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关于“绩效考核”!!

2012年12月26日 ⁄ 综合 ⁄ 共 167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公司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说的好听一些就是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为公司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挣得更多的薪水以及更加光明的职业前景;说的露骨一点,其实就是资本家恰到好处地利用普罗大众那点“侥幸心理”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什么情况下公司要实施绩效考核,我觉得至少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同一个工种的人数超过了一定数量的时候就要实施绩效考核。因为如果一件工作全公司只有一个人做,那结果无论好坏都是这个人作出来的。当人多的时候,就要把做的好的人摘出来,戴上大红花予以表扬,做的不好的人要予以警示。
    在以前的公司都没有经历过“绩效考核”,所以对于绩效考核的认识没那么深刻。现在的公司在我入职之后不久开始了这项计划,但从看到绩效考核指标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这个标准“不简单”。公司还组织了绩效考核宣讲会,大家有什么疑问、建议以及意见都可以说出来。然后,又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员工都对该考核标准满意。于是,绩效考核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绩效考核的标准是,不同的部门,每次考核都会有一定比例的(1)优秀员工、(2)良好员工、(3)普通员工、(4)较差员工,前两种员工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按照一定比例上调工资,第三种员工的薪水保持不变,第四种员工的薪水按照一定比例下调。考核分为员工自评和领导评分,然后进行加权统计,同时划定了各个级别的员工的分数段。
    我是一名开发人员,所以本文我只谈谈绩效考核对开发人员的意义。上面的标准从某种角度来说,开发人员变成了“销售人员”,做得好的除了拿基本工资,还有提成;做的一般般的就拿死工资;做的差的不仅没有提成,还要降薪。
    以一名合格的开发人员为例(所谓合格,此处先简单地定义为能认认真真对待并完成自己的工作,不给团队拖后腿),他一个月一定会做出点东西,至少写了一些代码,而且是有用的代码,那么他这个月就完成了他的任务,那么他就应该得到应得的报酬。如果有小组的其他成员(比如组长,除了要开发,还要做很多协调工作)承担了更多的工作量,也很辛苦,那么评分相对来说就会比别人高。这样,能评到优秀的应该就是组长这类员工。而其他大部分合格的员工都只会评到普通这一级别,甚至有个别合格员工还可能评到差级别。
    一次是这样,两次是这样,三次是这样,几乎每次都是这样,那问题就出来了。第一个问题就是本来对每个人都公平的绩效考核、本来对每个人来说都有机会评为优秀或良好的绩效考核,这下变成了只对一部分人有激励效果的考核(貌似失去了它的公平性?)。第二,正是由于这样的效果,很多人或许会认为“勤奋地工作了这么久,每次都没机会评优秀,就连良好都没资格”,于是对于工作只做到尽职尽责就行了,其它的任何幻想都不再有了,激励效果大减甚至消失。
    不过,这种事情也是难免的,而且“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这种分配方式是很多人都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简单地算一笔账就会发现,吃亏的永远是劳苦大众,占便宜的永远是万恶的资本家。比如,10个合格员工,正常情况下,每人每个月被榨取¥100的剩余价值,那么资本家这月共榨取10*¥100=¥1000。在实施了绩效考核之后,10个合格员工都为了自己能评上优秀或良好,而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地工作,每人每个月可能被榨取了¥200的剩余价值,10个人共计10*¥200=¥2000。如果这10个人中有一个(10%的几率)评为优秀(被奖励¥200),一个评为良好(被奖励¥100),剩下的就是¥2000-¥300=¥1700,资本家比实施了绩效考核之前多榨取了¥700。但这10个人中只有2个人有了奖励,而其他8个人什么都没得到,而且被榨取得比以前多得多。
    所以,所谓的绩效考核只不过是资本家牟利的一个手段,根本不是什么公司的“宏伟战略”。当然我明白,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受益的只会是少数人。对于绩效考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理解,用什么态度看它,就会用什么样的行动来对待工作。
    夜已深,说了那么多的废话没用,还是洗洗睡吧,明早醒来继续安心做一个普通人!!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