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C++字符编码转换函数

2013年10月17日 ⁄ 综合 ⁄ 共 7677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1.MultiByteToWideChar
函数功能:该函数映射一个字符串到一个宽字符(unicode)的字符串。由该函数映射的字符串没必要是多

字节字符组。
函数原型:

int MultiByteToWideChar(

UINT CodePage,

DWORD dwFlags,

LPCSTR lpMultiByteStr,

int cchMultiByte,

LPWSTR lpWideCharStr,

int cchWideChar);

CodePage[in]:指定执行转换的源代码页,这个参数可以为系统已安装或有效的任何代码页所给定的值。你也可以指定其为下面的任意一值:CP_ACP:ANSI代码页;CP_MACCP:Macintosh代码页;CP_OEMCP:OEM代码页;

CP_UTF7:使用UTF-7转换;CP_UTF8:使用UTF-8转换。等等

dwFlags[in]:意义上网查,一般为0;

lpMultiByteStr[in]:指向将被转换字符串的字符。

cchMultiByte[in]:指定由参数lpMultiByteStr指向的字符串中字节的个数。如果这个值为-1,字符串将被设定为以NULL为结束符的字符串,并且自动计算长度。

lpWideCharStr[out]:指向接收被转换字符串的缓冲区。

cchWideChar[in]:指定由参数lpWideCharStr指向的缓冲区的字节个数。若此值为零,函数返回缓冲区所必需的宽字符数,在这种情况下,lpWideCharStr中的缓冲区不被使用,lpWideCharStr可设为NULL

返回值:如果函数运行成功,并且cchWideChar不为零,返回值是由lpWideCharStr指向的缓冲区中写入的宽

字符数;如果函数运行成功,并且cchMultiByte为零,返回值是接收到待转换字符串的缓冲区所需求的宽字

符数大小,包括NULL结束符;如果函数运行失败,返回值为零。

2.WideCharToMultiByte
函数功能:该函数映射一个unicode字符串到一个多字节字符串。

函数原型:

int WideCharToMultiByte(

UINT CodePage,

DWORD dwFlags,

LPWSTR lpWideCharStr,

int cchWideChar,

LPCSTR lpMultiByteStr,

int cchMultiByte,

LPCSTR lpDefaultChar,

PBOOL pfUsedDefaultChar );


CodePage[in]:指定执行转换的目的代码页,参考MultiByteToWideChar函数中的此参数

dwFlags [in]:意义上网查,一般为0

lpWideCharStr[in]:指向将被转换的unicode字符串

cchWideChar[in]:指定由参数lpWideCharStr指向的缓冲区的字符个数。如果这个值为-1,字符串将被设定为以NULL为结束符的字符串,并且自动计算长度。

lpMultiByteStr[out]:指向接收被转换字符串的缓冲区。

cchMultiByte:指定由参数lpMultiByteStr指向的缓冲区最大值(用字节来计量)。若此值为零,函数返回lpMultiByteStr指向的目标缓冲区所必需的字节数,在这种情况下,lpMultiByteStr参数通常为NULL。

lpDefaultChar和pfUsedDefaultChar:意义上网查,一般都为NULL

返回值:如果函数运行成功,并且cchMultiByte不为零,返回值是由 lpMultiByteStr指向的缓冲区中写入的字节数;如果函数运行成功,并且cchMultiByte为零,返回值是接收到待转换字符串的缓冲区所必需的字节数;如果函数运行失败,返回值为零。

3.各种编码转换

//ascii和unicode之间的编码转换

size_t ascii_to_unicode(const char* src, wchar_t* dest, size_t dest_len, size_t src_len = 0)
{
    if(src_len == 0)
        src_len = strlen(src);
    return MultiByteToWideChar(CP_ACP, 0, src, static_cast<int>(src_len),
        dest, static_cast<int>(dest_len));
}
size_t unicode_to_ascii(const wchar_t* src, char* dest, size_t dest_len, size_t src_len = 0)
{
    if(src_len == 0)
        src_len = wcslen(src);
    return WideCharToMultiByte(CP_ACP, 0, src, static_cast<int>(src_len),
        dest, static_cast<int>(dest_len), NULL, NULL);
}
///  utf8和unicode之间的编码转换
size_t utf8_to_unicode(const unsigned char* src, wchar_t* dest, size_t dest_len, size_t src_len = 0)
{
    if(src_len == 0)
        src_len = strlen((const char*)src);
    return MultiByteToWideChar(CP_UTF8, 0, (const char*)src, static_cast<int>(src_len),
        dest, static_cast<int>(dest_len));
}

