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Windows系统的桌面部署Desktop Deployment(2)

2013年12月03日 ⁄ 综合 ⁄ 共 3102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Windows系统的桌面部署Desktop Deployment(2)

企业级的桌面系统部署概述

        企业级的桌面系统部署要求最快的系统发布,减少系统维护、问题解决的响应时间,确保统一的系统环境,最少的系统再配置以及应用软件安装的繁复的步骤,也避免不同的人员、不同的地点的安装带来的设置、注册信息等的不一致给系统维护带来进一步的困难。部署应该可以实施远程部署,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机器,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布署不同的系统。对于部署方法,我们这里都是使用image来部署。

Image的制作过程大致简单说是这样的:
       
首先,要知道目标用户的环境(软件、硬件-系统和网络等还有周边设备),系统要求,客需求等。
        其次,建立测试环境,网络环境,硬件等。
        然后,在测试环境中,制作Image:包括基本OS的安装,应用程序的安装,系统的测试,Image的生成,以及文档的管理,模拟部署,有错误要排错,有可能要重复多次前面的步骤,还有交付用户部署的工具测试和说明等。
        最后,是Image的发布交付使用,以及后面的升级排错服务等工作,也就是生命周期的后期管理了。

        Image的制作,应注意文档的维护,每个版本的Image都要有制作过程的详细记录,用于升级排错等。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应用,造成最终用户要求的系统环境之间的差异会很大,不可能制作一个统一的单一Image来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但是为了维护企业内部的系统的相对统一性,企业内部所有系统应该满足一个最小的公共功能的集合,适用于企业内部的所有设备,这就是Base Image。当然了不同的平台不可能使用同一个Base Image, 而要有分别自己的Base Image。在Base Image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点,可以生成特殊版本的image, 生成的时候要注意版本的延续,做好文档工作,文件名称要体现特殊版本的特征,存放地点也是方便于系统的部署,比如部门的Server上,甚至是DVD等介质。

Image        如何使用image和部署它呢?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了。首先选择适当的方式,网络或者本地设备(可能是DVD/CD,或者是Hard Disk等)。然后,就是使用启动盘启动机器,或者让机器启动到特定的状态,或者远程启动,输入命令和/或简单的参数,等待Image被写到计算机硬盘后,重新启动并输入初始参数和必要的简单后续设置,重新启动机器后,一个干净的系统就安装完毕了。另外,如果是原硬盘上有要备份移植的数据,在这之前要做好数据的备份到可靠的介质上的工作。
        注:在微软的文档中有很多资料是很值得借鉴的,但是,我这里希望尽量把过程简单化,以利于最快速地上手和应用,在初步的使用成功后,用户再根据自己的特点补充这里的不足,顺便说一边,文档方面微软的东西很多又全,这又给用户带来不容易抓住重点地问题,而苹果的却比较精简了,也容易上手。
 
        使用image的方法有很多好处。它在一个模拟最终用户的测试环境里面制作、测试体验,从Mac OSX Leopard而可以在image生成前,尽量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排除。在一个比较统一的环境里,容易形成一致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方便Helpdesk和各个级别的人员的甄别错误,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效率,降低TCO。还有就是,可以快速地对于大量的设备进行部署、更新等操作。它也方便了管理,Base Image可以统一测试、打包、发布和更新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系统的前后一贯和兼容性。

        当前无论是Windows还是Mac,都可以把用户的Profile放在Server上用于统一管理,这样客户端更是方便管理,如果有不易解决的问题,把该用户/该机器适合的Image重新部署后,用户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无错误的系统,快速地解决问题,使用户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数据。

        为了能够使这种快速的部署方法能够在企业内部得到有力的支持,企业就要有相应的措施和规章制度来保证从设备的设计、定型、采购、部署、维护、技术支持、更新和淘汰的整个过程中,保证系统前后的一贯性,标准化,可追溯、兼容稳定性和可预知性,以及人员的培训等都是依照这样的理念来实施。

        下面就一些技术层面做一点初步的探讨:

        在实际的环境中,企业要有一个基本的操作环境,这包括硬件和软件。为了保证企业操作环境的一致以及升级换代带来的可追溯、可管理、兼容性等,在企业内部硬件要有准入机制,在购买、升级电脑之前要有固定的品牌、不同型号和性能的选择和定型,这样保证硬件系统的前后兼容性,也保证了基础映像(Base Image)是基于可预知的硬件环境,保证它的在企业内的通用性;还有就是软件系统的选择,比如: Windows,选用XP Professional版本,其中包括所有的支持硬件的Drivers的最新稳定版本,Microsoft Office 2003/2007等企业通用的应用程序,以及方便管理的管理软件,如远程管理等;系统的本地统一设置,比如,统一的本地系统管理员账户,在Mac系统中如iDVD, iPhoto, iMovie以及系统的开机启动脚本,电源管理,ssh, root账号等。管理员账户也有可能需要多个,用于不同的级别管理员,比如sysadmin是所有系统统一的,是企业级管理员使用的,而depadmin是部门级的管理员的,该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密码,而HDAdmin专门用于Help Desk等。
 
        Image部署完毕的软件更新,也是一个问题,最好有及时更新的patches集成环境,方便部署完成之后的及时更新。对于Windows系统有SMS等的patch更新功能,但是占用网络资源比较严重。而Mac系统可以在线更新,也可以通过统一的发布环境,使用package包来更新。于是这就牵扯到一个统一的更新、发布的环境问题,目前来说是用Wiki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这里不赘述。
 
Windows Vista        由于Image都不小,一般至少也要4G, 所以对于低速网络不适合于远程部署,要在本地或者局域网内部署。

        在部署过程中涉及到机器的名称,IP地址和MAC地址等信息,这样才可以正确配置,所以机器要有统一的命名规则,比如,W代表Windows系统,P=打印机,M=Mac系统,S=Server, 再辅以部门编号,设备编号,例如,WS001-0095,就是Windows Server部门001的第0095台设备。总之规则要一目了然,而且要兼容企业内部所有设备的命名规则,比如Windows的机器名不能含有”//等字符。

        同时,这又牵扯到另外一个管理系统,就是库存系统Inventory,Inventory系统管理,目前有一个比较好的Open Source系统。最好的Inventory管理最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开放系统,比如用户可以增减可管理的项目,有较好的外部借口,比如硬件厂商提供的通过S/N得到设备详细硬件配置清单(通用的XML格式最好),Inventory可以方便准确地导入,以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低效率和错误。最好也可以和LDAP或者AD联合使用,web的管理方式,方便的批量处理等功能。

注:这里所介绍的部署概念方法,适用于Windows和Mac两个平台,因为没有做过关于Unix和Linux平台上面的部署工作,所以不能确定这样的部署方法是否适合于它们,有没有类似的部署工具和成熟的方法,如果有哪位知道的,欢迎交流。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