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第六章 姜小白当机立断逃莒国 姜诸儿瓜期不代终遇鬼

2013年03月07日 ⁄ 综合 ⁄ 共 4402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齐襄公正在翻天倒地的折腾时,他的两个弟弟姜纠与姜小白两位公子也没有闲着,都是在各自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地习文练武,为将来能有所作为作准备。
   鲍叔牙作为姜小白的老师,刚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才好,于是去请教管仲,他问管仲,“我应该怎样做呢?”管仲对他说,“作为大臣,对君主不尽心就会获得君主的亲信,没有君主的亲信说话就没有份量,说话没有份量,国家就不得安宁,所以对于君主,不可存二心。”鲍叔牙深以为然,于是尽心尽力的辅导姜小白。
   姜小白虽然是最小的儿子,看起来不是特别的聪明,但是却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他虽然生于王室,这个人的命其实比较苦,母亲卫姬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姜禄甫虽然比较喜欢他,但是他始终只是最小的儿子,不可能在政治上对他进行大培养,所以关注就比较少一些,否则就不会为公子纠找了两个高水平的老师,而给姜小白却只找了一个水平在三个人当中最低鲍叔牙了,所以在感情方面,他基本没有什么得到太多温暖,另外,在政治方面,他排行最小,基本没有可能成为齐国的国君,他的一生似乎只能是一个普通的过程,但是姜小白这个人还是继承了老祖宗姜太公的人格特点,始终不放弃希望,他觉得自己即使不做国君,还可以做大臣,像叔叔夷仲年辅佐父亲那样,同样也是为国出力做出一番事业。
  姜小白并不是空有想法,他也在认真地努力着,他知道自己先天不足,日后要想有所作为,就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学会借助外界的力量,因此,这个年轻人一方面他认真在鲍叔牙的教导下认真习文练武,提高自身的技艺,一方面注意加强与朝中重臣的关系,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比如,他就非常注意处理好与齐国的两大重臣高傒、国懿仲的关系。
   高傒、国懿仲两个人是齐国上卿,官为上大夫,虽为大臣,但是这两位大臣却有着非同小可的身份,因为根据当时的周王朝礼制,并不是封国中所有的大臣都是封国国君任命,《礼记》记载:“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齐国属于次国,因此需要由周王朝直接任命两卿辅佐国君,同时也代周王监理齐国,因此身份非比寻常,连齐国的国君都要礼让三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得了高氏与国氏两大家族的支持,基本就可以取得了朝中大臣的支持。高、国二大家族都是齐国的开国之祖姜太公的后代,他们本来也都是姓姜,姜太公的六世孙齐文公之子被封于高,人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儿子就是高傒,这也是高姓的由来,而国氏则是齐国国君赐姓,因为由周天子亲自任命为辅国正卿,意为国家尊贵至上的姓氏,其后遂称国氏。高、国两家都是贵族出身,世代都为齐国上卿,在齐国的发言权可谓不一般,姜小白当然明白这一点,于是想办法加强与这两大世有联络,因此与高傒、国懿仲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高傒、国懿仲两个人对姜诸儿的施政十分不满,但是他们地位再高,始终还是臣属,只能尽臣属之责,希望齐国政局稳定、国家强大,通过与姜小白的来往,他们发现姜小白是一个不错的公子,虽然有些喜欢酒色,但是小白的的勤奋与努力深得他们的好感,而这正是姜小白最愿意看到的。
