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编程技术的发展概论以及编程重用之我见

2013年12月12日 ⁄ 综合 ⁄ 共 1785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计算机的编程技术自芯片开发出来之后,前后历经了如下不同的发展阶段:

v  面向过程的编程(POP – Procedure oriented programming)

    §  汇编类面向过程的编程

     主要是各种各样的ASM语言,此阶段的特点主要是直接使用CPU指令集来直接操作寄存器以及内存数据以及各种I/O设备,完成计算过程,此阶段的最大缺点是编程的效率很低、测试很困难,品质控制难度相对较大。

    §  高级语言类面向过程的编程

    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高级语言,譬如C/PASCAL/COBOL等,此阶段是充分吸取了汇编级别开发拷贝代码的经验,在函数级别来实现代码的重用,函数的出现是编程技术方面划时代的变革,函数使得代码重用变得非常容易而且可以通过参数来控制不同的处理逻辑以及流程,在微逻辑层面实现了分块处理,使得编程问题的处理逻辑从。

 

v  面向对象的编程(OOP –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面向对象的编程将重用的思路转为抽象的具有相类似以及个性极为关联的行为的对象,对象内部高度内聚封装,强调暴露的接口与属性跟其内部的数据具备无关性,从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隔绝”封装,从重用角度来看,对象的封装、继承与多态完成了编程技术重用上的进一步升级,使得各种处理逻辑按照行为的相似度进行了分组,并且将数据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操作封装,为大规模软件开发以及组件式开发提供了实现的基础。

 

v  面向切面的编程(AOP –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面向切面的编程将重用的思路转为关注特定的行为(即所谓的“切面”),由于面向对象将一组行为进行了封装,因此在做特定行为组的跟踪、行为逻辑调整的时候,譬如日志、事务等,如何降低开发的工作量实现基于特定行为的代码封装,面向切面即是为此目的而诞生的。

 

v  面向接口的编程(IOP – Interface oriented programming)

面向接口的编程将重用的思路转为构造不同子系统,系统之间的交互连接主要是通过预先定义好的接口来实现,不同子系统之间强调是“高内聚、低耦合”,但由于接口是抽象的,因此在实际的计算实现中还需要跟具体的通讯技术以及进程技术进行组合来提供,面向接口的编程技术在当年的的经典变现为DCOMCORBA,这两种曾经风靡全球的基础技术曾经的伟大构想是基于接口、异构耦合之基础,但其实后来的诸多技术之中均多少包含了面向接口的编程技术,并且接口标准从之前的不同的二进制标准发展到目前的SGML标准(XML标准)

 

v  面向服务的编程(SOP – Service oriented programming)

面向服务的编程将重用的思路转为可拓展的服务,服务具备一组接口,面向服务的编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面向接口编程的某种表现而已,其关注的视点更加侧重于服务而非抽象的接口以及跨平台等内容,SOA即是以SOP为基础的,SOA更加关注于架构而非编程接口。

 

v  面向配置的编程(COP– Configuration oriented programming)

面向配置的编程将计算的重用从需要开发代码到尽量不需要调整代码,而是通过平台的设计使其平台内嵌了众多的逻辑分支,然后通过配置调整来控制这些逻辑流程从而快速地实现计算的重用,面向配置的编程考虑到各种计算逻辑的复杂度,因此现实中需要针对具体的业务形态与行业来开发不同的软件平台,从而快速实现其基础计算模型的复制,并且通过配置调整来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方面的经典例子基本是各大企业的ERP系统,实施时的很多工作几乎都是基于配置的编程之经典。

 

v  面向模板的编程(TOP – Template oriented programming)

面向模板的编程将计算的重用从单纯的写代码改为简单的代码拷贝行为,团队的代码编写更加依赖自己的固有知识库以及互联网上的开源库,使用面向模板的编程技术,更加可以实现不同编程领域的“白领”、“蓝领”的分离,“白领”主要聚焦于算法的实现以及模板的开发等技术工作,而“蓝领”的工作更加聚焦于根据框架设计以及用户需求灵活组织各种“模板”,快速实施品质保证检测,从而确保整体的开发效率大幅提高,品质覆盖依然有强大的保证,面向模板的编程其实非常适合于大型软件外包企业,可以大幅度提升整体的开发效率,对于批量制造的外包企业而言不失为捷径。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