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洗牌的学问

2017年12月12日 ⁄ 综合 ⁄ 共 3528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洗牌的学问

2009年09月22日 |本网站遵守CC版权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自www.thecodeway.com


    几乎所有的程序员都写过类似于“洗牌”的算法,也就是将一个数组随机打乱后输出,虽然很简单,但是深入研究起来,这个小小的算法也是大有讲究。我在面试程序员的时候,就会经常让他们当场写一个洗牌的函数,从中可以观察到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写程序的基本功。
    在深入讨论之前,必须先定义出一个基本概念:究竟洗牌算法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洗牌结果是“正确”的?
    云风曾经有一篇博文,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也给出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在经过洗牌函数后,如果能够保证每一个数据出现在所有位置的概率是相等的,那么这种算法是符合要求的。在这个前提下,尽量降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就能得到好的算法。

    第一个洗牌算法:

随机抽出一张牌,检查这张牌是否被抽取过,如果已经被抽取过,则重新抽取,直到找到没被抽出过的牌,然后把这张牌放入洗好的队列中,重复该过程,直到所有的牌被抽出。

    大概是比较符合大脑对于洗牌的直观思维,这个算法经常出现在我遇到的面试结果中,虽然它符合我们对于洗牌算法的基本要求,但这个算法并不好,首先它的复杂度为O(N2),而且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保存已经被抽出的牌的索引。所以当数据量比较大时,会极大降低效率。

    第二个算法:

设牌的张数为n,首先准备n个不容易碰撞的随机数,然后进行排序,通过排序可以得到一个打乱次序的序列,按照这个序列将牌打乱。

这也是一个符合要求的算法,但是同样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在复杂度上也会取决于所采用的排序算法,所以仍然不是一个好的算法。

    第三个算法:

每次随机抽出两张牌交换,重复交换一定次数次后结束

void shuffle(intdataint length)
{
    
for(int i=0i<SWAP_COUNTSi++)
    
{
        
//Rand(min, max)返回[min, max)区间内的随机数
        
int index1 = Rand(0length)
        
int index2 = Rand(0length);
        
std::swap(data[index1]data[index2]);
    
}
}

    这又是一个常见的洗牌方法,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是其中的“交换次数”,我们该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交换次数?简单的计算,交换m次后,具体某张牌始终没有被抽到的概率为((n-2)/n)^m,如果我们要求这个概率小于1/1000,那么m>-3*ln(10)/ln(1-2/n),对于52张牌,这个数大约是176次,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满足“具体某张牌”始终没有被抽到的概率,如果需要满足“任意一张牌”没被抽到的概率小于1/1000,需要的次数还要大一些,但这个概率计算起来比较复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
    Update: 这个概率是,推算过程可以参考这里,根据这个概率,需要交换280次才能符合要求

    第四个算法:

从第一张牌开始,将每张牌和随机的一张牌进行交换

void shuffle(intdataint length)
{
    
for(int i=0i<lengthi++)
    
{
        
int index = Rand(0length)
        
std::swap(data[i]data[index]);
     
}
}

    很明显,这个算法是符合我们先前的要求的,时间复杂度为O(N),而且也不需要额外的临时空间,似乎我们找到了最优的算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看下一个算法。

    第五个算法:

void shuffle(intdataint length)
{
    
for(int i=1i<lengthi++)
    
{
        
int index = Rand(0i)
        
std::swap(data[i]data[index]);
     
}
}

    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出现了,这个算法和第三种算法非常相似,从直觉来说,似乎使数据“杂乱”的能力还要弱于第三种,但事实上,这种算法要强于第三种。要想严格的证明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一些数学功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照一下这篇论文,或者matrix67大牛的博文,也可以这样简单理解一下,对于n张牌的数据,实际排列的可能情况为n!
种,但第四种算法能够产生n^n种排列,远远大于实际的排列情况,而且n^n不能被n!整除,所以经过算法四所定义的牌与牌之间的交换程序,很可能一张牌被换来换去又被换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这个算法不是最优的。而算法五输出的可能组合恰好是n!种,所以这个算法才是完美的。
    事情并没有结束,如果真的要找一个最优的算法,还是请出最终的冠军吧!

    第六个算法:

void shuffle(intdataint length)
{
    
std::random_shuffle(datadata+length);
}

    没错,用c++的标准库函数才是最优方案,事实上,std::random_shuffle在实现上也是采取了第四种方法,看来还是那句话,“不要重复制造轮子”

标签: 

6 条评论 发表在“洗牌的学问”

随机洗牌:哪一种算法是正确的?

icon2 Program
Impossible
 | icon4 2008-10-07 23:17| icon315
Comments | 本文内容遵从CC版权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自matrix67.com

    记得当年搞NOIp时,我犯过一个相当严重的错误:错误地把Floyd算法的i, j, k三层循环的位置顺序搞颠倒了。直到准备省选时我才突然意识到,Floyd算法应该最先枚举用于松驰操作的那个“中间变量”k,表示只经过从1到k的顶点的最短路;而我却一直习惯性地以为i, j, k应该顺次枚举。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错误跟了我那么久我居然从来都没有注意到过。后来,我发现有我这种经历的人不止一个。惯性思维很可能会让你接受一些明显错误的算法,并且让你用得坦坦荡荡,一辈子也发觉不了。
    假使你需要把一个数组随机打乱顺序进行重排。你需要保证重排后的结果是概率均等、完全随机的。下面两种算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其中,random(a,b)函数用于返回一个从a到b(包括a和b)的随机整数。

1. for i:=1 to n do swap(a[i], a[random(1,n)]);
2. for i:=1 to n do swap(a[i], a[random(i,n)]);


    如果不仔细思考的话,绝大多数人会认为第一个算法才是真正随机的,因为它的操作“更对称”,保证了概率均等。但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你会发现第二种算法才是真正满足随机性的。为了证明这一点,只需要注意到算法的本质是“随机确定a[1]的值,然后递归地对后n-1位进行操作”,用数学归纳法即可轻易说明算法的正确性。而事实上,这段程序一共将会产生n*(n-1)*(n-2)*...*1种等可能的情况,它们正好与1至n的n!种排列一一对应。
     有人会问,那第一种算法为什么就错了呢?看它的样子多么对称美观啊……且慢,我还没说第一种算法是错的哦!虽然第一种算法将产生比第二种算法更多的可能性,会导致一些重复的数列,但完全有可能每种数列重复了相同的次数,概率仍然是均等的。事实上,更有可能发生的是,这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不过相比之下呢第一种算法显得更加对称美观一些。为此,我们需要说明,第一种算法产生的所有情况均等地分成了n!个等价的结果。显然,这个算法将会产生n^n种情况,而我们的排列一共有n!个,因此n^n必须能够被n!整除才行(否则就不能均等地分布了)。但是,n!里含有所有不超过n的质数,而n^n里却只有n的那几个质因子。这表明要想n^n能被n!整除,n的质因子中必须含有所有不超过n的质数。这个结论看上去相当荒唐,反例遍地都是,并且直觉上告诉我们对于所有大于2的n这都是不成立的。为了证明这一点,只需要注意到2是质数,并且根据Bertrand-Chebyshev定理,在n/2和n之间一定还有一个质数。这两个质数的乘积已经大于n了。搞了半天,第一种看似对称而美观的算法居然是错的!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