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精练战略云 VS “华丽“战术云

2018年03月19日 ⁄ 综合 ⁄ 共 5088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精练战略云 VS “华丽“战术云
 
【更新日期:2012-5-30】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1云计算不是项目,它是战略
在今天,智能的承载海量数据处理的物理载体(其体积并不需要巨大),我们形象地翻译成云,在智慧地球的框架体系中,我们有三大体系,物联网、通讯与通信、云计算。如果我们将智慧地球比如一个智慧的人,那么物联这部分象人的四肢,它负责感触与感知;通讯与通信象人的神经,它负责信息的编码解码与双向传递;云计算象人的大脑,它负责信息的接收、处理、进行最终决策,并将指令传达出去,显然大脑是智慧的核心。

因此,作为大脑核心的云计算,它能够独立运作的能力越高越好,它的智能化程度越高越好,它对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也是越大越好,并且,它的扩展性延伸性当然也是越容易且成本越低越高。所以,在理想化的情况下,它最好可以利用自然资源作为动力,它能够象车载导弹而非井式导弹一样可以根据要求随时移动以躲避攻击和自然灾害;它的持久运营的成本低廉,没有政府相关部门、房地产公司或物业跟你征收费用,它的大部分运作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只需要极少的现场维护人员;还有,云可以无处不在,小到个人手机和电脑上的应用,大到企业及军事应用,云的无形也体现相互渗透,所以安全云的不仅需要能够抵御攻击,更不能被未经授权的人控制,因为那是比受到攻击还可怕的事。从各个方面来讲,云计算是一种长远的战略考虑,并非是一个项目。

2发达国家精练的战略云
社会生产与发展需要背后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全球范围内,这种增长的信息化处理能力正成为吞噬电能的巨兽,IDC的估算,在企业数据中心里,存储设备的电力消耗约占整个数据中心的37%~40%,而数据却正以52%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不断攀升,所以绿色和平组织的分析师凯西•哈雷尔将这种使用传统能源来进行计算的云称作“肮脏”的云层。至少五六年前,移动式数据中心开始出现,众多供应商包括Sun、Intel的车载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目前都广泛投入使用了,部署这种“云”的计算能力只要几周时间,而且可以按需提供,因需流动,占用极小物理空间,甚至可以部分性地借助于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南北极天然寒冷的自然能源,较少依赖现场人工维护。同时,“云”的流动性不仅体现在陆地上,也体现在水面上,Google的海上数据中心建设在漂浮的定制的船舶上,它易于安装、可随时转移且使用清洁能源,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他们将旧的造纸厂改造成的数据中心则可以通过海水为其降温。

目前,正朝这一方面努力的行业巨头还有很多,微软计划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兴建一座数据中心,利用那里的冷空气冷却服务器;Sun也宣布将在日本利用废弃的煤矿建立数据中心,因为可以利用天然泉水冷却系统;挪威船运公司将一个数据中心安置在毗邻大海的山洞中,因为峡湾提供了低成本的冷冻水资源;Facebook也在瑞典吕勒奥建设绿色能源数据中心,那里的多个水力发电站可以帮助Facebook减少70%的备用发电机数量,同时,他们在美国俄勒冈州佩纳维尔的沙漠荒凉之处的数据中心,通过中央通风系统实现了免费的降温系统,其PUE指数达到惊人的1.05
~ 1.1;Verne Global公司利用冰岛丰富的地热和水力资源发电,又利用这里寒冷的气候降温;联邦快递数据中心利用落基山脉的凉风为设备降温,节约了电力消耗。

发达国家的云战略有着非常明显的战略意图,通过这样的绿色、节能、安全的方式设计与运营云,能够保障在科技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把对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尽管他们的储备能源已经很丰富,而不是相反;紧凑式、移动式、隐蔽性的设计,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海啸地震和可能的战争冲突而带来的威胁;不断累积的能源节省、较少的人力成本、没有房地产税、物业税,都弥补了起初相对昂贵的建设费用。无论是政府的引导与立法,还是企业的实践,都出奇地一致地朝着战略的方向在不断创新和进步。另外,在云数据中心的内部,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和优化,其PUE指数能够达到1.2甚至更低,比如惠普建在落基山脉的数据中心采用了通风降温和蒸发降温两种手段,还安装了数千个环境探测器,并连接一个数据分析系统,以便达成精细的资源管理目的。

