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当检测器本身就不太靠谱的时,如何关联前后两次检测的物体是同一物体

2018年02月20日 ⁄ 综合 ⁄ 共 118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如何关联前后两次检测的物体是同一个物体,当检测器本身就不太靠谱的时候。

前段时间斗胆做了做本科的时候想做,但是一直没做的基于差分的轨迹判别。期间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判断前后两次检测的若干个物体间的对应关系,即t-1帧图像的物体i和t帧的哪个物体对应。这个问题再本质一些,就是在说,用什么样的标准判断集合A和集合B中元素的对应关系。候选的判断标准有两种:

1、距离类

2、相似度类

基于距离的判别。基本假设是稳定检测的物体不会凭空消失。基于这种假设,计算集合A和B之间的任意元素间的距离,对于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ai,求出其在集合B中的距离最近的元素bj。存在的问题是,可能存在多个多对一的匹配结果,即集合B中的元素bk可能同时与A中的多个元素匹配。

基于相似度的判别。基本假设是物体的某些特征比较稳定,不会发生剧烈变化。计算集合A和B之间任意元素间的基于某特征的相似度,对于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ai,求出其在集合B中的相似度最高的元素bj。

先进行距离判别,再进行相似度判别,可以保证一定的精度。即使进行了双重保证,实验中还是暴露出来了不少问题。最关键的是,监测器的性能不是很稳定。检测器会漏检,即该是车的没被检测出来;检测器会误检,即本来不是车的被检测成了车。重新描述一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样的标准判断含有噪声/缺失数据的集合A和B中元素的对应关系。

处理上述问题的一些思路,首先确定误检率和漏检率。对于漏检,可以使用速度估计,特征模板估计,在当前集合B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完成和集合A的匹配。对于误检,使用小概率事件重复发生次数进行判断,如果一次检测是误检,该误检不会持续出现多次;反之,如果出现多次,那么这肯定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同样的,对于漏检一次是可以的,如果漏检次数过多,则可以判定匹配失效了,即集合A中的某元素出场了。对应的场景有,车开出监控区域了,或者是躲在了监控区域内的某个物体后面。

分析到这里,我们发现对付数据缺失和噪声,最好的办法是基于既有数据进行推理,推理的基本依据是小概率事件频发的解释。

虽然,目前基本问题解决了,但是在匹配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室外条件下使用颜色作为特征基本没有。在低分辨率的视频源上如何有效提取特征信息进行检测也是问题。面对工程问题,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全部的问题,因为方法本身有它的基本假设,是对真实场景的合理简化,但不是真实场景。对于科学问题,要在迭代过程中,尽量抽象出工程问题的本质,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找到解决方案,进行检验,总结尚不能解决的问题的原因,进行下一轮的迭代。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也是加深对问题理解的过程,因此不能拒绝粗大误差,不能拒绝不好的数据,往往问题就在其中,学术前沿就在其中。

 

http://blog.csdn.net/clhmw/article/details/9158353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