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小家碧玉的园林城市–扬州

2013年07月13日 ⁄ 综合 ⁄ 共 122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一见如故"是指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初见时的那种默契。但这个词,其实也很适合用来讲人和城市的相遇。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相契,也是某种缘分。
武侠小说里总会有这样的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于是只怕在无数人的梦中,江南的春色永远都是那么鲜嫩诱人的吧。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每到这个时节,驿动的心就开始不由自主的忆江南了。
                         
孟浩然一句脍炙人口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凭空给扬州增加了几分姿色,想来应该是个有一丝妖娆和妩媚的风流女子吧,由此可见文化底蕴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扬州的印象不深,感觉是个很小的城市。就象瘦西湖一样小巧精致。瘦西湖也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是一个很普通的有着一小片湖的公园而已。唯一记住的就是那个五亭桥和“瘦西湖”这个名字了。明明不是西湖,甚至水域也许与西湖比起来是九牛一毛,偏偏还以“瘦”自诩为长处,十足透着一种好事酸秀才为维护自家连面或是争宠所故意咬文嚼字的寒酸相,颇多自嘲和不屑,象个喋喋不休为自己辩护的怨妇似的。不过,这个雅的还有些诗意的名字倒是让人不费力的记住了它。只是,真正去过西湖的人来此一游怕是要跌破眼镜了。至于五亭桥,当时是没什么记性的,只是后来才知道这是中国同类建筑的唯一典范,也可以在桥梁史上大书特书一笔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不过此后,我倒是经常想象月圆之夜,每一个桥洞都倒影着一轮满月的景象。波光流淌,应该是极美吧?以至于到今天我仍然固执的相信“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描写的是扬州的景色,虽然最近报纸鼓吹发现大量证据显示二十四桥在南京。
                           
  对了,扬州还出了个有名的和尚鉴真。我对此的关注还是被几年前鉴真东渡几百年纪念的炒作和谋部电视剧的情节发展带动起来的。他的一生是传奇性的,据说坐化之身就在平山堂内。我对这个盲和尚还是相当敬佩的。另外记忆中和扬州搭调也就依稀只有“个园”和“长毛绒”这两个词了。前者也是因为古怪的名字(颇符合现下眼球经济的诸多特征),后者则是去那里的同学必带回来的纪念品。只可惜我当年去的时候,其手工玩具制造业完全没有今天这种规模,它的发展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了,当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座有些印度风格的白塔。我看见它的第一眼就认定是“湖面倒影着美丽的白塔”的那首歌词描绘的地方,以至于有一段时间经常出现于我的梦中,我又断定它即使不是唐僧师徒朝拜如来的西天,也至少是法海镇压白娘子的所在,甚至好奇的和人打赌,如果把塔底的那个类似门的东西弄开,一定会走出个老和尚。虽然现在明白这个塔和北京北海的那个不可同日而语(至少南北方向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代表性和影响力也绝非一个层次),但在记忆中两者如出一辙,只是大小差别罢了。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