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陈式太极拳式名考释、动作、着法要领说明

2013年02月11日 ⁄ 综合 ⁄ 共 21229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发表日期:2004年12月18日        已经有358位读者读过此文

金刚捣碓类
1、金刚捣碓式名考释:
拳式命名,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忆。而所取名字,亦各有意义,大概不外以下几种规律,即象形的、说明动作的、说明作用的。
金刚捣碓取义为象形之类。式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拳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至于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使名字美化,更便于记忆。亦可证张三丰创造太极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为名。其它太极均无此名。
要领:陈式一路共四个金刚捣碓,而动作不同。第一式共七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为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左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棚、引棚、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震脚等法。
2、左转身捣碓式名考释:与第一捣碓同。但我加“左转身”字样,以别方向。各式太极均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六个动作:眼以左前方为主,转身后方向不变,即为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左凡六转。步法从单鞭末动作的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左扑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左前棚、右收棚、左转身棚、抱缠、膝打、震脚等法。
此式与前式不同之处,从式的结构观察,便可看出:前者是从两手下垂,两足并立的合式变开式,又变为合式的。此式则系从手足同开的单鞭变为合式的。前式系正面接手,对方的手、步均在我手、步里侧;此式则系对方从我左手外侧进攻,手足始终在我左外方的。
3、右转身金刚捣碓式名考释:
取名意义同前。我加“右转身”三字,以别方向,其它陈式均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五个动作。眼法转向右方。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上式掩手肱捶末动作的蹬步变左半盘步、内八字马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右侧棚、右采左按、右单列兼左转按、右足收扫、抱缠、膝打、震脚等法。
4、左转身金刚捣碓式名考释:
取名意义同前。我加“左转身进步”以别动作方向。其它陈式太极拳书无此名。
要领:此式五个动作。眼法先向左方,因身步变化,成为向正前方。身法右、左、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前式当门炮的左侧马步变左小侧马步、左小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小正马步。手法包括退左步采、左转身进步小捋上捧、右足旋扫、抱缠、膝打、震脚。
5、二路第二捣碓式名考释:
式名取义同前。金刚捣碓是陈式太极拳套路中的母式。许多式子都是从此式变化而来。所以,一路有四个捣碓,二路有三个捣碓。一路的四个捣碓同名,而作用不同,练法各异。二路的第一个捣碓完全同一路首式。二、三两个系从径拦直入转变的。又与一路不同,因取今名。陈式各书亦无此名。不过顾留声同志曾介绍陈家原无金刚捣碓,后方加上。陈鑫所著《陈式太极拳图说》末式为当门炮、陈小旺著《世传陈式太极拳》前言中说:“鉴于二路结束突然,故增加了金刚捣碓和收式两个式子。”实则我从陈发科师学拳时即有最后一个金刚捣碓。不过,没有收式和起式之名。一路第四个捣碓,我初学时,收式方向是与起式相反的。一九五六年我在山东省武术选拔赛结束时,应群众要求表演,我感到面对主席台开始,背着收式于礼不合,加了个转身动作,调整过来,后遂成例。在此说明改变的原因,证明并非师传。
要领:此式共三个动作。眼法原系从前式径拦直入动作。左足在右足的左前斜角转变的。即从左前方身转270°。成为向正前方;身法右转的同时,左足踵为轴,右足尖划地随身旋转270°,由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右采左按、抱缠、震脚等法。
6、上步骑鲸式名考释:
此式系从前式穿地龙变来。上步的眼、身、步、手法均同捣碓,因附入金刚捣碓类中,取名重在上步。骑鲸系与下一式跨虎之名相对成趣, 同是象形而又说明进退方向的。
各式太极均名“上步七星”。解为:头与两肩两手两足合成七点,因名“七星”。 我认为:人之一身在运作中任何式型,都具有头及手足,独此式名为七星,似不合理。故定为今名。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左前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左扑步变为右前虚步。手法包括左前棚变右解拿。
7、抱头推山式名考释:
此式说明动作。陈鑫先生解为:有人从我背后突然袭来(此式系从小擒打末一动作转变的),来势即猛,用意不善,我必须转身应敌。转身时为防击面部,故须抱头。转身后对强敌不应软弱,纵使他是座山,也应以全力将他推倒。
陈式书中式名相同。它式除吴式保留推山字样。却用抱虎二字。杨式等式则名抱虎归山。杨式学者亦有人怀疑无人有如许大力抱起虎来,疑为豹虎归山。
要领:此式共六个动作。眼法在第一动作转向右后,以下系向右方。身法左、右、右、左、左、右凡六转。步法从小擒打末一动作的左侧马步变左半马步、内八字马步、右前虚步、右扑步、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倒棚、右转靠、右转退步、右列兼右足转带、左引右下挤、左双上列、右双按等法。
(二)拦擦衣类
拦擦衣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作用的。陈鑫原名揽擦衣。我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的着法。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因改为今名。
《陈式太极拳》书中,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理不合。而且戚氏图象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式毫无共同之处,故不采用。其它太极书除孙式采用此名,《世传陈式太极拳》也采用懒扎衣外,杨、吴等式均名揽雀尾。系口传音讹,今已纠正。
陈式一路共四个拦擦衣式,二路只有一个。一路四个式中,退进步拦擦衣及进退步拦擦衣二式系我编的不同着法。下面再详加介绍。
拦擦衣式名考释如上,不再赘述。
