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大师的足踪]计算机科学家系列——中国篇(一)

2013年01月06日 ⁄ 综合 ⁄ 共 5183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大师的足踪]计算机科学家系列------中国篇()

 

   姚期智(Andrew C.Yao)

  


2000年,因姚期智对计算理论做出了诸多“根本性的、意义重大的”贡献,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决定把该年度的图灵奖授予他——这是图灵奖自创立以来首次授予一位华裔学者,姚期智为全世界华人争得了荣誉。

   

姚期智(Andrew C.Yao)祖藉湖北孝感,1946年圣诞节前夜出生于上海,幼年随父母移居台湾省。1967年,姚期智以优异的成绩于台湾大学毕业,之后赴美深造。

  

最初姚期智选择的专业是物理,但在学习与钻研的过程中,当时方兴未艾的计算机技术很快吸引住了他的注意力——他感觉到,这一新兴学科肯定会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尽管当时仅26岁的姚期智感觉自己“已经很老”,“一定要很用功才能补回失去的几年”,但他还是毅然决定放弃物理学研究,把研读的方向转移到计算机科学领域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1972年取得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以后,姚期智来到伊利诺大学研究生院继续学习——而伊利诺大学是向以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而闻名全美的。仅过了三年,姚期智便在伊利诺大学拿到了他的第二个博士学位——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19751976)、斯坦福大学(1976198119831986)、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1983)等美国一流高等学府从事教学和研究,1986年至今则一直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此外,姚期智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及科学院院士以及IBM EC系统研究中心和Xerox Palo Alto研究中心的顾问。

 

    “要大胆、创新,想法才不会很‘原始’”,姚期智在哈佛大学的导师、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格拉肖•SL(Sheldon Lee Glashow)这样教导他。这种从导师身上传承下来的做学问的基本精神驱使着姚期智不断向新的学术领域发起冲击——在数据组织、基于复杂性的伪随机数生成理论、密码学、通信复杂性乃至量子通信和计算等多个尖端科研领域,姚期智都做出了巨大的、独到的贡献——多年来姚期智所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几乎覆盖了计算复杂性的所有方面,而且早在获图灵奖之前,姚期智就已经在不同的科研领域屡获殊荣,例如1987年获得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奖,1996年获得以算法设计大师克努特(Donald Ervin Knuth,1994年图灵奖获得者)命名的首届克努特奖。

 

    姚期智是那种把艰苦工作视作无上乐趣的科学家,对于做学问和搞研究,他有两个观点颇为耐人寻味:首先是做学问要有“Sense of beauty(美感),他认为无论物理学还是计算机学的研究,都可以从研究中体会到美丽;其次,姚期智表示,在钻研的过程中,每当他想到一个富于创造力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时,“Happiest moment(最快乐的瞬间)旋即来临,作为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

  

工作之余,姚期智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博览经史子集。他的夫人储枫(Frances F.Yao)也是来自中国台湾省(原籍江苏如皋)的华裔科学家,夫妻俩经常联名发表科研论文。

  谈起自己获图灵奖的经历和感受,姚期智并没有表现出某种意气风发、顾盼自雄——相反地,虽然他也承认图灵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荣誉,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两件事之一”(另一件事是娶到了太太储枫)。但他更重视这一奖项对于所有海外中国人的激励意义,于他自己而言,图灵奖的影响“并不很大”——姚期智就是这样,总是以自己的儒雅谦逊让仰慕者时刻感受着一种真正的“大师气质”。

=====================================================================

 

  王选

     

 

 

 

王选(1937-2006),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生于19372月,江苏无锡人。1954年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他在70年代后期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得印刷业从此告别的铅与火,走上的光与电的时代,人称当代毕。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王选在学术界享有极高荣誉,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王选院士于今年的213逝世,享年70岁。

                                  年轻人认准目标就要热情追求

记者:20023月,为表彰您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北京大学专门为您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会上,您谈了您一生中的十个梦想;接下来,又谈了您的好人观。正是您的好人观,感染了更多的人。

王选:那一次获奖,让我想起我小的时候。那一年,我10岁。一天,老师宣布要进行一项跟以往不同的评选活动,说要选出一名品德好、大家喜欢的同学,我以压倒多数的票获得了这项荣誉。这一荣誉是非正式的,我也从未告诉过父亲母亲自己获得了这个奖。50多年后,再回想起来,才意识到这一荣誉对我的一生有多么重要。经验告诉我: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他首先要做个好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根本做不到的。我赞成 季羡林先生关于好人的标准: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不过,我以为,这个标准还可以再降低一点,就是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的就是好人。

我常想,一个人,一个好人,他活着,如果能够为社会的利益而奋斗,那么,他的一生才是有趣味的一生。爱因斯坦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人只有为别人活着,那才是有价值的。我赞同他的话。但凡有成就的人,大多具备这种品质。他们为了社会的利益,为了活得有价值,始终不渝,狂热地去追求。

记者:从什么时候起,您开始了这种狂热的追求?

