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不抱怨的世界

2013年10月16日 ⁄ 综合 ⁄ 共 2136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人之一 欧普拉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得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 张德芬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有魅力、有乐趣、又好读的书,书中提醒我们:世界上唯一能做到的建设性永久改变,就是自我的改变。”

——畅销心灵作家 盖瑞·祖卡夫

戴尔·卡内基先生的30条沟通人际关系原则中,第一条就是: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抱怨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的生活、工作态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点,包括最亲密的人。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向往。

——卡内基训练负责人 黑幼龙

为什么我们会抱怨呢?原来抱怨是有好处的:抱怨让我们获得注意力;抱怨让我们觉得我们比别人更懂一些;抱怨可能引发同情,也构筑了自怜,好让自己耽溺其中。所以抱怨与自卑/骄傲,其实是兄弟姊妹!本书中有一个论点很妙,也很有道理,问自己一个问题:“常感觉到周遭很多人都在抱怨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自己也是一样啊!”

——世界展望会会长 杜明翰

总觉得所有的真理似乎都是老生常谈,而改变生命真正有效的方法也是非常简单,《不抱怨的世界》提供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清楚明白的道理,它还坚定了我们立刻付诸行动的决心。

—— 荒野保护协会执行长 李伟文

把家里打扫干净,不但自己住得赏心悦目;客人来了,更是觉得愉悦自在。不抱怨的好习惯,不仅净化自己的心灵,也温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紫色手环的神秘力量,创造了美好的幸福世界。

—— 台湾“张老师”基金会执行长 邱德才

沉溺于抱怨,只会驱走身旁的朋友。为何不放眼未来,用正向思考面对每一天呢?

——台湾阳明大学教授  洪兰

整个大环境不景气,休无薪假的休无薪假,失业的失业,人人自危,惶惶不安,连我自己都不知明年的目标是否能完成。从线上电子书看到《不抱怨的世界》的书摘,我想在这个时候应该最适合来分享这本书,因为抱怨于事无补,改变不了现状,所以还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转换抱怨去创造欢乐与积极的能量,让客户愿意见到你,让工作的气氛更和谐。

——原多普达中国区总裁  李绍唐

运用智慧就能不抱怨,一个人的成功,意志力和决心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它是成败的重要关键。

——远雄企业集团董事长  赵腾雄

《不抱怨的世界》让你相信,你真的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并疗愈灵魂中的失调状态,因为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美国《洛杉矶时报》

这是一本伟大的心灵励志书!“不抱怨”活动创造的影响力,已经波及到全世界。

——美国《纽约时报》

如果你的书架上只能留一本书,那么它将会是《不抱怨的世界》!

——美国《芝加哥太阳报》

你有权利得到你应得的,但不是靠抱怨来获取,接受21天的神奇挑战,跟威尔?鲍温牧师一起体验“不抱怨”的神奇力量!

——美国NBC电视台

“抱怨”真的就是口臭,它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这项影响深远的“不抱怨”运动,改变了600百多万人的命运,还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你能读到这本书,并不是偶然,它将带给你人生正向的力量,让你升级为这世界一个疗愈的细胞。

——美国《时代》周刊

威尔?鲍温牧师是一个可以与甘地相媲美的心灵导师,他“活出了让其他人效法的样子”,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全球80个国家、超过600万人热烈响应,靠着手环和正念的力量,形塑了自己的美好生活。

——英国《卫报》

它可以光耀你的生命,与《The Secret秘密》比肩的心灵之书!

——英国《泰晤士报》

一本“行动”之书,让你不堪的人生获得指引,带来无惧的信心和力量。

——法国《世界报》

这本书写得既睿智又直指人心,抱怨就是推开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让这个世界听见了,就会带来更多的坏事给你。

——法国 《ELLE》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这本书给金融危机中挣扎的普罗大众,送上了一份最好的礼物。

——香港《文汇报》

对生活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然也会成为快乐的人。两年多来,不抱怨活动已经蔚为风潮,在全球80国流行,600多万人参与。你若想改变生活走出低潮,停止抱怨,是重新出发的第一步。

——台湾华视新闻报导

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向往。

——台湾诚品书店

“不抱怨”运动随着这本书来到了台湾,当你看到有人佩戴紫色手环时,就会知道他正在激励自己连续21天都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想要一起创造好运吸引力,摆脱抱怨恶势力吗?欢迎加入“不抱怨”运动,一起迎接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形态——一个“不抱怨的世界”!

——台湾金石堂书店

不抱怨的世界 相关资料 “不抱怨”的礼物

    当时报出版邀我为这本书写序时,我的想法是:比我更适合的人选太多了,我的太太就是其中之一。在重大车祸之后,她受尽千辛万苦,不停地开刀与复健,饱受身体和精神的挑战,她是很有资格“抱怨”的人:怨天、怨地、怨命运、怨撞击她的驾驶者……

但是,她没有!

她选择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时刻,放下,不抱怨。她将所有的精神心力,拿来感谢为她抢救、医疗、祈福祷告的“天使们”。她谢天谢地、谢诸佛诸神,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

“只要有一口气在,没有什么好怕的。我要往前看!”她微笑着说。

我看着她像孩子般的纯真眼神与甜美笑容,内心深深撼动。

不怨天尤人,多么不容易。但也因为她如此善良坚强,老天赐给她一条光明的路。如果说,这次事件是个分水岭,她越来越清楚,期许自己在新的阶段,奉献更多心力在公益活动上。因为她得之于社会,也想回馈于社会。

诚如书中所言:“不抱怨的磁场,将引来更多平安喜乐。”

现在太太无论走到哪儿,来自各方的无限祝福如影随形,她的个性比以前更开朗豁达。

然而,为什么人要抱怨?难道大家不知道,“怨天尤人”是一种负面的思考与具杀伤力的表达方式?我想原因也许是:人们看到了生命中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而事实是:如果你想探看生命中美好的一面,你一定也看得到。关键在于:你把眼光放在哪里?

“推行‘不抱怨运动’的目标是什么?”美国“欧普拉秀”的副制作人问本书作者—名牧师威尔?鲍温。他说:“转化我们这个世界的意识。”

“转化”一词形容得很贴切,表示“不抱怨”与“抱怨”的思绪是活的、可以移动与变化的。

作者除了在书中详细介绍这个极富创意的活动,也藉着许多故事与建议、提醒,循序渐进地分析、探索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声音与渴望;很重要的是,促使读者把抱怨转化成行动的力量,而否极泰来。

看到书的后半部,有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爱的定义是什么?丹尼斯?卫特雷医师说:“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面!”作者说:“当我们决定接纳各种人事物,并从中发现其光明面时,我们会体验到越来越多的良善与美好。因为我们的关注,将使这样的期许在生活中实现。”此一说法与中国人“心想事成”的解释,多么类似,也能互相印证。

这些时日,我从太太身上,看见“不抱怨”的正面影响与神奇力量,如同来自天上的“礼物”。如果她都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

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

停止抱怨,在好事发生时表达感激, 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也让所有人的未来更美好。

不抱怨的世界 相关资料 紫手环的力量(1)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诗人马雅?安洁罗

终结抱怨,改变人生!