要领:此式共五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式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棚、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式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在习陈式者,左手多合在腹部左侧,我改为合在心口前。
退进步拦擦拭衣式名考释:
取名义同。但此式系我于一九五六年所编,以避重复。各式太极拳均无此练法。
要领:此式共三个动作。眼法仍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凡三转。步法从前式进步掩手捶的右侧马步,变退步右小侧马步、右扑步、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退步棚、进步按,变为挤法。
3、第三拦擦衣是一路玉女穿梭后的式子。式名取义同前,只是第一动作系开半步。我加上“第三”字样,以别次序,它式无此二字。
4、进退步拦擦衣式名考释:
同前。但此式亦系我于一九五六年新编,加“进退步”以示别于“退进步”,其它拳书均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三个动作。眼法亦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凡三转。步法从前式掩手肱捶的右侧马步变右前虚步、右后虚步、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进步棚、右进步按、左退步挤等法。
六封四闭类
六封四闭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作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己,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式子。在陈式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各陈式太极拳书都有此名。惟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无此式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式子,反以封闭为名,意更深远。各式太极拳书有“如封似闭”式名,与此式毫不相同。
陈式一路有六个六封四闭,二路只有一个:我把一路第二个三换掌下面的及进退步拦擦衣下面的两个六封四闭式减去,直接变为单鞭,以避重复,而变用新的转换方法。陈式各书均不如此。
要领:此式共有五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右弓步变右侧马步、右扑步、成左后虚步。手法包括棚、采、捋 、棚、按等法。如三换掌、当门炮,及二路的拳炮捶、回头当门炮、玉女穿梭等均以捋按为主,而变化不同,因附于此类。
按陈发科师教此式时,总说:捋时左手贴腰向里缠,右手松肩沉肘下塌外碾,而且捋的姿式是用右腕掌之间搭在对方的左肘关节外上侧。说必须这样方能有四两拨千斤中“拨”的作用。从来不许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认为手总托不动对方肘部下沉的劲。但如今一般习此式却都左手逆缠,高齐左眼,而且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不知从何时变的。
2、左转身进步六封四闭式名考释:
取义同前。 我加“左转身”三字,以别方向。各陈式书均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三个动作。眼法先看左前方,进步后因方向未变,自然成为向右前方。身左、左、右凡三转。步法从前式野马分鬃的左侧小马步变左小盘步、右前虚步,成左后虚步。手法包括左转身捋、进右步双上棚、跟左步双右按等法。
3、第六六封四闭式名考释:
取义同前。
要领:此式只有一个动作。眼法向右前。身法右转。步法左后虚步。手法双右按。
此式系从一路猿猴献果变来。动作、作用均同前式末一动作。今不复述。
当门炮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作用的。双手向前方发劲,故名当门炮。这是一捋、一挤按的动作,与六封四闭同类。但它是从转身摆莲变来,是退步右持变挤按法。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右、左两转。步法从左独立步变左扑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退步捋,左转身挤按。
凡捋法要注意前手是收肘不收手,也就是以肘化劲而退,手在退中有进。证明太极拳的“收即是放”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5、二路左回头当门炮式名考释:
与上式同。我加“左”字以区别方向。因此式系从左变式打桩所变。变式打桩的步法是向左前跃进的,变式时须向右转过身、步、而眼法向左,所以名回头。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左为主:身法右、左两转。步法为左扑步、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右捋、左挤按。
6、右回头当门炮式名考释:
同上式,但因以右方为主,因加“右”字,区别方向。陈式各书均无左、右字样。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为右扑步、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捋、右挤按。
7、二路玉女穿梭式名考释:
此式取名是象形的。一路虽有一个同名的式子,但二者形象不同。一路的穿梭是跃进左步,右足跟进,以身步法的跳跃表现穿梭形象。此式则以手法的左右反复旋转表现穿梭形象。陈式各书式名均同。杨、吴等式太极拳却是走四个斜角的动作。但杨式简单,而吴式较为复杂。顾留声等著《陈式太极拳》名连环炮。
要领:此式共六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右凡六转。步法从高探马左转身退步的右半马步变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退捋、右进按。它是六封四闭第四、五两动作的活步,与当门炮不同者是彼则握拳,此则用掌。
8、左拳炮捶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的,虽然也是一捋、一挤按的式子,却发掌迅猛。凡是发劲刚速的,均以炮为名。《陈式太极拳》书误以此式为左冲。我曾问顾留声同志:陈式二路左冲原是左蹬脚式,因向左发劲,所以叫左冲。起名的原意以“冲”字为主,左乃表明方向。此式末一动作发劲向右,何以名为左冲?答以:因头一动作系从左起的,此答欠妥。
要领:此式共五个动作。眼法先向右前,第四动作身体左转,而目标未变,形成目向左方。身法右、右、左、左、右凡五转。步法从前式掩手肱拳的左弓蹬步变左侧马步、左小侧马步、并步、右扑步、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打,右退步捋、左转身棚,左进步捋,左双按挤等法。
9、右拳炮捶式名考释:
取义同前。我加以“右”字,以别方向。各陈式拳书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先向右前,从第二动作渐转向左前(因对手的方向未变,我已向右转过身来)。身法左、右、右、左凡四转。步法从右侧马步变右小侧马步、并步、左扑步、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左退步捋,右转并步棚,进左步右捋,左挤按等法。