王选:从从事软硬件研究,从研制激光照排项目起,就开始了这种追求。为了激光照排,它的价值、它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印刷业的这种根本性的革命所带来的前景,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今天谈起北大方正,人们会说既有名,又有利。但,人们不大了解当时是何等的艰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有一种逆流而上的感觉,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身心极为紧张劳累,但也得到了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乐趣。举个例子,1987年至1992年间,每到一处,我首先要看街上的报纸,看那些用了我们的激光照排系统排出的漂亮的版面,这种乐趣是难以形容的。

199011月,我获得陈嘉庚技术科学奖。李远哲与李瑞环同志一同为我们发奖。我问李远哲:你有没有想到能获得诺贝尔奖?李远哲说:从未想到过。甚至,他的同事跟他母亲说他能获奖,他都觉得那是胡说八道。获奖那天,他正在作学术报告,他作学术报告的时候,新闻里播出了他获奖的消息。作完报告后,人们纷纷上前向他表示祝贺,这时的他还以为是报告作得好的缘故呢。

我想,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决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们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缘故。

记者:对于名和利,您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您说: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您说您做不到上士,因为做不到忘名的地步,但是决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王选:我想,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脱离社会、脱离企业、专门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了,所以,不可能像钱钟书那样淡泊名利。那一年,英国女王来中国访问,请 先生出席宴会。 先生不去。他的理由是我和她不是一路人。而我的情况不一样,我的工作跟一个企业有关,企业里出了一位院士,获得了一个最高奖,对企业的诚信来说是有益处的。因此,我做不到像 钱钟书先生那样忘名的地步。

一个人,应该自信而不自负,执著而不僵化

记者: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您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被称为当代毕升;十几年来,您频频获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陈嘉庚技术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在这个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里,您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知识英雄。以您的目光,成功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王选:自信而不自负,执著而不僵化。自信是什么?是相信自己。回想近30年的艰苦历程,我们是始终在与困难作斗争中发展的,用一句话说就是九死一生。但,方正电脑还是在1995年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建立起了自己先进的管理系统,再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为了PC厂商的老二。为什么?因为我们自信。什么是自负?自负是不顾实际,觉得自己什么都行。执著是认准目标之后,不懈地去努力,狂热地去追求,但不能僵化,要不断地发展以适应新的变化。这又让我想起1974年国家计委支持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中有一位老师是技术负责人,他的决心很大,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说:我做不完,我儿子做,我儿子做不完,我孙子做。我一听,心想:完了,等您儿子、孙子做出来,早不合世界科技发展的需求了,早过时了,后来这一项目夭折了。所以说,要执著,但不能僵化。

一个成功的人,他还要具有卓尔不群的洞察力和远见。在科学界,曾有这样的一个比喻,所谓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指兔子的人就是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打兔子的人就是进行科技攻关的人,捡兔子的人就是让技术在市场上能够产生效益的人。因此,对于一个科研岗位上的领导者来说,他应该具有这种指兔子和打兔子的能力。

 

 

=====================================================================

  潘云鹤

     

       潘云鹤,19461104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

 

  潘云鹤院士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曾任襄樊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和市科委副主任,1981年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1986年至1988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为访问学者。先后担任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计算机系主任、副校长、校长。兼任国家教委科技委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智能CAD/CAM专委理事长、《中国科学》等5种杂志编委等。1991年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4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潘云鹤院士是中国智能CAD领域的开拓者,他在智能CAD的技术上,解决了图案构图、色彩协调等多类知识表达问题,实现图案设计自动推理,提高设计速度百倍以上;突破了传统AI对推理的局限,提出综合推理的概念、理论与技术,并将传统基于字符的类比推理扩展为基于形状的类比生成,大大提高CAD的创新能力;将AI 引入计算机图形学,提出智能图形学的新概念,基于知识的真实感图形描绘技术、天空漫射光照模型、和空间感色彩模型。

 

  他研制成功了轻纺花型、广告装璜、建筑布局、管网规划等多个新颖实用的智能CAD/CAM系统,特别在轻纺花型图案CAD/CAM领域取得创造性的重大的突破,产生显著经济效益。轻纺行业的花型设计与印染、提花等制作准备是产品竞争市场的关键技术。他研制的"美术图案CAD/CAM系统"提高设计速度百倍以上。

 

  他用人工智能方法研究的计算机美术软件及自动创作的作品引起国际计算机和美术界的广泛好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CMU人工智 教授H.A.Simon:"我所见到的最好的计算机美术程序";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美术教授邓白对他的成果评价是"科学的奇迹,艺术的创新"

 

  潘云鹤院士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轻工部、国家教委、机电部和浙江省等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7项。所负责完成的国家攻关、86315项科研均具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在全国计算机应用等大型展览会上多次获一等奖和金奖,因形象思维研究成果被国家科委表彰为"七五"先进工作者。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智能CAD方法与模型》、《CAD系统与方法》等两部专著,1994年组织第一届中国智能CADCAM学术会议,主编《中国智能CAD94》等论文集两部。

 

相关链接:

姚期智:

http://www.castu.tsinghua.edu.cn/yao/

 

王选:

http://www.founder.com/special/wangxuan/index.asp

 

潘云鹤:

http://www.fubusi.com/dasai/daxue/panyunhe/main.asp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