size_t unicode_to_utf8(const wchar_t* src, unsigned char* dest, size_t dest_len, size_t src_len = 0)
{
    if(src_len == 0)
        src_len = wcslen(src);
    return WideCharToMultiByte(CP_UTF8, 0, src, static_cast<int>(src_len),
        (char*)dest, static_cast<int>(dest_len), NULL, NULL);
}
///  ascii和utf8之间的编码转换
size_t ascii_to_utf8(const char* src, unsigned char* dest, size_t dest_len, size_t src_len = 0)
{
    if(src_len == 0)
        src_len = strlen(src);
    std::wstring unicode(src_len, 0);
    unicode.resize(
        ascii_to_unicode(src, const_cast<wchar_t*>(unicode.data()), unicode.size(), src_len));
    return unicode_to_utf8(unicode.data(), dest, dest_len, unicode.size());
}
size_t utf8_to_ascii(const unsigned char* src, char* dest, size_t dest_len, size_t src_len = 0)
{
    if(src_len == 0)
        src_len = strlen((const char*)src);
    std::wstring unicode(src_len * 2, 0);
    unicode.resize(
        utf8_to_unicode(src, const_cast<wchar_t*>(unicode.data()), unicode.size(), src_len));
    return unicode_to_ascii(unicode.data(), dest, dest_len, unicode.size());
}

///  普通字符串转宽字符串
std::wstring& to_wstring(const char* str, size_t len, std::wstring& ret)
{
    if(len == 0)
        len = strlen(str);
    ret.resize(len);
    ret.resize(ascii_to_unicode(str, const_cast<wchar_t*>(ret.data()), ret.size(), len));
    return ret;
}
std::wstring to_wstring(const char* str, size_t len = 0)
{
    std::wstring ret;
    return to_wstring(str, len, ret);
}
std::wstring to_wstring(const std::string& str)
{
    std::wstring ret;
    return to_wstring(str.data(), str.size(), ret);
}
std::wstring& to_wstring(const std::string& str, std::wstring& ret)
{
    return to_wstring(str.data(), str.size(), ret);
}
///  宽字符串转普通字符串
std::string& to_string(const wchar_t* str, size_t len, std::string& ret)
{
    if(len == 0)
        len = wcslen(str);
    ret.resize(len * 2);
    ret.resize(unicode_to_ascii(str, const_cast<char*>(ret.data()), ret.size(), len));
    return ret;
}
std::string to_string(const wchar_t* str, size_t len)
{
    std::string ret;
    return to_string(str, len, ret);
}
std::string to_string(const std::wstring& str)
{
    std::string ret;
    return to_string(str.data(), str.size(), ret);
}
std::string& to_string(const std::wstring& str, std::string& ret)
{
    return to_string(str.data(), str.size(), ret);
}
 

附:计算机各种编码来历及区别
1. ASCII码

我们知道,在计算机内部,所有的信息最终都表示为一个二进制的字符串。每一个二进制位(bit)有0和1两种状态,因此八个二进制位就可以组合出256种状态,这被称为一个字节(byte)。也就是说,一个字节一共可以用来表示256种不同的状态,每一个状态对应一个符号,就是256个符号,从0000000到11111111。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制定了一套字符编码,对英语字符与二进制位之间的关系,做了统一规定。这被称为ASCII码,一直沿用至今。

ASCII码一共规定了128个字符的编码,比如空格“SPACE”是32(二进制00100000),大写的字母A是65(二进制01000001)。这128个符号(包括32个不能打印出来的控制符号),只占用了一个字节的后面7位,最前面的1位统一规定为0。

2、非ASCII编码

英语用128个符号编码就够了,但是用来表示其他语言,128个符号是不够的。比如,在法语中,字母上方有注音符号,它就无法用ASCII码表示。于是,一些欧洲国家就决定,利用字节中闲置的最高位编入新的符号。比如,法语中的é的编码为130(二进制10000010)。这样一来,这些欧洲国家使用的编码体系,可以表示最多256个符号。

但是,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字母,因此,哪怕它们都使用256个符号的编码方式,代表的字母却不一样。比如,130在法语编码中代表了é,在希伯来语编码中却代表了字母Gimel (ג),在俄语编码中又会代表另一个符号。但是不管怎样,所有这些编码方式中,0—127表示的符号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128—255的这一段。

至于亚洲国家的文字,使用的符号就更多了,汉字就多达10万左右。一个字节只能表示256种符号,肯定是不够的,就必须使用多个字节表达一个符号。比如,简体中文常见的编码方式是GB2312,使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所以理论上最多可以表示256x256=65536个符号。

中文编码的问题需要专文讨论,这篇笔记不涉及。这里只指出,虽然都是用多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但是GB类的汉字编码与后文的Unicode和UTF-8是毫无关系的。

