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经济流派

2014年09月21日 ⁄ 综合 ⁄ 共 307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一、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主要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
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后世的经济学家认定是“古典经济学”的开端。
主要阐述: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利己的。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可以在个人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3)1798年著《人口原理》

李嘉图 (1772—1823)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著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年-1873年  19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  《政治经济学原理》

古典经济学问题:重视从供给方研究经济问题,造成需求研究缺失。

二、新古典经济学
代表人及作品:杰文斯 《政治经济学原理》 门格尔 《国民经济学原理》。将需求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数学在经济研究中广泛应用。
马歇尔(1842-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大综合,主观价值论理与客观价值论理的综合:核心是:均衡价格论。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
著作:《经济学原理》。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 (Keynes1883-1946) 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主要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货币论》。
            凯恩斯三大基本理论: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实际消费支出和实际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边际消费倾向是正数,但小于一。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并不按相同的比例增加,其差额就是储蓄。收入愈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就愈小,储蓄越大。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引起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a.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从而会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
               b.投资的不断增加会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数量增加会使其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使资本家往往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引起投资需求的不足。
            3、流动偏好规律: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或存款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财富,而不愿以股票、债券等资本形式保持财富的一种心理动机。
成果: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
影响:50-70年初。战后国家干预经济与自由经济的对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很大程度解决了"市场失灵" 问题,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期,比如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以及西方"福利国家" 的形成。
70-80年。20世纪发达国家二次大危机"滞胀" 表现为自由经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过度干预造成的“政府失灵”。
90年代.新凯恩斯崛起,经济自由化的的负面影响显露,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协调。

四、新自由主义主要流派。1927年米瑟斯的《自由主义》一书中就奠定了。宣扬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是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和核心。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
第一,从主观的假设出发。认为每个人都是很理性的人,市场内部是完全自由竞争的。这实质上是撇开人们的社会属性和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谈,脱离现实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制造一种抽象的“理想人”、“理想市场”作为理论前提。
第二,鼓吹极端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都是利己的,不可能有利他的动机和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单个的人狭隘自私、力图攫取最大限度的财富的本性。
第三,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认为自由选择是经济和政治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应当自由地拥有私人财产,自由地交易、消费和自由地就业,自由选择的程度越高,经济活动的效率越高。
第四,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认为市场的自动调节是最优越和最完善的机制,通过市场进行自由竞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充分就业均衡的唯一途径。
第五,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破坏了经济自由,扼杀了“经济人”的积极性,只有让市场自行其事才会产生最好的结果。因此,只要有可能,私人活动都应该取代公共行为,政府不要干预,即使不得不干预,也是愈少愈好。
第六,主张私有化。认为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私人企业是最有效率的企业。要求对现有公共资源进行所有制改革,明晰产权、国家从法律上制度上必须给予保障。
芝加哥学派(货币学派)
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学派,由弗里德曼担纲的货币主义对里根政府的政策取向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个学派认为货币影响产量、就业和物价等实际经济变量,
是决定国民收入水平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因素;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归结为“货币现象”,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多引起的,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制止通货膨胀。而不必过多考虑经济增长和就业;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代表人物是199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卢卡斯。其理论观点建立在一系列主观假设上面,宣扬市场是万能的,市场不会失灵,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无效。
公共选择学派
布坎南为代表,主要成员也出身于芝加哥大学。所谓公共选择,是相对于单个人的选择而言的,指两个以上的个人对共享的公共物品的选择。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推广到政治领域,认为政府无能,为“市场失灵”辩护。
这个学派批评西方经济学的传统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只分析政府的经济政策及效果,没有分析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即政治过程);二是假定同一个人在经济生活中是利己的,而在政治生活中却是利他的,这样就把一个人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割裂开了;提出“两个市场”的概念,一个是经济市场,一个是政治市场。
把经济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政治市场,对公有资源的产权进行明晰、界定,在公共部门中实行自由竞争。

 

【上篇】
【下篇】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