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Lipatti·du Pre

2013年12月12日 ⁄ 综合 ⁄ 共 893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这两位艺术家最大的共性可能是命都不长,艺术生涯更短。前者30不到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为白血病;后者虽然42岁才辞世,但28岁后就离开了舞台,因为一个可能和霍金一样的硬化症。
    今天收到了前段时间订的Lipatti的3张CD(另外还订了一张米开朗基里的拉威尔、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加上手头已有的一张肖邦圆舞曲,大致构成了李帕蒂大部分的录音。其中一张是贝桑松音乐节的现场,曲目和其他几张多有雷同,差点以为上当了,后来仔细看看才发现其他的都是录音棚作品,赫赫。显然这张现场的音质差很多,钢琴的低音部分简直没办法听,不过演奏的感觉、风格和已经听过的肖邦圆舞曲(同样曲目比较)倒是很一致,就连他自己更改的演奏顺序都是几乎一致。
    想到杜普雷,是拿到女友帮忙从广州带来的最新一期《爱乐》,纪念杜普雷诞辰六十周年。非常欣喜的发现,她最主要的唱片我也基本上有了,EMI协奏曲一套就涵盖了除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奏鸣曲外的大部头作品了,而贝多芬奏鸣曲收在EMI9张廉价套装里,之前也买了。剩下的勃拉姆斯奏鸣曲EMI倒是有和DVD的套装,在博雅订了,可惜至今没有下落。
    两人更进一步的共性,恐怕在于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感情演奏,或者说自己的生命吧。从《爱乐》上看到正在国外学习的秦巍说斯塔克曾在早年坐车时和友人听到杜普雷的演奏广播,友人问斯塔克感受。当时的斯塔克还不认识也才20多点的杜普雷,就说,照她这样演奏,恐怕命不长的。据说后来斯塔克对这句话也颇为后悔。晚上把杜普雷的Elgar和Dvorak协奏曲翻出来听了一遍,前者的中段和尾声并不怎么样(我指曲子),后者的旋律可谓优美,听琴声不仅是优美,那种开头的炫技、曲中无奈的忧伤和曲末的辉煌或豁达更令人心动。
    晚上还听了听Norah Jones的专辑Feels Like Home,不知道该算什么风格,还是比较接近爵士吧。淡淡的忧愁、舒缓的旋律和略有些沙哑的声音弥漫在黑色的音箱周围,又是另一种放松的感受。这是一张Deluxe版,还附送了一张DVD,不知道是要进一步提高销量还是因为她前段时间来中国举办演唱会,总之如此迅速的推出新包装版似乎是挺怪异的。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