3.Unicode

正如上一节所说,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编码方式,同一个二进制数字可以被解释成不同的符号。因此,要想打开一个文本文件,就必须知道它的编码方式,否则用错误的编码方式解读,就会出现乱码。为什么电子邮件常常出现乱码?就是因为发信人和收信人使用的编码方式不一样。

可以想象,如果有一种编码,将世界上所有的符号都纳入其中。每一个符号都给予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那么乱码问题就会消失。这就是Unicode,就像它的名字都表示的,这是一种所有符号的编码。

Unicode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集合,现在的规模可以容纳100多万个符号。每个符号的编码都不一样,比如,U+0639表示阿拉伯字母Ain,U+0041表示英语的大写字母A,U+4E25表示汉字“严”。具体的符号对应表,可以查询unicode.org,或者专门的汉字对应表。

4. Unicode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Unicode只是一个符号集,它只规定了符号的二进制代码,却没有规定这个二进制代码应该如何存储。

比如,汉字“严”的unicode是十六进制数4E25,转换成二进制数足足有15位(100111000100101),也就是说这个符号的表示至少需要2个字节。表示其他更大的符号,可能需要3个字节或者4个字节,甚至更多。

这里就有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区别unicode和ascii?计算机怎么知道三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而不是分别表示三个符号呢?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已经知道,英文字母只用一个字节表示就够了,如果unicode统一规定,每个符号用三个或四个字节表示,那么每个英文字母前都必然有二到三个字节是0,这对于存储来说是极大的浪费,文本文件的大小会因此大出二三倍,这是无法接受的。

它们造成的结果是:1)出现了unicode的多种存储方式,也就是说有许多种不同的二进制格式,可以用来表示unicode。2)unicode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推广,直到互联网的出现。

5.UTF-8

互联网的普及,强烈要求出现一种统一的编码方式。UTF-8就是在互联网上使用最广的一种unicode的实现方式。其他实现方式还包括UTF-16和UTF-32,不过在互联网上基本不用。重复一遍,这里的关系是,UTF-8是Unicode的实现方式之一。

UTF-8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变长的编码方式。它可以使用1~4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根据不同的符号而变化字节长度。

UTF-8的编码规则很简单,只有二条:

1)对于单字节的符号,字节的第一位设为0,后面7位为这个符号的unicode码。因此对于英语字母,UTF-8编码和ASCII码是相同的。

2)对于n字节的符号(n>1),第一个字节的前n位都设为1,第n+1位设为0,后面字节的前两位一律设为10。剩下的没有提及的二进制位,全部为这个符号的unicode码。

下表总结了编码规则,字母x表示可用编码的位。

Unicode符号范围 | UTF-8编码方式
(十六进制) | (二进制)
--------------------+---------------------------------------------
0000 0000-0000 007F | 0xxxxxxx
0000 0080-0000 07FF | 110xxxxx 10xxxxxx
0000 0800-0000 FFFF |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0001 0000-0010 FFFF | 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下面,还是以汉字“严”为例,演示如何实现UTF-8编码。

已知“严”的unicode是4E25(100111000100101),根据上表,可以发现4E25处在第三行的范围内(0000 0800-0000 FFFF),因此“严”的UTF-8编码需要三个字节,即格式是“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然后,从“严”的最后一个二进制位开始,依次从后向前填入格式中的x,多出的位补0。这样就得到了,“严”的UTF-8编码是“11100100 10111000 10100101”,转换成十六进制就是E4B8A5。

GB2312:

一个小于127的字符的意义与原来相同,但两个大于127的字符连在一起时,就表示一个汉字,
这样我们就可以组合出大约7000多个简体汉字了。
在这些编码里,我们还把数学符号、罗马希腊的字母、日文的假名们都编进去了,
连在 ASCII 里本来就有的数字、标点、字母都统统重新编了两个字节长的编码,这就是常说的"全角"字符,
而原来在127号以下的那些就叫"半角"字符了。
一个汉字算两个英文字符!一个汉字算两个英文字符……

GBK:

不再要求低字节一定是127号之后的内码,只要第一个字节是大于127就固定表示这是一个汉字的开始,
不管后面跟的是不是扩展字符集里的内容。
结果扩展之后的编码方案被称为 GBK 标准,
GBK 包括了 GB2312 的所有内容,同时又增加了近20000个新的汉字(包括繁体字)和符号。

GB18030:

又加了几千个新的少数民族的字,GBK 扩成了 GB18030。

中国的程序员们看到这一系列汉字编码的标准是好的,于是通称他们叫做 "DBCS"(Double Byte Charecter Set 双字节字符集)。
在DBCS系列标准里,
最大的特点是两字节长的汉字字符和一字节长的英文字符并存于同一套编码方案里,
因此他们写的程序为了支持中文处理,必须要注意字串里的每一个字节的值,
如果这个值是大于127的,那么就认为一个双字节字符集里的字符出现了。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