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ASM博文阅读笔记

2017年12月23日 ⁄ 综合 ⁄ 共 1166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博文阅读:http://blog.csdn.net/carson2005/article/details/8194317

(一)形状归一化

1、将训练集中的所有人脸模型对齐到第1个人脸模型

2、计算平均人脸模型a

3、将所有人脸模型对齐到平均人脸模型a

4、重复(2)(3) 直到收敛

简单理解,就是寻找一个平均脸(稳定的脸)。(1)对齐到第一个人后,所有人脸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找到一个平均人脸。然后再将所有人对齐到平均人脸;对其后,仍然存在差异,所以再计算平均脸,再对齐。这样最终所求的平均脸将是一个稳定的值。

最终得到稳定的特征点

a1 = (x1,y1,x2,y2,......xi,yi.....)

a2 = (x1,y1,x2,y2,......xi,yi.....)

ai  = (x1,y1,x2,y2,......xi,yi.....)

an = (x1,y1,x2,y2,......xi,yi.....)

但具体怎么求?还得找个代码来理解。

(二)求局部特征

如何对像素灰度值求导呢? --是否是 后一个像素灰度值减前一个像素灰度值呢?

(假设就是这样) 

每个特征点会得到一个2m+1维的特征向量;这样对于n个样本,第i个特征点,就可以计算得到n个(2m+1)维向量。

这个特征向量称为 该点的纹理特征

对n个样本的第i个点的纹理特征进行统计,假设高斯分布:可得到均值和方差。这个分布就代表了该特征点的模型

对所有点都这样做,就得到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具有如下特点:

1、每个特征点都服从高斯分布,但是有各自的均值和方差

2、假设有一个测试样本,可测试每个样本点是否符合对应样本点的分布。即原文式(8)

(三)PCA

对于式(4) 

形状模型表示成 平均脸形+调整;这个调整是在变换域反变换得到。即Pb,b是变换域的值,乘以P后就表示在原空间的表示。

这样调整b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脸部形状,也就是样本中的每个脸形,都可以又平均脸形+调整得到

具体用途??

以上就得到形状模型和对应点的分布模型

(四)搜索:

1、首先找两个点来大致确定初始位置,如找两个眼睛,将形状模型与之对应。(通过缩放、旋转、平移来调整平均形状)

2、预调整形状,也就是调整b,那么就需要有一个调整的大致方向。这时就会使用到对应点的纹理分布模型

那么如何用呢?

首先,在法线方向(或者其他方向,按一定规则)选取一定数量的点,取灰度值,并求导,得到纹理特征。

其次,截取2m+1长度,与该特征点的分布进行比较,得到其相似度,原文公式(8)fsim

再次,将使argmin(fsim)的点作为候选特征点,每个特征点都这样做,就得到新的形状a‘ = (x1,y1,x2,y2,.....)

然后,目标有了,那么就需要计算b了,计算公式(5)。

最后,判读b的变化不大,趋于稳定,此时结束循环,得到最终的形状模型;否则,对于新形状模型继续第一步操作。

【上篇】
【下篇】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