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想进Google?不只聪明,还要具备执行力

2013年12月13日 ⁄ 综合 ⁄ 共 2386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Google在台湾成立工程研究所之后,即成为台湾软件工程师最向往的工作场所之一。但成立至今一年半,也仅招募了二十余人,所长简立峰曾表示不少人因为太紧张临场无法发挥,他表示Google没有名额上限,仍需要更多人才能完成Google的目标。Google需要什么样的人?进去后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日前特别采访第一批台湾Google工程师刘宗原,请Google人亲自现身说法。

刘宗原是第4位Google台湾工程研究所正式工程师,自2006年11月进入Google至今,开发出iGoogle台湾版与香港版。他也是工程师招募时的面试官之一,负责面试通过电话口试的应征者,平均每周一位,至今他已经面试了近30人。

用全球标准筛选
刘宗原首先强调:「Google是非常实际的公司。」因此招募工作也很务实。他说明每次面试的形式,会请应征者当场完成一个合理的程序,再询问相关的程序设计概念、数据结构、算法等问题。因为Google希望了解这个人是否会写程序,刘宗原澄清不会用刁钻或脑筋急转弯的考题来刁难应征者。他建议应征者先熟悉算法或数据结构会有帮助。

面试的程序考题,面试官都已事先知道有哪些不同版本的写法,包括多数人常见解法、最差的写法到最佳最有效率的算法,针对不同的程序质量,会有不同的评分。刘宗原表示面试官都相当慎重:「每次面试,事前准备要1小时,面试45分钟,之后还要花时间列出每题解法的优缺点,再给总积分。」

应征过程中,Google人事部门先做过滤,特别会确认大学成绩单,同时也打电话给每一位应征者所列的推荐人,详细了解应征者的特质和品德。通过数据审查者,需先通过1~2次电话面试,才能进到Google台湾工程研究所,由所长或资深工程师3~4人进行面试。通过台湾工程研究所认可者,如同全球其它地区,应征者的综合成绩都汇整到美国总公司由Google高层组成的委员会中进行排名。只有应征成绩在Google全球排名中,能够进入每梯次录取名额的人,才能获得录取。未达标准者也不保留,下一梯次全部重新计分,重新排名。

Google招募不分地区,将全球的软件工程师放在一起比较,坊间谣传每次面试要耗费半年,但刘宗原笑着说:「我8月递履历,9月就收到录取通知,实际上比预期快很多。」

聪颖和执行力缺一不可
什么样的人可以通过这样严格的全球标准?刘宗原强调:「重点是看(这个人)进Google会不会成功,会不会开心。」是不是一定要天才才能成功,他认为未必。他解释:「只要够Smart就可以,不一定是要天才,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能Get things done。」

这个Smart好比说以排序一百万个数字为例,写得好的程序,计算机只要一秒钟就能处理结束。写得差的程序,可能计算机要花一个小时才处理得完,这样是差的结果。刘宗原说:「如果这个人只能写得出差的结果,这个人我们就不要他。」

而Get things done呢?他进一步解释:「有这个特质时,不管有些不懂,或者难以完成,还是会努力把任务完成,就是执行力。也蛮重要的。」

刘宗原说:「天才虽然能创造很多想法,但若没办法完成,还是一点贡献都没有。」Google相当重视实际贡献。所谓实际贡献,可以从工程师的年度考绩方式看出一些端倪。工程师在年度考评时,需自行列出一年来对公司的贡献,再提供给同侪考评,例如完成多少产品,面试多少人,提高多少流量或使用者等实质贡献,而不是想出多少点子。刘宗原认为这是Google和学术圈很大的不同之处,天才可以是很好的研究者,但不一定是很好的工程师。Google希望能解决实际的使用者问题,而不是尝试各种可能的计划,所以能够把事情完成的执行力很重要。面试时他会透过一些假设题目来了解应征者面对问题的心态,了解对方是否具备执行力。

但若只有执行力也是不行。刘宗原还是以写程序为例,很会写一堆程序,但是Bug一堆,还要其它同事帮忙收尾,这样也不行,他说:「会作很多事情,但都作错事情,更遭,Google希望能确保工程师作正确的事情。」

清楚自己的目标才能驾驭Google的自由
与其它软件公司很大不同,Google对内信息相当公开。除了核心计划(如搜寻质量)或机密计划以外,刘宗原表示任何Google软件工程师,都可以接触到各种产品计划的所有信息,甚至连每一个人什么时候进办公室都可以从网络看到,可以随时和对方联系。他表示:「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Project的文件跟程序代码,而且几乎都可以去改它。等于是你喜欢作什么Project,你就可以去作。」他接着补充:「只要觉得有需要,就能直接修改程序代码。觉得文件不够详细,就能用Wiki直接编辑。」,透过内部程序代码版本控制系统,只要修改内容通过计划负责人认可,就能更新到产品中,等于参与该计划。

此外,Google人很容易能向数千个开发人员请教,刘宗原指出很多想作的事可能别人已经做好了,直接请教对方就够,在Google中多数人都乐于响应。但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沟通,他说:「我们的文件都很齐全,大部分时间去看文件就可以。」详细文件说明,完整的程序代码,剩下的都是工程师自己的功课。但这样的环境却让刘宗原实力大增:「在Google几个月,比起过去好几年学的还要多更多。」

Google工程师可以有很高的自主权,也不会受到组织框架的制约。因为Google组织的结构只有四层(CEO、VP、Director与工程师),所长简立峰就是数十位Director其中之一,最下层是1万多名工程师。高层通常只提供开发方向的指引,例如目前方向以整合产品或改善产品为主,或者是列出有哪些项目需要人手,有兴趣的人可以参与,但不会规范工程师要怎么作,不会有人来教导工程师,也没有太多组织框架来管理。

要能驾驭这样丰沛的资源和充分的自由,刘宗原表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才能够去实现,这也正是成为Google人的必要特质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