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Java的内存回收机制

2012年06月27日 ⁄ 综合 ⁄ 共 305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文章目录

来源:http://www.cnblogs.com/xiaoxuetu/archive/2013/03/29/2987805.html

在Java中,它的内存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存分配(创建Java对象的时候)和内存回收这 两方面工作都是由JVM自动完成的,降低了Java程序员的学习难度,避免了像C/C++直接操作内存的危险。但是,也正因为内存管理完全由JVM负责, 所以也使Java很多程序员不再关心内存分配,导致很多程序低效,耗内存。因此就有了Java程序员到最后应该去了解JVM,才能写出更高效,充分利用有 限的内存的程序。

1.Java在内存中的状态

首先我们先写一个代码为例子:

Person.java

复制代码
 1 package test;
 2 
 3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4 
 5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6 
 7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8 
 9     String name; // 姓名
10     
11     Person friend;    //朋友
12 
13     public Person() {}
14     
15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
16         super();
17         this.name = name;
18     }
19 }
复制代码

Test.java

复制代码
 1 package test;
 2 
 3 
 4 public class Test{
 5 
 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7         Person p1 = new Person("Kevin");
 8         Person p2 = new Person("Rain");
 9         Person p3 = new Person("Sunny");
10         
11         p1.friend = p2;
12         p3 = p2;
13         p2 = null;
14     }
15 }
复制代码

把上面Test.java中main方面里面的对象引用画成一个从main方法开始的对象引用图的话就是这样的(顶点是对象和引用,有向边是引用关系):

当程序运行起来之后,把它在内存中的状态看成是有向图后,可以分为三种:

1)可达状态:在一个对象创建后,有一个以上的引用变量引用它。在有向图中可以从起始顶点导航到该对象,那它就处于可达状态。

2)可恢复状态:如果程序中某个对象不再有任何的引用变量引用它,它将先进入可恢复状态,此时从有向图的起始顶 点不能再导航到该对象。在这个状态下,系统的垃圾回收机制准备回收该对象的所占用的内存,在回收之前,系统会调用finalize()方法进行资源清理, 如果资源整理后重新让一个以上引用变量引用该对象,则这个对象会再次变为可达状态;否则就会进入不可达状态。

3)不可达状态:当对象的所有关联都被切断,且系统调用finalize()方法进行资源清理后依旧没有使该对象变为可达状态,则这个对象将永久性失去引用并且变成不可达状态,系统才会真正的去回收该对象所占用的资源。

上述三种状态的转换图如下:

2.Java对对象的4种引用

1)强引用 :创建一个对象并把这个对象直接赋给一个变量,eg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sunny"); 不管系统资源有么的紧张,强引用的对象都绝对不会被回收,即使他以后不会再用到

2)软引用 :通过SoftReference类实现,eg : SoftReference<Person> p = new SoftReference<Person>(new Person("Rain"));,内存非常紧张的时候会被回收,其他时候不会被回收,所以在使用之前要判断是否为null从而判断他是否已经被回收了。

3)弱引用 :通过WeakReference类实现,eg : WeakReference<Person> p = new WeakReference<Person>(new Person("Rain"));不管内存是否足够,系统垃圾回收时必定会回收

4)虚引用 :不能单独使用,主要是用于追踪对象被垃圾回收的状态。通过PhantomReference类和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类联合使用实现,eg :

复制代码
 1 package test;
 2 
 3 import java.lang.ref.PhantomReference;
 4 import java.lang.ref.ReferenceQueue;
 5 
 6 
 7 public class Test{
 8 
 9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0         //创建一个对象
11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Sunny");    
12         //创建一个引用队列    
13         ReferenceQueue<Person> rq = new ReferenceQueue<Person>();
14         //创建一个虚引用,让此虚引用引用到person对象
15         PhantomReference<Person> pr = new PhantomReference<Person>(person, rq);
16         //切断person引用变量和对象的引用
17         person = null;
18         //试图取出虚引用所引用的对象
19         //发现程序并不能通过虚引用访问被引用对象,所以此处输出为null
20         System.out.println(pr.get());
21         //强制垃圾回收
22         System.gc();
23         System.runFinalization();
24         //因为一旦虚引用中的对象被回收后,该虚引用就会进入引用队列中
25         //所以用队列中最先进入队列中引用与pr进行比较,输出true
26         System.out.println(rq.poll() == pr);
27     }
28 }
复制代码

运行结果:

3.Java垃圾回收机制

其实Java垃圾回收主要做的是两件事:1)内存回收 2)碎片整理

3.1垃圾回收算法

1)串行回收(只用一个CPU)和并行回收(多个CPU才有用):串行回收是不管系统有多少个CPU,始终只用一个CPU来执行垃圾回收操作,而并行回收就是把整个回收工作拆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一个CPU负责,从而让多个CPU并行回收。并行回收的执行效率很高,但复杂度增加,另外也有一些副作用,如内存碎片增加

2)并发执行和应用程序停止 :应用程序停止(Stop-the-world)顾名思义,其垃圾回收方式在执行垃圾回收的同时会导致应用程序的暂停。并发执行的垃圾回收虽然不会导致应用程序的暂停,但由于并发执行垃圾需要解决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冲突(应用程序可能在垃圾回收的过程修改对象),因此并发执行垃圾回收的系统开销比Stop-the-world高,而且执行时需要更多的堆内存

3)压缩和不压缩和复制 :

①支持压缩的垃圾回收器(标记-压缩 = 标记清除+压缩会把所有的可达对象搬迁到一端,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减少了内存碎片

②不压缩的垃圾回收器(标记-清除)遍历两次,第一次先从跟开始访问所有可达对象,并将他们标记为可达状态,第二次便利整个内存区域,对未标记可达状态的对象进行回收处理。这种回收方式不压缩,不需要额外内存,但要两次遍历,会产生碎片

复制式的垃圾回收器:将堆内存分成两个相同空间,从根(类似于前面的有向图起始顶点)开始访问每一个关联的可 达对象,将空间A的全部可达对象复制到空间B,然后一次性回收空间A。对于该算法而言,因为只需访问所有的可达对象,将所有的可达对象复制走之后就直接回 收整个空间,完全不用理会不可达对象,所以遍历空间的成本较小,但需要巨大的复制成本和较多的内存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