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又见恩师 – 记软件工程大师周伯生教授

2013年02月27日 ⁄ 综合 ⁄ 共 3630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又见恩师

记软件工程大师周伯生教授

 

初某先生面,一生难忘怀

初识周老师是在1984年暑假过后的一个下午。那时我在北航上学,先生刚从美国马里兰大学回国。记得那一天,他坐在我们几位同学中间,给我们讲解国外软件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他和风细雨、娓娓道来,我们听得出神入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那时的他,快50岁了,可一头乌黑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和神采奕奕的表情,怎么也让人想不到他的实际年龄,同学们都说他象30多岁。会后,大家都觉得先生不仅是个大学问家,而且帅得象电影明星,极富个人魅力。第一次见面,给我留下的是这些印象。

母校北航,是知识的殿堂。当我走出北航,回头想想,我受益最大的是先生教给我的软件工程知识和原理。25年过去了,周先生和他的软件工程一直影响着我,直到现在。

 

七十古来稀,精神依旧在

先生常居美国,见面的机会自然也不多。

时光荏冉,一晃25年过去了,如今的先生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在北京学院路附近的锦秋国际写字楼上,我又一次见到恩师周先生。

其间虽然我也曾见到他,但每次见面总不好意思打扰忙碌的先生,见面时间都比较短,这一次见面,先生一谈三四个小时,从软件工程到设计与过程科学,从北航软件工程研究所到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SEI,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先生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要不是一旁的刘又诚老师提醒,先生早忘记了时间悄悄流失了3个半小时。可是你知道吗,他刚刚经历了两场大病,可以说是死里逃生的老人啊!

从他的表情上,谁也看不出他刚刚经历了两场病魔的残酷折磨。第一场病发生在两年前,正在开会发言的先生突然讲不出话来,不得不让别人帮其照着先生的稿子念,后来经查是得了咽喉癌,幸亏发现得早,要不然癌细胞一扩散就性命难保了。据家人介绍,在得知得了癌症的那一煞那,先生表现得出奇的冷静和从容,还出国参加了国际会议,先生对工作的执着和对困难的藐视,一直为我所敬佩,早年就听说过他在美国做研究期间就因为工作太劳累,病倒过好几次。第二场病是去年得的鼻笃炎,据说痛苦难忍,并经常处在昏迷状态之中,先生的太太张子让教授每隔半小时就要去病床边看一次,看看有没有生命危险。

 

往事知多少,历历在心头

3个多小时,先生一直在纵论软件工程的最新进展,这让我回想起大学时代,他给我们讲课的情形。先生讲课从不翻课本,也从不按课本上的内容讲解。他是给我们讲故事,象现在见面这样,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地讲,两三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故事的内容都是关于软件工程项目是如何取得的,哪一次软件工程会议是怎么召开的,在哪里召开的,都有什么人参加,细到会场的布置、什么人做了什么样的发言。先生的表达能力出奇的好,绘声绘色,经常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会议现场,让我们身临其境,就象自己也参加了那个会议一样。

例如,他讲到他刚回国的那一年,听说国家计委要支持一个项目,当时国内最知名的专家和学者都已经投了标,先生听说后,也准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有关部门。虽然后来才加入申请的行列,但先生的学识和对软件工程的见解,使得当时的主管领导为之折服。当时有人就支持不支持软件工程项目,有过很大的分歧,甚至在一个会上,有人质疑:什么是软件工程都还不清楚,凭什么支持这个项目呢?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确实很多人对什么是软件工程不了解。恰在这时,坐在身旁的复旦大学潘锦平教授和北京大学董士海教授向先生递了眼神,意思是推举先生向大家介绍什么是软件工程,先生很从容地走上讲台,说软件工程分三个部分:软件工程理论、软件工程规范和软件工程环境。一语中的,简明扼要,几句话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解释得清清楚楚,使得在座的专家消除了疑虑,最终国家计委支持了这个项目。最后,以先生为代表的那个竞标小组不仅拿到这个2000多万元的项目,而且先生做在的学校--北航还做了这个项目的组长单位。北航的软件工程研究所就是以此项目为依托建立起来的。

还举一个例子。先生提到教委邀请国内最著名专家讨论计算机系的教学大纲,确定教什么编程语言,用什么操作系统,先生提出用C+Unix,遭到很多人反对,反对派支持用其他语言和操作系统,意见反映到国家教委,教委有关方面负责人反驳了持不同意见的人,说“什么年代了,还教那些老一套,当然应该是周教授主张的C语言加上Unix操作系统了!”实践证明了先生的建议是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后来想一想,这一决定,它的影响是多么大啊,要是当时决定不是C+Unix,不知道要耽误多少事。作为学生来讲,我听到这个决策过程,就明白学习C语言和Unix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很愿意自觉自愿地把这两门课程学好。