在你的手中,握有翻转人生的祕密。听起来像在吹牛说大话?是吧,但我的确见过许许多多人的生命,都因此得到了翻转。我看过他们寄来的电子邮件和书信,也接过他们的电话。大家都在运用这个简单的概念——将紫色的橡胶手环戴在一只手上,再换到另一只手上,如此交替更换,直到达成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他们已经因而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藉由开始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进而改变话语的内容;他们改变了思维,开始用心、认真地打造自己的生活。有些和你一样的人,都跟我分享过切身的经验——他们长年的痛苦得以纾解,人际关系终获疗愈,职业生涯也因而改善,而且整个人都变得更快乐了。

校园的枪声……

我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西北高中读二年级。昨天我们学校传出一声枪响,我和几个同学都想试试你的二十一天不抱怨运动。我在想我可不可以拿五个手环?

——不具名的高中生

我认识一个长年有头痛毛病的人,他每晚下班回家,都会跟太太说自己这一整天头有多痛。后来他明白这样并无法消除、或是减缓头痛,便决定不讲了,让自己渐渐免除抱怨。

这个人是汤姆?欧益。他再也没有头痛的问题了,而且现在是我们“没有抱怨的世界”这项计划的资深协调志愿者,我们的组织里还有其他几十位志愿者,让这一切得以实现。

减缓痛苦、增进健康、创造圆满的关系、拥有更好的工作、变得更平静喜乐……听起来很棒吧?这些不但可能发生,而且很有希望实现。要刻意努力去重新设定心灵的硬盘,并不容易,但你可以现在就开始,而且不用多久——反正时间无论如何都会过去,你就能拥有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人生。

你可以上我们的网站:www.AComplaintFreeWg,订一个“不抱怨”的紫手环。手环的使用方法如下:

1.开始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

3.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你自己要先移动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抱怨。

4.坚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几个月,你才能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平均的成功时间是四~八个月。

还有,放轻松一点。我们所谈的,只是被“说”出来的抱怨、批评和闲话。如果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就算,要重新来过;如果是用想的,那就没有关系。不过你会发现,就连抱怨的想法,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现在就马上开始,不必等紫手环到了才开始。现在就拿一条橡皮筋套在手上,把铜板或小石头放在口袋里,把纸镇移到书桌的另一边,或找到任何一种能确实自我监督的方法。现在就做。然后,当你逮到自己在抱怨、批评、讲闲话的时候,就移动那个东西——把橡皮筋移到另一手,把硬币放到另一个口袋,或把文具移到书桌另一边。移动那个东西很重要,这样的动作将在意识里深深地刻下痕迹,让你察觉到自己的行为。你一定要去移动它,没有一次可以例外。

不抱怨的世界 相关资料 紫手环的力量(2)

    你抓到刚才说的一个重点了吗?我说的是“当”你逮到自己在抱怨时,不是“如果”。抱怨在我们的世界里蔚为风潮,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牢骚要比想象中多了很多,也不必大惊小怪。

在本书中,你将了解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为何会抱怨,我们以为抱怨能带来什么好处,抱怨是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又要怎样让周遭的人停止抱怨。你将学会一步步驱除生活中这种恶毒的表达形式。如果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不只是你自己不再抱怨,连身边的人也会跟着停止这样做。

不久前,我和一个朋友在打壁球,在赛局间稍做休息时,他问:“你寄出多少个‘不抱怨’紫手环了?”我说:“大约十二万五千个。”然后又补了一句:“到目前为止是这样。”他思索片刻,喝了点水,然后说:“十二万五千……比一个中型美国城市的人口还要多。”我说:“对啊。”一边仍盘算着是不是这个数字。

“那这件事你做多久了?”他问。我回答:“七个月。” “七个月寄出十二万五千个手环。”他反复说着,一边摇头觉得不可置信。他调整了运动头带、再换上护目镜,准备打最后一局,又问道:“你觉得人一天会抱怨几次?”我说:“不知道。我刚开始尝试二十一天不抱怨运动时,一天大概要移动紫手环二十次。”

他站了起来,准备好要继续打球。他拿起球拍挥了几下,让肩膀保持灵活,然后说道:“算一下数学。”我还以为是算错了上一局的分数,于是问他:“什么数学?”

他说:”如果有十二万五千个手环,乘上每天二十次抱怨,再乘每个月三十天,再乘上七个月,那就是……呃,是……呃,简直是多得不得了!你想想看,有多少抱怨,从那天开始就‘不见’了。”我站立片刻,想了一想,然后走回壁球场上。他进入球场,走向发球线,开始发球。我满脑子都是他的论点。我挥了空拍,没接到这个球。我不禁一直想着朋友说的话,最后他赢了那场比赛。这个简单的想法,已经预防了多少抱怨、批评和闲话的发生呢?

它显然发挥了相当的影响力,而且正持续地在扩张、发展。在我担任牧师的教会,根据工作人员估计,“不抱怨”紫手环平均每一周被索取的数量是七千个。我们已经把紫手环寄送到全球八十个国家;办公室主任每周放在我书桌上的邮件资料夹,已经膨胀成一捆将近一寸厚的信件。学校老师告诉我,鼓励学生察觉自己的怨言,让教室里的气氛也随之改变。各教派的教会也拥护这个构想,不只是赠送“不抱怨”手环,还开设了星期三晚间的“不抱怨”课程以及“不抱怨”主日学(“主日”即周日,“主”者,万物主宰也,所以敬拜主的日子就是主日,也就是周日)等。遭逢背叛、贫穷、致命疾病、裁员,甚至是天灾等威胁的人们,都开始接受挑战,试图将抱怨从自己的生活中驱除。

这样的现象已经活跃地开展,而置身其中更是令人雀跃不已。

为什么是”紫手环”?

