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塔木德故事-注重学习

2013年10月31日 ⁄ 综合 ⁄ 共 4389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成为某一行当的行家里手(智慧=资本)
  大多数犹太商人看起来更像学者,他们学识渊博,风度儒雅,身上普遍透着一股书卷气。
这并非因为犹太商人都有高学历,都在学校学习过许多年而是因为犹太民族的学习传统和钻研习惯。
因着数千年没有家园四处漂泊的特殊经历,犹太人对学习、对智慧重要性的认识要比一般民族早熟得多,
他们早就将之上升到“资本”、“资产”的高度,他们将之比作“抢不掉而又可以随身带走的资产”。
认识到智慧和知识的价值,犹太人对智慧和知识表现出无比的敬重。
被犹太人称为生活圣经的<塔木德>中说: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
为了要得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所有的一切也无所谓。对学者的敬重其实就是对知识的敬重。
犹太人从小就把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当作毕生的义务。
久之,这便成了个人的习惯,民族的传统。

分析众多犹太商人的成功之路,发现他们大多是先通过钻研成为某一行当的行家里手而后以之起家的。
与犹太商人打交道你会发现,犹太商人的知识面很广,眼界很开阔。
作为拥有几千年辉煌的商业智慧和丰富的商业实践的民族,纯商业上的知识在其就更不待说了。
犹太商人追求学识渊博,他们当中精通两门以上外语的不在少数,他们视外语为世界商人的通行证。
学识渊博不仅提高犹太商人的判断力,还增加他们的修养和风度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客户的信赖。
同样进行投机、冒险、垄断、创新,犹太商人的成功率较高,最根本的原因也就在此。
据一些从美国回来的学者说,今天的美国,最注重学习的,把学校办得最好的还是犹太人。
犹太人不仅自己重视学习,更重视对后代的培养和教育。
当一个犹太人的小孩上学的时候,他就被鼓励发问。
开始的时候,他们的问题让人觉得幼稚可笑,但是时间一久,
他们的问题就让人很难回答了,甚至一些专业的教授也无法回答了!
犹太人就是这样鼓励小孩提问,因为在他们看来,思考是求得知识的开始。
一个聪明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重视学习的。善于学习的回报就是知识和金钱。
/**************************************************************/
知识就是财富。

有一次,一艘大船出海航行,船上的旅客尽是些大富翁,唯有一个人例外,他是一个拉比。
富翁们闲着没事,就互相炫耀自己所拥有的巨额财富。
正当他们彼此之间争论得不可开交之时,那位拉比却说:“我觉得还是我最富有,只是现在我的财富不能拿给你们看。”
半途中,海盗袭击了这艘船,富翁们的金银财宝等等,全被抢掠一空。
海盗们离去后,这艘船好不容易抵达了一个港口,但已没有资金继续航行了。
下船后,这位拉比因其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立刻受到居民的器重,被请到学校里去教导学生。
过了一段时间,这位拉比偶然遇上那些曾经同船旅行的富翁。
如今,他们都已陷入朝不保夕的凄凉境地。
富翁们深有体会地对拉比说:“你以前讲得一点不错,一个有学问的人,等于什么都拥有。”
由于知识可以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所以教育是最重要的。
在当今世界上,知识就是财富,受教育程度同收入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要特别重视科学和知识。
将生活看成是在你前面无限延伸的、漫长的、渺无尽头的道路,
你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地努力向前走,才不会在中途迷失方向。

/**************************************************************/
人生可以不断超越自我

  食品大王保罗·纽曼的故事更能说明犹太人如何打破旧有的生活状态。
纽曼是美国著名的影星,他有杰出的表演才能和先天的强健体魄,他是银幕上的男性偶像。
他曾5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到1987年他60岁时,终于在第6次提名时,荣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圆了自己40年的梦。
此外,他还是出色的导演。他在电影上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声誉和财富,他成了一位富有的艺术家。
  保罗·纽曼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商人,母亲喜欢音乐、艺术。
纽曼大学毕业后,留在父亲的商店工作。他也喜欢表演。
本来做一个老板,做一个犹太商人,他也可以成功,可他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的生意。
于是,在不解和怀疑的目光中,他毅然卖掉了杂货店,一心一意投身到了演艺界。
1987年,他因在<金钱本色>中的成功表演而获奥斯卡奖。
保罗·纽曼从商人到艺人的跨越,使其在新的领域内赢得了更大的成功,也挖掘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天赋。
但是,保罗·纽曼的超越永远没有完结。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接触到了一种新的食品。
这种新玩意儿是拌面条用的酱汁,味道非常好。曾经作为商人的纽曼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
于是他与朋友合作,投资数十万美元开发这种食品,并成立了“保罗—纽曼食品公司”,
就这样,他又开始了从艺人到企业家的超越。最后,他被誉为美国的“食品大王”。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多种能力和潜力,只是有些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努力,把它发挥了出来;
更多的人则因为懈怠让种种才能荒废掉了。
/**************************************************************/
被饿死的鹰和被剥皮的马
--真正能把人从饥饿、贫困和痛苦中拯救出来的,是劳动和生存的技能

