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网站信息构建(IA)决定因素分析

2013年03月25日 ⁄ 综合 ⁄ 共 6570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注:本文已发表于 《情报科学》2007年第2期,第267-270页,若您要引用该文,请参考原文献。本文作者为:刘记,沈祥兴。

1 引言
  由于互联网发展极为迅速,与此同时对网络资源的开发、组织、管理等相关措施却相对滞后,便出现了信息环境恶化、信息焦虑普遍存在、信息获取难度加大等问题。因而必须改变传统的信息发送方式,以更具有表达特点的方式、以更利于理解和认知的方式提交给用户,来满足人们接收信息的要求,而这就是信息构建(IA)的初衷[1]
    本文集中讨论其在网站中的应用,即网站信息构建。综观网站信息构建的历史和现状,发现网站信息构建存在如下几个突出问题:对于信息构建的理解片面;对信息构建不重视;网站信息构建质量普遍偏低。为构建真正使用户满意的网站,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展开对信息构建概念的讨论,力图正确理解信息构建的关键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分析框架,分析决定网站信息构建成功与否的五个关键要素,然后,结合我国网站信息构建的现状,分析我国实施网站信息构建时存在的主要障碍。
2 网站信息构建
网站信息构建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其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用户体验要素必须重视。
2.1 以人为本
网站信息构建不仅是一项综合方法和技术,更是一种理念。有学者将网站信息构建定义为“主要指借助图形设计、可用性工程、用户经验、人机交互、图书馆学信息科学(LIS)等的理论方法,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组织网站信息、设计导航系统、标签系统、索引和检索系统,以及负面内容布局,帮助用户更加成功地查找和管理信息"[2],这种观点侧重从技术方面来探讨网站信息构建的组成及其实现的方法,代表了人们对网站信息构建的一类观点。网站信息构建固然需要一定的技术来实现,也是通过技术载体展现给用户的,但是其更重要的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网站设计、经营管理和服务的理念。信息构建以提供积极的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为目标,使用户能快速、及时、高效、轻松的获取所需信息,使用户满意。这就要求在信息构建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都时时刻刻地要融入这种思想。
2.2用户体验要素
    积极的用户体验是网站信息构建设计的主要目标,但是人们对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却往往较为片面,将用户体验等同于可用性。信息构建与可用性有一些共同之处,但是并不等同。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可用性的定义为“可用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特定用户使用某种产品能够获得特定目标的有效性,高效性和满意度” [3]其中“有效性”、“高效性”、“满意度”是信息构建所追求的目标,但并不能完全覆盖信息构建的全部内容。信息构建的内容相当广阔,从各个层面来看,其都有不同的范畴。文献[4]中从IA的主要活动、主体、客体、对象、目的和方法六个层面描述IA的基本内涵,其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可用性的概念。IA也涉及到信息生态等的问题[5]。不能片面的将可用性好的网站就是信息构建质量高的网站。胡昌平教授等在宏观层次上将用户体验要素划分为表面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五个层次 [6],全面充分的揭示了用户体验要素的组成,解决了认识片面的问题。   
3 网站信息构建的决定因素
   通过总结国内外网站信息构建领域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笔者将影响网站信息构建的因素归纳为组织、人、技术、环境、信源等五个关键因素。
3.1 信源因素
   网站信息构建的基本活动是对组织的有关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和合理设计,为用户体验提供载体,是一切信息构建活动的基础。信息构建的质量必然会受其信息资源(简称)的影响,信源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信息构建的质量。
    信源的质量取决于信息资源的选择,对于信息资源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目标定位原则:网站最终是为用户浏览、使用信息提供平台和资源,信源定位一定要以用户为中心。组织首先要清楚自身的目标以及期望网站达到的预期效果,然后根据其特定用户群体的特性和需求来定位信源。选择与实现组织目标有关的资源,屏弃那些与组织目标无关或用户根本不感兴趣或者认为价值不大的信息。
(2)质量把握原则:选择质量好的信源,衡量信源质量好坏通常有内容的新颖性、潜在价值性、有效性、合法性、知识性等标准。
(3)信息保障原则:要求保障所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指发布的信息是有效的,我们在浏览网页时通常会遇到死链的现象就是一种信息无效的表现。可靠性指信息被用户所信赖,通常需要依靠权威的、科学的信息来保证。一般认为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权威人士发布的信息、经过严格评审的信息是比较可靠的。安全性要求网站保证用户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不受不良信息的干扰,如意外的广告、声音或悬浮图片,也要能保障用户的隐私不受侵犯,机密信息不被泄露。
3.2 组织因素
   组织是网站信息构建所依附的主体,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目标、成本、组织文化等因素。
   (1)战略目标:网站信息构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特定的组织目标决定着特定的用户、特定的业务、特定的信源,最终决定着特定的信息构建。所以,特定组织的信息构建应当是独一无二的,需要进行专门的设计。
  (2)成本:进行专门的信息构建需要较高的成本,且信息构建在维护过程中也需要较多的费用。组织必须有实力来应付这些支出,以保证正常的信息构建活动的进行。
  (3)组织文化:组织在长期的运做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理念和信仰,在企业中又称为企业文化。信息构建本身是一种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组织也同样要有这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才能保证信息构建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3.3 人的因素