   鲁桓公在齐国被杀之后,齐国政局骤然紧张起来,不用说普通的齐国民众,就是齐国的贵族大臣们也不知道齐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姜小白忧心齐国的政局,他给哥哥姜诸儿建议注意局势变化,但是姜诸儿从来都是意气风发、自命不凡,哪里将这个弟弟的话放在眼里,甚至直接用脚将弟弟踢他以示不想听他的批评,这时候,已经是二十岁左右的姜小白与老师鲍叔牙交流过几次,他们都清楚如此下去,齐国极有可能会有大事情发生,但是一时都想不出一个什么样的好的应对之策,姜小白于是去向高傒请教。
   高傒十分欣赏这个年轻的小公子,他于是建议姜小白先出国躲一躲,等到局势稳定了再回到国内,可是去哪一个国家呢?春秋时,各国战乱不断,王公贵族出国进行政治避难是常有的事情,一般而言都是回娘亲之国避难的,比如,他二哥姜纠的妈妈是鲁国公主,如果他要出国避难的话,肯定是去鲁国,而姜小白的母亲卫姬是卫国的公主,虽然她已经去世了,但是去卫国应该是一个选择,高傒却不赞同他去卫国,高傒对小白说道,“齐国目前政局不定,出国避难是应该的,但是不应该离开国家太远,否则等到国家需要你之时,再从遥远的卫国回来在路上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恐怕误事,而且,我国刚刚对卫国进行了军事行动,卫国国内可能能我们抱有仇恨之心,因此也会有安全问题。公子还是去莒国吧,莒国与我国关系尚好,可以得到厚待,同时,距离我国很近,国内如有需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报效国家,公子去莒国吧,国内有什么大事,我会派人及时通知公子的。”
   高傒的话的确没有错,春秋的时代,交通极不发达,虽然马已经成为交通工具,但是当时路况不好,甚至连今天的乡村公路这样水平的路都没有,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往往要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卫国在齐国的西面,有几千里远,齐国国内如果有什么急事,的确没有办法在短期内赶回来,而莒国就不同了,与齐国接壤,在齐国的西南,莒国的国都到临淄的距离比从鲁国的国都曲阜都要近许多。
 其实,公子小白听得明白高傒的话外之意,大哥姜诸儿一意孤行,将齐国政局搞到这样的程度,谁都无法猜测将会发生什么事情,现有他又没有儿子,万一他有了意外,齐国的国君之位肯定是要从他与二哥姜纠两个人中进行选择的,虽然长幼有序,但是都不是长子,他始终还都有机会的,高傒要他不要离齐国太远,自然是希望他可以保持与国内的联系,国内如果需要就可以立即赶回。
  告辞了高傒之后,姜小白回来见师父鲍叔牙,鲍叔牙的观点与高傒是一致的,他对姜小白说,“大国喜怒无常,不如就去莒国,莒国国小靠近齐国,必不敢怠慢公子,如果国内需要,我们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回来,”姜小白于是下定了决心,就与师父鲍叔牙打点行李,踏上奔莒之路,果然,他们出去没有多久,齐国的大动荡真的就开始了,这动荡还要从姜诸儿联合各国攻打卫国一事说起,虽然产姜诸儿发动的联军占领卫国后没有杀死卫国的国君黔牟,但是他始终是将周王室的女婿给赶了下台,还打败了周王室的军队,姜诸儿担心周王室怀恨在心可能会出兵报复,于是派手下最得力的干将连称与管至父守在齐国西部的葵丘一带,以防备周王室可能会派兵偷袭齐国。
   连称与管至父二人为姜诸儿连年征战,屡立战功,都已经有些疲倦,于是在出发前问姜诸儿,“主公,我们此去守卫边疆,何时可以回来休整,”姜诸儿当时正在吃瓜,便随口说,“现在是瓜熟的季节,明年瓜熟的时候,你们就可以回来了。”
   两位将军有了日期,于是就是出发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当时姜诸儿只是一句搪塞的话,到了第二年的瓜熟的时候,他们满心以为国君会调他们回去,但是姜诸儿早就将这件事情给忘得一干二净了,根本就没有派人前去换防,连称与管至父专门提醒姜诸儿当初的诺言,姜诸儿根本不理睬,这下将两位将军惹怒了,他们为姜诸儿立下赫赫战功,得到却是如此的轻慢待遇,两个人想到姜诸儿为君这十多年的所言所行,于是就有了反心,他们决定发动政变,推翻这个国君。