二○○六年夏天,我决定在我们的教会成立“夏日读书俱乐部”,鼓励大家阅读同一本书,并开课加以讨论。

我们想选出一本真正能发挥影响力的书,于是决定先看看自己人需要的是什么。大家面临的头号挑战似乎是金钱。不论是成双的伴侣或单身的男女,都纷纷来找我谈负债、工作不稳定、深感财务吃紧等问题。检视过几本探讨这个主题的书籍之后,我们选择了爱妲温?甘妮斯(Edwene Gaines)的《繁荣的四大心灵法则》(The Four Spiritual Laws of Prosperity)。她的书提供了清晰、简洁、有力、重要的指引,让人们加以遵循实践,开始过着丰足的生活。有一百多人买了这本书,我也额外规划了为期五周的系列课程,让大家能更深入钻研,分享问题、看法与洞见。

不抱怨的世界 相关资料 紫手环的力量(3)

    当课程进入第二周,我在家里的办公室备课时,突然灵机一动,打电话给我们的办公室主任玛西雅?戴尔。

我解释自己的想法给玛西雅听,她很有耐心地听完,然后叹口气说道:“又是星期天的新鲜小玩意儿了?”玛西雅佯装气恼,其实她很喜欢在课堂上或主日学时送些小东西。我们已经给过磁铁、书签、相框、笔和其他能支援、强化学习成果的小饰品。玛西雅说的“玩意”在课程结束许久之后,仍发挥着视觉提醒的作用。

“为什么是橡胶手环?”她问。我向她解释,甘妮斯的书就像许多其他书一样,也在提醒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想要的东西上,而不是不要的东西。“心里想什么,嘴里就会跟着说出来。”玛西雅说道,回想起已经听过好几百遍的概念。我说:“没错。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而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头,那个东西就会扩大。所以,我们要帮助大家从生活中驱逐抱怨,而橡胶手环将会成为很大的助力。”

“你再说一次,橡胶手环要怎样发挥效果?”玛西雅有点犹疑地问道。“我们会给每个人一个手环,就像为‘阿姆斯壮基金会’(Lance Armstrong Foundation)募款时,分发的那种‘活得坚强’(LIVESTRONG)的手环,但是要换个颜色。”我说。“大约二十年前,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过,母鸡要花二十一天才能孵好蛋;反讽的是,人也要经过二十一天,才能将一项新的行为培养成习惯。我们要鼓励每个人把手环戴在手上,努力做到连续二十一天都不抱怨。如果他们发现自己在抱怨了,就要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再重新开始。”

“呃……这听起来挺难的。”玛西雅评论着。然后,她钻漏洞地问道:“他们要是抱怨了,可以隔天再重头来过,然后这一天干脆就‘放个假’,尽情抱怨个够吗?”我说:“不行。他们当下就要换手,再重新开始。这个方法的重点,就是要让我们察觉到自己在抱怨,这样在下一次抱怨发生前,我们才可能先逮个正着。”

电话里那头出现了片刻的沉默。“玛西雅?”我轻声问,确认电话是不是断线了。“我还在。”她淡淡地说。“我只是不确定大家能不能做到……见鬼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我说:“我也是。我们试试看吧。”

“好吧。”她略显忧虑地说道。“那我打电话给几家饰品店,看看能找到什么。手环有指定的颜色吗?”我想了一下。”没有……你有什么意见呢?”我问。

“紫色怎么样?”她说。”很别致,而且有些人觉得紫色代表蜕变。更何况,你看黄色、橘色、粉红色的手环到处都是,却没有见过紫色的。”我说:“听起来不错。”

玛西雅找到一家卖紫色橡胶手环的公司,手环上还刻了“SPIRIT”(精神)这个词。我们同意订购五百个,比所需要的数量多出两倍以上——我们哪里知道会怎样呢?当玛西雅告诉我手环的事,我问道:“为什么要刻‘精神’?”她说:“我想,那代表的是‘学校的精神’,他们什么颜色都卖。如果学校的代表色是橘色,就买橘色的‘精神’手环;如果是红色,就买红色的‘精神’手环。”我说:“喔,所以我们买不到那种写着‘不抱怨’的手环吗?”她说:“买得到,可是一次只订购五百个,成本很可观。更何况这只是个小东西,大部分的人一回家就直接丢到抽屉里去了。”

不抱怨的世界 相关资料 紫手环的力量(4)

    “那我要怎么解释‘SPIRIT’那个词?”我大声地提出疑问。“你就告诉大家,那是代表‘改变的精神’。”玛西雅说着,替我回答了问题。

隔周的星期天,我们送出两百五十多个手环,但我们的五百个库存量,在礼拜结束之后很快就一扫而空,因为大家也想为自己的办公室、班级、朋友、组织和社团索取手环。当天,我除了解释这项挑战的规则,还邀请每个人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的生活若没有了抱怨的“听觉污染”,会是什么模样。我能感觉到室内混杂着一股兴奋和慌张的气氛。我告诉他们,我自己也会进行这项挑战,无论花多久时间,我都要达成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目标。“连续二十一天,”我强调,“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

我说:“加入我的行列吧。如果要花三个月或三年,你的生命将会大幅进化、提升。如果你戴的手环因为换来换去而磨损了,我们会再给你一个。请坚持下去。”

你的话语表明了你的想法

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是藉由话语把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头。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让我重申一次:如果你只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一项收获,那希望你记得的就是这一句: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

换句话说:“你讲了什么话,就会表现出什么模样。”

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创造自己的人生。重点是真正拿起缰绳,引导马匹到我们要去的地方,而不是我们不要去的地方。你的人生就是一场电影,编剧、导演、监制、演出——你猜对了,都是你自己!我们都是自制的产物。当有人问及“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这样的人,二十世纪的激励大师及哲学家厄尔?南丁格尔(Earl Nightingale)曾发出这样的妙语:“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可是只有成功者会这样承认。”

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关注的念头创造人生。如今,大家已渐渐察觉这一点,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敲响了改变的铃声,要改变世界的意识。我们的集体思维已经开始明白,我们的生活、社会、政治情势、健康和世界的状态,就是我们的内心思维和随之招致的行为所展现、造成的结果。

这个观念一点儿也不新颖。今天,似乎已有相当数量的大众对此具有完整的认识,但数以千计的伟大哲学家与导师,千年来已一直在告诉我们:

“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

——耶稣,〈马太福音〉8:13

“宇宙即变化,我们的人生由我们的想法所创造。”

——罗马皇帝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诸法皆以心前导,心是主宰,诸法唯心造。”

——佛陀

“改变想法就能改变世界。”

——心理学家皮尔(Norman Vincent Peale)

“你是今天的思想所造就的模样,也将被明天的思想牵引着向前走。”

——作家詹姆士?艾伦(James Allen)

“我们会成为自己想象、思考的东西。”

——哲学家厄尔?南丁格尔(Earl Nightingale)

“道德文化的最高层次,就是当我们能察觉自己应该控制思想之时。”

——达尔文

“为什么我们就是命运的主人、灵魂的统帅呢?因为我们有控制自己思想的力量。”

——孟塔培(Alfred A. Montapert)

不抱怨的世界 相关资料 紫手环的力量(5)

