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走过川底下

2012年05月28日 ⁄ 综合 ⁄ 共 738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倒下杯茶水, 回思今天去到的地方, 不小心便过去很久, 恐怕又是一个安静的夜了, 远人说: 远离在黑夜里不睡觉的灵魂, 望去窗外, 一涯漆黑.

   转去山路, 就是一片屋子, 渐行渐浓, 突一抬头便是一片村傍在山了. 此处不同许多村子, 简单几笔勾画便回出了一片明清胜景.

   进了村来, 总是有些熟悉,  条案上的对门铜镜, 两水去里的花瓶, 铜质柳叶手儿的家具, 一片村居便随着一条小路铺开了,  又向上去层层叠叠的高升.

   先人择地而立, 喜住亦喜居, 观观道谱: 村落居在河北塞外北京古道之间, 许许的四合院和成了一片元宝或者灶锅型, 500年前, 跋涉经年的塞外的商人牵着马匹带满着琉璃宝石翡翠光珠运去明都, 远远的站在山上看到一片炊烟, 泪如雨下, 终于TM到了..  一片和平祥瑞歌舞升平准备进入北京, 眼里的村子, 便是元宝, 同一时刻, 一些人便离去家乡远赴阳关, 走在川底, 割舍与苍凉, 豪迈与雄壮, 转过这条小路, 沉沉的几步, 回首望望, 灶台一样的炊烟...

   村子的格局就像明清的水墨一样鲜明的写意, 村子的院落重叠着纵向配合着左右扩展, 一片片的空间又突出着主体那建筑, 空间缓缓的延伸到远处.  便是地主家的宅院子, 村子院子虽多, 却各守规则, 整个村子靠山面谷各个院子坐北朝南院门东南进门影壁. 大户院院相通, 独立院落各自有门向外. 虽然姿态各异, 不过村子中轴对称, 墙和小门便分割着多个区片, 水墨的一点, 朝周围渗去, 不小心便引着一个村子.

   村子的石基也是讲究的, 除去紫青石牢牢嵌着, 又在石间用糯米白灰填充起来, 便是千年不衰炮打不烂的.

   院落出来, 推开时间, 脚下一片屋脊点点风烟, 面前一片青山.

ps: 考证一下, 次村落为元末明初时所在, 不是传说的明末清初. 村中词络,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