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也谈西直门桥的设计

2013年11月04日 ⁄ 综合 ⁄ 共 1747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下面就是著名的西直门桥的右转指示图:
xizhimeng.jpg
这个桥在从两个方向上过来的右转都必须经过三圈或者五圈。任何新司机都惧怕这里,任何老司机都激动这里。
就因为此,还有人编写了一段笑话:
 
中国联通壮告西直门立交桥设计者

一日,中国联通董事长王建宙坐在车后座上无线上网,车在北京的街头和汽车洪流中走
走停停.王总突然感觉累了,于是合上电脑,放眼望向窗外.

“这是什么桥,这么大?”王总突然问。
“是西直门立交桥,王总”司机回答到。司机知道,王总平时太忙,在车上都在办
公,其实经常路过这桥,但是王总一直没有注意到。
“哦。”王总叹到。他想,现在中国的通信和交通发展真快啊,有这么宏伟的桥。
王总打开电脑,继续办公。

良久,王总再次望向窗外,“这座桥和刚才那座很像嘛!”王总感叹道。
“这就是西直门大桥,王总”司机说。
“我怎么觉得刚才开了很久,绕了很多弯路,还是西直门大桥?”王总疑惑不解。
“是的,王总,这桥就是这样,我们刚才只绕了一个半圈,一共要绕三圈,还有...”
“这简直是胡扯!有这样设计桥的吗?”王总不满地说。他看着这一个又一个的圈,猛
地想起了什么,于是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到了西直门大桥的俯视图。
“这不就是中国联通的标志么?!”王总愤怒了,拨通了律师的电话:“把设计者找出
来,我要起诉他!”...

第二天,王总接到一个电话:
“王总您好,我是西直门大桥的设计者聂大华,我是来给您道歉的,我在设计桥的时候
是参考了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侵权了,而且开车过桥的时候转的圈也多了点儿...”原
来是他的电话。
“不过王总您千万不要生气,我已经和有关部门联系好了,决定过段时间就把桥炸
了,重新造,这回,我们将采用中国移动的标志!!...”

当然了,这些只是笑谈。不过也证明了这个桥的知名度。不过,我今天只是想聊聊它的设计!
下面是网上关于原设计者的一段描述:“记者通过查找资料得知西直门立交桥的设计者叫聂大华。她当时设计此桥的主要依据是通过定向匝道解决主车道车流问题。根据模型测试分析车流的主流向、主流量。据说当时这种方式被认为是最科学的一种立交的方式,避免了以往老桥各方向车流交叉的矛盾,使得西二环的通行能力从原来的每小时通行9000辆增加到了12000辆。“由于建桥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其他被认为是次要的方向就必须盘桥。”可事实却是:主车流车速没快起来,而次要车流则更堵了。”
我相信,在我们开始否认这个设计之前,必须清楚地了解到设计者的思路。不了解而开骂,那是为了泄气。就算骂也要骂在点上才行。而且,我写这些,只是从设计角度看看这座桥。
一、             目的良好。增加二环的通行量,这个就是在现在交通拥挤的北京,也是非常正确的。舍弃一些“可以舍弃”的道路,保证主要路段的运行效率。从本质上没有问题。
二、             建模设计。使用模型来进行测试,保证达到预期效果。建模这种手段在我们做软件设计的方法中也非常重要。比如说系统的效率问题,必须先建模进行测试,看看是否可以承受最大压力。
这些都没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一、             忽视用户使用习惯。右转弯的惯例显然没有遵守。就这一点上,是最致命的设计失误。事实上,其他方面都是可以被用户原谅的。一个架构师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才有可能赢得用户的满意。就算通行效率没有提高太多,用户也不至于到骂人的程度。
二、             架构师的基本功不扎实。很多人喜欢谈原则,但是到具体执行设计的时候,基本功往往决定了细节,而细节决定成败。
三、             没有多个方案比较。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只有一种方案的。试问,次要路线的盘桥方式只有一种嘛?
四、             桥的设计不必软件的设计。后期变更的机会不大。因此对效率的预测,必须做到足够充分,显然这位架构师的模型还是有问题,应该进行多方面校验。
五、             业务专家不够。架构师自己应该充分体验一下设计。将自己想象成用户去进行体验设计,能发现很多问题。显然这位架构师不像是个司机。唉,那就应该找一个道路专家,或者汽车专家进行辅助设计。
话说回来了,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真正设计的时候,很难顾及到所有。越是重要的设计,就越应该多方面验证。我相信,会避免很多问题。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