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Oracle Index 的三个问题

2013年10月14日 ⁄ 综合 ⁄ 共 5115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索引 ( Index ) 是常见的数据库对象,它的设置好坏、使用是否得当,极大地影响数据库应用程序和Database 的性能。虽然有许多资料讲索引的用法,DBA 和Developer们也经常与它打交道,但笔者发现,还是有不少的人对它存在误解,因此针对使用中的常见问题,讲三个问题。此文所有示例所用的数据库是Oracle 8.1.7 OPS on HP N series , 示例全部是真实数据,读者不需要注意具体的数据大小,而应注意在使用不同的方法后,数据的比较。本文所讲基本都是陈词滥调,但是笔者试图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真正让您明白事情的关键。

  第一讲、索引并非总是最佳选择

  如果发现 Oracle 在有索引的情况下,没有使用索引,这并不是Oracle 的优化器出错。在有些情况下,Oracle 确实会选择全表扫描( Full Table Scan ) , 而非索引扫描(Index Scan )。这些情况通常有:

  1. 表未做 statistics, 或者statistics 陈旧,导致Oracle 判断失误。

  2. 根据该表拥有的记录数和数据块数,实际上全表扫描要比索引扫描更快。

  对第 1 种情况,最常见的例子,是以下这句sql 语句:

  select count(*) from mytable;

  在未作statistics 之前,它使用全表扫描,需要读取 6000 多个数据块(一个数据块是8k ) , 做了statistics 之后,使用的是INDEX (FAST FULL SCAN) ,只需要读取450 个数据块。但是,statistics 做得不好,也会导致Oracle 不使用索引。

  第2 种情况就要复杂得多。一般概念上都认为索引比表快,比较难以理解什么情况下全表扫描要比索引扫描快。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这里先介绍一下Oracle 在评估使用索引的代价(cost )时两个重要的数据:CF(Clustering factor) 和 FF(Filtering factor).

  CF: 所谓CF, 通俗地讲,就是每读入一个索引块,要对应读入多少个数据块。

  FF: 所谓FF, 就是该sql 语句所选择的结果集,占总的数据量的百分比。

  大约的计算公式是:FF * (CF + 索引块个数 ) ,由此估计出,一个查询, 如果使用某个索引,会需要读入的数据块块数。需要读入的数据块越多,则cost 越大,Oracle 也就越可能不选择使用 index. (全表扫描需要读入的数据块数等于该表的实际数据块数)

  其核心就是,CF 可能会比实际的数据块数量大。CF 受到索引中数据的排列方式影响,通常在索引刚建立时,索引中的记录与表中的记录有良好的对应关系,CF 都很小;在表经过大量的插入、修改后,这种对应关系越来越乱,CF 也越来越大。此时需要DBA 重新建立或者组织该索引。

  如果某个sql 语句以前一直使用某索引,较长时间后不再使用,一种可能就是CF 已经变得太大,需要重新整理该索引了。

  FF 则是Oracle 根据statistics 所做的估计。比如, mytables 表有32 万行,其主键myid 的最小值是 1 ,最大值是409654 ,考虑以下sql 语句:

  Select * from mytables where myid>=1; 和

  Select * from mytables where myid>=400000

  这两句看似差不多的sql 语句,对Oracle 而言,却有巨大的差别。因为前者的FF是 100% , 而后者的FF可能只有 1% 。如果它的CF大于实际的数据块数,则Oracle 可能会选择完全不同的优化方式。而实际上,在我们的数据库上的测试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 以下是在HP上执行时它们的explain plan:

  第一句:

  SQL> select * from mytables where myid>=1;

  已选择 325917 行。

  Execution Plan  

  0 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CHOOSE (Cost=3132 Card=318474 Byt es=141402456)

  1 0 TABLE ACCESS (FULL) OF 'MYTABLES' (Cost=3132 Card=318474 Byt es=141402456)

  Statistics

  7 recursive calls

  89 db block gets

  41473 consistent gets

  19828 physical reads

  0 redo size

  131489563 bytes sent via SQL*Net to client

  1760245 bytes received via SQL*Net from client

  21729 SQL*Net roundtrips to/from client

  1 sorts (memory)

  0 sorts (disk)

  325917 rows processed

  第二句:

  Execution Plan

  0 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CHOOSE (Cost=346 Card=663 Bytes=2 94372)

  1 0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OF 'MYTABLES' (Cost=346 Card=663

  Bytes=294372)

  2 1 INDEX (RANGE SCAN) OF 'PK_MYTABLES' (UNIQUE) (Cost=5 Card=663)

  Statistics

  1278 recursive calls

  0 db block gets

  6647 consistent gets

  292 physical reads

  0 redo size

  3544898 bytes sent via SQL*Net to client

  42640 bytes received via SQL*Net from client

  524 SQL*Net roundtrips to/from client

  1 sorts (memory)

  0 sorts (disk)

  7838 rows processed

  显而易见,第1句没有使用索引,第2句使用了主键索引 pk_mytables. FF 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由此想到,我们在写sql 语句时,如果预先估计一下FF, 你就几乎可以预见到Oracle 会否使用索引。
第二讲、索引也有好坏