3我国“华丽”的战术云
过去的几年中,我有幸顺着第三次IT浪潮-云计算漂流了一阵,目前这个领域面临一些质疑,而质疑并非是空穴来风,比如云计算是第二房地产的说法,在有些城市是确实存在的。在风景优美、地价昂贵的城市地段或高新园区内,新建高楼大厦(一般是最豪华的但却声称是绿色大厦),再拿出来一部分楼层或房间部署服务器群,那就叫“云”了,超云,超算,天云等,没有不敢起的大名字。当我们在展示云业绩秀出云政绩的时候,我们可能还并没有意识到,其实这与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地球的理念是相违背的,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节约性社会。我们更不会意识到,云计算是国家战略,并非只是地方性项目,是战略就必有战场,有战场必然有一天会发战争,如果未来都这样建设的话,我们有可能在这样一场国际化的战役中输掉,当然战争并不需要硝烟。

如果简单回顾一下中国云计算建设领域的短暂历史,先是从从美国云计算物联网的国家战略,谈到中国国家战略的跟进,从好莱坞与国际IT巨头在云的商业领域的推波助澜,到中国国家新兴产业转型与发展,再结合地方GDP增长,从云计算巨大的公共服务的价值讲到地方服务型政府转变,因此开始风生水起了。各地方从项目审报到政府审批、从盖楼修路到装修部署、从参观考察到招商引资,一搞就是好几年,但几年过去了,真正为社会创造云计算服务价值的寥若星辰,而且有些大项目上线了还不能满负荷运营,据说原因是运营成本很高而目前业务量有限尚不能支撑,但由于房价一直是在涨的,所以总的说起来其投资回报还是可观的,搞得你哭笑不得,以你难怪人家说是搞第二房地产。

在云计算的硬件制造方面,我们国家现在也能制造集装箱式云中心,这种可流动的集装箱云中心是容易克隆的,但其运营管理体系、特别是有价值的应用部署体系的建立、还有维护和升级,都需要很多年的积累才能逐渐培养起来,现在已不是一个靠克隆制造而能够取得成功的全球化环境了,高耗低效的克隆制造,只不过新一轮的国家高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阻碍。

按目前我国的云计算中心的建设趋势来看,我们还会陆续见到越来越象五星级酒店一样的云中心,那里有VIP贵客长期居住,他们身材魁梧、满身灯光闪亮十分壮观,他们的名字叫Server。但同时,我们知道,在这样云的城市里,属于城市大部分人口的外来人口,都还不拥有自己固定的住所。高科技如果最终不解决民生问题,不给社会创造和谐,不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那么他们伫立在那里的意义在哪里呢?

IBM将中国第个云中心建在无锡新区;Microsoft将中国第一个云中心建在杭州,Fujitsu将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建在佛山南海金融高新区,那里都是城市最美丽,房价很贵的地方啊,但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同样的IT巨头,他们在美国的做法与在中国的做法恰好相反呢?我觉得这些国际巨头跟美国政府很有默契,也很理解我们政府的口味,纷纷把云计算中心建设到我们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一来投资回报因为物业价格的飞涨相当有保障;二来方便我们政府专家参观考察,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三来也切合了美国政府的战略意图,让智慧城市的大脑不仅能耗巨大,而且暴露无遗,用Google
Earth都能轻松查到。

“曙光”去年也宣布在未来三年建十个城市云中心,我们就需要看看到底是如何建了。
所以,我国的云建设很华丽,她们很经得起看,但经不起问;这里更多是为了短期的业绩表现,从战术的层面来规划设计和运营,而第二房地产也成为云计算的中国特色。云计算的中国战略应该从利国利民,在全球化信息化竞争与战争的层面来思考、规划和运营,如果云计算及带动的新型产业的整体布局还是沿用传统的项目建设的方式,或是被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文化和企业巨头这样三位一体的势力带着走,可能会存在诸多的隐患。

4解码从“术”到“略”的攻略
中国特色云的建设困局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中国整体城市化进程很快,但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人才储备、工作与生活环境都与城市差距明显,所以在偏远地区以低成本建设云计算中心在现阶段有相当有难度,不符合国际巨头的赢利要求、也难以成为城市的风景线、建设周期更长,运营效率更低。但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在现在的基础上完成从“术”到“略”的提升呢?

