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Redis简介

2013年02月06日 ⁄ 综合 ⁄ 共 311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Redis是一款开源的、高性能的一个第三方软件,就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它常被称作是一款数据结构服务器(data structure
server)。Redis的键值可以包括字符串(strings)、哈希(hashes)、列表(lists)、集合(sets)和 有序集合(sorted sets)等数据类型。

对于这些数据类型,你可以执行原子操作。例如:对字符串进行附加操作(append);递增哈希中的值;向列表中增加元素;计算集合的交集、并集与差集等。

    为了获得优异的性能,Redis采用了内存中(in-memory)数据集(dataset)的方式。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你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将数据集转存到磁盘上来持久化数据,或者在日志尾部追加每一条操作命令。

    Redis同样支持主从复制(master-slave replication),并且具有非常快速的非阻塞首次同步(non-blocking first synchronization)、网络断开自动重连等功能。同时Redis还具有其它一些特性,其中包括简单的check-and-set机制、pub/sub和配置设置等,以便使得Redis能够表现得更像缓存(cache)。

    Redis还提供了丰富的客户端,以便支持现阶段流行的大多数编程语言。详细的支持列表可以参看Redis官方文档:http://redis.io/clients。Redis自身使用ANSI C来编写,并且能够在不产生外部依赖(external dependencies)的情况下运行在大多数POSIX系统上,例如:Linux、*BSD、OS X和Solaris等。

  • Redis的安装

说明:Redis的安装版本选取为2.2.6,安装包为redis-2.2.6.tar.gz,系统平台为CentOS 5.5。

1. 解压安装包

使用tar -xzvf redis-2.2.6.tar.gz来解压安装包。假设Redis 解压后目录为redis-2.2.6,绝对路径使用$REDIS_HOME来表示。其目录结构如下所示:


其中,README和INSTALL中包含了编译、安装Redis的简单说明,在正式开始之前请先阅读这两个文件。

2. 编译

进入$REDIS_HOME/src目录,使用make命令来编译Redis,该编译过程将会产生redis-server二进制文件。

3. 测试

在编译Redis完成之后,最好使用make test命令进行一下测试,但是该步不是必须的。

4. 安装
使用make install来完成Redis的安装。Redis的所有二进制文件将会被安装在/usr/local/bin目录下。

  • Redis的运行和测试:

    假设Redis安装在/usr/local/bin目录下,并且该目录包含在$PATH环境变量的搜索目录中。那么便可以使用redis-server来运行Redis。如果Redis安装在其他目录中,可以使用/path/to/redis-server来启动Redis,或者将Redis的安装目录添加到$PATH的搜索目录中。

    Redis自带了一个称为redis-cli的命令行客户端,该客户端会在运行make命令的时候自动编译。用户可以使用该客户端完成Redis的一些简单测试或操作。

    使用redis-cli来启动该客户端,启动后命令行前缀为:redis>。用户可以在此进行后续操作,这类似于MySQL的命令行模式。
例如,使用如下命令来存储key-value对:



使用get命令来获取所存储的值:


至此,Redis的安装和简单测试便完成了。需要注意的是,在运行make test命令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如下错误:
(cd ..; tclsh8.5 tests/test_helper.tcl --tags "" --file "")
/bin/sh: tclsh8.5: command not found
make: *** [test] Error 127
之所以会出现该错误是因为在运行make test命令时,需要Tcl 8.5的库,而CentOS 5.5自带的版本为8.4。用户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来查看:


此时,你可以到Tcl的官方网站http://www.tcl.tk/下载8.5版本,并按照Tcl的安装说明自行安装便可。安装完成后,使用ldconfig再次查看:



此时,再次运行make test命令便可。

 

常用命令

就DB来说,Redis成绩已经很惊人了,且不说memcachedb和tokyocabinet之流,就说原版的memcached,速度似乎也只能达到这个级别。Redis根本是使用内存存储,持久化的关键是这三条指令:SAVE
BGSAVE LASTSAVE …
当接收到SAVE指令的时候,Redis就会dump数据到一个文件里面。
值得一说的是它的独家功能:存储列表和集合,这是它与mc之流相比更有竞争力的地方。
不介绍mc里面已经有的东东,只列出特殊的:
TYPE key — 用来获取某key的类型
KEYS pattern — 匹配所有符合模式的key,比如KEYS * 就列出所有的key了,当然,复杂度O(n)
RANDOMKEY - 返回随机的一个key
RENAME oldkeynewkey— key也可以改名
列表操作,精华
RPUSH key string — 将某个值加入到一个key列表头部
LPUSH key string — 将某个值加入到一个key列表末尾
LLEN key — 列表长度
LRANGE key start end — 返回列表中某个范围的值,相当于mysql里面的分页查询那样
LTRIM key start end — 只保留列表中某个范围的值
LINDEX key index — 获取列表中特定索引号的值,要注意是O(n)复杂度
LSET key index value — 设置列表中某个位置的值
LPOP key
RPOP key — 和上面的LPOP一样,就是类似栈或队列的那种取头取尾指令,可以当成消息队列来使用了
集合操作
SADD key member — 增加元素
SREM key member — 删除元素
SCARD key — 返回集合大小
SISMEMBER key member — 判断某个值是否在集合中
SINTER key1 key2 ... keyN — 获取多个集合的交集元素
SMEMBERS key — 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
还有Multiple DB的命令,可以更换db,数据可以隔离开,默认是存放在DB 0。

存储

redis使用了两种文件格式:全量数据和增量请求。全量数据格式是把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
便于下次读取文件进行加载;增量请求文件则是把内存中的数据序列化为操作请求,用于读取文件进行replay得到数据,序列化的操作包括SET、RPUSH、SADD、ZADD。
redis的存储分为内存存储、磁盘存储和log文件三部分,配置文件中有三个参数对其进行配置。
save seconds updates,save配置,指出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这个可以多个条件配合,比如默认配置文件中的设置,就设置了三个条件。
appendonly yes/no ,appendonly配置,指出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如果不开启,可能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的save条件来同步的,所以有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
appendfsync no/always/everysec ,appendfsync配置,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