此式系上式反过来练的。学者可棚上式体会其左右相反之处,兹不复述。
10、一路双推手式名考释:
这个式名是说明动作的。因最后的动作是双手右按法。各陈式书同名。各式太极无之。
要领:此式共五个动作。眼法以右前为主。身法左、右、左左、右凡五转。步法从上式下掩手捶的左侧马步变来,向左转膝,左膝弓住为右侧马步、右半盘步、左侧马步、右前虚步,成左后虚步。手法为右收棚、右小采、左捋、右上棚,变成右步双按。
此式系六封四闭的发展变化。它的动作与六封四闭的眼、身、手法完全相同,只是步子因身法大了一倍,所以也变为右步前进,而左步跟随。学者试比较便可知手的按法也略有变化,即前者劲发的近,此则劲发的远。
(四)单鞭类
1、单鞭式名考释:
此式也是象形的,因为式子完成时两手左右展开,如同横担一条鞭似的。一路陈式有七个单鞭,二路只有一个。陈鑫在所著书中说:“左转身蹬脚一式也称为中单鞭。”今已无人知晓。各式太极拳名均相同,惟陈式曾有“丹变”之称,当系音讹、字误。
要领:此式共有五个动作。但一路七个单鞭中的第三、第六两个单鞭经我将练法改变成为四个动作。
此式系从右前方转至左前方,应付两面对手的着法。我所改的也是如此。
单鞭式名考释已见前文。
要领:此式共五个动作。眼法在一、二两动注视右前方。从第二动作完成,便转向左前方。身法右、左、右、左、右凡五转。步法从左后虚步,变左前虚步、左小扑步、左侧马步、成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按、左引右挤、左进步靠、左采、左按等法。
2、第三单鞭式名考释取义同前。
我加“第三”字样,以区别此式与其它单鞭不同。因此系我根据第二个三换掌后的变化而创造。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第一动作向右,后均向左。身法左右、左、右凡四转。步法从三换掌末一动作的右半盘步变外八字马步、右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左引右按、左靠、采、按等法。
3、第六单鞭式名考释取义同前。
此式系陈师在我初学拳时所讲解、试验的单鞭两动作手法。因记录于套路中。
要领:此式亦是五个动作。眼亦先右后左。身法右、左、右、左、右凡五转。步法从进退步拦擦衣一动作的右侧马步变右半盘步,右侧马步、左弓蹬步。同时,手法为右下挤,右肘打,左转靠、采、按等法。
这个动作是我问陈师单鞭两动作两手交替旋转的作用时,而作示范的。当时我因初学三年许,未能理解。反以问彼答此为疑,认为答非所问。一九五六年我从北京向陈师请教复习返济后,已将陈师近中讲解各式编入套路,因忆起此式,因亦编入,以免遗忘。
白鹤亮翅类
白鹤亮翅式名考释:
此式也是象形的。取名重在“亮翅”二字。使人一见此名,便可领悟它是讲手部的开,而不是合,与腿足无关。陈鑫著作中本名“白鹅亮翅”。白鹅、白鹤都是象征性的字样,与动作无大关系,因各式太极均同此名。遂亦名“白鹤”。
要领:此式在陈式一路中共有三个。式名虽同,而练法、作用不同。小擒打、玉女穿梭与二路风扫梅花同以左右手上下斜开为式,与此同类,因而附入。
此式眼法前两个系以左前方为主。身虽左、右两转,步法都是从小正马步而后退,成左前虚步的。手法是棚法变为右采左按。第三式是经我改编成为进右步由棚变靠,对方不是上两式位在左前,而是位于右前方,所以眼向右前,而身只左转一次。手部缠法配合,前两式均为双顺双逆。顾留声等著《陈式太极拳》说明此式为双顺双逆是符合事实的。但在前面举例说为右顺左逆的缠法,显然是误与杨式混而为一。我改的第三个亮翅,因是进右步的靠法,成为右顺左逆,乃是符合技击要求的。
白鹤亮翅式名考释:取义同前。
要领:此式共三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捣碓末动作的小正马步变左侧马步,经外八字马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转棚、右转棚、右采左按等法。
第二个白鹤亮翅式名考释:取义同前。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先向右,变成向左。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前式倒卷肱最后动作的右扑步变右前虚步、左前虚步。手法包括收棚、右退步右采左按等法。
3、第三个白鹤亮翅式名考释:取义同前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只左转。步法为左小盘步,变右小侧马步。手法为左转身棚、右进步靠。
此式系我编在第二倒卷肱后的顺拦肘下的式子,所以成为左转的右进靠法。
4、小擒打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作用的。它是接着掩手肱捶而变的。对方接我右拳,欲向右退步,引我右臂使我成背势,我随势进步前棚,再因敌变化的着法。此式只陈式有之,各式太极拳均无此式名和练法。各陈式书名均同。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看左前方。身先左后变右、左、左凡四转。步法从前式末动的左弓蹬步变右前虚步、左扑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进右步棚、右采左按、左转身棚、左上挤右下按等法。
当年陈发科师讲解此式时说:这个式子的最后一着虽然同是一挤一按,但上挤下按的劲分两截,较为厉害。因为对方只顾注意我的左手,而用右手向上棚挤,我以左手贴其胸部也向上棚挤,双方的气都集中在上盘,对方的右腿在我左腿的里侧,他的劲难以下塌,因而不免下盘空虚,而且未防我同时以在后方的右手攻到小腹气海,我虽用暗劲发出,但劲向下按,可使对方的气突然成为上下两截断开,而致气脱休克。必须在互相试验时,注意右手按劲,不可真的按在对方气海。所以陈师常常教导:对抗不可能常胜,而应常保不败。输要输得有理,赢的须有分寸。这就是:“既有拿手(不败),还有招手(不伤人)” 。
5、玉女穿梭式名考释:
此式名是象形的。陈式一、二路都有这个式名。但练法、作用不同。一路穿梭是左右上下斜开,而左步前跳,右步后随。二路则用双手同时一收一放,都是象织布梭的动作。加“玉女”二字不过是艺术美化而已。陈式各书与各式太极同名。但其它各式减去纵跳,而改为向四个斜角转动。其中以吴式较美观适用,杨式则过于简略,而且两手距离太大。
我因一路穿梭系拦擦衣的发展变化,纳入拦擦衣类中。手法仍是右采、左按,不过加上个大转身和跃步;二路穿梭则系六封四闭左捋、右按的发展变化。在步法方面为跃步的退捋、进按。因此,我将这个穿梭纳入六封四闭类中。
玉女穿梭要领:此式共有两个动作。眼法先以右前方为主,跳出后定式时,则转向左前斜角。身法只右转一次,步法先跃进左脚,右脚随之跃进成右侧马步。同时,左手逆缠向右平按,右手贴身逆缠右采。步法跃出时,左手下按齐左胯,右手上采齐右眼。
6、二路径拦直入式名考释:
陈式二路原有这个式名为“井拦直入”。各陈式书亦同名
但我对“井拦”二字取义不能理解。按其动作、作用,是直接拦截对方按我右手,我身随势右转进步采按的。可能是字误,所以改名为“径拦直入”。“径”是直截了当,毫不迟疑的意思。是否合适,尚待研究。
二路有两个与此同名的式子,它和下一动作,即《陈式太极拳》另取新名为“风扫”的,本是转身换步的过渡动作,原来没有式名。《陈式太极拳》取名可能是顾留声同志和陈照奎共同商定的。我因转身动作有倒扫的作用,赞成加上“风扫梅花”一式名。
径拦直入要领:
此式只一个动作。眼法向右。身亦右转。步法变右小马步成左前虚步。手法是右采兼左下按法。
“风扫梅花”要领:
此式也只有一个动作。眼法不变。但身继续右转后,左足跟为轴
右足倒扫180°,成左小侧马步,眼法形成注视左前方;手法仍是加大的右采、左按。
《陈式太极拳》起了不少新名。也错了二路的不少旧名。我将错的纠正过来,新名之合理、合用,有益于学者理解的,我也分别加以采用。按动作讲,“风扫梅花”有扫的作用,似可纳入扫膛腿类中。但这个动作的着法,还是以采按为主的加大,右足的倒扫,只是附带而动,是以仍纳入本类。
