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人在囧途之火车调研篇

2018年01月26日 ⁄ 综合 ⁄ 共 1667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之前看过有个实习生在tech2ipo写了一篇文章是在火车上如何通过与目标用户的聊天来调研需求,我们的产品也和校园有关,回家的时候,在火车站和火车上寻找各种机会和他们交流,得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反馈。

     在火车站碰到了几个西电的同学,就和他们聊了起来,一问是大一的,挺高兴的,大一的群体的情况是我很想了解的。我观察他们的手机,都是安卓的手机,就问他们是哪买的,他们说是从卖场买的。大一的不能带电脑,可能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太方便,传统的卖场是他们买手机的重要的渠道。我说你们一个月的流量是多少,他们说是动感地带送的80M,自己再包10块钱的60M140M,如果月底不够的话,自己再购买叠加包,可见大家对流量还是蛮在意的。他们也告诉我,如果是充话费赠手机那种渠道买的手机,流量会相对于充裕。我问他们手机上装什么应用,他们说还是以QQ、人人网、新浪微博为主,人人是大学同学,QQ是高中同学,新浪微博是老师。另外一个同学装了微信,我说微信的摇一摇、搜索附近的人用吗?他害羞的说,偶尔会用。我再问你们知道陌陌吗?他们说不知道,嘿嘿,也不排除知道了不说(我邪恶了,但愿我想多了)。我把我们嗨翻校园的第一版的功能给他们看了,演示了一下功能,大家普遍对校园信息那块比较感兴趣,因为大一的不能够上网,所以这种这种能够获得学校的各种信息,尤其是一些非官方的自媒体的信息很感兴趣,知道学校的各种八卦、娱乐的信息、讲座的信息。大一的同学,想从各种讲座那获得学长们对大学四年该怎么过的建议,他们往往有一种精英崇拜,会自主的Follow自己的偶像,以此来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关注他们,各种口碑各种推荐,极大程度上容易受他们的影响。至于图书查询、快递查询、常用电话、课程表等功能,则是场景性比较强的功能,虽然很实用,但是使用频率应该不会太高。

      另外我问了大家选择手机的标准,给我的反馈是他们选择设备的标准是性价比,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会考虑一些品牌来彰显自己的“品味”,华为的手机虽然在业内的评价较高,但在大学生心目中仍然有些山寨的印象,更多的是通信巨头的印象,这意味着华为的品牌塑造工程并不特别成功,华为的消费者事业部仍需努力。至于高帅富,白富美们,iphone和三星的galaxy则是他们的首选。

     关于消费习惯,他们说由于预算有限,会关注各种优惠,参与各种团购和扫码的活动。想起一个做了六年校园互联网生意的前辈和我说的,从学生身上赚钱很不容易,他们对价格很敏感,会为了省几块钱而搜集大量的信息,从大家的回答中得到了验证。至于娱乐活动,由于时间比较多,在手机上主要进行的是看小说、视频,打一些不联网的单机游戏等。由于比较宅,更愿意在宿舍叫外卖,所以如果做好校园的外卖市场,也能赚一些钱。选择的学校区域应该是在城市中心的,附近的商家信息化程度稍高一些的,这样做起来更容易打通线下和线下,商家也更容易接受。

    高校附近的酒店预订,也是有着强烈需求的,尤其在一些有钱人比较多的民办的三本学校,嘿嘿,你懂的。每当周末来临,学校外面的各种经济型酒店生意红火,当然为酒店贡献生意的有一部分是大学生。笔者小心翼翼的像几个同学打听周末出去住的同学的比例,回答是很低,看来在男女比例失调的重点工科校园院校,比例确实是低一些,在一些家庭背景普遍比较好的三本或者大专院校,这样的需求会极其强烈。 

    至于社交这块,通过与他们的反馈,由于刚从高中到大学,QQ被他们用来维持和高中同学的联系,人人网则是他们用来建立新的关系的工具,不过由于人人网的日渐没落,人人的活跃度已经打不从前了,臃肿的界面充斥着各种广告,体现了创始人为了维持财务报表上的光鲜所做的努力。笔者询问他们对社交的需求,大家都纷纷表示,作为工科院校的男屌丝,由于本校的僧多粥少,想寻找一个屌丝逆袭的机会都没有。问大家用过比较火的课程格子、超级课程表、琥珀等校园社交软件吗?纷纷表示还没用到过,可以看出校园社交软件的推广的难度之大。移动互联网时代,等待一个新的社交产品出现,颠覆人人网,重塑校园社交产品的形态。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