  纳尔逊中学是美国最古老的一所中学,它是第一批登上美洲大陆的73名教徒集资创办的。
在这所中学的大门口,有两尊用苏格兰黑色大理石雕成的雕塑,左边的是一只苍鹰,右边的是一匹奔马。
  300多年来,这两尊雕塑成了纳尔逊中学的标志。
它们或被刻在校徽上,或被印在明信片上,或被缩成微雕摆放在礼品盒中。
许多人以为鹰代表着“鹏程万里”,马代表着“马到成功”。
可是,仔细研究<外国历史>,了解了这两尊雕塑的缘起,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那只鹰所代表的不是“鹏程万里”,它其实是一只被饿死的鹰。
这只鹰为了实现飞遍世界的远大理想,苦练各种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它在踏上征途的第四天就被饿死了。
那匹马也不是什么千里马,而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
开始的时候它嫌它的第一位主人——一位磨坊主给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换到一位农夫家。
上帝满足了它的愿望,可是后来它又嫌农夫给它的饲料少。
最后它到了一位皮匠手里,在那儿什么活也没有,饲料也多,可是没几天,它的皮就被剥了下来。
那73名教徒之所以把这两尊雕塑耸立在学校的大门口,为的是让学生们警醒。
真正能把人从饥饿、贫困和痛苦中拯救出来的,是劳动和生存的技能,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多与寡!
空洞的理论必须和实践紧密结合才有价值。

/**************************************************************/
男子的三个朋友
<塔木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某一天,国王召唤一名男子去皇宫。
这名男子有3个朋友,
第一位朋友是他的莫逆之交,对他最为器重。
第二个朋友他虽然喜欢,但却比不上对第一个朋友的重视。
第三个朋友,关系比前两位疏远多了。
国王的召见使这名男子忐忑不安,他猜测自己是否做了什么违法之事,
不由心生恐惧,不敢独自前往皇宫,于是他决定邀请三位朋友同行。
首先他到那个自认为最密切的朋友家,结果遭到了这个朋友的断然拒绝。
接着,他又去了第二位朋友家,回答是:“我可以把你送到皇宫门口,但不陪你进去。”
最后,他失望地去了第三位朋友家,没想到第三位朋友慨然答应一同前往。
那么,为什么三位朋友的态度各不相同呢?
而且平时最要好的朋友在关键时却不理不睬呢?
<塔木德>认为,
第一位朋友是“金钱”,凡人尽管贪财,但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第二位朋友是“亲朋”,只能将他送到火葬场,然后便弃之不顾。
第三位朋友是“善行”,虽然平常不太密切,唯其死后伴他永眠九泉之下。
一个人应该树立正确价值观,拥有高尚的追求,努力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
/**************************************************************/
不为没把握的事情而等待
  尽管犹太民族最善于等待和忍耐,但他们的等待和忍耐是有原则的。
他们最善于计算,如果认为某生意确实有利可图,他们就会耐着性子静候时机;
但是,犹太商人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情,一旦他们发现某生意不合算时,即便投资再大,
也要想方设法收拾败局,不要说3年,哪怕是半年也不会继续等待,他们会断然放弃“赚大钱的机会”。
  犹太人在某项投资决定后,一般会制定投资一个月后、两个月后和三个月后三套计划。
一个月后,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事前预测有相当的出入,他们也丝毫不会感到吃惊,仍会一个劲地追加资本;
两个月后,实际情况仍不大理想,便进一步追加资本;
三个月后,若情况仍与计划不符,而又没有确切的事实证明将来会发生好转,那犹太人会毅然决定放弃这桩事业。
所谓放弃这桩事业,也就是放弃迄今为止全部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甘心认赔。
即使这样,他们也不会唉声叹气,尽管生意不尽如人意,
但也比在一堆烂摊子中大伤脑筋、进退两难要强得多,而且是及时悬崖勒马,否则情况也许会更糟。
犹太人这种适可而止,见到大势不妙便掉头的做法正是受了<塔木德>的影响,也和自己民族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犹太民族曾忍受了2000多年的迫害和苦难,培养起顽强的毅力和耐力,之所以连3个月也不愿忍耐,正是其在生意中精明的体现。
这就启发我们:在商场中要学会随机应变,否则只能导致失败。
/**************************************************************/
不能总是等待更大的利益。
下面的这个故事就是对这一智慧的生动诠释。
一天,靠炒卖股票发家的犹太巨富列宛,看着他8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捕雀。
捕雀的工具很简单,是一只不大的网子,边沿是用铁丝圈成的,整个网子呈圆形,用木棍支起一端。
木棍上系着一根长长的绳子,孩子在立起的圆网下撒完米粒后,就牵着绳子躲在屋内。
不一会儿,就飞来几只雀儿,孩子数了数,竟有13只之多!
它们大概是饿久了,很快就有8只雀儿走进了网子底下。
列宛示意孩子可以拉绳子了,但孩子没有,他悄悄告诉列宛,他要等那5只进去再拉,再等等吧。
等了一会儿,那5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4只。列宛再次示意孩子快拉,但孩子却说,别忙,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
可是接着,又有3只雀儿走了出来。列宛对他说,如果现在拉绳子还能套住1只玩儿。
但孩子好像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他说,总该有些要回去吧,再等等吧。
终于,连最后1只雀儿也吃饱走出去了。孩子很伤心。
列宛抚摸着孩子的头,慈爱地教训道:
“欲望无穷无尽,而机会却稍纵即逝,很多时候,
为了得到更多而一味等待,不采取果断的行动,不但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反而会让我们把原先拥有的东西也失去。”
<塔木德>中说:“仅仅知道等待和忍耐,不是真正的聪明。”感觉没有把握的时候,要及时做出其他的选择。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