先生就是这样,上课不讲公式,不念讲稿,也没有提纲,而是连续地讲着故事,课后,我们看书的时候,所有的内容都一看就明白,因为上课时间先生都把这些知识产生的背景和相关联的内容都已经交代得一清二楚,书上的知识仅仅是那些过程产生的结果。这样下来,不仅学生掌握了书上的内容,还知道其来龙去脉。毫不夸张地说,听他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学的内容也非常扎实。有很多东西,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我也在北航兼职任教,每每走向讲台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先生的讲课艺术。其实,艺术的背后,是他精心备课的结果,是他在软件行业影响力的结果,是他勤于思考、善于交际的结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啊。

 

勤勉属楷模,造诣当辉煌

先生勤奋好学是我们大家的榜样。听说在美国做研究期间,他给自己定下规矩,必须每天看多少书,风雨无阻,一直坚持,哪怕生病了也在坚持。先生家里还有规定,吃饭时间都在听英语广播,他和太太、孩子们无一例外。先生有个习惯,每天半夜里醒了要起来工作三四个小时,然后再继续睡觉。大家一定认为他第二天早上起来很晚,其实,他还担任着很繁重的教学任务啊,每天早上同其他人一样,78点起床,赶第一节课。三十余年如一日啊。

人们只知道先生头顶很多光环:著名软件工程教授,国内第一个CMM主任评估师,北航软件工程研究所创办人,美国设计与过程研究会院士,这个顾问那个顾问,头衔一大摞,可谁知道他背后的辛苦汗水呢?现在年轻学生很浮躁,不愿意看书,可先生呢,哪怕一本厚厚的长达上千页的新书,经常一看就是两三遍,然后给出自己的见解。

先生的造诣之深,也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在计算机软件行业里,他一干就是50多年,一直没有改行。发表的专著和学术文章一百多部(篇),培养的软件硕士生和博士就有100多个,主持研究制定的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部委的标准10多个。2000年被美国设计和过程改进学会聘为院士。记得一个小故事,在我上研究生期间,他给我们每个学生复印了一篇他在美国发表的论文,论文是关于软件死锁问题的,给我们三个星期时间学习。三个星期之后,当先生问起这件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人完全弄懂!退休后,先生受聘于美国国防部,在美国国防部的一个研究所担任CTO(首席技术官),他们研究的成果一下子就被被美国国防部卖走了2000套。他是CASE的始作佣者,当今最流行的测试管理工具其当初的原型就是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发的。

 

倾囊育英才,老骥仍伏枥

先生在培养人才方面可谓是处心积虑,倾其所能。他自己是国内第一个CMMI主任评估师,也是国际上首批主任评估师傅之一。当他认识到CMMI评估之于国内软件业发展的重要性的时候,他依然辞去了美国国防部的工作,回到自己的祖国,创办了赛柏科技咨询公司,专为国内软件企业进行过程改进方面的咨询和评估。先生深知,人才对于软件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四年来,一共培养了5CMMI主任评估师。每培养一个主任评估师,要花100多万元,赛柏科技的财力还不能支撑如此庞大的开销,他就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人才培养出来了,他的积蓄也花光了。坐在一旁的张子让老师颇有微词。这些耗费了自己大量心血和钱财培养出来的主任评估师有的自立门户,甚至与赛柏科技展开竞争,先生对此表现出出奇的大度,不仅没有指责,还给予他们正面的评价,实在让我钦佩不已。

 

先生侃侃而谈,夕阳渐渐西下。先生谈到他未来的计划,第一件事是要培养四个人:一个是6西格码主任评估师,一个是……;第二件事是要对ISO1540CMMI进行比较研究,以及这些标准在中国的发展前途,第三件事是探讨新一带软件开发模式……

 

周伯生教授简介:

博士生导师,近二十年来一直从事软件工程环境、过程工程和环境的研制与开发工作,是该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曾任国家科委与美国ISSI公司合作研制项目(集成化软件工程环境)总体组组长,国家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软件工程及环境总体组成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及软件与算法专业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自动控制CAD软件工程化系统(CADCSC)学术领导小组成员,航空工业部软件工程化小组副组长等职;现任北航软件工程研究所与美国FunSoft公司合作研制项目总体组组长,在我国积极倡导过程工程环境和系统工程环境的研制、开发和应用。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