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中资银行或踏上国际扩张之路

2013年12月04日 ⁄ 综合 ⁄ 共 219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界许多大型金融服务公司近年来纷纷寻求在中国站稳脚跟。如今,拥有大笔资金的中资银行也盯上了国际扩张这条路,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澳大利亚可能会进入它们的视线。

虽然完全收购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有中资银行收购了澳大利亚某贷款机构的少数股权,分析家并不会为此而感到惊讶。毕竟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该国迅速发展的天然资源公司的重要主顾。

瑞士银行(UBS)分析师在12月7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澳大利亚银行不仅让中资银行得以顺应客户动向,开展重要资源和产品方面的业务,还为它们提供了风险管理技能,让中资银行从中澳之间日渐增长的贸易额中不断获益。”

麦格理银行(Macquarie Bank)分析师本•扎克?Ben Zucker)说,中国的银行可能正盘算着收购澳大利亚银行的少量股份。在他看来,中资银行考虑收购澳大利亚银行股份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不仅如此,其他发达国家的银行也在他们的考虑之列。扎克尔称,中资银行的股价很高,手头又握有资金,它们已跃跃欲试想收购国际性银行的股份。

据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今年迄今中国投资者已在全球金融服务领域投入逾176亿美元,这一数字较2006年同期增长了10倍。拿一些很典型的例子来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收购了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的部分股权,而身为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则买进了美国百仕通集团(Blackstone Group)的股份。

但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同意以55亿美元左右的价格买下南非标准银行集团(Standard Bank Group) 20%的股权,这桩交易是最关乎澳大利亚投资者利益的。

瑞士银行的报告称,中国的贷款机构可能有意在澳大利亚进行类似的交易。瑞银认为澳新银行(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是最有可能的对象,后者也希望在亚洲扩张业务。瑞银表示,中国一家银行可能收购澳新银行10%至15%的股权,估值约90亿澳元(合79亿美元),这样的规模不会遭遇监管方面的重大障碍。

按照澳大利亚的相关规定,单个投资者最多可持有澳大利亚主要银行10%的股权,除非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批准其最高持股15%。

澳新银行新任首席执行长是具有29年银行业经验的邵铭高(Michael Smith),此前他曾负责汇丰银行(HSBC)的亚洲业务。上个月,邵铭高对记者说如果中资银行在打澳大利亚银行的主意,他不会感到惊讶。

瑞银指出,与标准银行一样,澳新银行也在贸易融资方面拥有强大实力。而在向迅速发展的资源领域提供银行业服务方面,总部位于墨尔本的澳新银行同样是领头羊,这一点也吸引着中国贷款机构。瑞银还表示,对澳新银行来说,出让部分股权带来的收益能帮助它推进在亚太地区的收购行动,从而有助其实现成为超大规模银行的目标。

澳新银行发言人拒绝置评。瑞银认为,St. George Bank和西太平洋银行公司(Westpac Banking Corp.)不太可能成为中国买家的目标,因二者的重心在于国内业务。

几家大型中资银行已经在澳大利亚拥有了一席之地。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和中国工商银行都拥有银行从业执照,而最近刚在悉尼设立了代表处的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眼下也正申请执照。

如果有机会,中国建设银行不排除投资澳大利亚贷款机构的可能性。该行一名管理人员说:“如果有合适的目标,我们肯定会出手。”

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驻北京分析师Lydia Lin也认为,近年来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筹集到大笔资金的中国各大银行具备投资澳大利亚银行的实力。她谈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都有这个能力。

她表示,澳大利亚银行在风险管理和运营方面的专长会吸引它们的中国同行。此类投资将会使中资银行的资产结构更加多元化,从而降低风险,并符合中国在海外战略资源领域的利益。

中国工商银行的一名管理人员称他未察觉公司任何有关投资澳大利亚的计划。其他银行的管理人士均拒绝置评。

澳新银行的邵铭高上月曾谈到,亚洲银行会引发澳大利亚银行业的下一波竞争。不过,大多数业内人士都十分怀疑出现全盘收购的可能性。西太平洋银行首席执行长大卫•摩根(David Morgan)说,监管问题姑且不论,全面收购在合理性和财务方面都是一大难题。

摩根上周末向Sky News表示,“以全球标准衡量,我们的经营状况良好、效率很高,因此坦白说,我觉得中国或印度的银行能给我们这种银行带来的协同效应非常小,而且无法偿付并购溢价。”

一家大型国际经纪公司的分析师指出,发展更为迅速的市场有很多机会,因此中资银行不大可能把澳大利亚作为目标。

这位分析师进一步谈到,“中国的银行为什么会想进入澳大利亚的银行?澳大利亚是一个发展较为缓慢的成熟市场,我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战略意义。相比之下,一些非洲国家可能更具吸引力。”

这名分析师说,全球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已经为投资某些世界性银行造就了许多机会,那些银行需要资本注入,而澳大利亚的银行并不需要。

Lyndal McFarland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