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学习设计模式之禅——抽象工厂方法模式

2013年06月05日 ⁄ 综合 ⁄ 共 238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模式,其定义如下:

Provide an interface for creating families of related or dependent objects without specifying their concrete classes.(创建一组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提供一个接口,而且无需制定他们的具体类)

抽象工厂模式的使用场景:
抽象工厂模式的使用场景非常定义非常简单:一个对象族(或是一组没有任何关系对象)都有相同的约束,则可以用抽象工厂模式。什么意思呢?例如一个文本编辑器和一个图片处理器,都是软件实体,但是*nix下的文本编辑器和Windows下的文本编辑器虽然功能和界面都相同,但是代码实现是不同的,图片处理器也有类似的情况,也就是具有了共同的约束条件:操作系统的类型。于是我们可以使用抽象工厂模式,产生不用的操作系统下的编辑器和图片处理器。

//抽象产品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ProductA {
	//每个产品共有的方法
	public void shareMothod() {
	}
	
	//每个产品相同的方法,不同的实现
	public abstract void doSomething();
}

//产品A1的实现类
public class ProductA1 extends AbstractProductA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产品类A1的实现方法");
	}
}

//产品A2的实现类
public class ProductA2 extends AbstractProductA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产品类A2的实现方式方法");
	}
}

产品B与A类似,不再累述。抽象工厂类AbstractCreator的职责是定义每个工程要实现的功能,在通用的代码中,抽象工厂类定义了两个产品族的产品创建,代码如下:

//抽象工厂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reator {
	//创建A产品类家族
	public abstract AbstractProductA createProductA();
	//创建B产品类家族
	public abstract AbstractProductB createProductB();
}
//注意 有N个产品族,在抽象工厂中就应该有N个创建的方法

如何创建一个产品,则是由具体的实现类来完成的,Creator1和Creator2代码如下:

//产品等级1的实现类
public class Creator1 extends AbstractCreator {
	//只生产产品等级为1的A产品
	public AbstractProductA createProductA() {
		return new ProductA1();
	}
	
	//只生产产品等级为1的B产品
	public AbstractProductB createProductB() {
		return new ProductB1();
	}
}

//产品等级2的实现类
public class Creator2 extends AbstractCreator {
	//只生产产品等级为2的A产品
	public AbstractProductA createProductA() {
		return new ProductA2();
	}
	
	//只生产产品等级为2的B产品
	public AbstractProductB createProductB() {
		return new ProductB2();
	}
}
//注意有M个产品等级就应该有M个实现工厂类,在每个实现工厂类中,实现不同的产品族的生产任务。

在具体的业务中如何产生一个与实现无关的对象呢,代码如下:

//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出两个工厂
		AbstractCreator creator1 = new Creator1();
		AbstractCreator creator2 = new Creator2();
		//产生A1对象
		AbstractProductA a1 = creator1.createProductA();
		//产生A2对象
		AbstractProductA a2 = creator2.createProductA();
		//产生B1对象
		AbstractProductB b1 = creator1.createProductB();
		//产生B2对象
		AbstractProductB b2 = creator2.createProductB();
		
		/**然后再下面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

在场景类中,没有任何一个方法与实现类有关系,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我们主要知道它的工厂方法就可以直接产生一个产品对象,无需关心它的实现类。

抽象工厂模式的优点:
1)封装性,每个产品的实现类不是高层模块要关心的,它要关心的是什么?是接口,是抽象,它不关心对关心对象是如何创建出来,这由谁负责呢?工厂类,只要知道工厂类是谁,我就能创建出一个需要的对象,省时省力,优秀设计就应该如此。
2)产品族内的约束为非公开状态。

抽象工厂模式的缺点:
抽象工厂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产品族扩展非常困难,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以通用代码为例,如果要增加一个产品C,也就是说产品族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三个,看看我们的程序中有多大的改动吧!抽象类AbstractCreator要增加一个createProductC(),然后两个实现类都要修改,想想吧,这严重违反了开闭原则,而且我们一直说明抽象类和接口是一个契约。改变契约,所有与契约有关系的代码都要修改,那么这段代码叫什么?叫“有毒代码”,——只要与这段代码有关系,有可能产品侵害的危险。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