人是实施IA活动的主体,在IA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有两类:领导和信息构建师。
   (1)领导重视。作为组织决策者的领导,必须重视信息构建的质量,具备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思想。领导重视是信息构建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一个好的信息构建不仅可以实现网站的业务目标,还可以给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7],领导应当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2)信息构建师的素质。国外有职业信息构建师(Information Architect)来实施信息构建活动,优秀的信息构建师要求具备丰富的市场营销、管理学、心理学、情报学、美学等领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由于信息构建活动一般由团队完成,信息构建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4 技术因素
    技术是实现信息构建的途径,制约信息构建质量的技术包括开发模式和工具、语义导航系统、动态信息的组织、个性化的设计四个方面。
   (1)开发模式和工具:信息构建的设计模式类似于软件工程中的原型法,由信息构建师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出最初的信息构建模型,然后和用户不断的沟通,不断改进现有模型,这就要求组织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保证。忽略用户的因素,采取“一蹴而就”的方式是很难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信息构建开发工具如DreamWeaver, PhotoShop等,随着信息构建的要求日益提高,已不能满足专门的信息构建的需要,需要研发适应信息构建的专门的工具[8]
   (2)语义导航系统:给用户提供智能导航,使用户能够容易的获取信息。有的网站采用的是基于文本提示的语义导航,有的组织采用的是基于空间结构的语义导航。良好的语义导航为信息构建增色不少。
  (3)动态信息的组织。网站上的动态信息越来越多,对这些信息的组织也更加困难。如许多门户网站提供的是参考链接服务,对于被链接的网站的内容的变更根本不清楚,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死链等,组织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策略来应对这一挑战。
  (4)个性化的设计: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组织的信息构建的整体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信息构建的特性,二是针对于不同用户所提供的信息构建个性化服务。前者要求信息构建师充分了解组织文化,熟悉组织目标,充分理解用户;后者则要求对个体用户的信息构建需求熟知,并能相应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个性化的资源分类、个性化的检索系统等。
3.5 外部环境因素
   (1)用户的差异性:网站信息构建需要考虑其用户的差异性,包括语言结构、教育水平、个人偏好及宗教信仰的不同。“不同的语言结构不仅导致不同语言中的不同单词,还有不同的屏幕格式(Screen Format),应当意识到基于用户体验和共同文化感知将导致不同的材料组织方式。” [9]其中“屏幕格式”即信息构建范畴中的外观设计。可见语言结构的差异也同样表现为内容和文化的差异。世界市场研究中心的研究也表明在混合人口的国家中,如Morocco, Estonia等,人们经常访问外国语言网站,这对多语种的网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 。不同的教育水平导致用户对于用户体验评判标准及对信息构建质量的差异。个人偏好是针对于个体用户而言的,不同的个体对于网站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 Kar Yan Tan等利用实验研究证明不同的用户对商品的排列顺序、对商品的感知以及所展示的商品规模的大小都有着不同的反应[11]。宗教信仰影响对信源的取舍,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性。
   (2)政治和文化环境:信息构建受特定的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如在政府门户网站中,为保证政府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以及为人民大众服务,网站信息构建的内容和形式都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在一个强调安全和隐私的环境中,网站的信息构建也必须服从这一环境的要求。
  (3)环境的持续变化性:信息构建所处的环境并非静态的,而是经常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信息构建的适应性。这些变化中主要有用户需求的变化、组织战略目标的变化和信息内容的变化。当发生这些变化时,很多组织选择重新设计网站,又开始规划……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这样的成本是相当高的。信息构建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其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4 我国网站信息构建障碍分析
 大量的实践和考察表明,我国网站信息构建质量普遍偏低,远远落后于国外,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开发和利用的难度,特别是给普通用户使用网络信息资源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4.1传统管理和服务理念的影响 
IA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在对信息进行构造和组织时,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良好的用户体验为基本目标。然而,当今国内许多网站经营者在网站建设和维护时是以方便信息资源组织与经营管理为目标,而不是以方便用户浏览信息为目标,即使是在考虑用户的需求时,也仅仅是做到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追求网站的美观,而没有关注用户真正需要的实际使用效果。另外,许多组织还遵循着家长式的作风,网站质量的好坏由领导说了算,领导说是好的就认为好的,而把用户的需求置之度外。
4.2 IA的不重视
