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编辑个人风格何去何从

2014年09月22日 ⁄ 综合 ⁄ 共 82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今天又开了发稿会,接下来忙了很多细碎的事情,也没有时间将会议的内容整理消化以后形成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我们报纸现在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过去是走传统IT媒体的专业评测导购道路,一改再改以后,又形成了新的模式——加入大量用户体验,虚拟场景和人物来描述产品性能和推荐产品型号。

用户体验是我们以前做得比较薄弱的,整篇文章或者整个专题往往是一个人在自说自话,听不到第二个声音。可是把用户体验上升到一篇稿子没它不行的高度,是不是另一种思维的僵化?毕竟每个人的意见都是主观而片面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现在这些人物也多半是虚拟的,或者从编辑部内部挖掘素材,这样的声音离真正的用户又有多远呢?

药片做的《游戏基地》越来越好看了,还有其他一些受到大家欢迎的杂志和网站,成功的原因多半是因为编辑的个人风格和该媒体的整体定位一致 。张扬个人风格,使其形成媒体特有的风格,读者的忠诚度是比较高的。这一点我们始终没有做到,也许是因为产品太冰冷,而编辑太低调?又或者,我们原本就要把自己做成像社会媒体那样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是报道和记录,而不是塑造和加工?因为我们是周报?可被我们列为竞争对手之一的《数字时代》,不就是一本有着鲜明编辑个人风格的周报么?

在看瘦马的那本书的时候,有一点我深有触动,《男人装》是有自己的词库的,所有编辑在说到一样特定事物时必须要用同样的词汇,以此保证整本刊风格的协调。他也提到了,在他策划整本刊物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实现,最终做出来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可是我们不是这样,我觉得我们的规划一直在变化,因为没有坚持,所以无所适从,改改看,不行再改,改得怎么样,也得不到反馈,只能从广告销售或发行量的波动上判断,或者问问认识的厂商或公关公司的熟人有何意见。

从创刊到现在,基本上半年就改一次版,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我不知道我们到底要变成什么样子。我只知道,当各种声音在一本薄薄的报纸里面不停呱噪的时候,我会选择将耳朵闭上。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