    我们的话表明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想法又创造了我们的生活。人们是处于积极或消极交相表现的连续状态中。在我的经验里,我从来没有见过自以为消极的人。我所认识的人之中,当他们破坏性的思想多于建设性时,也没有人真的会察觉到。他们的言词可能向他人透露了负面的想法,但他们自己却听而不闻。他们可能经常抱怨——我也是其中之一,但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认为自己是正面、开朗、乐观、快活的人。

为了重新创造生活,控制思绪是很重要的。不抱怨的紫手环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是处于交相表现消极或积极的连续状态。接着,当我们历经这样反复交替的实际行动,一次又一次将手环从一手换到另一手时,我们就会真正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言语,进而注意自己的想法。当我们注意到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就能改变,最后重新塑造出我们所选择的生活。紫手环帮助我们设下陷阱,我们才能逮住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释放它,再也不让它回来。

一起打造“没有抱怨的世界”

二○○六年七月的那个星期天,在递出第一批不抱怨的紫手环给教友,邀请每位弟兄姊妹立志做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后,我分享了一段故事: “小时候,我经常站在湖边,仅可能把石头丢到最远的水里。水开始溅起来之后,我就看着波动的涟漪从每个方向传出去,一直轻拍到这个小湾的每一处边缘。我们也可以一起创造出涟漪,此时此地,在这个小教会里,我们可以开始做一件触动世界、改变世界的事。”

他们犹豫的能量,开始转化为兴奋的热忱。 我说:“让我们把紫手环送给每一个来索取的人。我们可以一起让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市,成为美国第一个‘不抱怨’的城市。”接着我又补了一句:“想想皇家队今年在职棒大联盟的表现,在我们前面,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呢。”

室内一片沉寂。我发现到自己正在发出怨言,便第一次将我的手环从右手移到左手——这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

社区居民开始听说了紫手环的事。我们加订了五百个,货还没有运到,就又送完了。我们想要再订一千个,却又担心如果手环剩下了该怎么处置。后来我们还是下了订单,结果这一千个手环在送达之前又被索取一空。索取手环的请求起初有如涓流,慢慢变成了细雨、豪雨,最后就像山洪爆发。

我察觉到有一件重要的事正在发展,便打电话给《堪萨斯城星报》(The Kansas City Star),问报社有哪位会对这种报导有兴趣。他们将我引介给海伦.葛瑞,于是我便寄给她一封电子邮件,解释当前的状况。

就在我们送出手环时,我自己才发现,要达成这样的转变有多么困难。第一天,我不停地把手环从一手换到另一手,简直要累坏了,当时我才发觉自己一直都在抱怨。我想喊停,但教会里的每个人都在看着我。第一周结束后,我个人的最佳纪录是一天只动了五次手环;然而到了隔天,我又回升到十二次。但我还是继续这么做。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爱抱怨的人,如今我却发现其实不然。就在我努力试着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时,我同时也因为《星报》的葛瑞女士还没有回信,而不免灰心,却又暗自窃喜。虽然我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在这项实验中有什么过人的表现。我也不想硬着头皮告诉她:“对,我就是呼吁每个人投入这项挑战的牧师。”还有——“我吗?呃,在实地尝试了两个礼拜以后,我已经快能维持六小时不换手了。”

不抱怨的世界 相关资料 紫手环的力量(6)

    我还是坚持下去,结果在将近一个月后,我已经可以一连三天不抱怨。每个礼拜天,我的教友都会看我的手环戴在哪只手上。我看到有些人已经把手环拿下来了,但也有很多人持续不懈,让我受到很大的鼓舞。最后,我写下目标:“到九月三十一日为止,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这个目标,我每天早晨看三次、每天晚上再看三次。慢慢地,我开始有了进展。

我发现,我在一些人身边时可以做得很好,但和另一些人相处时却没办法做到。我难过地发现,有些我视为是好朋友的人,我和他们的关系是建立在一起谈论、表达各种不满和抱怨的基础上,于是我开始回避他们。起初,这样做让我有点罪恶感,但我却注意到自己的手环变得稳定不动了。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也变得比较快乐了。

一个多月后,《星报》的葛瑞女士发电子邮件给我,说她之前在休假。她说她觉得这个点子很有意思,想写一篇文章报导我们的“不抱怨手环”。当她正在撰稿时,我也终于完成二十一天的挑战。因此,当她的第一篇报导问世时,我是唯一做到的人。

我再度向教会的委员会确认,可以免费赠送手环给所有想要的人。“我们可以帮助唤起全世界的觉知。”这是我们一致的意见。而我们几乎没有想到,其他报纸会从《星报》上挑中这篇报导。几周内,我们接到索取手环的请求,数量将近九千个。我们把供应商的所有紫手环都买下来,还追加了更多订单。志愿者们进一步将我们的网站自动化,可以直接处理索取手环的请求,同时还设计了我们这个工作团队的专属标签,可以在包装手环时粘贴使用。

我们申请到了“TheComplaintFreeCg”这个网址,还有更多报社报导了这个活动,随后电视台也加入了。

这个想法的规模已经扩大,不再只限于堪萨斯教会。一个天主教的主教辖区索取了两千个紫手环,分别送给教会和学校。我们开始从澳洲、比利时、南非等地接到索取紫手环的请求。这已经真正成为一种全球化现象了。

我们察觉到这个“池里涟漪”的点子,逐渐在全球酝酿、扩展,于是便创建了“AComplaintFreeWg”的网站。我们也建立起资料输入团队、执行团队、补给团队和运输团队,成员悉数都是由志愿者组成。(编注:由于运费增长及索取数量庞大等因素,紫手环已改为付费购买制,只有索取数量在三个以内,以及学校、医院、监狱、教会等非营利组织仍维持免费赠送。)

在见报一百多次、上过《今日秀》(The Today Show)和真正全国联播的《欧普拉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这两个电视节目之后,参与这个活动的人次已有数百万人,而且全球都在快速成长!当我和《欧普拉秀》的副制作人面谈时,她曾问我这个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我说:“转化我们这个世界的意识。”她看着我,露出同理的微笑。”这是个很大的梦想,您不觉得吗?”我回敬她一个笑容,然后说:“算一下数学吧。”

当我写到这里时,已经有八十多个国家,近六百万人,来向我们索取紫手环,每天的索取数目则将近上千个;一般人平均要花四到八个月,才能成功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将手环的数量与大多数人抱怨的次数相乘,这个世界的人们已经开始觉醒,有了全新的体认。

有多少抱怨,因为这个简单的想法而平息下来了?和几个月前相比,家庭、学校、职场、教会、体育团队、医院、监狱、警察局、消防局、诊所、军队和政府机关,是不是也变得积极、快乐多了呢?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这些团体里都有人戴着紫手环,竭尽全力用积极的态度,来选择、形塑他们的措辞和用语。