   当然了,他们很清楚造反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借口,要准备一个适合的即位人选,既要是王室后代,但又不能是姜诸儿的弟弟姜纠或姜小白,他们想起姜无知(就是公孙无知)来,姜无知虽然是王室之人,但是一直与姜诸儿关系不好,而且姜诸儿剥夺了他的等同太子的待遇之后,他一直是怀恨在心的,与姜诸儿关系十分紧张,如果发动政变推翻让他上台,一方面交待得过去,另一方面也不必担心他上台后会清算他们二人。他们于是秘密写信给姜无知,将他们的计划告诉了他,姜无知早就对姜诸儿怀恨在心,只是苦于势单力薄,不敢造次,现在突然有两位大将军来支持自己,自然开心不已,立即回信二人,对二人的计划深表感谢,许诺如果可以成功,必然会重用二人。
   连称与管至父军权在手,有了新国君的人选,为了确保成功,连称又联系了自己在宫中给姜诸儿做偏房夫人的堂妹连夫人,要她作为内应,要她探知姜诸儿的行动,以找机会下手,为了拉拢她,向她许诺一旦事功就立她为姜无知的正房夫人,连夫人一直为姜诸儿所冷落,对姜诸儿有许多怨恨,现在有机会做正房夫人自然是求之不得,于是一场政变也就再所难免了。
   公元前686年的11月,连夫人得知姜诸儿要去贝丘打猎,于是将这件事秘密地告诉了姜无知他们,姜无知与连称、管至父他们于是决定在此地下手,除掉姜诸儿。
   这个时候的姜诸儿还处于一种意气风发的状态,一方面经过几次战争,打了齐国的威风,诸国没有敢小瞧齐国的,另一方面,妹妹文姜就在距离自己不远的齐国边境上,自己可以随意去看她而不必担心没有机会,一切的一切都在他的面前展开了一种灿烂的景象,但是他却没有料到,他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末路,一场灾难正在等着他。
   春秋时代,到专门的狩猎地打猎是一项各国国君贵族们度假休闲的热门活动,与今天的各国领导人去度假胜地专门休养不同,当时的打猎既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活动,同时可以在获取的猎物的过程中增加狩猎者的身体素质,提升卫队的军事水平,利用十二月这样的农闲时节打猎还可以除去危害农田的鸟兽,这可是一件一举数得的事情,所以中国古代一直到清王朝的统治者们都十分热衷于这项活动,姜诸儿喜欢打猎,姜小白喜欢打猎,甚至几千年后清朝康熙皇帝也喜欢打猎,为了眩耀自己的打猎成绩,康熙甚至专门将自己几十年打下的猎物做过统计。
   在贝丘乘车打猎时,姜诸儿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只野猪,但是,正当他举箭准备要射的时候,一个旁边的侍从突然大声说,“这是公子彭生!”说来也怪,姜诸儿看着这头野猪竟有些恍惚,分明是一头野猪,却怎么看起来都真有些像被他当作替罪羊处死的彭生,他想起当时彭生被处死前骂他的话来,莫非真是彭生的鬼魂化作这头野猪来找自己报仇?那时候距今天有2700多年,科学不发达,人们还不知道世上根本没有鬼魂的存在,冤杀了彭生的姜诸儿更是心里有鬼,在此时此刻突然遇到这样的情况,当然有些心慌,于是一边大骂道,“彭生怎么敢来见我!”一边放箭来射这只野猪,说来也巧,这箭准确地射在了野猪的额头上,可能刺激了它的中枢神经,竟然突然后两足立地站了起来,大声尖叫了几声,然后才前足立地,逃窜到树林里去了,这本是一个动物遇到袭击时的正常的挣扎行为,但是对于心怀鬼胎的姜诸儿来说,却更加相信彭生的鬼魂真的附上了这只野猪,找他复仇来了,他心一慌,就从车子上摔了下来,扭伤了脚,甚至弄丢了一只屦(其实就是鞋子,是一种当时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比较轻便灵活)。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碰巧而已,世上哪有什么鬼!不过是人心中的乱想罢了!事实上,那个喊野猪是公子彭生的侍从是姜无知早就收买好了,甚至姜诸儿慌乱中掉的那只鞋子都被那个侍从偷偷藏起来了,姜无知之所以会费尽苦心这样去做,不过为他们除掉姜诸儿设立一个鬼神化的借口,那意思是说连鬼都来找姜诸儿复仇,这个国君是该死的,而在这个时候,姜诸儿只顾逃回自己的行宫,哪里会想到一切都是早有预谋的呢!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