(六)搂膝拗步类
1、搂膝拗步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的,重在“拗步”二字。因我们生活中走路时,迈右步则左手向前摆动,迈左步则右手向前摆动。拳式的动作却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反,而且右或左手足一同向前,故名之为“拗步”。
各式太极拳均有此名,而练法不同。但陈式有“斜行”或是斜行的异称。我根据陈鑫著作将“斜行”后加了“拗步”二字。步法边续向左前斜进三步,变前膛拗步时,又变为右进两大步。第三步又转而向左,符合陈鑫要求的复归中线。我的设想曾经请陈师鉴定同意。但第二前膛的拗步等于搂膝拗步、斜行拗步与前膛拗步的复习题,所以综合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改动,虽然不知与前人的创作原意是否暗合,却将原来直线前进,而且动作重复的缺点纠正过来。
要领:式名为说明动作和方向,义已见前文,但动作多少不同,变化方向不同,作用亦不相同,在每一式中再作说明。
2、二路搂膝拗步式名考释:取义同前。
要领:此式也是五个动作。眼法先从正前,后变左前方;身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上式连环炮的右小侧马步变左扑步,左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手转棚、左进步左挤、右捋等法。
3、斜行拗步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和方向的。因一连三步都是斜向左前进行的。仅我们没有定名为上三步(如陈小旺拳套式名)。因为每一式子,步法都有进退,还有横、斜、大、小、及不同的步型之分。其它太极均无此式。
要领:此式共五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虽因身法、步法的变化前进,眼法方向始终不变;身法右、左、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前式初收的左小侧马步变为独立步,左小盘步、右侧马步、右大盘步,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收棚左转下拿、右进步平列,右转棚,进左步靠等法。
4、前膛拗步式名考释:
亦系说明动作方向的。前膛是步子向前进,但一路有两个前膛拗步;第一个应根据再收的方向连续向右前斜角进两步,第三步的左足向左前斜角迈进,第二个前膛拗步则向正前方迈进两步。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右、左、左、右凡四转,步法从再收的左小侧弓步变左前虚步、左半马步、右侧马步,成左半扑步;手法包括右收棚、左进步双按、进右步平列、进左步侧棚等法。
5、第二前膛拗步式名考释:
取义同前。各陈式拳书同名而姿势不同。其它太极拳均无此式名。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先向左前,后变右前;身法右、左、左、右凡四转;步法从上式左转身蹬脚的右独立蹬左足的姿势先收左腿,右步仍独立,变左小盘步,右侧马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左手收棚、左转双下拿、进右步平列、进左步左手棚法。
初收、倒卷肱类
1、初收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向内收步,而且表明从一路金刚捣碓至此,是初次收法。这一类里如再收,倒卷肱、退步双震脚、退步跨虎等,都是退行步法,也都是说明动作的式名。
陈师教此式时,经常发出收回的口令。我估计当年杨露禅学此式时,也可能因听到“初收”二字,而讹为“手挥”,于是加“琵琶”二字,而名之为“手挥琵琶”。陈式原来初收与再收的练法相同,都是松肩沉肘,手走外下弧线而收的。我改斜行拗步之后的再收是手走里上弧线而改的。因而前者的左手为顺转,后者的左手为倒转,多了一个收法。
要领:初收,再收都是两个动作。眼法都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初收右转,再收则左转变右转;步法初收从左弓蹬步变左侧马步,左小侧马步,再收是从左侧马步变右后虚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前者为左棚,收棚,后者为进左步挤、变右转身退步捋。至于其它退步着法,留在各式说明,以免混淆。
初收式名考释已见上:
再收式名考释:
式名是说明动作的,因是第二次收式,所以名为“再收”。陈式各书名相同,但练法不同,其它各式太极拳无此式名。
要领:此式亦两个动作,眼法向左,随身之右转90°。仍为左前方,因身、步法变方向,实际眼法未变;身左、右两转;步法从前式斜行拗步末一动作左侧马步,变右后虚步,左小侧马步;手法包括进步左挤,右退步转身捋法。
3、倒卷肱式名考释:
此式也是说明动作的。因步向后退,两手旋转,故名倒卷肱。陈师教此式时,也常说为倒碾肱。
杨式太极则名为倒撵猴,可能因口音听不清,而致讹误。现已与各陈式拳书同名为倒卷肱。但陈鑫著书名为“倒卷红”,解为如红铁出炉,人不敢近。似不妥。又说:古人曾名为珍珠倒卷帘,倒有象形意义。
要领:此式为陈式一路第一倒卷肱,共七个动作。眼向正前方,最后向右前斜角;身右、左、左、右、右、右、左凡七转;步法为左前虚步、右侧马步、右前虚步、左侧马步、左前虚步、左后扑步、右前扑步;手法为右转棚、退左步列、开棚、退右步列、收棚、右转退左步棚,左双手捋等法。
此式步向后退行,而眼向前看,两手更迭旋转,所以叫做倒卷肱。陈鑫著书曾说:“同向后看,恐履非所履。”我认为凡后退的足,都用足尖划地而退,在生活上便是如此,不管后面有水,有坑,足尖自然感觉得出来。“同向后看”之法,实非必要。而且式名的“倒”字不合。陈鑫又说退行步子要低而大,退行时小腹要贴前腿。那样岂不身向前俯?是否有此必要?我认为还是身法中正为妥。
4、第二倒卷肱式名考释同前,加“第二”字样以区别次序。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仍向正前,最后转向右前;身法右、左、右、左凡四转;步法从右独立步变右侧马步,左侧马步、右小侧马步;手法包括前侧棚、退左步列、退右步列、退左步捋等法。
此式与前一式子同名倒卷肱,为何前者七个动作,此式则是四个动作?陈鑫曾说:“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在拳式中上一个动作便是下一个动作的来脉。来脉有大小、高低、斜正之分,则转关必须因势承接得恰当;第一倒卷肱是接前式肘底捶的左前虚步而变的,所以退步较小,此式则系接右独立的左足悬空而变的,所以退步自然放大。又因来势既猛且快,所以退步自然放大。又因来势既猛且快,所以退的手步自然加快。正是符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所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规律。
5、退步双震脚式名考释:
此式名也是说明动作的。因为动作中确是退步,到最后又是双足跃起而紧接双足震落的。各陈式书同名,其它各式太极无此名。
要领:此式为十五个动作。眼法向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左、左、右、左、左、右、左、左、右、左十五转;步法从上式单鞭的左弓蹬步变右侧马步、内八字马步、右小侧马步、右前虚步、左小盘步、右前虚步、左小盘步、右侧马步、原地跃步、震脚、右小侧马步、滑步;手法包括右倒棚、右转身棚、右退步棚、左转收棚、右转身棚、左转退棚、左转跃棚、右转落步棚、右转滑步按等法。