改变世界?这件事情正在进行中。

有两件事,大多数人应该都会同意:

1.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怨言。

2. 世界的现况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模样。

在我看来,这两者互为关连。我们把焦点锁定在不对劲的事情上,而不是将视野聚焦于健康、快乐与和谐的世界。如今,你也有份了。你会拿起这本书,并非偶然。你已经回应了灵魂的召唤,不再是制造问题的一份子,而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只要成为积极改变的榜样,你就能改变世界。接受这项挑战、并且持续不懈,无论花多久时间都要挑战成功。你将为我们的孩子点亮光明的未来,你可以在人类之中成为一个疗愈的细胞。

前几天,我去看了皇家队的比赛,一群球迷热切地想要带动全场玩起波浪舞。波浪舞热烈展开,大家从座位上跃起,高举双手,使劲发出“呼”的一声。欢呼声绕着棒球场一波波传递,到了某个区段后,却开始后继无力。坐在那一区的球迷不知为何无心接续,波浪舞便停止了,浪潮就这样渐渐消退。

转化人类意识的波浪舞已经朝你绵延过来了,你可以让它继续下去。你可以帮忙创造一个不抱怨的世界。为你身边的人们而做。为你的国家而做。为了这是迈向世界和平的第一个有力步骤而做。为你的孩子以及他们未出世的孩子而做。但最重要的是,为你自己而做。

为自己做这种事?那不是很自私吗?不会的,为自己做些事、让自己得到益处,这没有什么不对。当你成为更快乐的人,就会提升这个世界整体的快乐程度。你会传送出乐观和希望的震波,和其他理念相似的人互相共鸣。你会创造无比的期待,让所有人的未来更美好。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经写过,我们绝不该“怀疑一小群深思熟虑、忠诚坚持的公民可以改变世界。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 涟漪正一波波持续扩散着。

对了,顺便提一下:玛西雅也成功了喔。

不抱怨的世界Part1 无意识的无能 我怨故我在(1)

    人们发明语言,来满足自己深切的抱怨需求。

——美国演员莉莉?汤姆琳

抱怨(动词):1.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抱怨天气)。2.提出正式的控诉或指责。 ——《韦氏辞典》

做到不抱怨的四个步骤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经过四个阶段,才能养成确实的能力。要成为不抱怨的人,就要历经这每一个阶段,而且很抱歉,一步都不能省却。你不可能跳过这些阶段,直接达到永续的改变。有些阶段会比其他阶段费时更久,每个人的经验各有不同。你可能飞也似地越过一个阶段,却卡在另一个阶段许久,但只要坚持下去,你就能掌握这种技巧。

我还以为我很乐观!

我和大多数挑战“不抱怨”运动的人一样,很快就发现自己在日常互动中究竟说了多少抱怨的字眼。我第一次真正听到,自己对工作发泄怒气,对疼痛和痛苦发牢骚,对政治及世界局势唉声叹气,又对天气抱怨连连。发现自己使用了多少含有负面能量的字眼,简直让我震惊——我本来还以为自己是乐观的人呢!

——密苏里州堪萨斯市,马提?波因特

养成能力的四个阶段是:

1.无意识的无能:

2.有意识的无能;

3.有意识的有能;

4.无意识的有能 。

汤玛斯?葛瑞(Thomas Gray)在《论伊通学院的愿景》中告诉我们一句格言:“无知就是福。”要成为不抱怨的人时,你会在“无知”的福气中,开始穿越转化的乱流,获得真正的福乐。目前,你还处于“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你不明白(没有意识)自己的抱怨有多少(因此而无能)。

“无意识的无能”和“有能”的阶段一样,都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每个人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具有纯粹的潜力,准备创造伟大的作为。只要你愿意按部就班、往前推展,一步步走下去,就有振奋人心的新远景,等着你去探索。

很多人都是习惯去注意伤害而喊“痛”。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当你历经这些阶段,当你扬弃抱怨,当你不再去注意伤害而喊“痛”时,你的人生就会像美丽的春花般绽放。

我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我永远都不能抱怨了吗……永远!?”我是这么回答的:“你当然可以抱怨。”这有两个原因:

1.我不是要来告诉你或谁该怎么办。如果我是这种心态,我就会想办法改变你,这代表我是把焦点放在我不喜欢的那个你身上。我是在表达对你的不满,而且以此推论,我还会抱怨。所以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那是你的选择。

2.有时候,抱怨也言之有理。

现在,在你还没发现自己在第二点上的漏洞之前,先想想“有时候”这三个字,同时记得我和很多人一样,已经接连三周——就是连续二十一天,或五百零四个小时——完全没有抱怨。没有抱怨——零、无,一点都没有。讲到抱怨,“有时候”代表“不是很常见”。抱怨应该不常发生;批评和闲话则永远不该出现。如果我们对自己坦诚,就会发现生命中足以让我们有理抱怨(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的事件,其实寥寥可数。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大堆“听觉污染”,有害于我们的幸福与美满。

自我检视一下:当你抱怨(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时,背后的原因严重吗?你经常抱怨吗?你已经一个月或是更久没有抱怨了吗?如果你一个月抱怨一次以上,那你可能已陷入惯性的抱怨状态,这样对你并没有好处,因为你就是在注意伤害而喊“痛”。

不抱怨的世界Part1 无意识的无能 我怨故我在(2)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么严重吗?

要做一个快乐的人,能掌控自己的思想、开始按照自己的规划过生活,你就需要非常高的门槛,才能容许自己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下次你要抱怨时,就先问问自己,那件事有没有像几年前我所发生的事一样严重。

当时我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备课。我们家正位于马路的急弯处,驾驶人在这里要放慢速度,行驶过弯道;而过了我们家两百码之后,市区道路就变成郡立高速公路,时速从二十里升高为五十五里。因此,我们等于是住在加速/减速的车道上,若非有这个拐弯处,我们家就会变成非常危险的地方。

那是个温暖的春日午后,蕾丝窗帘在开敞的窗边随着微风轻轻飘动。忽然间,我听到奇怪的声音。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出现了尖叫声。那不是人的尖叫声,而是动物。每只动物都有独特的声音,就像每个人一样,而我对这个声音很熟悉。那是我们的长毛黄金猎犬金吉尔。通常,我们没想过狗会尖叫。可能是吠叫、嚎叫、哀叫——没错,都是这样,而尖叫是我们鲜少听到的。但此刻金吉尔就是在尖叫。她被车撞了,就在我窗外不到二十尺处,躺在路边痛得尖声叫喊。我大喊一声,跑过客厅到前门外,我的太太桂儿和女儿莉亚跟在后面。莉亚当时才六岁。