   尽管IA有诸多优越性,特别是在国际化环境下更是要求有高质量的IA。但是,在实践中,很少有人真正从信息构建的理论和技术方面来考虑问题。在网站设计时缺乏与用户的充分交互讨论有关信息构建的问题,而过于强调功能实现和外观。在网站经营过程中,也没有充分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以改善信息构建的质量。在网站维护和升级时,同样没有考虑到如何改进信息构建的问题。至于对信息构建进行评价的企业那就更少了。
4.3 技术水平的限制
    高质量的信息构建需要有高质量的技术水平来实现,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智能导航、语义导航、个性化服务方面还有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
4.4 环境适应性差
   环境适应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通常经过一两年当企业规模扩大或者用户的需求改变将导致信息构建的改变,而我国多数情况下是推倒重来,重新设计,造成严重的浪费,而且新的信息构建也不一定满足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适应国际化环境的能力差。很多网站都没有英文版,即使有,也纯粹是将中文版翻译成英文。然而,其信息构建仍然是中国式的,无法适应英语文化和习惯。
4.5 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我国网站IA活动一般由程序员担任,这些程序员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懂技术,但不懂经营、不懂管理、不懂市场,也不懂服务。他们只关心网站的技术实现,而不关心用户有什么样的体验需求。国内许多IT类的培训机构,他们也只看重培养学员的技术能力,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人员很难适应信息构建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而在国外则有职业的信息构建师,并有相关的大学课程或者专业培训,甚至有信息构建师的资质认证。高素质信息构建人员的缺乏制约了我国网站信息构建的发展。
4.6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又用来指导实践。我国IA理论研究是欠缺的,特别是在对IA本身研究的不深入和对IA应用研究的缺乏上。国内现有的文献大多集中在IA概念的理解、意义上,或者说仅仅停留在将IA中国化的引入阶段,真正对实践起指导作用的研究很少。 
5 结论
    信息构建以用户体验为目标,在网站建设和经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对信息构建本身理解的不足和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组织并没有很好的运用这一工具。本文明确了信息构建的根本问题,并建立了网站信息构建决定因素的分析框架,组织在网站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应当认真的考虑和权衡这些因素。利用这一框架,分析了我国网站信息构建的主要障碍,指出我国信息构建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笔者建议我国在信息构建方面,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发新技术,并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与国际接轨,以全面提高我国网站信息构建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晓英.信息构建(IA)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与应用前景.江西图书馆学,2004,344):5-7.
[2]荣毅虹,梁战平.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探析.情报学报,2003,222):229-232.
[3] ISO. Ergonomic requirements for office work with visual display terminals (VDTs) -- Part 11: Guidance on usability. ISO 9241-11:1998. 1998 
[4]荣毅虹,梁战平.论信息构建的三个基本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6):5-7.
[5]李丽,戚桂杰.从雅虎的分类目录分析信息构建的发展.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2):164-167.
[6] 胡昌平,邓胜利.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站信息构建要素与模型分析.情报科学,2006,243):321-325.
[7] Nancy M.Levenburg, Helen A.Klein. Delivery Customer Services Online: Identifying best practices of medium-siz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Journal, 2006,16(2):135-155.
[8] Shel Kimen. 10 questions about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September 29, 2003. http://builder.com.com/5100-31-5074224.html
[9] Donna Evans, David C.Yen.E-government :An analysis for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ultural and social impac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06,22(3):354-373.
[10] Survey of government websites conducted by World Market Research Center and Brown University, USA. Global e-government survey. http://www.worldmarketsanalysis.com/pdf/e-government.pdf. 2006(4.21).
[11] Kar Yan Tan, Shuk Ying Ho.Web Personalization as a Persuasion Strategy: An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Perspec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5,16(3):271-291.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