陈鑫曾说:“此式为突围之法”。我通过学习试验,加以揣摩,方悟以为入围法。下一式玉女穿梭才是突围之法。这种入围并非多数人所围,而是被人挤到一个深窄的胡同里面,后面有墙,已无退路。对方认为一下可以擒住,我只得向上跃起棚之,然后用右采左按,平纵出去,脱离困境。
照奎练此式上跃时不是提膝,而是提足,丢了膝打作用。
我于一九五六年曾以此式与学拳者乔某试验,只知以上棚为主,在无意中碰了他的裆部,方知上下都有着法,因而回忆陈师当年答同学提问之事。陈师和同学试验着法,常常讲中盘手法变化。同学们问:陈式是否上下都有着法?陈师答:上中下全有。但手走上盘时,在试验中,手应走到离对方尺许,便转过去。不用说真打上,就是摸他的脸也是失礼!膝部提高要离对方数寸,碰一下更不得了。试验中盘手法,必须让他用一只小臂横在胸前,以防万一发劲不慎,伤及内部。学拳以保健为主,研究技术是附带的,促使练者有兴趣,并练的正确些。不可争胜,更要注意安全和友谊。一九八四年我和日本姑娘试验此式,偶然大意,右膝碰了她的裆部,幸而是女子,但也蹲下疼了一会。所以应当随时莫忘老师教导。
退步跨虎式名考释:
此式是象形的。取名以退步为主,跨虎则象步法的形状,各式太极同名。《世传陈式太极拳》名为跨肱,不知何所取义。肱如何跨?很难说明。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从正前方转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右、左凡四转;步法从右前虚步,变左侧马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转下棚、右退步棚、右引左挤按、左收棚等法。
按陈鑫说,右手应高举过头顶,现在无此练法。
(八)掩手肱捶类
掩手肱拳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的。左右拳打出之前,右拳本是合在左掌上方。出拳时忽又以左拳翻到右拳上边;好似掩护着右拳而发的。如对手在我身右侧进攻,右肱又起了棚化作用。所以名之为掩手肱捶。掩手肱捶的发出是多方面的,手足配合也是因势而变。出拳的方向有中、上之分。缠法有顺、逆之别。手足的配合有顺拗不同。一般原则是平发、下发的拳,都是逆缠;劲偏上走的则走顺缠。有的式子动作先向下忽又转上,也有的似上转忽又向下而上转。陈鑫赞此拳为“理精法密”。理精之处,在于对立而统一;法之密处,在于变化万端。不但未习此拳者难以预料,即素习此拳者,亦仅能从姿式上窥探出有形动作之如何,而难料其内劲之变化。我虽不愿自密,祥为解说,以金针度人,实亦只能助有心人受到启发。成效如何,仍在实践。各式太极只有扳拦捶,而用无此式名。
1、第一掩手肱拳式名考释:
如前。加“第一”两字,以别次序。其它陈式太极拳书无此字样。
要领:此式系接前膛拗步而成,共四个动作。眼向右前斜角;身法右、左、左、左凡四转;步法从左半马步变左侧马步,最后成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挤、左引右打等法。
陈师初教我时,左手系收在左肋旁,掌心向里;后又改为左手在腹部左侧,掌心顺缠侧向右后下斜角。我将左手移置心口下。因为通过试验,左手收得过大,则右拳劲发不出。这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过程。照丕师兄此式拳象,则将左手心向上置在左肋旁,缺少缠劲。
原先此式练法系双手左前右后,左下右上地斜着分开。记得陈师曾作几次示范动作,并说:“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就是指的手臂的开合。
2、掩手肱拳式名考释
取义同前。这个式子是右转身蹬脚式下的一个式子。
要领:此式与前式练法不同。共有六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向为主,身法左、右、右、右、左、左、凡六转。步法左独立、右转震脚左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左收棚、右转开棚、双拿、左挤右引、左引右打等法。
陈师曾说:陈式发劲方法有四种。 一为轮子边上的劲,只能打起对方,而无损伤。二为轮子内侧的劲,即是列法,能折断骨节,不可轻试。三为钻头劲,掩手肱捶就是这种劲,非遇真正敌人,更不可轻使。武术界常有:“拳打寸劲”之语。一般武术解为:拳到离对方一寸才发劲。陈式则贴住对方皮肉后才发劲,在意念上能打进一寸去,所以易受内伤。四为崩炸劲,当对方紧搂我腰,方用此劲。然非功力深者发不出这种劲。
3、掩手肱拳(二路翻花舞袖后)式名考释同前。动作三个与上式第四、五、六同,作用亦同。
4、第一进步掩手肱拳式名考释同前。第一进步是我改的动作。式名上加“第一进步”其他陈式无此练法。
要领:此式系接第一闪通背而成的。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右前为主;身法只左转一次;步法从前式左小侧马步变右小盘步,成右小侧马步;手法包括左引棚、右顺步打等法。
5、第二进步掩手肱拳式名考释义同。但加“第二进步”字样,说明有进步动作,而且是第二个,其它陈式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有四个动作。眼先向左后向右前方;身左、右、左、左凡四转;步法从前式第二闪通背末一动作的左侧马步变右盖步、左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左前棚、右双拿、右引左挤按、左捧右蓄劲、左引右打等法。
6、掩手肱拳(二路进步侧靠后的式子)式名考释义同。
要领:此式共有四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左、右、右、左凡四转;步法从右侧小马步,变右前虚步、并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左转棚、右转棚、左按右引、左引右打等法。
7、下掩手拳式名考释
此式当陈发科教授时,本名“青龙出水”。我见陈鑫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此式名“下演手捶”,可以说明动作的方向。而且后面猿猴献果一式,陈鑫名之为“青龙出水”,并加解释说:右手如鞭穗旋转着,配合右足蹬力,跃向右前方,如同鱼龙出水之势。言之有理,因改名“下掩手捶”。各陈式书仍名青龙出水,其它太极拳无此式名。
又陈鑫原名演手的“演”字,取义欠当, 因未依之。
要领:此式共三个动作。眼以右前方为主;身右、右、左凡三转;步法从右侧马步变右半盘步、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右下棚、蓄劲、左引右下打等法。
8、击地捶式名考释:
这也是说明动作的。“击地”字样只是表示拳打的极低,并非真打地面。陈式各书同名,相当于其它各式太极的“进步栽捶”一式。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右、左两转;步法从左侧马步变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转蓄劲、左上引、右下打法。
我初学此式时,陈师名之为“神仙一把抓”。后来因同学们嫌这个名字有些俗气,而未采用。其实它也说明作用的类型。但在下打之后,那一个变顺缠而再向下松抓着向右转身的动作,那是拳打被化后的抓裆动作。《世传陈式太极拳》有此式名,而无“击地捶”之名。其它陈式各太极拳书无此名。
9、指裆捶式名考释:
这也是说明作用的。实则与下掩手捶、击地捶是同一作用,但有大中小之分。下掩手捶手的旋转最小,而为顺步横打法;击地捶的身、手步法最大;指裆捶则系中型的。
要领:此式共有三个动作。眼法向右前斜角;身右、右、左凡三转;步法从左独立步,变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下棚、左进步靠、左引右下打法。
学者应将三个式子的动作,排列起来练习、试验,进一步认清其中变化。
10、倒插花式名考释:
此式是象形的。可能是以右拳象花,花朵向下,岂非插的倒了。原式系在二路最后的掩手肱捶之后的式子。陈式太极拳误将拳炮捶后的过渡动作定之为:“倒插”,而将末一掩手肱捶后面的式子(应为倒插花,即《世传陈式太极拳》书中的“捣岔捣岔”),误名为“夺二肱”。
要领:此式共六个动作。眼法从掩手肱捶后面向右转身后变向正前方;身法右、右、左、左、右、左凡六转;步法从前式左弓蹬步变右前虚步、提膝震脚,变右侧马步、左独立步,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身肘棚、提膝攻裆、震脚、左引右下打、左转身右手棚、左足踹、蓄劲兼右膝打、左引右下打等法。
11、二路连环炮式名考释:
说明动作为左右连环发劲。陈式各书无此名。我因二路护心拳后这一过渡动作也是有用的。所以立一式名。各陈式书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右、左两转;步法从上式护心拳的右侧马步变右半盘步、右小侧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打、左引右棚兼右足扫带等法。
12、二路左二肱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的。连打两拳都是以小臂交替进攻,因先发左拳,所以名为左二肱。
《陈式太极拳》将此式名误移于倒插花处,又将“左”字误为“夺”字,而写为“夺二肱”,而将左二肱改为“连环炮”。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右、左两转;步法从右侧马步,变右半盘步,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拳直打、右拳横打等法。
13、右二肱式名考释:
因先发右肱而名,也是说明动作的。《陈式太极拳》无此式名。《世传陈式太极拳》虽有此名,但左右连着打。右二肱前没有变势打桩一式,而且都打成弓蹬步,出拳时也没有正、斜之分。
要领:眼向左前方;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左侧马步变左半盘步,成左侧马步;手法左引右打,变右引左打。
动作和作用与左二肱完全相反,学者应自己领会,今不多述。
14、二路搬拦捶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作用的。原是单鞭与猿猴献果两式中间的过渡动作,本无式名。《陈式太极拳》一书取名为搬拦肘,我因此式动作并无肘的着法,乃改名为捶,其它陈书无此式名。
要领:此式共三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法右、左、右、凡三转;步法从单鞭的左弓蹬步变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左手下棚、转棚、左反捶上击等法。
15、二路猿猴献果式名考释:
这是象形的。左拳为果,向对方口中献出。名为“猿猴”考取其灵敏动作,如同猿猴。各《陈式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一个动作。眼仍向左,身继续右转,又略向左转;步法从左侧马步变左小盘步;手法为左肘收棚而左拳上打。
陈鑫曾说打法:的一引一打(如掩手肱捶),有带引带打(如拦擦衣),有即引即打,即如此式。这是一手应敌最快而使人难防的着法。何况左足尚有带扫其右足之用。
16、一路猿猴献果式名考释:
取义同前。但练法不同。《陈式太极拳》名白猿献果,《世传陈式太极拳》名猿猴探果。探字虽符合动作姿态,却不能表明攻的部位。
要领:此式亦一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继续左转;右足逆缠,走里左前弧线,向左前斜角跃进一大步,左足顺缠走里左前弧线跟进到右足左后外斜角尺许,成左后虚步;同时,右手变顺缠,走里左上弧线,下塌外碾地向右前转出,高齐下颏,拳心侧向左后上斜角,拳眼侧向右前上斜角;左手亦顺缠在胸前自转,掌心侧向右后上斜角,中指垂向右前下斜角,两手仍距离一小臂宽。
此式陈鑫名之为“青龙出水”,说:“右拳拧转上棚,右足下蹬向左前跃进,如鱼龙跃出池中之状”。同样是象形的式名。但只能表示出跃进姿势,不如献果能表明进攻目标,因未采用。
17、窝底炮式名考释:
说明动用是从上翻下的动作。“陈式太极拳”名“窝里炮”,义同。《世传陈式太极拳》名同,但练法不同。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变左、右两转;步法从右侧马步,左退为右小侧马步,右进为右小侧马步。手法包括左退步下棚、右进步上打等法。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这个动作就是俯之则弥深的表现。作到这样效果,当然以裆劲的下塌为主,右手的逆缠角度大小也是重要的。对方的按劲越大,我方右手的逆缠角度也应随之加大,使对方有“俯之则弥深”的感觉。而限于其本身松园的条件,不敢亦且不能继续前进,而不得不转变方向,我必须善于掌握这一时机,而因敌变化其有利方向。陈鑫在“争走要诀”文中说得好,“双方都挤到九分九厘的情况,只在这一厘间分胜负”。并说:“争取的方法、在于力争上游”,我认为自所谓“力争上游”,就是争取主动权。主动权即:时间要分秒必争,方向——角度要善于加减。减变的角度——缠法的顺逆必须不差毫厘,时间更必须不差分秒。但是陈鑫讲到“力争上游”的方法为:手在对方下面要提到上面来。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
18、左变势打桩式名考释:
这个式名是说明动作的。拳发而身随之变化形势的方向,由正而斜;跃出后又落步打下桩子,必须稳固。《陈式太极拳》名为“玉女穿梭”;《世传陈式太极拳》无此式名,但有“窝底大捉炮”一式,不知取义何在?
要领:眼先向右前方。当身体转过来后,变为向左前方(实则眼注视的方向并未转动);身法只转一次;步法为向右跃进后变右后虚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左拳前打、步随身换,成为右棚之势。
19、左变势打桩式名考释:
取义同前。但原名无左、右字样。
要领:此式亦只两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向左转。步法左腿顺缠塌地,右足向左前斜角跃进一大步,左足随进到右足的左后外斜角,从左后虚步,落成右侧马步。手法先发右拳,左手随在胸前,都与上一式相反而又相同,这不祥述,留待学者自悟。
20、抹眉肱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的。“抹眉”二字可能是说右拳原在右额角上,向右下收回时肱部挨着眉前旋转而发的。肱或作红。也有人解为“横” 字,说是武术中的一个着法的术语。我对这个式名仅照字面体会,不一定恰当。《陈式太极拳》名“抹眉红”,陈小旺之二路式名则为“抹眉肱”。
要领:此式共有两个动作。眼先向左前方,身先跃转后,又向右前;身右、左两转;步法从上式伏虎的末动作左半扑步变左侧马步,再向左前斜角跃进右足,再随进左足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臂折肘、左引右打等法。
21、护心拳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作用的,此式手法都是围绕胸部反复运动的。可以看出主要是保护胸肋。名为护,十分恰当。陈式各书名同。杨、吴各式则将此式动作分开,名为左、右打虎式,取象形之义,也有道理。
要领:此式共七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左、右、左、左、右、右、左凡七转;步法从右小侧马步,变成右弓步,右前虚步、右扑步、右半盘步、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收棚、右前棚、左腿棚、右进步靠、肘、挤、列等法。