我们靠近金吉尔时,看出她伤得很重。她试图用前腿站起来,但后脚却似乎帮不上忙。她一次又一次地痛苦嚎叫着。邻居们纷纷走出家门来探视骚动发生的缘由。莉亚只是一直叫着她的名字:“金吉尔……金吉尔……”眼泪从她的脸颊流下来,浸湿了衣服。

我四处寻找撞伤金吉尔的司机,却不见半个人影。后来我抬头望向划分市区道路与郡立高速公路的坡道,看见一辆卡车牵引着拖车,正在爬坡,同时加速超过五十五里。尽管我们的狗痛苦地躺在那里,我的太太愕然站着,我的女儿哭得可怜,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要去找那个撞到金吉尔的人当面算账。“怎么会有人做出这种事,还开车跑了?”我心想,“他才刚驶过弯道……他当然会看到金吉尔……他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我把陷入痛苦与混乱的家人丢下,跳上车子冲出停车道,扬起一片沙尘与碎石,沿路飙到时速六十、七十五、八十三里,就是要追上那个撞了莉亚的狗,又扬长而去不敢面对我们的人。我在颠簸的路面上疾驰着,开始觉得车子彷彿就要驶离了路面。那一刻,我稍微平静了下来,想起我如果在开车时丧命,对桂儿和莉亚而言,就要比金吉尔受伤更难以平抚了。在我和那个驾驶人的距离慢慢拉近时,我也把车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那人转进了停车道,还没有发现我在后面追赶,他穿着邋遢的衬衫和油腻腻的牛仔裤,下了卡车。我在他身后打滑停住,从车里跳出来尖叫:“你撞到我的狗了!”那人转身看着我,一副听不懂我在说什么的样子。我一股血气冲上耳朵,不确定他是不是真的说了:“我知道我撞了你的狗……不过你想怎样?”与现实世界恢复连线后,我吼了回去:“什么?你说什么?”他微笑着,彷彿在纠正一个搞不清楚状况的孩子,又字正腔圆、慢条斯理地说了一次:“我知道我撞到你的狗了……你现在究竟想怎样?”

我气得火冒三丈,心里一直浮现莉亚在后照镜里,站在金吉尔旁边哭泣的模样。我大喊:“把手举起来。”他说:“什么?”我再说一次:“把手举起来,混蛋……我要宰了你!” 片刻之前,当我怒气冲冲地要追捕这个家伙时,及时的理性让我不至于因为开快车而送命。但现在他把我亲爱的狗撞成重伤,竟然还讲出这种目中无人的话,已经让我所有的理性消散殆尽。我长大后从来没有打过架,我不相信打架能解决事情。我也不晓得自己知不知道怎么打架。但是我想揍死这个人。那一刻,我才不管自己会不会坐牢。

不抱怨的世界Part1 无意识的无能 我怨故我在(3)

    “我不跟你打。”他说。”这位先生,你如果打我,那就是伤害罪。”我举起手臂,拳头就像颗坚硬的钻石紧紧握着,目瞪口呆站在那里。我说:“别废话,动手!”他说:“我不要,先生。”露出仅存的几颗牙微笑着。“我才不干这种事。”

他转身慢慢走开。我站在那里发抖,怒气毒害着我的血液。

我不记得后来开车回到家人身边。我不记得把金吉尔抱起来去看兽医。我只记得最后一次抱着她时她身上的味道,还有兽医用针筒结束她的苦难时,她轻声哀嚎的模样。我反复问着自己:“怎么会有人做出这种事?”

后来那几天,每当我努力想入睡时,那人满口破牙的笑容却总是挥之不去。他那句“不过你想怎样?”又在我耳边响起。我在脑海里清楚地看见,如果我们打起来,我会怎么对付他。在我的想象中,我是消灭邪恶坏蛋的超级英雄。有时候,我会想象自己正拿着球棒或其他武器,狠狠地伤害他,就像他伤害我、我的妻子、我的女儿和金吉尔一样。

接连难以入眠的第三个晚上,我起身开始写日记。在宣泄了近一小时哀伤、痛苦和不满的怨言之后,我写下了令人讶异的字句:“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的人。”

这一点都不像我会说的话啊,我不禁纳闷地大喊:“什么?”我又写了一遍:“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的人。”我往后一靠,坐在椅子上思索,聆听春天的雨蛙和蟋蟀颂赞迷人的夜晚。“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的人。这句话怎么可能适用在这个人身上?”

当我进一步思索时,便开始明白了。可以这样轻易地伤害一个家庭所珍爱的宠物,一定不像我们一样了解同伴动物的爱。可以在年幼的孩子泪眼汪汪时驱车离开,就不可能知道小朋友的爱。不能为刺伤一家人的心而道歉,他自己的心一定也被刺伤过很多很多次。这个人才是这个事件中真正的受害者。没有错,他表现得跟坏蛋一样,但这是源自于他内心的深切苦痛。

我坐了很久,让这一切沉淀、铭刻在心。每当我开始对他和他所造成的痛苦感到气愤,我就想起这个人每天必然会领受的痛苦。没多久,我便熄灯上床,沉沉入睡了。

抱怨就好像口臭……

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

在这次的经验中,我感受到哀伤。五年前,金吉尔出现在我们南卡罗来纳乡间的家中。好几只狗来过我们家不想走,但我们的另一只狗吉布森却把他们都赶跑了。不知道为什么,他让金吉尔留了下来。金吉尔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从她的举止行为来看,我们认定她到这里之前,曾经受到虐待。而且她特别会提防我,所以说不定是哪个男人伤害了她。大约一年后,她开始试着信任我;接下来几年,她则成了我真正的朋友。她走了,让我深深感到哀伤。

我当然也觉得痛苦,真切的情感痛楚折磨着我的灵魂。有孩子的人都会懂:我们宁愿自己承担心痛,也不愿孩子受苦。而我的小女儿莉亚所经历的情绪冲击,又使我痛苦倍增。

我也深感不满。我为自己没有痛打那个人而懊恼,也为了原先竟想以暴制暴而良心不安。我为自己从他身边走开感到羞耻,却也为了拼命追赶他觉得惭愧。

哀伤。痛苦。不满。

当这个人撞到金吉尔时,我感受到这种种的情绪,并且一一表达出来,这些都是恰当的反应。在你的人生中,有时可能也会经历同样困难的情境,幸运的是这一类的创伤事件并不常见。由此推知,抱怨(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应该也很少发生。

不抱怨的世界Part1 无意识的无能 我怨故我在(4)