  索引有 B tree 索引, Bitmap 索引, Reverse b tree 索引, 等。最常用的是 B tree 索引。 B 的全称是 Balanced , 其意义是,从 tree 的 root 到任何一个 leaf ,要经过同样多的 level. 索引可以只有一个字段( Single column ) , 也可以有多个字段( Composite ) , 最多 32 个字段, 8I 还支持 Function-based index. 许多 developer 都倾向于使用单列 B 树索引。

  除此之外呢?我们还是来看一个例子吧:

  在 HP ( Oracle 8.1.7 ) 上执行以下语句:

  select count(1) from mytabs where coid>=130000 and issuedate >= to_date ('2001-07-20', 'yyyy-mm-dd') 。

  一开始,我们有两个单列索引: I_mytabs1(coid), I_mytabs2(issuedate), 下面是执行情况:

  COUNT(1)

  6427

  Execution Plan

  0 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CHOOSE (Cost=384 Card=1 Bytes=11)

  1 0 SORT (AGGREGATE)

  2 1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OF 'T_MYTABS' (Cost=384 Card =126 Bytes=1386)

  3 2 INDEX (RANGE SCAN) OF 'I_MYTABS2' (NON-UNIQUE) (Cost=11 Card=126)

  Statistics

  172 recursive calls

  1 db block gets

  5054 consistent gets

  2206 physical reads

  0 redo size

  293 bytes sent via SQL*Net to client

  359 bytes received via SQL*Net from client

  2 SQL*Net roundtrips to/from client

  5 sorts (memory)

  0 sorts (disk)

  1 rows processed

  可以看到,它读取了 7000 个数据块来获得所查询的 6000 多行。

  现在,去掉这两个单列索引,增加一个复合索引 I_mytabs_test ( coid, issuedate), 重新执行,结果如下:

  COUNT(1)

  6436

  Execution Plan

  0 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CHOOSE (Cost=3 Card=1 Bytes=11)

  1 0 SORT (AGGREGATE)

  2 1 INDEX (RANGE SCAN) OF 'I_MYTABS_TEST' (NON-UNIQUE) (Cost=3 Card=126 Bytes=1386)

  Statistics

  806 recursive calls

  5 db block gets

  283 consistent gets

  76 physical reads

  0 redo size

  293 bytes sent via SQL*Net to client

  359 bytes received via SQL*Net from client

  2 SQL*Net roundtrips to/from client

  3 sorts (memory)

  0 sorts (disk)

  1 rows processed

  可以看到,这次只读取了 300 个数据块。

  7000 块对 300 块,这就是在这个例子中,单列索引与复合索引的代价之比。这个例子提示我们, 在许多情况下,单列索引不如复合索引有效率。

  可以说,在索引的设置问题上,其实有许多工作可以做。正确地设置索引,需要对应用进行总体的分析。

  第三讲、索引再好,不用也是白搭

  抛开前面所说的,假设你设置了一个非常好的索引,任何傻瓜都知道应该使用它,但是Oracle却偏偏不用,那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审视你的sql语句。

  Oracle要使用一个索引,有一些最基本的条件:

  1 ,where 子句中的这个字段,必须是复合索引的第一个字段;

  2 ,where 子句中的这个字段,不应该参与任何形式的计算

  具体来讲,假设一个索引是按f1, f2, f3的次序建立的,现在有一个sql 语句 , where 子句是f2 = : var2, 则因为f2不是索引的第1个字段,无法使用该索引。

  第2个问题,则在我们之中非常严重。以下是从实际系统上面抓到的几个例子:

  Select jobid from mytabs where isReq='0' and to_date (updatedate) >= to_Date ( '2001-7-18', 'YYYY-MM-DD') ;

  以上的例子能很容易地进行改进。请注意这样的语句每天都在我们的系统中运行,消耗我们有限的cpu和内存资源。

  除了1 ,2 这两个我们必须牢记于心的原则外,还应尽量熟悉各种操作符对Oracle 是否使用索引的影响。这里我只讲哪些操作或者操作符会显式(explicitly)地阻止Oracle 使用索引。以下是一些基本规则:

  1 ,如果f1和f2是同一个表的两个字段,则f1>f2, f1>=f2, f1

  2 ,f1 is null, f1 is not null, f1 not in, f1 !=, f1 like ‘ %pattern% ' ;

  3 ,Not exist

  4 ,某些情况下,f1 in也会不用索引;

  对于这些操作,别无办法,只有尽量避免。比如,如果发现你的sql中的in操作没有使用索引,也许可以将in操作改成 比较操作+ union all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很多时候这很有效。

  但是,Oracle 是否真正使用索引,使用索引是否真正有效,还是必须进行实地的测验。合理的做法是,对所写的复杂的sql, 在将它写入应用程序之前,先在产品数据库上做一次explain . explain 会获得Oracle 对该ql 的解析( plan ) , 可以明确地看到Oracle 是如何优化该sql 的。

  如果经常做explain, 就会发现,喜爱写复杂的sql 并不是个好习惯,因为过分复杂的sql 其解析计划往往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将复杂的sql 拆开,有时候会极大地提高效率,因为能获得很好的优化。当然这已经是题外话了。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