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王朔简介

2013年10月16日 ⁄ 综合 ⁄ 共 1763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中文名称: 王朔
   性别: 男
  民族: 汉
  职务: 编剧
  生平简介:
    王朔,一九五八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1976年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在北京医药公司工作。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主》、《千万别把我当人》、《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广受读者欢迎。出版有四卷本的《王朔文集》(华艺出版社1992年初版)和《王朔自选集》等,曾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他的早期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写过一些言情、侦探类的小说。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写一群文化痞子,以游戏、颓废为精神特征,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他的人物的“我是痞子我怕谁”和他自己“我是码字的”的宣言一样,成为一部分青年人的精神象征。后进入影视业,由他策划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由他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剧也都很受欢迎,有明显的商业炒作。他的作品虽风靡一时,但评论界却分歧很大,以至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坛影坛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王朔现象”。
《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主》、《千万别把我当人》、《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王朔文集》等
  至今,王朔也不愿讲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东北人”这句话他却说得理直气壮,在他出生后不久,他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在他居住的大院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志士,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时北京这地儿参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闭的大院生活,使作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里还有居民,以为那里除了商场就是公园。
  这也怪不得他,最远他才到过北京的西单,见识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北京的语言对他来讲是陌生的。由此可见,今天王朔的语言,跟“老北京”是没有渊源关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语言交流后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
  “调侃”,成为王朔语言是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应该说,这种调侃的形成是很自然的,并不是痞子的专利。但由于这种调侃对自认为很体面的人也无情地嘲弄,于是一种自尊和另一种自尊便抗衡起来,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
  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王朔答。就写作本身而言,王朔是个作家,但是他又不是人们心目中所设计的那种作家:人格多伟大,道德多完善,行为多文明,是人类的楷模,灵魂的工程师。他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尽管如此,他对文学的贡献仍不可抹煞。他写了社会边缘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闲为社会不允许,每个人的社会位置都非常明确,新时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生活的改善,社会空气的缓和,职业的划分已经不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简单的四大样,很多人生活在社会边缘。过去中国的中产阶级,依附在权力阶层,由政府、军队、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构成,改革开放前,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强的优越感,经济状况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开放后,这个阶层逐渐瓦解,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经济上的优越被私营者代了,政治上的优越感又很模糊,他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又没受过太多的教育,社会位置急剧变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们,社会位置的提升和知识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贩打腰提气,现在是受过教育、有能力的人扬眉吐气,每个作家不可能写尽社会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写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农民、知识分子一样,王朔对“边缘人”的了解,使他的笔下都是这一群人。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