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从长远看,中国需要抑制个人汽车的增长

2013年05月02日 ⁄ 综合 ⁄ 共 128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作者:朱金灿
来源:http://blog.csdn.net/clever101/


     早上看央视新闻频道新闻,得知今年中国汽车销售将达到1700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新车销量将达到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央视记者为此采访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王侠的观点是:个人汽车的迅猛增长是一个市场力量驱动的现象,政府对此不应限制,目前中国的汽车人均占有率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相对还很低,汽车迅猛发展带来的问题应该通过加强城市规划能力,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来解决。(这里顺带批评一下央视记者,这种事情为了保持媒体的客观公正性,单采访一方面的人是不够的。合格的媒体应该把对这件事的正反双方的观点都摆出来。不过这点对央视这种御用媒体要求可能高了。)说实话,我对这个现象的出现是忧大于喜。在我看来,个人汽车在中国发展过快至少有两大弊病:


     首先是环境压力。王侠搬出发达国家的人均汽车占有率如何高,我们国家的汽车人均占有率如何低,言下之意似乎是发达国家是怎样,我们也要怎样。这种观点脱离国情,极为有害。几年前,德国《世界报》的一篇文章写道:一个十亿多人口的民族开始大规模消费了。谁也不能禁止他们走消费之路,也不能责怪他们。由白人傲慢地决定"土著"应当和可以消费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中国人在通往富裕生活的长征途中不可以走老的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错误,否则,全世界的生态系统就会完全乱套。中国每1000人中只有1.2辆车,而德国西部有510辆。要达到同样水平,中国需要6亿辆车,这些车排列起来可以绕地球67圈。地球受得了吗?"看来是即使我们不考虑我们的环境承受能力,外国人都开始替我们考虑环境承受能力了。从这个角度我开始有点理解"中国威胁论"了,其根源可能不在我们的军事经济实力,而在于我们的消费能力对于地球的环境压力。


     其次是交通拥堵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从传统的角度看,交通拥堵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和危害,它不仅影响个人的出行情绪,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危害居民的身心健康.另外,它还对社会造成整体时间损失、空气污染,引发交通事故和使燃料费用等增加。照现在中国交通拥堵情况的严重性来看,严重的交通堵塞甚至有可能酿成公共灾难。试以中国的"首堵"--北京的著名的那次八达岭高速(现改名为京藏高速)堵塞(堵了多长我不知道,但至少是一天以上)为例,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次堵塞发生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呢?一方面如果汽车内没有暖气呢,或者即使车内有暖气但车内没有足够的食物呢?另一方面北京城内的基本的生活资料基本靠城内供给,一旦出现严重堵塞,物资供应将是一个严重问题;严重的交通堵塞也将延缓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比如医院救护车的病人抢救......


     如王侠所言,个人汽车数量的迅猛上升或许是市场力量驱动的。但这不意味着政府在盲目的危害环境的市场行为面前无所作为。为此一方面需要大力改进和发展公共交通;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消费者的个人汽车的购买欲望。比如有车者实际上比没车者占有更多的公共资源和环境资源,对有车者征收环境税在法理上是站得住脚的。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