经毕业了五期,目前还有第六期学生在校。

3、            学校重视与教改:当初学校的领导提议并实施两个教改实践项目,我们的信息技术提高班,就是其中之一。学校在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倾斜,工作量系数是1.5

4、            学习时间和形式:周末的业余时间、寒暑假时间和网络上无形时间。计划内有形的集体学习和计划外无形的处于“信息网络节点上的”个人学习。

5、            组织形式:提高班,一个不是组织的组织。

6、            全新的教育理念。从兴趣和感性培养开始,充分利用OCW,实现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建构主义教育,培养了具有“狼”一样素质的学生。(关于把我的学生培养成“狼”,已经在我的博客上另有专论)

7、            先进的教育模式,可操作的DCCDCDIO模式。这些理论在中国高考国情下,得到了完善、改进、补充,并得到了提高,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            强大的教师队伍,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最重要的是具有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实践。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勇于付出,乐于教书育人。

9、            开放的学习思想和环境:网络信息和机房,对提高班学生是全天候的。各种形式的学习都得到了尝试和发扬。教师对学生的,学生对学生的,视频对学生的,网络文字和图片对学生的,博客之间的,邮件之间的,QQ群的,飞信群的。课上的和课下的,有形和无形的。实践促理论,理论结合实践。

10、       精神的培养重于技术的培养,思想的改变重于技术的提高。通过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背后的思想,找到学习的规律,区别不同学科的学习方面的诸多异同,通过学习学会学习,通过知识学习,发现和提出各种问题,借助信息技术寻找答案,分析解决问题。比较和总结贯穿始终,小阶段小总结,大阶段大总结,全部落实在博客上。

11、       学生思想的根本变化:眼界的打开,思想的打开,行动的开始。借助信息技术(搜索引擎,OFFICE等)的学习和应用入手,从意识不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不知道什么是问题,发现不了问题。通过半年的信息素质教育,改变思想教育,开阔眼界培训,逐步改变了,开始能意识到什么是问题了,开始尝试提出问题了,能发现问题了。再过半年的训练,改变为会分析问题,比较问题,联系相关问题,形成立体网络的思维。再发展到,利用软件工程的理论,借助信息技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的困难、所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及不可预知困难的解决预案和思想准备等等过程的历练,使思想意识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和升华。

12、       将信息网和知识网合并为一体:让学生每天每一点学到知识都及时的编织到已有的知识网上,信息网和知识网交相辉映,融合贯通。

13、       集世界精华,汇人间教导,通宇宙万事。天下为我所用,我为天下服务。借助SNS,让全世界的老师成为我学生的老师,通过专业BBS,专业群,受到世界级职业高手的指点,集大“家”于一身。就像《射雕英雄传》的郭靖,成为行业的顶尖高手。

14、       品质和毅力的升华,有形的培养和无形的培养。从有形的作息时间,组织纪律,佩戴胸牌,穿鞋套,到礼貌,孝道、尊重、理解、勤劳、节俭等无形的培养和影响。这些也是CDIO教育模式中,必须的一个环节,就是所谓的EIP教育。

        这个阶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贯穿始终,是一个长期和艰苦的过程。尤其是能敏锐的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方法,逐步的改变和提高。让我们的学生懂得和继承中国人特有的优秀品质,让我们的学生在爱中成长,用心体会爱、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廊坊师范学院、爱祖国。这些,在我的学生的博客中我已经欣喜的看到了这一点。

15、       学习和实践的结合,理论基础和工程实现能力的结合。相互促进,不断放大和蔓延。实践中发现问题,必须要理论来武装,理论学习完善验证实践,并提升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以致提升理论发展理论,并提出新的实践目标,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循环,如此往复,并扩展和蔓延知识领域。形成一个N维的知识体系结构。而且这个体系结构还在变化和成长,并随着技术和社会需要,也在变化和变形。也就创新的开始。

16、       学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源远流长,经验丰富,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精辟系统,在具体某个学科的学习上是无法替代的,对于基础性学习,也是特长。网络教育的开放性,无限性,时空优势、信息新,信息多,信息全,方便便捷,学习成本低,网络信息水平高,尤其是这些年,网络上OCW的发展,更是为网络教育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和机会。

