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转]评蒙牛内幕

2012年07月03日 ⁄ 综合 ⁄ 共 1633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评蒙牛内幕

先说几点写得不好的:

第一,这不是内幕的写法,吹捧之词溢于言表。什么“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什么“乳业选择了牛根生,就像上帝选择了基督”,写得太肉麻了。

第二,作者并不懂学管理研究管理的,而是做策划和做新闻的,因此,我的感觉是这本书对于真正做管理的人来说,并没有像封面所说的那样“首次全面揭开蒙牛高速成长之迷”,很多东西由于两位作者身在此山中,并没有把原因说透,而流于表面。

但本书是目前能比较全面的介绍蒙牛成长过程和牛根生个人性格的书,透过这些描述,我们还是能看出一点蒙牛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第一个关键性因素,我认为是创业初期超常规的目标,和对目标的偏执追求。这一点可用蒙牛提出的“飞船定律”和“不修改目标,只修改手段”来说明。所谓飞船定律,就是说宇宙飞船有两种命运,一种是摆不脱地心引力,掉下来;一种是飞出去,这取决于速度,不能高速成长,只能高速灭亡,不能静止在半空中的状态,这就是“飞船定律”。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如果没有高速度,到头来,每个市场的蛋糕都没有他的份。虽然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也有很宏大的目标,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却总是喜欢搞和“半数定侓”,即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正是因为有了这两点,才会有蒙牛的“财富不够,智慧来补”,才会有直接跳出内蒙古直接走向深圳、北京和上海,才会有利用公关事件营销来打开市场的做法。

(PS:看过《解密顺驰》的人会觉得蒙牛的成长轨迹有点像未被收购前的顺驰。牛根生当初在蒙牛的销还不到1个亿时就提出蒙牛的目标提五年销售做的100亿,当年的顺驰的孙宏赋在在销售额刚跨过100亿的时候就提出三年内要做到1000亿的目标。可惜最后孙宏赋没有等到这一天就被香港路劲收购了,有人在总结顺驰失败的原因时分析到并不是他“缩短资金到资金的距离”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做IT出身的他没有考虑到房地产的生产周期并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当市场上有一点风吹草动时,五个锅盖盖六个锅就出问题了。)

第二个关键性因素,我认为是良好的竞争心态,主要表现在“大策略看市场,小策略看对手”。蒙牛视伊利为竞争队友,称草原品牌是一块,蒙牛伊利各一半,以及在遭遇假新闻诽谤时对伊利网开一面,在伊利遇难时没有落井下石等,与其说是牛根生心地善良,宽宏大量,以德报怨,不如说他深刻地领悟良性竞争是自己想成就百年企业的一个环境条件之一。拥有这种心态,才不会为追赶竞争对手而制定战略,才不会丧失了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个关键性因素,我认为是"得人心",主要表现在“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和他的“散财聚人”上。牛根生敢想敢干,但他不是战略家,他的成功,与其说是智的成功,不如说是德的成功。他的“散财聚人”、与员工“同甘共苦”是他与国内外很多企业家不同的特点,这让他成为中国企业界也许是最得人心的领导者。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那些以身做则、体恤士兵的著名将军。白手起家,又图谋高速发展,首先面临的就是人才和资金的问题。牛根生在初期就很好的解决了人才的问题,至于资金的问题,他们坚决贯彻了“财富不够,智慧来补”的思路,依靠人的智慧,走出了一些非常规的道路。在蒙牛一穷二白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人愿意跟着牛根生干,就说明了他的“得人心”。进一步,“得人心”激情又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创业初期的激情加上这股凝聚力,是企业前五年迅猛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是令我感到失望的是,蒙牛的成功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伟大的模式。它不像丰田那样提出精确生产(JIT)的概念,没有像雅芳一样创造出一种叫直销的销售模式,也没有像沃尔玛那样提出超市的销售模式,没有像迪斯尼一样提出一种叫“主题公园”的东西。书中提到的所谓的蒙牛模式,纯粹是一些零散的思路和行为文化,是经过孙先红和张治国精心策划和包装出来的,是给别人看的。因此,蒙牛的成功,首先是企业家的成功,而不是企业模式的成功。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51,117947,0,0,0,0,0,0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