    但是,对大多数的人而言,抱怨都不是源自于这么深切的痛苦经验。相反地,我们就像乔?沃许(Joe Walsh)的歌曲《人生一直都很好》(Life's Been Good)所描写的——我们不该抱怨,但有时还是会抱怨。事情并没有真的糟到该理直气壮地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但抱怨就是我们毫不抵抗而自然出现的预设反应。我们就是会抱怨。

无知就是福。在你开始自我反思,要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之前,你可能幸福地未曾意识到自己的抱怨有多少,以及这些抱怨在生活中所造成的杀伤力。对许多人而言,对天气、配偶、工作、身体、朋友、职业、经济、其他驾驶人、国家,或心里想的各种大小事件发发牢骚,是每一天都会重复几十次的事,然而,却鲜少有人明白,自己抱怨的频率有多高。

话是从我们的嘴里说出来,所以耳朵一定听得到,但不知是什么缘故,我们不会把这些话语认定是怨言。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

你的抱怨很可能比自己认定的次数要多得多。而如今,既然你已经接受二十一天的挑战,要摆脱抱怨,你就注意到这一点了。当你开始把手环从一手移到另一手,才会明白自己有多常“kvetch”(意第绪语的“抱怨”之意——我不是犹太人,但我真喜欢这个词。)

一直到现在,老实说,你可能讲过你不会抱怨——或不常抱怨。很显然地,你认为自己只有在事情着实恼人时,才会抱怨。下次当你想为自己的抱怨辩解时,先想想金吉尔的事件,然后扪心自问,你的这次经历是否真那么糟糕,再下定决心,实践不抱怨的承诺。

关键就在于不要放弃

每个成功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的优胜者,都对我说过:“不容易,但是很值得。”凡是有价值的事都得来不易。这个行动简单吗?很简单。但“容易”通常和成功者沾不上边。我这样说不是要吓唬你,而是要激励你。如果你觉得要成为不抱怨的人(监测并改变自己的言语)很难,那不代表你做不到,也不代表你有什么毛病。作家欧德森(M. H. Alderson)说:“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就代表你和平常人都一样。”如果你正在抱怨,这就是你应有的处境。现在你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就能开始将抱怨从生活中驱除。

你办得到的。我一天抱怨几十次,我都办到了。关键就在于不要放弃。我的教会里有个很棒的姊妹仍戴着我们第一批赠送的紫手环,那只手环已经磨损泛灰了,但她最近告诉我:“他们可能会把我和这个东西一起埋了,但是我不放弃。”

这份承诺就是需要这种决心来实践。好消息是:即使你尚未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你也会发现自己的内在焦点已经转移,你也变得更快乐了。下面是我收到的一封电子邮件:

无怨的人生最快乐

我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已经开始转移自己的焦点。在等手环来的时候,我就开始先把橡皮筋戴在手上,让我察觉自己在做什么。我已经戴了大约一个星期,现在我几乎不抱怨了。最值得一提的是,我觉得快乐多了!更别提我身边的人会有多快乐(例如我先生)!我想改善抱怨的习惯已经很久了,而这个手环活动就是驱使我改变行为的动力。

许多人都在谈论这个手环及其背负的使命,这项使命已形成庞大的涟漪效应,许多人至少都开始想到自己有多常抱怨,也许还决定要改变行为。愈来愈多人听说这个想法,这项运动就可能产生长远、广泛的效果。完成任务要比实际拿到手环重要多了!想到这点就觉得很兴奋!

不抱怨的世界Part1 无意识的无能 我怨故我在(5)

    ——马里兰州洛克维尔市,珍妮?雷里

电台播音员保罗?哈维(Paul Harvey)曾说:“我希望有一天能达到这个世界所认定的成功,这样如果有人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就会告诉他们:‘我爬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还多。’”正如所有值得完成的事,你必须一路跌跌撞撞才能成功,如果你开始挑战时的状况,就和多数人一样,那你可能得不断把手环换来换去,换到手酸了、心也烦了。我移动手环的次数就多到把三个手环都弄断了,才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目标。如果你也把手环弄断了,就上我们的网站 www.AComplaintFreeWg,再索取一个。

但如果你坚持下去,有一天,当你昏昏沉沉躺在床上快睡着时,你一眼瞥到手腕,就会第一次发现,在多日、连月、甚至经年以后,你的紫手环终于和当天早上起床时一样,还戴在同一只手上。你会想:“我今天一定有抱怨,只是我没有抓到。”但当你在心里清算一次,你就明白你成功了。你真的一整天都没有抱怨!总会有那么一天的,你一定能办到。

当你展开这种转变时,代表你很幸运,因为即使我事先警告过,这项挑战会很困难,你仍然具备一项心理优势,来驱策你达成目标,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当一个人尝试新的东西,无论是滑雪、杂耍、吹长笛、冥想、写书、骑马、绘画或任何事,人性中都有一部分会认为精通这项技艺很简单。“达克效应”的名称是出自康乃尔大学的贾斯汀?克鲁格(Justin Kruger)与大卫?达宁(David Dunning),他们针对尝试学习新技能的人们展开研究,结果并发表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文中这样陈述着:“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造就自信。”换句话说,你没有意识到做某件事会很难,所以就会试试看。你心想:“这会很简单。”所以就开始了,而开始行动就是最难的部分。

如果没有“达克效应”,当我们知道,实际上要花多少工夫才能精通一项技艺,或许在开始之前就会先放弃了。内人桂儿对于这件事提出很适切的结论,有人问她:“学骑马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桂儿总是回答:“花时间坐在马鞍上……花时间坐在马鞍上。”

花时间坐在马鞍上。戴紫手环(或橡皮筋,还是在口袋里放钱币、或使用其他自我监控的工具),然后换手。每抱怨一次就换手。尽管似乎很难、很糗、很灰心,也要换手。即使在成功了十天之后又抱怨,也要换手。一次又一次从头开始。即使周围其他人都放弃了,也要坚持下去。即使周围其他人都成功了,而你个人到目前为止的最佳纪录是两天,也要坚持下去。

当心陷入”抱怨轮回”

有个老故事是这么说的——两个建筑工人坐下来一起吃午餐,其中一个打开便当盒就抱怨:“恶!肉卷三明治……我讨厌肉卷三明治。”他的朋友什么话也没说。隔天两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样地,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往里面看,这次他更火大了,说:“怎么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肉卷三明治。我讨厌肉卷三明治。”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保持沉默。第三天,两人又要准备吃午餐,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又大叫起来:“我受够了!日复一日都是一样的东西!每个有福的日子都是吃肉捲三明治!我要吃别的东西!”他的朋友想帮点忙,便问他:“你为什么不干脆叫你太太帮你做点别的?”第一个人满脸疑惑,答道:“你在讲什么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

不抱怨的世界Part1 无意识的无能 我怨故我在(6)