首先,“略”要体现在面向未来的整体架构与应用的设计能力上。
建设云中心除了需要实现硬件部分的可拆装、可移动、可隐蔽、低能耗外,软件体系我们都认可将云分成IaaS,PaaS, SaaS三个或更多层次,但我们目前已建设成的云几乎不可能灵活拆装,或者这种灵变的成本极高,你选择了一家的技术体系要换一家非常困难,最好是推倒重来,更可笑的是有的云计算用改头换脸的开源软件来做,表面看起来显的是自家的独门技术,有点自欺欺人。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架构与应用设计是最重要的,设计阶段最好由中国政府主导的国际团队来完成、地点可以放在北京、上海、深圳,因为他们在这方面与世界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水平的融合度相对较高;接下来部署实施可由云中心所在区域的团队在设计团队的指导下共同配合完成;最后运维工作交给一些业内较为领先公司来做,因为他们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分公司,作为商业行来,企业的资源调配也比较容易,运维不同区域的云计算中心既能够为自己带来业务增长。

其次,“略”要体现在区域化的资源互补整合和信息化配套应用上。
第一、云计算是战略规划,由于资金投资巨大,需基建、通信、安防、软硬件基础平台、整合平台、应用平台、运营维护等综合资源,即使有一个当地政府的扶持也很难有所建树,所以不能很多城市一窝蜂搞云端的大跃进,无中生有云里开花,而应建立区域性(城市群)的领头羊,再由整合不同城市的优势,合理分工共同推进,在建设过程中,先设立云价值创造中心,想清楚战略上到底有什么好处,想清楚了再开干,省级相关部门完成有能力和权力做一些规划和指引,而不同城市发展所需信息化的配套应用的针对性也很强;
第二、云计算的示范城市首先要试点,再示范,而不是先成为示范城市,再摸索实践,示范不示范不是项目实施方来评价的,应该让云计算的实实在在的客户来评价,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少数专家代表专家组,一个小的专家组就代表了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又代表了所有的受众,这样的评价与认定体系,无法使云化雨,更不可能使云的业务繁荣昌盛;
第三,示范城市与示范城市之间不能只是竞争关系,而更多应该合作。比如广东在云计算和物联网方面对江苏有点不服气,他们认为以无锡为代表的这一产业只是市场宣传好,所以拿了国家很多扶持政策,而实务和工作成果更多是在广东,甚至有意识地避免双方的互动以减少可能的“抄袭”风险。同时,虽然政府间的交流参观还算频繁,但承建的不同企业之间又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关系,因此这种竞争下的合作很难开展,如果是没有重点侧重的同质竞争,那势必造成了全国范围内云计算建设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最后,“略”要体现升级整合已有的数据中心与新建云计算中心的平衡上,以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新理念带给我们的感觉总会习惯性地喜新厌旧,当我们跟着别人吹嘘云如何美妙的时候,仿佛已有的数据中心被我们遗忘了,更可怕是因为大家不懂云到底是什么,因此认为那是一种全新技术,其实云的本质还是数据中心,所以是否必须要设立新的政策与扶持机制,成立新的领导小组的思路是值得研究的,而且新的云计算的技术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也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平衡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学会处理继承与变革的艺术。

作为云计算供应商,也需要理解即使承建新的云计算中心,利润也不一定高过旧数据中心的改造。从双赢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现在的数据中心如何升级为按需应变的云中心,如果对于新的应用项止确实是现有数据中心确实无法满足的,再考虑建立新的云计算中心。作为供应商都知道,在技术的世界里,其实即使你新建一个云中心,三年后的今天可能已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是基本的商业诉求,因为供应商都不希望将来没有生意做,也就是技术本身永远都是需要提升和优化的。

云计算是一个体系,既需要工业体系的支撑,也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在变幻莫测的今天,知道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比我们拍脑袋决策直接要上什么更重要,战略是围绕自己的价值目标来制定的,而战术即使成败只是为了短暂的业绩光环,我想所有科学技术包括云计算只有一个价值目标,就是让我们生活在更丰富的情况下更简单,那就是幸福!

抱歉!评论已关闭.