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Java HashCode

2017年12月07日 ⁄ 综合 ⁄ 共 3265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关于的方法:

想要明白hashCode的作用,你必须要先知道Java中的集合。
  总的来说,Java中的集合(Collection)有两类,一类是List,再有一类是Set。前者集合内的元素是有序的,元素可以重复;后者元素无序,但元素不可重复。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了:要想保证元素不重复,可两个元素是否重复应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这就是Object.equals方法了。但是,如果每增加一个元素就检查一次,那么当元素很多时,后添加到集合中的元素比较的次数就非常多了。也就是说,如果集合中现在已经有1000个元素,那么第1001个元素加入集合时,它就要调用1000次equals方法。这显然会大大降低效率。
    于是,Java采用了哈希表的原理。哈希(Hash)实际上是个人名,由于他提出一哈希算法的概念,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哈希算法也称为散列算法,是将数据依特定算法直接指定到一个地址上。如果详细讲解哈希算法,那需要更多的文章篇幅,我在这里就不介绍了。初学者可以这样理解,hashCode方法实际上返回的就是对象存储的物理地址(实际可能并不是)。
    这样一来,当集合要添加新的元素时,先调用这个元素的hashCode方法,就一下子能定位到它应该放置的物理位置上。如果这个位置上没有元素,它就可以直接存储在这个位置上,不用再进行任何比较了;如果这个位置上已经有元素了,就调用它的equals方法与新元素进行比较,相同的话就不存了,不相同就散列其它的地址。所以这里存在一个冲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实际调用equals方法的次数就大大降低了,几乎只需要一两次。
    所以,Java对于eqau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是这样规定的:
1、如果两个对象相同,那么它们的hashCode值一定要相同;
2、如果两个对象的hashCode相同,它们并不一定相同
    上面说的对象相同指的是用eqauls方法比较。
    你当然可以不按要求去做了,但你会发现,相同的对象可以出现在Set集合中。同时,增加新元素的效率会大大下降。

 

算法:

1.何时需要重写equals()
当一个类有自己特有的“逻辑相等”概念(不同于对象身份的概念)。
2.设计equals()
[1]使用instanceof操作符检查“实参是否为正确的类型”。
[2]对于类中的每一个“关键域”,检查实参中的域与当前对象中对应的域值。
[2.1]对于非float和double类型的原语类型域,使用==比较;
[2.2]对于对象引用域,递归调用equals方法;
[2.3]对于float域,使用Float.floatToIntBits(afloat)转换为int,再使用==比较;
[2.4]对于double域,使用Double.doubleToLongBits(adouble) 转换为int,再使用==比较;
[2.5]对于数组域,调用Arrays.equals方法。
3.当改写equals()的时候,总是要改写hashCode()
根据一个类的equals方法(改写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实例有可能在逻辑上是相等的,但是,根据Object.hashCode方法,它们仅仅是两个对象。因此,违反了“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散列码”。
4.设计hashCode()
[1]把某个非零常数值,例如17,保存在int变量result中;
[2]对于对象中每一个关键域f(指equals方法中考虑的每一个域):
[2.1]boolean型,计算(f ? 0 : 1);
[2.2]byte,char,short型,计算(int);
[2.3]long型,计算(int) (f ^ (f>>>32));
[2.4]float型,计算Float.floatToIntBits(afloat);
[2.5]double型,计算Double.doubleToLongBits(adouble)得到一个long,再执行[2.3];
[2.6]对象引用,递归调用它的hashCode方法;
[2.7]数组域,对其中每个元素调用它的hashCode方法。
[3]将上面计算得到的散列码保存到int变量c,然后执行 result=37*result+c;
[4]返回result。
5.示例
下面的这个类遵循上面的设计原则,重写了类的equals()和hashCode()。
package com.zj.uni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Unit {
private short ashort;
private char achar;
private byte abyte;
private boolean abool;
private long along;
private float afloat;
private double adouble;
private Unit aObject;
private int[] ints;
private Unit[] units;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o instanceof Unit))
return false;
Unit unit = (Unit) o;
return unit.ashort == ashort
&& unit.achar == achar
&& unit.abyte == abyte
&& unit.abool == abool
&& unit.along == along
&& Float.floatToIntBits(unit.afloat) == Float
.floatToIntBits(afloat)
&& Double.doubleToLongBits(unit.adouble) == Double
.doubleToLongBits(adouble)
&& unit.aObject.equals(aObject)
&& equalsInts(unit.ints)
&& equalsUnits(unit.units);
}

private boolean equalsInts(int[] aints) {
return Arrays.equals(ints, aints);
}

private boolean equalsUnits(Unit[] aUnits) {
return Arrays.equals(units, aUnits);
}

public int hashCode() {
int result = 17;
result = 37 * result + (int) ashort;
result = 37 * result + (int) achar;
result = 37 * result + (int) abyte;
result = 37 * result + (abool ? 0 : 1);
result = 37 * result + (int) (along ^ (along >>> 32));
result = 37 * result + Float.floatToIntBits(afloat);
long tolong = Double.doubleToLongBits(adouble);
result = 37 * result + (int) (tolong ^ (tolong >>> 32));
result = 37 * result + aObject.hashCode();
result = 37 * result + intsHashCode(ints);
result = 37 * result + unitsHashCode(units);
return result;
}

private int intsHashCode(int[] aints) {
int result = 17;
for (int i = 0; i < aints.length; i++)
result = 37 * result + aints[i];
return result;
}

private int unitsHashCode(Unit[] aUnits) {
int result = 17;
for (int i = 0; i < aUnits.length; i++)
result = 37 * result + aUnits[i].hashCode();
return result;
}
}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