    厌倦了肉卷三明治吗?那你也是每天自己做午餐。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当耶稣说:“寻找就必寻见”时,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原则。你所寻找的,你一定会找到。当你抱怨时,你就是用不可思议的念力在寻找自己说不要、却仍然吸引过来的东西。然后你抱怨这些新事物,又引来更多不要的东西。你陷入了“抱怨轮回”,这样的现象将在未来自行实现—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就这样一直反复延续,永无休止。

卡缪在《异乡人》里写道:“仰望灰暗的天空,闪烁着星座与星辰,头一回,我的心向宇宙善意的冷漠敞开。”宇宙是善意的冷漠。宇宙——或神,或灵,或无论你如何称呼,都是善意(好)的、却也是冷漠(不在乎)的。宇宙不在乎你是否用话语呈现思维的力量,为自己呼求爱、健康、快乐、丰盛、平安,或为自己引来痛楚、苦难、悲惨、孤单、贫穷。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当我们用消弭抱怨来控制言语时,我们就能主动创造生活,引来我们渴望的结果。

不抱怨观念

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当你抱怨时,就是用不可思议的念力,在寻找你自己说不要、却仍然吸引过来的东西。

所谓的”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然而,生命中足以让我们有理“抱怨”的事件,其实寥寥可数。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大堆“听觉污染”,有害于幸福美满。

鲜少有人知道自己抱怨的频率有多高。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我们却能充耳不闻。

要成为不抱怨的人(监测并改变自己的言语)很难,但并不代表你做不到,也不代表你有什么毛病。既然你接受了不抱怨的挑战,代表你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就能开始将抱怨从生活中驱除,你的内在焦点也会转移,变得更快乐。

不抱怨行动

自我检视一下:你经常抱怨吗?你已经一个月或是更久没有抱怨了吗?如果你一个月抱怨一次以上,那么你可能已陷入惯性的抱怨状态。

你可能说你不会、或不常抱怨;你认为你只有在事情着实恼人时,才会抱怨。当你想为自己的抱怨辩解,先扪心自问,这次经历是否真的那么糟糕?让你抱怨的实际原因很严重吗?然后再下定决心,实践不抱怨的承诺。

戴上紫手环(或橡皮筋,还是使用其他自我监控的工具),然后只要抱怨就换手。尽管似乎很难、很糗、很灰心;即使成功十天后又抱怨,也要换手。就算其他人都放弃了、或是都成功了,也要坚持下去。

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当我们用消弭抱怨来控制言语,就能主动创造生活,引来渴望的结果。

不抱怨的世界Part1 无意识的无能 抱怨与健康(1)

    在我们的文化中会自行实现的预言,这恐怕是最致命的一项——年老就代表衰退和健康不良的臆测。

——玛丽琳?弗格森,《宝瓶同谋》

我们抱怨,是因为能尝到甜头

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我还清楚记得,自己发现抱怨有益的那天晚上,当时我十三岁,正在参加“袜子跳”(sock hop)。如果你太年轻,不记得“袜子跳”是什么,这是从前常在高中体育馆举办的舞会。之所以叫“袜子跳”,是因为参加的小孩都要脱鞋,以保护体育馆的地板。这种舞会在一九五○年代的美国很流行,之后在一九七三年,又随着乔治?卢卡斯的电影《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问世,而开始复兴。一九七三年,我参加的教会赞助了一场为青少年举办的“袜子跳”舞会,当时我刚好是青少年,所以就去参加了。

做个十三岁的男孩,至少可以说很有意思吧。有史以来第一次,女生不再“恶心”了。在这样的年纪,女生既像磁铁一样充满吸引力,同时又很让人害怕。虽然她们也可能很恐怖,但在我十三岁时,女生占满了我清醒时的每个思绪,又在我的梦里萦绕不去。关于滑板、模型船、电影和漫画的念头,全都从意识里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都是对女生的兴趣。我着了她们的道,巴不得能和女孩子牵上线,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就算成功了也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我就像老笑话里追着车子跑的狗,好不容易追到了,却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我想和女孩子亲密一些,却又怕接近她们。

举行“袜子跳”舞会的那天晚上,又湿又热。女孩子身穿蓬蓬的大圆裙,顶着波浪头,脚踩“天使”鞋,涂了亮晶晶的红唇膏。男生的装束主要是裤管卷至脚踝的紧身牛仔裤、袖子里卷着香烟盒(向父母借的)的白色T恤、鞋上塞了几分钱的平底乐福鞋〔编注:penny loafers,鞋面有横越两侧的皮饰带,四○年代的美国年轻人喜欢将一分钱(penny)硬币塞入鞋面,取“幸运”之意〕,和一种叫做“鸭屁股”的发型,油亮亮地往后梳。《美国风情画》的电影原声带反复播放,女生站在舞池的一边咯咯笑着,我和其他男生则坚守在另一边,靠在金属折叠椅上,竭尽所能地摆酷。虽然体内的每一串DNA都在苦苦哀求着我们走向女生,但我们却都吓得惊慌失措,不敢跨出一步。我们心想,要是自己看起来够酷,说不定女生就会来找我们;如果她们没有走过来,至少她们会以为,我们才不在乎她们来不来。

当时我最好的朋友奇普长得高大,既是运动健将、也是个好学生。在这三项条件里,我只是勉强还算高。我不像奇普,而是又圆又胖。就我记忆所及,每次要买衣服,妈妈就会带着我搭手扶梯到贝尔可(Belk's)百货公司的地下楼——这里是“特大号”(胖哥)部门,也是我唯一能找到合身衣服穿的地方。

因为奇普的身材出众,我看出有几个女孩在盯着他看。知道他比我更有吸引力,让我很受伤,而他只是和我们坐在那里,不走过去和她们任何人说话,也让我觉得心烦。

“我好害羞,”奇普说,“不知道要讲什么。”我说:“你就走过去,让她们讲话就好了。你不能一整晚就坐在这里。”奇普说:“你才是呢,你是长舌男,快过去跟她们说话。”

不抱怨的世界Part1 无意识的无能 抱怨与健康(2)

    当吸毒者第一次服用那后来被他们当成“仙丹妙药”的东西,通常都会记得这最初的经验——要是不能摆脱这种瘾头,这仙丹妙药将会消耗、甚至夺走他们的生命。接下来的这句话,便让我染上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抱怨”瘾。我看着奇普说:“就算我走过去跟她们讲话,她们也不会和我跳舞。我太胖了。你看我才十三岁,却早就超过一百公斤重了。我讲话会喘,走路会流汗,如果跳舞,搞不好还会昏倒。你的体格很好,那些女生都在看你。”其他人点头表示赞同。“我只是个好玩的人,她们只喜欢跟我聊她们真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