22、二路护心拳式名考释同前。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亦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右、左凡四转;步法从上式猿猴献果的左小盘步变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转棚、捋、靠、肘、挤、棚、等法。
23、二路伏虎式名考释:
象打虎之形。各陈式太极拳书,均同此名。杨、武、吴、孙各式只有左、右打虎之名,但不叫伏虎,练法也不同。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由右前方转向右后方,惟第四动作与身一同转向左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凡四转,步法从前式掩手肱捶末一动作的左弓蹬步变右后虚步、左侧马步、变成左扑步;手法包括倒棚,右转身靠、肘、挤、上棚等法。
24、庇身捶式名考释:
式名是说明作用的。两手左右上下环绕而动,目的为了庇护全身,所以叫作庇身捶。陈鑫说,也可名为“披身捶”,因此式前两动作是两手分披焉的。它与护心的取义虽同,但护心拳动作小于庇身捶。《陈式太极拳》名“庇身捶,”《世传陈式太极拳》则名为“撇身拳”。它式太极无此式名。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先右,最后变左;身法左、右、左、右凡四转;步法从右侧马步变左半扑步;手法包括左转棚、右转靠、肘挤、左上列、右转挤等法。
此式如陈鑫的说法,应为七寸靠。这个练法是当两手收合而右足向右迈进时,将右腿贴地前进,顶劲顶住,身向左转,腰向右膝内侧弯下去,以右肩距地七寸为度,所以叫作“七寸靠”。陈鑫解释为:遇到身高力大的人,突然用力猛向下按我顶部,我闪躲不及,便随之进右步插到他的裆内,腰弯到紧贴腿部而肩离地只有七寸时,对方下按之势已不能再低,这时我身变右转,用肩头旋转攻其小腹,可能打出丈余。但陈氏久已无人练这样的功夫。
顾留声同志在香港出版的陈式《炮捶》中,“七寸靠”一式(原套无有),但系面向左方,在左膝弓住时弯腰;陈小旺出版的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第九式撇身拳之六——30图“庇身捶”式是在右膝上弯腰,并无七寸低势,不知有何作用。
此式与伏虎、护心拳是同一类型的式子,但因用法不同,而姿势各异。用法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站立的位置不同,因而进攻的入手不同,则应敌的方法当然也各异。庇身捶我是正面(假设向北)站立的,对手是从我的右前方,左步在前用双手进按的,所以我先向左转以右手棚化(来劲偏下,我的右手顺缠下转;如来劲偏于左上方,则我以右肘下沉,而手向左上转棚化),然后每一动作都因对方的动向而随之;护心拳是从二路脚后接手的,双方都是右足在前,对面而立,所以对方进攻的劲偏我左方,我应向左转化;伏虎则是掩手肱捶,我以右拳向右前发劲时,对方从我的右背后按我右臂,并且因为他的左足踏在我的右足外侧,所以我必须身法加大左转,右臂向右前方松开,并以右足后蹬,上下相随地棚化。这和二起脚第一动作的滑跌法相似,但二起脚的右足不动,只以膝部松垂配合右拳化劲。总的说来,都不外乎“因敌变化。” 的原则。也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科学态度。
兵法要求“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论也说:“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是“所向无敌”的先决条件。知人的方法,首先是从对方与我站立的位置上看;再看他的步法是什么形式、何足在前,就可以揣测出他是从那个方向,用什么手法进攻;也可以估计到来的劲力偏向何方。至于接触之后,要凭我身体各部分松园的敏感。来感知他的动向变化。我方随时按照缠法的基本规律而适当加减其角度。所以拳论有“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之语。陈鑫也说:“守规矩,而不拘泥于规矩”。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认为还是陈发科老师说的好:练拳一要姿势正确,二要熟,三要练细讲明。这方能心中有数,达到条件反射,不思而中的神明阶段。当然“功夫”是随着规矩练出来的,不可能不劳而获。
25、二路撇身捶式名考释:
陈式原无此名。杨、吴等式则有之。可能因为手法从合而开,劲有外撇之意,而取此名,以说明作用。《陈式太极拳》在庇身捶后第十四式增新名为撇身捶。《世传陈式太极拳》一书连一路的庇身捶也改为披身捶了。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向左后方;身左、右两转;步法从右弓蹬步变左半马步;手法包括双合棚变双开棚法。
《陈式太极拳》说:这是解脱被拿之法,本是对的。但又说下一式斩手是由于这一动作,未能脱开左手,所以再求解脱,就不对了。斩手正是解脱后的反攻法,如前动作未解脱,必无法转身。
26、二路第二撇身捶式名考释:
要领:眼向左前方;身左、右两转;步法右侧马步;手法包括顺缠合棚、逆缠开棚。
此式与前式虽同撇身捶,而练法不同。前者系眼向左方右弓蹬步开始变化,对方系在我左步后外侧进按的,我的左手又合在腰际,因此必须以逆缠变化,兼以左足外摆来调节重心的平衡。此式则系眼向右方,右侧马步开始变化,我的双手均以逆缠向右发劲,而对方系从我的左前方按我左肘腕,劲略偏左,我不如以顺缠棚化,用逆缠拿其左腕,方能为下一式拗拦肘法蓄劲。
27、二路下双撞捶式名考释:
这是我起的新名。在左冲、右冲之间的动作,本来无名,我因它有一定作用,故立一式名,使初学注意。各陈式书均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右、左两转;步法从左独立步变左小盘步;手法包括收棚、下打。
(九)十字手类
象形。两手交叉如斜十字状。原是陈式太极拳庇身捶前的开合动作,未有式名。我因教初学者对庇身捶动作都感到复杂难记,因取杨、吴等式“十字手”之名,分一式为两式,以便初学者。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法右、右两转。步法从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变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右开棚,右进步靠。
2、左进步挤式名考释:
这是第二倒卷肱后的过渡动作。式子是我编的。式名亦我所起,是说明作用的。他书无此式名。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从右前方转向左前;身法右、右两转;步法为并步变右侧马步;手法包括转棚,右引左进步挤法。
3、二路劈架子式名考释:
式名也是说明动作的。《陈式太极拳》名同。《世传陈式太极拳》名为“披架子”。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只右转;步法从前式手肘式的右小侧马步变右后并步,成左半马步;手法包括右转身棚、右引左撩阴等法。
当年我学此式时,陈师教的是双逆缠,而左手为拳前开。《陈式太极拳》陈师的拳象则左手以顺缠变掌而开,与原教的相反。
(十)背折背类
背折背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的。用法是从背部右侧转折而发靠的。陈照奎弟所练架式有此式名,但系将庇身捶的动作作为此式。记得一九五六年春我赴北京再向陈师求教时,照奎曾说“我没学过这个动作”。因为这个式子是陈师在教拳数年后才添上的。连三换掌及倒卷肱下面变白鹤亮翅的过渡动作,都是后来添的。我们有学了的,也有没有补学的。各式太极拳无此式名。