       通过这样的结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势,有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教育无限性的优势,使得廊坊师范学院这样的普通二本院校,有机会有可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培养出超一流的学生。我们提高班的实践,出现了很多超一流的学生,具有很高的技术和思想水准,并取得了国家政府颁发的《软件设计师》的中级职称的任职资格,就是一个例证。

17、       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共同上课,几个寒暑假的共同生活和学习,共同话题的讨论和相互指导,共同经历学习的艰辛,共同享受学习成果。在一个团结上进,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集体中,每个成员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8、       最先进技术和最高水平理论的及时引进,这些先进只有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在我们这样的一般本科院校中,得到实现,并发扬光大。

19、       远大而美好目标的激励,与可实现分解过程的结合,不断激励,培养了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0、       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支持,教务处历任领导的大量支持和力挺,团委和科研处参加了每次的学生作品会展和比赛,还有各个二级学院领导的鼎力帮忙,多次参加我们提高班的各种活动,特别是这些年,历任的后勤老总们都给我无限的支持,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这些学生的《软件设计师》

21、       十年磨一剑,终见硕果累累。如此的坚持下去,我相信,也可以预见,未来10年,中国的IT精英中,将不乏廊坊师范学院学生的身影。美好的未来,源于今天的努力

22、补充(6日晚24点):忘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主动性学习的持续源原动力:兴趣。必须在整个的学习中贯穿始终,关于毅力和兴趣的源动力已经在博文中另有专论,这里加强一点:定期召开作品会展和比赛,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高兴趣的方式。

23、还有就是利用不断变化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和讨论的方式:比如使用各种网络和通信方式,提高学生信息交流和讨论的兴趣。

       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坚持和毅力源动力的一种很有效的形式。比如写写博客,相互阅读博客,通过QQ,飞信,QQ群的使用,飞信群的使用,电子邮件的使用等等现代信息手段,实践证明,这些都是非常有效、高效、免费、新颖、不受时空限制的现代信息手段。

24、形成一个团结向上,互相关心,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也是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补充坚持和毅力原动力的必要形式。这点,在学生们的博客总屡屡被提到。其实,不断的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持续的刺激学习兴趣,不断的提供坚持和毅力的原动力,在整个提高班的学习期间都是必要的,必须的。

 

 

以上这些只是提纲性的总结,相当的凌乱。主要是怕忘了,算是随笔吧。自己还有进一步的总结和整理。其中的很多方面,都在我的博客上有详细的理论论述和实践记录,欢迎登录我的博客:MXJ6688.BLOG.163.COM  (也可在百度或者谷歌上直接检索:“米老师的博客”,第一条便是)。

 

 随笔:

我是一个普通的廊坊师范学院教师,在将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近十年来提高班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在和大学生的交流中,包括在每年的骨干教师的培训中,发现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大学生们,由于从小就开始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开始了历时12年之久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习。

经过十二年的艰苦学习,终于跨入了廊坊师范学院的大门。这些进入我们这样层次院校的大学生们,通过这些年的应试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什么哪?

“老师让学什么学什么!!!别的不要学!!!”

在学习思想和学习习惯上;在对待知识的彼此关系上;在对进入大学后学习的期待上;在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的桎梏。

我有几个教学项目的实验测试可以发现这些问题:

一、                   不会使用“百度”和“谷歌”,通过这个项目测试发现,这些学生基本上丧失了主动性学习的能力。

二、                   不会使用WORD中“改变特大字号”功能,通过这个测试发现,基本丢掉了动物本能的好奇心和勇于尝试的基本素质。

三、                   通过让学生学习一些计算机二进制和ASCii码等基础知识,通过这个测试发现,学生不具备组织和编织属于自己的特有知识网的能力,很难将新知识很快的融入的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些大学生基本丧失了学习的能力,只是在机械的记忆知识,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最后这些机械的记忆很多都忘记了。

四、                   还有很多的项目可以发现: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意识不到那是问题,当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我们的大学老师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没有有意识的去改变和培养他们,也只是机械的一门一门的,一科一科的传授知识,很少的注意到彼此学科的联系,只想如何教好自己的这门课。

没有充分的意识到,在信息革命的时代,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必须要由传统的预学式向海量信息模式下的即学式转变。你知道怎么转变吗?

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教学,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2009-9-5 凌晨 2:24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