此式共三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法左、右、左凡三转;步法从右侧马步,变外八字马步,右半盘步,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转棚、右转棚、左转身背靠等法。
2、二路右转身靠式名考释:
式名也是说明作用的。原是二路搂膝拗步的下面转变第二捣碓的过渡动作,本无此名。我因它有靠的作用,所以立了一新名。《陈式太极其拳》此处也新添一名为“煞腰压肘”。但是陈师有图,和原教的不同。练法也是身向右转,而右手握拳沉肘下转;左手亦握拳,在左上方扬起。有欲向右转身击打之势。我们初学时,陈师没教过这个动作。我从图形观察体会,显然也是抵御有人从我右方来攻。但我原来学的是棚靠来人按肘的着法。此图则是对方从我右前方向下按我拖泥带水,所以右手握拳下转棚化,左手亦握拳蓄劲待遇发。陈师所有各式,都有几个不同的练法及作用,即一、二路各式,也可看出它的变化是怎么来的和为什么这样变。
要领:此式只一个动作。眼从前式搂膝拗步的向左转为向右后方;身变右转;步法从左弓蹬步变为马步;手法为棚化兼靠。
二路进步侧靠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作用的。它是拳炮捶至转身掩手肱捶的过渡动作,本无式名。我因它有靠的作用,因起此名。《陈式太极拳》书名为“倒插”,是误将倒插花之名,置于此处。小旺著书无之。
要领:眼向右前方;身左转;步法进右足滑成小正马步,手法为棚中之靠。
(十一)三换掌类
三换掌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作为三次换转掌的方向而名。《陈式太极拳》名同。《世传陈式太极拳》无此式名;各式太极亦无此式名。因为这个式子是陈式练基本功的活桩练法。原来套路中本无此式。陈发科师在北京教拳数年后,方将这种练法增入一路中,令学生练习。肘底捶也是练活桩的式子,但它是大开大合的方法。此式则是两手在胸前交替换转,圈子缩小,显得更加灵活,是实用交手的快速换着方法,学生应当注意多练。
要领:此式共三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法右、左、右凡三转;步法为左后虚步;手法双顺左开右合。变右逆开左顺合,再变双顺合。
双顺合棚的练习方法,虽然眼法不变,身法只有左右旋转,。由于手法的多变,下盘的裆看似简单,而手法有顺、有逆、有开有合。开合的方法,或双顺、或一逆一顺,第三动作双变为双顺缠的合中之开。由于手法的多变,下盘的裆膝配合角度也不一样。必须细心练习体会,莫以简单而忽视之。
2、第二个三换掌式名取义同前。
要领:此式亦三个动作。眼法、身法、手法都与前者相同,但前者是左后虚步。此式则从右侧马步开始。所以当身法、手法变化时,步法也随之而变。前三换掌对于腿法,主要是练的右腿;这个三换掌则是练的左腿。我们看第二个三换掌要领,动作一是身继续加大右转,步法从右侧马步,变右膝顺缠弓住塌劲,左膝松垂,成右半盘步;动作二,身变左转,而腿部缠法左顺右逆,成为右侧马步;动作三,身又变右转,而手法缩小为双顺缠的合中之开,步法也随之变成大半盘步。这种反复旋转互变,是能练得周身上下相随的。
3、肘底看捶式名考释:
式名也是说明动作的。并且也是太极拳法中练基本桩功的一个主要式子。各太极拳书同名。
要领:眼向正前方;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为左前虚步;手法逆缠双开,顺缠双合法。
我们可以借以练三种身法。步法作成高、中、低三样姿式。一个开合,走高架;次走中架;最后走低架。三周已过再由低而中、而高。这样反复多练,腿部虽然初觉酸疼,十天后便无感觉。练过两天,腿力必可大增,而且是螺旋式的上升和下降。对拳法是极为有益的。
(十二)闪通背类
1、闪通背式名考释:
式名是说明练法作用的。动作中有闪法,中气由任脉通督脉。督脉在背,所以名为“通背”。《陈式太极拳》、《世传陈式太极拳》与陈鑫之《陈式太极拳图说》名皆同。杨、吴等各式太极拳,则名“闪通背”或“三通背”乃音讹。
要领:此式共八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随身步的转换最后仍向左前方;身法右、右、左、右、左、右、右、右凡八转;步法从左马列蹬步变左侧马步、左前虚步、右前虚步、右小盘步、左半马步、内八字马步、右后虚步,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棚,右退步捋,左转身捋,右转身棚、左进步挤,右转身右采左按,右转身背靠、退右步平列等法。
我初学时,左转之前,两手向右转的多些,然后向左捋回。不如这样:左手在心口前转小圈,右手从左手上走立圈,更为简捷。
2、第二闪通背式名考释同前。
但此式不是原学之法,而是我从一位广饶的老拳师延崇仁的着法中吸取来的。所有全国习陈式者都无这种练法。
要领:此式共六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右、左、左、右、右、右凡六转;步法从上式搂膝拗步的左弓蹬步变右侧马步、右小侧马步、右侧马步、左半马步、内八字马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棚、左转退步列、进右步右拳攻。右转左撩阴、右转蓄劲,右转背靠手法。
3二路倒骑驴式名考释:
此式是象形的。因为它是从上式玉女穿梭向右转180°的动作。陈发科师教我们时,全名为“张果老倒骑驴”。张果老是古代民间流传的一位仙人。原有“张果老倒骑驴”的故事,意思可能是教人向前进行时须要回顾走过的路是否正确。后来我们简称为“倒骑驴”。《陈式太极拳》书中,名为“倒骑麟”, 不知“麟”的原意如何。据顾留声说,陈式旧名原为“倒骑龙”。《世传陈式太极拳》名之为“倒骑龙”。都将驴升级为“麟”,为“龙”,因而练法在右转身时,都将左腿提的很高,照奎的图象甚至连右足跟也拔起离地。陈师教此式时转身,要求左膝与右膝里侧磨擦而过,不许散开,我想是对的。
要领:此式共六个动作。眼法原向右前方,转身180°。眼法还是向右前方;身法右、左、右、左、右凡五转;步法为左半马步、左小侧马步、左半马步、左小侧马步、左半马步;手法为右转身棚、左进步挤、右转身退步捋,反复两次后,变右进步右采左按等法。
4、二路闪通背与一路第二个闪通背第五、六动作同,为下面变进步掩手肱捶作好准备。但《陈式太极拳》书中的陈师拳照,改为“海底翻花”,较之原教的掩手肱捶用法,更为简捷。在下文“海底翻花”式再行说明。
(十三)云手类
云手式名考释:
式名也是象形的。中国画云习惯以螺旋状表示云之随风旋转。因此式两手交互旋转有似画云笔法,故取以为名。杨、吴等式均同名。叭陈式各书名为“运手”其实似以此式是手的运用为主。实则太极拳任何式子都是整体运动,手、眼、身、步都是一动无有不动的。所以我认为应以“云手”为名方对。
陈鑫曾说:武术中攻防手法以左右两方用的较多。因为对方进攻多从侧面而入,因之云手一式在整个套路中,不但每式反复作三、五次,而且一路就有三个云手。这个看法是合乎实际的。我根据这个道理,认为一路除三个云手之外,前招、后招是云手的活步而缩小的架子,野马分鬃则是单云手(原名黄龙三搅水),更明显地表达云手虽单手应敌,也是有用的。因将各式均纳入云手类中。
1、上云手式名考释:取义同前。
陈鑫之《陈式太极拳图说》将云手分上、中下,因采用之以分次序。其它各式太极拳书除陈鑫著作外,均无此字样。
要领:此式共八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凡八转;步法从上式单鞭的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左侧马步、右后虚步、左扑半步、左小侧马步、左半扑步、左小侧马步、左前虚步;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